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诗句 > 描写渴望统一的诗句

描写渴望统一的诗句

时间:2015-03-23 00:05

有哪些描写渴望统一的诗句?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五律,写于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3月),是杜甫被叛军俘获,深陷沦落叛贼之首长安时所作。

作品触景生情,把山河破碎的感伤与思念家人的悲凉熔汇在一起,寓情于景,意在言外。

表现对太平统一的渴望,是首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

渴望统一的诗句有哪些

作者:陆游 (宋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关于渴望统一的诗句

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杜甫《问军官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桑

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六年级期中考试卷子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26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4分) rónɡ qià hūn yōnɡ cān ɡuǎn quán hénɡ ( ) ( ) ( ) ( ) zhuàn xiě yìnɡ chóu zhuānɡ jià shuò ɡuǒ( ) ( ) ( ) ( )(二)选词填空。

(2分) 改进 改善 改变 改观 1、我两年没有去过姥姥家了,妈妈说那里的面貌有了很大的( ) 2、我在老师的帮助下,( )了学习的方法,成绩慢慢地提高了。

3、最近一段时间,山区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的( )。

4、防风林长起来了,沙漠的面貌大大( )。

(三)照样子,写词语。

(4分) 郁郁葱葱 _____ _____ 熠熠生辉 _____ _____ 左邻右舍 _____ _____ 各式各样 _____ _____(四)按要求写句子。

(5分)1、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不在家,你放学后到舅舅家去。

”(用第三人称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座山上树木稀疏,只有一些灌木和三两棵松树。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为姐姐,她不得不过早地承担起一部分维持家庭生计的责任。

(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学习环境再好,也要靠自己的努力。

(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写一段话,用上“和为贵”和“唇枪舌剑”这两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或作答。

(7分)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描写杜甫喜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示儿》中表达陆游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诗句是:_______。

2、《负荆请罪》里的主要人物是____和____。

你比较喜欢的一个人物是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____。

成对死亡,他又一次___。

4、生命的林子是无处不在的,对于一棵想成为栋梁的大树来说,______是他生命的林子;对于想成为高僧的玄奘来说,法门寺是他生命的林子;对于想获得成功的人来说,______是他生命的林子。

5、说说你对“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这句名言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积累。

(4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

李白《行路难》2、_______,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3、犬守夜,___。

苟不学,曷为人。

___,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三字经》4、____,____。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家训》二、阅读理解与感悟。

(26分)(一)阅读课内语段《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完成练习。

(14分) 19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

波兰人民从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

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

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

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

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

”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

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

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就在他离开祖国的那几天,华沙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

可是,不久起义失败了。

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

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

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

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

时间在消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

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他四处奔波。

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

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才39岁。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分)呐喊:_______ 弥留之际:_______2、“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

”文中借景抒发了肖邦___的心情。

(1分)3、第2段写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

其中主要写了___、___、___三个送别场景。

老师“赠土”的目的是:______。

(2分)4、当肖邦满含激动的泪水,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即将远离自己的祖国与亲人的时候,大家的心情都是无比沉重。

请你为这群不得不分离的亲友离别设计对白。

(3分)同学说:“即使你远在他乡,________。

”老师说:“即使你远在他乡,________。

”肖邦说:“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写出了埃斯内尔说话时的动作“_____”和神态表情“_____”,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___________。

(2分)6、根据文中所写的送别内容,你猜想埃斯内尔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中,会有“______”的词句。

读着文中送别的感人场面的文字,你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

(2分)7、肖邦“疲劳加上忧愤”,“疲劳”的原因是_____,“忧愤”的是____。

肖邦弥留之际说的话,表明他_____。

(2分)8、“紧握着”和“喃喃地”这两个词同时用来形容弥留之际的人,表面看是矛盾的,作者这样用词的意图是____________。

(1分)(二)阅读课外语段《书》,完成练习。

(12分) 书,一度是我的堡垒,也是我的王国。

那还是初病的前几年,我面对着日趋恶化的病体,不可知的命运,真有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从之感。

甚至天边掠过一只飞鸟,也能叫我触景生情,伤感泪下。

于是,我用书为自己建筑了一个很好的堡垒,躲在里面,可以忘掉病痛,忘掉眼泪,忘掉一切的不幸。

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每天晚饭后,母亲就为我出门借书,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家,都要敲门问询一番。

自己村子的借完了,就到别的村子去借,常要走很远的路。

而母亲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借来的书,往往在我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之下,三两下就“清洁溜溜了”。

母亲只好一趟趟走得更远。

一直到父亲认识了一位图书馆的管理员,母亲肩上的重担才算放下。

慢慢地,书为我开拓了一个新的人生领域,我又找到了自己,肯定了生命的意义。

原来,生活的天地虽小,方格子的世界却广大无边,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由着我去创造,去发挥。

为了写作,我的右臂一年四季肿胀不堪,硬得跟石头一般。

父母亲友常劝我多休息,我却已沉迷其间,无法自拔了。

对我,这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享受。

就这样,我从爱书人又迈上了写书人的艰苦路程。

①___学识不足,经历太少,我需要看更多的书,汲取更多的知识。

家中除订了许多份报纸杂志之外,也不断地买新书。

每日看书写书,写书看书,我生活在书的王国,②___。

我发现,一个人只要肯做,即使在三尺宽六尺长的病床上,也能为自己开拓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1、联系上下文,从括号里选择恰当词语的序号,填入空格。

