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诗句 > 带 景阑 的诗句

带 景阑 的诗句

时间:2019-07-16 11:55

近坡老树叶无几,一片江天带暮寒.+猜一生肖+

春:肃肃花,菲菲红素轻。

日鸟雀,春远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

后两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

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

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

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

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

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 绿叶成阴子满枝。

”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一夜风:一夜春风。

唐 王涯《春游曲》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飒飒:风声。

唐 李商隐《无题四首》 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唐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唐 丘为《题农父庐舍》 不觉春风换柳条 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 赵嘏《喜张沨及第》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

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

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2、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 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4、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5、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6、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

屯:驻,聚集。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

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8、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

杂英;各种各样的花。

芳甸:郊野。

南朝 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9、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

风日:春光风物。

道:说。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10、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夏:唐·岑参: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唐·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宋·秦观: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唐·杜甫: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菏花别样红。

一)含“夏”字的诗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大热》)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

(杜甫《忸村》)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二)不含“夏”字的写夏景的诗句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有约》)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翁卷《乡村四月》)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6.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山亭夏日》)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8.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杜甫《绝句漫兴》)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戴叔伦《题稚川山秀》)10.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杜甫《江村》)1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2.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ol>秋: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

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

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

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

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

关河:关塞河流。

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

红衰翠减:花谢叶落。

苒苒:渐渐。

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

霁雨:雨停了。

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

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

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

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

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

画角:军中用的号角。

断:尽。

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

红蕖(音同“渠”):荷花。

却:开尽。

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

塍:田间的土梗子。

)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

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

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冬:冬天: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北风行》【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冬夕》【唐】岑参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冬夜答客》【唐】鲍溶 冬日诚可爱,不如夜漏多。

幸君霜露里,车马犯寒过。

学耕不逢年,稂莠败黍禾。

岂唯亲宾散,鸟鼠移巢窠。

独见青松心,凌霜庇柔萝。

壮日贱若此,留恩意如何。

因忆古丈夫,一言重山河。

临风弹楚剑,为子奏燕歌。

《早冬》【唐】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负冬日》【唐】白居易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描写四季的诗句有很多啦。

找了这些,。

诗歌及赏析

2.江 雪千山鸟飞约,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

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

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

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

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

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

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

事实上,风景诗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

这首诗,也不例外。

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3、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

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4。

清平调词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

“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

“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

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象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

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5,清平调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

“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那里及得到当前的花容人面

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

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

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

后人据此就编造事实,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

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

据原诗来看,很明显是抑古尊今,好事之徒,强加曲解,其实是不可通的。

6.清平调李白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

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

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恨都为之消释了。

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

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多么优雅风流。

7.绝句 (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翠绿色的柳树枝头上,两只黄鹂正在对话,一行美丽的白鹭向着尉蓝色的天空飞去,杜甫客居在客栈,他打开窗户,看到对面西岭山上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再往前门河边看,一艘艘船只准备要到很远的东吴去,很壮观。

赏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

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

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

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今译: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 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简评: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

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

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

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

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①,遥隔②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③,平海④夕漫漫。

【评析】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

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

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

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

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渔情。

〔析赏〕 古代云梦本有二泽(湖),跨今之湖北省的长江南北,江北叫云,江南叫梦。

这两句和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是歌咏洞庭湖的名句,都是写洞庭湖水之壮阔的-洞庭湖一片氤氲的水气,蒸薰着整个云梦泽,湖水波浪壮阔,直摇撼着岳阳城。

------------------------------------------------------------------------黄鹤楼①【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①黄鹤楼: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背依蛇山,俯瞰长江,与岳阳楼、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②鹦武洲:在汉阳西南长江中。

【品评】黄鹤楼始建于吴黄武二年 (223),以楼址在黄鹤矶得名。

然而费文袆(音衣)登仙驾鹤于此之说既见于《图经》,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之说又见于《齐谐志》,可见黄鹤楼因仙人乘黄鹤而得名,早以成为民间传说。

