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诗句 > 节庆红灯笼的诗句

节庆红灯笼的诗句

时间:2015-08-04 03:41

红灯笼,花彩车,雪飘白,柳摇绿,载歌载舞庆佳节;求下联

上联:红灯笼,花彩车,雪飘白,柳摇绿,载歌载舞庆佳节下联:绿帽子,炮新欢,水润透,床第红,有进有出插入孔横批:日夜欢歌

迎中秋庆国庆好句子

灯彩,花灯,灯轮。

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或者灯泡,成为照明工具。

除了照明以外,灯笼还有其他意义。

每年正月私塾开学时,家长会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象徵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称为「开灯」。

后来就由此演变成元宵节提灯笼的习俗。

由于字音和「添丁」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

到了日据时代,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

载“凡邦之大事,供烛庭燎、烛麻烛也”,可见,周朝就有了烛灯。

到了战国,灯的制造工艺蓬勃发展,这在屈原中就有所表述:“兰膏明烛华铜错”。

汉代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

载:“汉高祖入咸阳宫,秦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口衔灯,燃则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盈盈。

””到了唐朝,元宵放灯发展成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

这之后,各地花灯活动尤为盛行。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

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

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走兽、飞禽,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中国的灯彩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缝纫等工艺,利用各个地区出产的竹、木、藤、麦秆、兽角、金属、绫绢等材料制作而成。

花灯通常分为吊灯、座灯、壁灯、提灯几大类,它是用竹木、绫绢、明球、玉佩、丝穗、羽毛、贝壳等材料,经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而成的综合工艺品,也是中国传统的。

各地彩灯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上海的龙灯,用布制成;广东的走马灯,结构精巧;湘江温州的珠囤,用万千颗料珠穿制,精美壮观;北京的宫灯,感想典雅;河北霸县的老鼠攀葡萄灯、蝎子驮牌楼灯、麒麟灯、灯、鸭子灯、金鱼灯、鸳鸯灯、题材诙谐、寓意明快。

的灯具以青铜质的为主体,多为贵族实用器。

陶质灯因与传统的陶豆无异,往往被当作陶豆,并没归于灯类。

这类灯为下层社会所用,玉质灯造型精美是上层社会的实用器具。

除了个别多枝灯外,大致可分为人俑灯和仿日用器形灯两大类。

多枝灯(又称树形灯)实物较为少见,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五连枝灯,形制如同一棵繁茂的大树,支撑着十五个灯盏,灯盏错落有致,枝上饰有游龙、鸣鸟、玩猴等,情态各异,妙趣横生。

人俑灯是青铜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

这些灯的人俑形象有男有女,多为身份卑微的当地人形象。

持灯方式有站立两臂张开,举灯过顶;有的跽坐,两手前伸,托灯在前。

一俑所持灯盘从一至三个不等。

灯盘有圆环凹槽形和盘形两种形制,前者有三个支钎,后者多为一个支钎。

仿日用器形灯基本上是一些生活实用器的演变,主要为仿豆、鼎和簋等较为常见的器皿,以豆形陶灯居多,但也有一些仿鼎和簋的形制的青铜灯。

秦代铸造的灯也是极其华丽的。

雁足灯,形制为一大雁之腿,股部托住一环形灯盘,上有三个灯柱,可同时点燃三支烛。

到汉、魏时,灯的种类越来越多,有铜灯、铁灯、陶灯等。

后来,以纱葛或纸为笼,点烛其中,称之灯笼。

有壁上挂葛灯笼之记载。

用细篦作骨,糊以油纸。

唐、宋时,灯作盛行,每当元宵灯节,奇巧纷呈,竞相争妍。

故有,火树银花不夜天诗句。

早在1500年前的梁代,已有走马灯。

在《荆楚岁时纪》中提到:灯以火运,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转不休。

据《文乐书》记载,此项活动又称“上元燃灯”,相传汉明帝为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日夜晚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历来元宵节皆以灯为俗,因此也有“灯节”之称。

汉代祭祀太一神、礼佛使用精美灯品,以及在正月十五不禁夜的习惯,作为元宵节的习俗一直被保存下来。

在元宵节张挂彩灯的习惯也逐渐从皇宫流传至民间,并同时出现了赏灯和其它一系列民俗活动。

元宵观灯,在南北朝时期已蔚然成风。

大约在隋代,民间狂欢活动也加入进来。

隋炀帝时,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在皇宫正门外长达八里的范围内布置戏场,大张灯火,全国各地的歌舞杂技汇集于此。

到了唐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使社会生产力发达、经济富庶,元宵节的规模更为宏大,并开始逐渐脱离宗教活动的形式,成为一项民间欢庆活动。

自此,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已基本形成,每逢元宵全国各地都有观灯游乐的习俗,宋、明两代尤为繁盛。