①__(A、由于 B、虽然 C、尽管) ②__(A、信心倍增 B、其乐无穷 C、凌辱皆忘)(2分)2、短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的修辞手法。

(1分)3、“对我,这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享受”,“这”指_______。

(1分)4、短文第一句话是个比喻句,把___比作__、___。

这句话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

(2分)5、文中“清洁溜溜”的意思是:__________。

(1分)6、第三自然段中作者详细地写了母亲到处借书,其用意是( )(1分)A、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反衬父亲的冷漠。

B、以母亲到处为“我”借书来表现母亲的关爱之情。

C、以母亲到处借书都供不上“我”看,衬托“我”如饥似渴地读书的情景。

7、文章的结尾含义深刻,请你从这段文字中提炼出一句富有哲理的话。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作者说:“书,一度是我的堡垒,也是我的王国。

”你呢

书在你的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请用下面的句式写一句。

(1分)书,是我的________,也是我的_________。

9、读完全文后,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请写下来。

(2分)___________三、语言表达。

(28分)(一)口语交际。

(3分) 我县实验小学六年级一班的王冬阳同学被评为“市十佳优秀少先队员”,如果你是县电视台的小记者,你去采访王冬阳同学,你会问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呢

评论|02010-04-21 21:56HBKGG|三级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卷一、想想填填。

(20分) 1、5080立方厘米=( )升 4.65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2、0.6= =12÷( )=( ):10=( )%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外项的积是( )。

4、从12的约数中,选出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式是( )。

5、在一幅地图上,用40厘米的长度表示实际距离18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6、在一幅比例尺为1:1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5.6厘米。

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7、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厘米,侧面展开后正好是一个正方形,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8、圆的半径和周长成( )比例,圆的面积与半径( )比例。

9、圆柱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侧面积就扩大( )倍,体积扩大()倍。

10、甲数的 等于乙数的 ,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如果甲数是30,那么乙数是( )。

11、在含盐8%的500克盐水中,要得到含盐20%的盐水,要加盐( )克。

12、一个圆柱体底面直径为14厘米,表面积1406.72平方厘米,这个圆柱体的高是 ( )厘米。

二、认真判断。

(5分)(对的打“√”,错的打“×”) 1、比的后项、分数的分母都不能为0…………………………………………( )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定成比例关系………………………………………( ) 3、圆柱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 …………………………( ) 4、如果AB=K+2(K一定),那么A和B成反比例………………………………( )5、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5倍,高缩小5倍,圆柱的体积不变……………( )三、细心选择。

(5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圆柱形油桐的表面有( )个面。

① 2 ② 3 ③ 4 ④6 2、( )能与 : 组成比例。

① 3:4 ② 4:3 ③ 3: ④ : 3、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5天完成,乙单独做20天完成。

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 )。

① 4:3 ② 3:4 ③ : ④ 1 4、把0 30 60 90千米比例尺,改写成数字比例尺是( )。

A 1:30 B 1:900000 C 1:3000000 D 5、用一块长25.12厘米,宽18.84厘米的长方形铁皮,配上下面( )圆形铁片正好可以做成圆柱形容器。

(单位;厘米)① ② ③ ④ r=1 d=3 r=4 d=6四、 正确计算。

(29分)1、 直接写出得数。

(5%) × = ÷ = 125×1.6= 12.56÷6.28= 7× ÷7× = - = 3.14×5 = 3.14×40= 75×10%= ÷3- =2、解比例。

(9分) = X:12= :2.8 : =X : 3、用简便方法计算。

(6分) 6.3+8.7+8.7×3.7 ( - + )×12 × + ÷ 4、用递等式计算。

(9分) 0.625×(8.3-2.5×0.12) 3÷ - ÷3 ÷[ ×( + )]五、动手、动脑。

(8分) 1、(1)求下面图形的实际面积 ,比例尺 。

2、画一个底面直径是2厘米、高3厘米的圆柱体的表面展开图(要在图上标明尺寸),再求出表面积。

六、解决问题。

(33分) 1、(只列式不计算。

)(6分) ⑴生产了一批零件,每天生产200个,15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了250个,实际多少天可以完成

(用比例方式列式) ⑵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积是18.84平方米,高0.5米。

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6吨,这堆沙重多少吨

⑶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120立方厘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多少立方厘米

2、 拖拉机厂今年前3个月生产大型拖拉机850台。

照这样计算,全年产量可以达到多少台

(同比例方法解答)(5分) 3、 一种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4分米、高6分米。

做一个这样的水桶大约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5分) 4、一间房间,用边长2分米的地砖铺地,需要用144块,如果用边长为3分米的地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5分) 5、把一个底面半径4分米,高6分米的圆柱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半径是3分米的圆锥体。

这个圆锥体的高是多少分米

(5分)6、一筐苹果卖掉 后,又卖掉6千克。

这时卖出的重量正好是剩下的 。

这筐苹果原来有多少千克

(4分)7. 一个长方体木块,长为10分米 、宽为8、高为6分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分)

《我们爱你啊,中国》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乡 愁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窄窄的船票在这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不过个人意见不要看这些诗歌,写得好的诗多的是,这种调调的不喜欢,当然只是个人建议啦。

向楼主推荐伏尔泰。

波德莱尔,雨果,阿里奥斯托和塔索。

尤其是塔索,被解放的耶路撒冷真心写得不错,就是翻译的版本少了点。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