崔颢于仕途失意之时来登此楼,其感受与传说拍合,触动灵感、发此浩歌。

前半篇就传说生发:昔人与黄鹤俱去,空余此楼,徒有黄鹤之名而已

吊古伤今,感慨淋漓。

又就“黄鹤去”腾空飞跃,突进一层:黄鹤飞去时白云悠悠,黄鹤一去不返,白云依旧悠悠,然而也只是“空”悠悠而已

四句诗一气贯注,盘旋转折。

虽紧扣诗题,借鹤去楼空、白云飘忽写今昔变化,而诗人独立楼头的身影和百感茫茫的心态,亦依稀或见。

后半篇写眼前景及由此引发的身世之感与思乡之情。

晴川历历,芳草萋萋,烟波浩渺,暮霭迷蒙,久游思归,乡关何处

望汉阳树,望鹦鹉洲,望江上,望乡关,四顾苍茫,飘泊无依,遂以“使人愁”感慨作结。

四句诗激情喷溢,顺流直下,与前半篇形成有机的统一体。

此诗前四句借鉴南朝民歌和沈佺期《龙池篇》,运用了辘轳相转的句式。

“黄鹤”三见,“空”字重出,每三句除“黄”字外全用仄声,第四句以三平调煞尾,第二联“不复返”与“空悠悠”失对。

这都不符合七律的要求。

但由于一气转折,自然超妙,且后两联格律精严,故论者不仅不以为病,而且视为创体、奇格,高度赞扬。

相传李白登黄鹤楼,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其后作《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诸诗,均反复效法(见《唐才子传》 卷一、《唐诗记事》 卷二一、《瀛奎律髓》卷一)。

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云:“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十三选此诗,评云:“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坐观垂钓者, 空有羡鱼情 。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长歌行(汉乐府)作者: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希。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园里的葵花绿油油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期待阳光。

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

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

时光流逝像万条江河流东海,什么时候啊它会再向西流淌

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

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野望-王绩王绩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③怀采薇。

【评析】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

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

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

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

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

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

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武,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早寒江上有怀作者:孟浩然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韵译】: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评析】: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

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

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

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

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带有玉门关的诗句

唐*王之涣 《凉州词》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维 《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阳关即玉门关]唐*骆宾王《在军中赠先还知己》蓬转俱行役,瓜时独未还.魂迷金阙路,望断玉门关.献凯多惭霍,论封几谢班.风尘催白首,岁月损红颜.落雁低秋塞,惊凫起暝湾.胡霜如剑锷,汉月似刀环.别后边庭树,相思几度攀.唐*王昌龄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唐*胡曾《独不见》玉关一自有氛埃,年少从军竟未回.门外尘凝张乐榭,水边香灭按歌台.窗残夜月人何处,帘卷春风燕复来.万里寂寥音信绝,寸心争忍不成灰.唐*胡曾 《咏史诗·玉门关》西戎不敢过天山,定远功成白马闲.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唐*柳中庸 《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唐*李白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元*张养浩《双调·沉醉东风》班定远飘零玉关,楚灵均憔悴江干.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张柬之老来遭难.把个苏子瞻长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懒.清*杨昌浚 《边塞词》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赞美杭州的话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

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苏轼的“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夜泛西湖五绝》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作者,宋.林升) 明代王瀛《苏公堤》中“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的诗句。

诗句集中描写了苏堤醉人的景色。

“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

”每到阳春三月,柳丝轻扬,翠浪翻空,碧桃吐艳,红霞满地,十里长堤,弥漫着绿烟彩雾,馨香馥郁,令人陶醉。

明代张宁《苏堤春晓》诗道:“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

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南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诗云:“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陆游也有 “花满苏堤柳满烟”的诗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描写杭州的诗词多是围绕西湖的: 如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描写西湖的平湖秋月: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 (别西湖两诗僧) 嫩寒催客棹,载酒去、载诗归。

正红叶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

三生溪 桥话别,怅薜萝、犹惹翠云衣。

不似今番醉梦,帝城几度斜晖。

鸿飞。

烟水 弥弥。

回首处,只君知。

念吴江鹭忆,孤山鹤怨,依旧东西。

高峰梦醒云起,是 瘦吟、窗底忆君时。

何日还寻后约,为余先寄梅枝。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经济文化创奇迹,人间百倍胜天堂(不确定)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 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苦蛟龙潭赞美苏州的诗句假山真水秀泉吟。

雕梁画柱无心赏,凤竹青青诱客魂赞美苏州园林的诗句《游拙政园》 叶圣陶 纤雨值休辰,园游恣幽赏。

回沼抱南轩,几窗爰净朗…… 环顾卉树森,浓绿弥众象。

稀处现楼台,微风动帘幌。

北方是长安,冠盖属朋党。

白日妖霾现,杀人弃沟壤。

鸡鸣上客尊,狗苟公道枉。

豪游金买笑,怜乞血殷颡。

鸟啼花落屋本东,柏子烟青芋火红。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陆游留园 “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 李俊明狮子林诗“借问梅花堂上月,不知别后几回圆”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探春 苏堤春晓) 上苑乌啼,中洲鹭起,疏钟才度云窈。

篆冷香篝,灯微尘幌,残梦犹吟芳草。

搔首卷帘看,认何处、六桥烟柳。

翠桡才舣西泠,趁取过湖人少。

掠水风花 缭绕。

还暗忆年时,旗亭歌酒。

隐约春声,钿车宝勒,次第凤城开了。

惟有踏青 心,纵早起、不嫌寒峭。

画阑闲立东风,旧红谁扫。

〖送客之杭〗选自:《全唐诗》 作者:牟融 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帆带夕阳投越浦, 心随明月到杭州。