元宵节上的花灯种类繁多,形态千变万化,制作技艺各具特色。

按造型分,有拟形灯(如鱼灯、虎灯、荷花灯、牌楼灯、花瓶灯、字灯、八仙灯)和几何形灯(如圆纱灯、四方灯、五角灯);按组合方式分,有单体灯、子母灯和集合灯(如灯山、灯树、灯楼、珠囤);按工艺材料分,有布帛灯、纸灯、琉璃灯、料丝灯、玉栅灯、珠子灯、羊角灯、牛角灯、麦丝灯、竹灯等,举不胜举。

如此规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汉代起,形形色色的灯具制作就为以后灯彩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造型和工艺基础。

汉代是古代早期灯具艺术的繁盛时代,考古发掘的汉代灯具十分丰富,如行灯、鼎形灯、座灯以及动物形灯等,灯具所用材料也有铜、铁、陶、玉、石等多种。

虽然汉代元宵灯彩的面貌鲜见记载,但由灯具的出土情况可推断当时灯彩的丰富绚烂。

元宵节放灯观灯活动在唐宋时掀起第一个高潮。

《朝野佥载》曾记载唐代元宵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可见此时已出现了大型的灯树、灯山且盛极一时。

至宋代,形成了一定的花灯生产中心,并有了典型的花灯品种。

由唐至宋,记载中的花灯种类不仅有走马灯、孔明灯、琉璃灯、白玉灯、鲩灯、珠子灯、罗帛灯、羊皮灯等结构精巧、装饰细丽的小型宫灯以及各种形象生动的彩扎拟形灯,还有用灯彩堆叠悬缚而成的灯轮、灯树、灯楼、灯山、棘盆等大型灯景。

在宋代,更出现了专门的灯市,以供元宵节狂欢。

宋代元宵灯节的盛况与唐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还增添了民间活动的参与。

统治者为标榜其仁治,赐宫中彩灯予民间,这种鼓励使元宵观灯的活动愈加热闹起来。

宋代,花灯发展到了高峰,样式变化万千。

《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开封)宫廷扎做灯山,有普贤、文殊佛骑狮子、白象等灯。

到明清时期,花灯活动尤为盛行,样式变化万千,种类逐步增多,规模也有所发展。

民间最盛行的灯种是宫灯和纱灯。

这些灯题材丰富,精美奇巧,以竹木作架,红色丝绸、布料、纸张等均可作灯衣。

富豪之家在厅堂、门首悬挂的宫灯和纱灯要都制作得十分讲究,有的镶金嵌玉,有的饰以彩穗,有的题写诗文。

纱灯因呈鼓球体,用三块“乙”楠竹篾钉成三脚架,把它挂起来,三脚分开,便可离地三尺垂悬半空,三脚合拢,又可手举高悬。

在当时,它比宫灯的用途还要广泛,龙灯、狮灯、花灯等杂耍多用纱灯伴舞。

明代元宵灯节更加热闹,是中国古代灯彩艺术发展的巅峰。

繁盛的工商业,使明代社会尤其是都市形成“靡然向奢”的时代风气,且影响日益广泛。

宋代肇始的艺术“精致化”倾向更加强劲鲜明。

由明至清,技艺形式一贯向奢趋雅,争奇斗艳,五光十色,极尽精巧绚丽。

在明清两代,元宵灯节实现了意义比较深刻的价值转型,从实际意义上摆脱了信仰的牵挂,转移到以审美娱乐为主旨的游艺领域。

明代元宵放灯长达十天,灯彩艺术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花灯的种类更加多样化。

仅一次灯会,就会有金莲灯、玉楼灯、荷花灯、芙蓉灯、绣球灯、雪花灯、秀才灯、媳妇灯、和尚灯、通判灯、师婆灯、刘海灯、骆驼灯、青狮灯、猿猴灯、白象灯、鲇鱼灯、螃蟹灯、羊皮灯和掠彩灯等数十种。

明清时代花灯的专业产地云起,苏州、福州、新安、开封和杭州自宋代起便闻名,此时还有佛山、潮州、泉州、漳州、厦门、海宁、扬州、丹阳、泰州、南京、青州、成都、北京、太古等地以制灯闻名。

著名工匠也相继出现,明代有潘凤、王玄、赵萼、王新建、赵虎、赵瞻云、顾后山、张九眼和包壮行等,清代则有钮元卿、徐廷锟、沈宇宸、徐致祥、沈则庵等。

除技艺高超的匠人之外,又出现了一批花灯收藏者,可见明清灯彩艺术的繁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北方地区,还有一种冰灯,这是受气候条件影响而产生的特殊观赏灯。

正月十五前后,是北方气温最低的时候,此时结冰作灯,可持续数十日不化,利用冰晶莹剔透之特性,辅以光烛,造成既天然朴素又光彩斑斓的效果,成为北方灯彩艺术的独特景观。

冰灯原属东北地区特有,随清人入关而成为中原灯节之俗,其制作在清代已成熟。

由于电灯的普遍应用,这种冰灯艺术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品类日趋繁多,规模日渐宏大,成为北方元宵节最有影响的观瞻胜景。

