描写莲子的诗句有哪些
D1涉水踩开湖底的淤泥,脚间泛出汩汩气泡,有蜻蜓平身掠过,奋力游向中央,采朵莲花,给她做发夹,溺水,幻觉自己沉落,成了莲子。
D2我是你五百年前失落的莲子,也许你再也无缘看到,荷塘青莲漫舞的身姿,我不会因为错过的机缘而懊悔,我也不会因为当年那无法兑现的承诺,冰凝一生的伤悲。
但我会将这青莲的点点心事,芊芊情思,悄悄埋在这片荷塘里,也许,有一天这颗失落的莲子,也会谱写一曲《莲的心事》,真情播放……也许,有一天,机缘巧合,这首心曲也能在你的生命里回放……你会看到那朵青莲依旧绽放,绽放在爱的天堂……D3我家乡的特产有很多很多,其中莲子是我最熟悉的。
莲子没成熟的时候我们叫它莲蓬,绿色的莲蓬像一个个小碗;把它扣过来看就象一个个小马蜂窝;又像一个个洗澡用的喷头。
如果把它剥开就会看见一颗颗像玉珠一样青莲子,放在嘴里一偿,又香又甜,味道好极了。
分别描写莲花、莲藕、莲子的诗,小短文;越多越好
描写莲花的诗:东林寺白莲唐__白居易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青。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渐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棵子,寄向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秋莲元__刘因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阶下莲唐__白居易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帘风。
不如种在天池上,犹胜生于野水中。
感白莲花唐__白居易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濆。
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
谁移尔至此,姑苏白使君。
初来苦憔悴,久乃芳氛氲。
月月叶换叶,年年根生根。
陈根与故叶,销化成泥尘。
化者日已远,来者日复新。
一为池中物,永别江南春。
忽想西凉州,中有天宝民。
埋殁汉父祖,孳生胡子孙。
已忘乡土恋,岂念君亲恩。
生人尚复尔,草木何足云。
莲花唐__郭震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咏双开莲花唐__刘商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莲花唐__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蘯。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木兰后池三咏·白莲唐__皮日休但恐醍醐难并洁,只应藆卜可齐香。
半垂金粉知何似,静婉临溪照额黄。
莲唐__唐彦谦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日,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著余芳少,无人问的中。
莲花唐__崔橹 影欹晴浪势欹烟,恨态缄言日抵年。
轻雾晓和香积饭,片红时堕化人船。
人间有笔应难画,雨后无尘更好怜。
何限断肠名不得,倚风娇怯醉腰偏。
描写莲子的诗:邹松滋寄苦竹泉橙麴莲子汤三首宋__黄庭坚新收千百秋莲菂,剥尽红衣捣玉霜。
不假参同成气味,跳珠椀里绿荷香。
描写莲藕的诗:出池藕花宋__黄庭坚惜丝不肯织宫鞋,花月仙人谪下来。
河伯借泥封玉腕,风神翻浪沃香腮。
无房不许僧归宿,有盖尝令鹭自开。
何事冤他结青女,一朝收拾付尘灰。
秋日吴中观贡藕唐__赵嘏野艇几西东,清泠映碧空。
褰衣来水上,捧玉出泥中。
叶乱田田绿,莲余片片红。
激波才入选,就日已生风。
御洁玲珑膳,人怀拔擢功。
梯山谩多品,不与世流同。
形容莲心的诗句有哪些
西洲曲 南朝民歌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乐府体 曹邺莲子房房嫩,菖蒲叶叶齐。
共结池中根,不厌池中泥。
采莲子 皇甫松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竹枝 皇甫松斜江风起动横波,劈开莲子苦心多。
怨王孙 李清照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劲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九张机 南宋无名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颦眉。
回梭织朵垂莲子,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梁公子 李贺风采出萧家,本是菖蒲花。
南塘莲子熟,洗马走江沙。
御笺银沫冷,长簟凤窠斜。
种柳营中暗,题书赐馆娃。
月漉漉篇 李贺月漉漉,波烟玉。
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粉态夹罗寒,雁羽铺烟湿。
谁能看石帆
乘船镜中入。
秋白鲜红死,水香莲子齐。
挽菱隔歌袖,绿刺罥银泥。
渔家傲 欧阳修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昨夜萧萧疏雨坠愁不寐朝来又觉西风起雨摆风摇金蕊碎合欢枝上香房翠莲子与人常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房家夜宴喜雪戏赠主人 白居易风头向夜利如刀,赖此温炉软锦袍。
桑落气薰珠翠暖,《柘枝》声引管弦高。
酒钩送盏推莲子,烛泪粘盘垒葡萄。
不醉遣侬争散得
门前雪片似鹅毛。
古诗中一般哪些景物表示什么特定感情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2、菊花---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3、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 4、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 5、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 6、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7、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8、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9、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 10、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11、另外还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12、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3、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14、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 冰 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月亮 对月思亲一—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和送别之所。
蝉 以蝉喻品行高洁。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南浦 水边的送别之所。
长亭 陆上的送别之所。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梧桐 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 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 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 象征高洁的品质。
桃花 象征美人。
牡丹 寄寓富贵。
杨花 有飘零之意。
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
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蟋蟀 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
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鸿雁 《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子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
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
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司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
后来因此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连理枝 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相传战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
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她衣服,没拉住,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
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后来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青梅竹马 用来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逐鹿 以鹿喻帝位。
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三尺 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
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 称“三尺法”。
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少康,杜康也。
”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
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结为婚姻,后便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彭祖 传说中长寿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婵娟 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为婵娟。
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
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也说“芹献”。
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 牛耳”指盟主。
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作壁上观 壁:营垒、壁垒。
观:观望。
在壁垒上观望。
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
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豆蔻 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精卫 古代神话。
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之称。
花中四君子 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
泰斗 “泰山北斗”的简称。
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玉成 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璧还 敬词,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方家 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青鸟 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先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后来青鸟成为传书的信使。
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以喻坚守信约。
班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
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
”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问鼎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
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
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
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
”后以喻为国忘家。
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
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以喻杀敌报国。
还珠 古时合浦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金鸡 古代传说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
后便以“金鸡”借指大赦令。
烂柯 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
过了—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
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
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
青眼 相传三国时魏国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
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
相传春秋时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每当伯 牙弹琴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
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雅。
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
《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q0)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
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
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
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
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菰菜羹:菰菜、莼羹。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 代指书信。
庄周梦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
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仕周。
碧血 化碧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
典出《晋书·却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怀橘 指孝顺双亲。
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
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
’术大奇之。
” 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
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
咏絮 谓女子咏雪。
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柳营 指军营。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
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太许可,才可入营。
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
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