风清听漏惊乡梦,灯歌乱别愁。

悬想到杭州兴地,尊前应与话离忧。

苏轼的“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夜泛西湖五绝》 〖送客之杭〗选自:《全唐诗》 作者:牟融 悬想到杭州兴地,尊前应与话离忧。

满江红·写怀意思

满江红是词牌,写满江红的人很多,你指哪首

  先给你看俩  岳飞《满江红》赏析  [b]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b]  ———————————  [b]【注释】[\\\/b]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这举。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b]【译文】[\\\/b]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

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

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

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

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b]【赏析】[\\\/b]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

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

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加到鄂州。

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已任。

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

这首词所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

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分,重整乾坤的壮志。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了少年路云和月,莫等洒、白了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十”两句,自伤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可为千古箴铭,而“八千里路”严峻激烈的复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复我河山之壮志。

  [b]【作者简介】[\\\/b]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抗金名将,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

以不附和议,被秦桧害死。

孝宗时复官,谥武穆。

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

有《岳武穆集》。

《全宋词》录其三首。

  ================================================  苏轼《满江红·江汉西来》赏析  满江红  (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此词是作者贬居黄州期间寄给时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守昌的。

词中既景中寓情,关照友我双方,又开怀倾诉,谈古论今。

作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情达意,既表现出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又在发自肺腑的议论中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词中寓情于景,寓情于事,言直意纡,表达出苍凉悲慨、郁勃难平的激情。

  上片由景及情。

开篇大笔勾勒,突兀而起,描绘出大江千回万转、浩浩荡荡、直指东海的雄伟气势。

江汉,即长江、汉水。

长江、汉水自西方奔流直下,汇合于武汉,著名的黄鹤楼在武昌黄鹄山岿然屹立,俯瞰浩瀚的大江。

此二句以高远的气势,抓住了当地最有特色的胜景伟观,写出了鄂州的地理特点。

“蒲萄深碧”,化用李白的诗句“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形容流经黄鹤楼前的长江呈现出一派葡萄美酒般的深碧之色。

以下“犹自带”三字振起,继续以彩笔为江水染色。

李白又有“江带峨眉雪”之句(《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杜甫《登楼》诗云:“锦水江春然来天地”。

苏轼在此不仅化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自然精妙,而且用“匍萄”、“雪浪”、“锦江”、“春色”等富有色彩感的词语,来形容“深碧”的江流,笔饱墨浓,引人入胜。

词人将灵和楼前深碧与锦江春色联系起来,不但极富文采飞扬之美,而且透露了他对花团锦族、充满春意的锦城的无限追恋向往之情,从而为下文“思归”伏脉。

以下由景到人,既上接岷江锦水,引动思归之情;又将黄鹤楼与赤壁矶一线相连,触发怀友之思。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既总束上片,又领起下片,由风景人物引发思归怀古之情。

换头两句,劝友人休读三国江左史乘《江表传》。

该书多记三国吴事迹,原书今已不传,散见于裴松之《三国志》注中。

以愤激语调唤起,恰说明感触很深,话题正要转向三国人物。

“狂处士”四句,紧承上文,对恃才傲物、招致杀身之祸的祢衡,表示悼惜。

祢衡因忠于汉室,曾不受折辱,大骂曹操,曹操不愿承担杀人之名,故意把他遣送给荆州剌史刘表,刘表又把他转送到江夏太守黄祖手下,后被黄祖所杀,葬于汉阳西南沙洲上,因为祢衡曾撰《鹦鹉赋》,有声名,故后人称此洲为鹦鹉洲。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以萧索之景,寓惋惜之情,意在言外。

接着笔锋一转,把讥刺的锋芒指向了迫害文士的曹操、黄祖。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争底事”,即争何事,意谓书生何苦与此辈纠缠,以惹祸招灾。

残害人才的曹操、黄祖,虽能称雄一时,不也归于泯灭了吗

此句流露出苏轼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

收尾三句,就眼前指点,转出正意,希望友人超然于风高浪急的政治漩涡之外,寄意于历久不朽的文章事业,撰写出色的作品来追蹑前贤。

李白当年游览黄鹤楼,读到崔颢著名的《黄鹤楼》诗,曾有搁笔之叹,后来他写了《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等诗,据说都是有意同崔颢竞胜比美的。

苏轼借用李白的故事,激励友人写出赶上《黄鹤楼》诗的名作。

这既是勉人,又表露出作者对于永恒价值的追求。

  这首词由景及情,思乡怀古,由豪入旷,超旷中不失赋诗追黄鹤的豪情壮采,不失对于人生的执着追求。

词的上片,由江汉西来、楼前深碧联想到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引出思归之情,又由“葡萄深碧”之江色连接着黄鹤楼和赤壁矶,从而自然地触发怀友之思;下片由思乡转入怀古,就祢衡被害事发抒议论与感慨,最后又归到使君与黄鹤。