花灯造型基本多以四、五、六为体面定数和基数,以象征四时、五方、六合之数,其上装饰则更多讲究,多象征寓意。

花灯的题材内容和造型装饰相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吉祥文化。

除了造型装饰上的丰富外,每个灯会场所的位置经营也是一种艺术。

在宏观布局上,花灯艺术融进了中国绘画和古代建筑的美学理论,中国绘画理论中山水画论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种种,灯景布局正是把花灯艺术的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利用空间的畅通、阻隔、起伏、变化,使人领略到空间、时间、秩序、节奏、色相的和谐之美,并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中国花灯是多种技法、多种工艺、多种装饰技巧、多种材料制作的综合艺术,花灯种类繁多,有龙灯、宫灯、纱灯、花蓝灯、龙凤灯、棱角灯、树地灯、礼花灯、蘑菇灯等,形状有圆形、正方形、圆柱形、多角形等。

龙灯,亦称“舞龙”,是中国民间灯饰和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的很多地方。

龙灯前有龙首,身体中间节数不等,但一般为单数,每节下面有一根棍子以便撑举。

每节内燃蜡烛的就称为“龙灯”,不燃蜡烛的称为“布龙”。

舞时,由一人持彩珠戏龙,龙头随珠转动,其他许多人各举一节相随,上下掀动,左右翻舞,并以锣鼓相配合,甚为壮观。

宫灯因多为皇宫和官府制作和使用,故有此名。

现存最早的宫灯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朝宫灯。

宫灯的制作十分复杂,主要用雕木、雕竹、镂铜作骨架,然后镶上纱绢、玻璃或牛角片,上面彩绘山水、花鸟、鱼虫、人物等各种吉祥喜庆的题材。

上品宫灯还嵌有翠玉或白玉。

宫灯的造型十分丰富,有四方、六方、八角、圆珠、花篮、方胜、双鱼、葫芦、盘长、艾叶、眼镜、套环等许多品种,尤以六方宫灯为代表。

1915年,北京宫灯首次被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荣获金奖,受到国际好评。

其后,宫灯逐渐向实用方向发展,出现各种吊灯、壁灯、台灯和戳灯等。

中国的宫灯制作以北京最为著名。

走马灯是花灯艺术中一类独特的观赏灯种,其声誉传遍海内外,以广东走马灯为最佳。

走马灯通常是在灯中置一转轮,在其上贴好用彩纸剪成的各式人物、花鸟等形象,轮下点燃蜡烛,热空气上升,引起空气对流,使轮子转动,纸像也就随之转动,画面连续不断,动感很强,引人入胜。

纱灯是用麻纱或葛麻织物作灯面制作而成,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红纱灯亦称红庆灯,通体大红色,在花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贴有金色的云纹装饰,底部配金色的穗边和流苏,美观大方,喜庆吉祥,多在节日期间悬挂。

影纱灯则以各色麻纱蒙制,上面多绘花鸟虫鱼、山水楼阁等,并配上金色云纹装饰及各色流苏,更是五彩缤纷,争奇斗艳,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

关于“国庆节”的名言名句图片

中秋节挂灯笼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

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

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

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

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

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

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

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

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

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关于中秋节的好句子

1.皓月闪烁,星光闪耀,中秋佳节,美满时刻

2.共赏圆月一轮,喜迎中秋良宵。

3.彩云追月,桂花飘香。

4.您生命的秋天,是枫叶一般的色彩,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时值霜天季节,却格外显得神采奕奕。

5.月圆年年相似,你我岁岁相盼。

那满天的清辉,遍地水银,6.秋空给人以深深的思索,您留给我的瑰宝是哲人的深思明辨,还有那从容出世的信条。

7.中秋的月亮,在窗外静静地悬着。

我愣愣地看着它。

仿佛它是一面明镜,你我在互相注视。

8.想与你一起赏月亮。

9.明月当空洒银泄玉,中秋正至喜世悦人。

10.月白风情两岸亲人同望月,牛耕女织双星伴侣偶牵牛、11.中秋月圆圆,人儿团圆圆。

12.三五良宵秋澄银海,大千世界光满玉轮、13.华夏九州同祝福,中秋两岸盼同圆。

14.九夏芳辰八蜒共庆,一轮明月两岸同圆好诗句中秋之夜,月色皎洁。

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

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明月、中秋有关的名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徐渭《十五夜抵建宁》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

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张煌言《舟次中秋》

关于国庆节的好句子

关于国庆节的好句子:红旗是鲜艳的,寓意红火,灯笼是喜庆的,昭示吉祥,鲜花是盛开的,献礼国庆,人群是热闹的,满怀喜悦。

国庆到,为你大声放歌,祝福伟大的祖国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