全词形散而神不散,大开大合,境界豪放,议论纵横,显示出豪迈雄放的风格和严密的章法结构的统一。

一则,它即景怀古,借当地的历史遗迹来评人述事,能使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相互契合;再则,它选用内涵丰富、饶有意趣的历史掌故来写怀,藏情于事,耐人寻味;三则,笔端饱和感情,有一种苍凉悲慨、郁愤不平的激情,在字里行间涌流。

带青字的古诗词

带青字的诗句1. 青娥也轩去,媚恐情生娇恐妒。

2. 青天西北倾,岂天为不平。

3. 影空钓石寒,海门浓可掬。

4. 青山一径连花竹,瑶宫琼馆依林麓。

5. 青青女贞树,霜霰不改柯。

6. 青阳萌始节,万物咸光昭。

7. 青天云去如平湖,银河界空月明孤。

8. 青山青青白云白,一尺小溪千里隔。

9. 青云将画舫,步步可怜春。

10. 青绫裙子试新裁,水面风吹拂拂开。

11. 青萝壁下一僧房,长日唯烧一炷香。

12. 青春一去岂重来,转毂韶光日夜催。

13. 青天恒高高,欲上不可得。

14. 青门频返月中魂,花开空忆倚阑人。

15. 青缕断薰炉,觉身居、风台月观。

16. 万里长淮北,青是汉时山。

17.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18. 青楼小妇砑裙长,总被抄名入教坊。

19.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20. 青毡奕世,除书将至。

21. 青山九锁处,白发一龛居。

22. 青霞抱琳馆,萝阴络深径。

23. 青铜偷把扫蛾眉,暂饰休教主后知。

24. 青草池边绿树枝,晴空白日飏游丝。

25. 青嶂俯楼楼俯渡,远人送客此经过。

26. 青青陌上桑,叶叶带春雨。

27. 青山叠叠绕珠林,磬响时兼流水音。

28. 青天月出几上,白日云生杖头。

29. 青鬓仙人列九卿,锦觞邀客对春城。

30. 青天碛路挂金微,明月洮河树影希31. 青枝参差露华浥,落花辞春不能泣。

32. 青山如美人,楼观即奁妆。

33. 青丝游骑踏春芜,二月王孙入旧都。

34. 青青水中蒲,织作团团扇。

35. 青青杨柳深深竹,雨里绛桃开一簇。

36. 青丝茵褥是柔莎,白苎衣裳胜绮罗。

37. 青蛉绝塞怨离居,金雁桥头几岁除。

38. 青山具区中,谓是角里村。

39. 青苔冷冷照柴扉,也有闲人伴息机。

40. 青崖泻流淙,蜿蜒在窗户。

41. 青春送客黄家渡,千里汀洲带芳树。

42. 青鞋不破武陵春,归去西风一面尘。

43. 青骢挽断绿杨丝,寒食西湖祭酒时。

44. 青衿白臂紫绡裳,翡翠斜分十二行。

45. 青山两岸分,夕渡舟横口。

46. 青旄节卫翠云轩,按部东行过赤城。

47. 青海城边秋草稀,黄沙碛里夜云飞。

48.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49. 青鸟不来愁绝,忍看鸳鸯双结。

50. 青潭晓霭笼仙跸,红屿晴花隔彩旒。

51. 青莎覆城竹为屋,无井家家饮潮水。

52. 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荡漾波。

53. 青天漫漫覆长路,远游无家安得住。

54. 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漾微波。

55. 青天荡荡高且虚,上有白日无根株。

5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57.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58.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59. 夹道传呼翊翠虬,天回日转御芳洲。

60. 青坛环玉甃,红础铄金光。

61. 金光延起兮骤兴没,青苔竟兮绿苹歇。

62.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63. 旨酒告絜,青苹应候。

64. 旨酒告洁,青苹应候。

65. 彤管承师训,青圭备礼容。

66. 青松系马攒岩畔,黄菊留人籍道边。

67. 青霭远相接,白云来复还。

68. 青蒲暂似游梁马,绿藻还疑宴镐鱼。

69. 青阳御紫微,白雪下彤闱。

70. 紫禁乘宵动,青门访水嬉。

71.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72.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73.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74. 宿蕊斗攒金粉闹,青房暗结蜂儿小。

75. 青凉伞上微微雨,早是水寒无宿处。

76. 青女霜前催得绽,金钿乱散枝头遍。

77. 青门柳色随人远,望欲断时肠已断。

78. 细马远驮双侍女,青巾玉带红靴。

79. 青枝可爱难为杏,绿叶初无不是桃。

80. 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

81. 青箬笠将风里戴,短蓑衣向雨中披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