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诗句 > 描写科山寺的诗句

描写科山寺的诗句

时间:2015-12-10 12:34

破题山寺后禅院从诗句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境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诗人通过描写破山寺后禅院的幽静之景,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 。

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有关“山寺”的诗句有哪些

泉州市地处省东南部,泉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年平均气温19.5℃~21℃,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古诗称泉州“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故泉州有“温陵”雅称。

泉州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

海域面积7864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421公里,大小港湾14个,岛屿208个。

深水良港多,可建万吨以上深水泊位123个,湄洲湾南岸的肖厝港和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

全市林木蓄积量1833万立方米,地表水总量87.6亿立方米,可供开发的水电资源43万千瓦。

主要矿产资源有高岭土、花岗岩、辉绿岩、石英砂、石灰石、煤、铁、锰、地热、矿泉水等20多种。

水产资源丰富,可作业的海洋渔场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利用面积118平方公里,主要水产生物5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200多种。

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

他们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使晋江两岸得到迅速开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行政区划建制几度变迁。

唐久视元年(700年)置武荣州,州治设今市区。

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

此后,先后设有郡、州、路、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行政督察区、专区、地区,1986年1月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

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积淀深厚,素有“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光明之城”的美誉。

全市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40处,县(市)级600多处。

其中极负盛名的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惟一的摩尼光佛像石刻、中国最大的老君石刻造像、葬有唐代到泉州传教的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的灵山圣墓、千年古刹开元寺及东西塔、记载古代海上交通和贸易的九日山祈风崖刻、广受台胞和海外侨胞信众膜拜的天后宫妈祖、民族英雄郑成功史迹与陵墓、宋代蔡襄修建的洛阳桥、号称“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以及与惠东民俗、海滨风光、石雕艺术融为一体的崇武古城等。

丰富的人文景观、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和秀出东南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使泉州成为一个全国乃至国际性的旅游胜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到此观光。

泉州保留着弥足珍贵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蜚声海内外的有:晋唐士乐余韵南音、宋元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和中国一绝“提线木偶”。

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伊斯兰教、印度教、古基督教、摩尼教、犹太教、佛教等世界多种宗教在泉州广泛传播,留下大量遗迹,使泉州成为多元文化融洽交汇、和谐共处、互促共荣的载体。

作为南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泉州具有薪传不息、独树一帜的武术文化。

泉州是中国历史上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有着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开放港口城市。

自唐代开埠,即为中国南方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

宋元时期,泉州港跃居为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驰誉世界,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相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呈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

旅居世界各地的泉州籍华侨、华人620多万人,港澳同胞70多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祖籍泉州。

长期以来,旅外乡亲心系桑梓,或投资办厂,或兴学育人,或捐资慈善,或兴办公益,涌现出一大批贡献巨大、成就杰出的乡贤硕彦,成为推动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泉州与世界密切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泉州地处海防前线,国家投资少,经济长期处于以农业为主的自给、半自给状态,经济总量居全省地市倒数第二。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人民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机遇、扭住中心、爱拼敢赢、大胆实践,经历 “三来一补”起步、乡镇企业铺路、三资企业上路、成片开发迈大步、区城经济展宏图的经济发展阶段,走出一条“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具有侨乡特色的经济建设路子,经济实力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创造出“晋江经验”和“泉州现象”,成为福建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创造泉州发展历史的新辉煌。

全市GDP在1978年为7.79亿元,到1992年突破100亿元,2000年跨过1000亿元,2002年达到1223亿元。

2003年全市GDP为1380.11亿元,2005年全市GDP为1626.3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87元增至2.37万元;财政总收入由0.79亿元增至152.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75元增至6100元,年均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24元增至14185元,年均增长12.6%。

泉州人民立足实际,奋力打造特色经济,促使泉港“石化基地”、丰泽“中国树脂工艺之乡”、晋江“中国鞋都”、石狮“中国服装名城”、南安“中国建材之乡”、惠安 “中国石雕之乡”、德化“工艺陶瓷之乡”、永春“芦柑之乡”、安溪“乌龙茶之乡”等特色经济的形成并驰名海内外,全市所有县(市)均跻身全省经济实力十强或经济发展十佳县(市)行列。

2003年,县域经济取得新进展,晋江、石狮、惠安和南安四县(市)再次入选全国百强县(市)。

泉州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

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国际友人,因泉州具有众多有艺术价值的名胜古迹,称她为一座艺术博物馆;又因其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很高的文物和有关遗迹,称她为一座文化科学博物馆。

然而,这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物,又和泉州聚集多种宗教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而泉州又享有“宗教胜地”、“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美誉。

泉州东面沿海的刺桐港为中世纪世界著名的商港,随着泉州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世界各大宗教伴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顺着陆路和海路传入泉州,使泉州云集了多种宗教。

各门外来宗教与本土的道教,长期共存,互相渗透,共同创建泉州丰富的宗教文化。

古代泉州,宗教占有特殊地位,也对各个时空背景的泉州文化以及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主导性作用;或者可以这么说,古代泉州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几乎没有不与宗教发生关系的。

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

泉州有“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名。

佛教、道教于公元三世纪(西晋太康年间)传入泉州,并开始有寺观的创建。

早在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道教就在泉州府治南建置白云庙(元妙观),佛教也在南安九日山下创建延福寺。

当时,佛教传入中国后尚处于译经阶段,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道陵之玄孙张盛才移居江西龙虎山。

唐、宋时是泉州佛、道教兴盛时期,寺庙宫观兴建众多,气势宏伟,建筑艺术精致。

一千多年来,泉州相继建造了佛、道教寺庙宫观数以千计。

其中道教的元妙观、泉州府城隍庙、马甲仙公山、东岳行宫、法石真武庙、晋江崇真殿、深沪宝泉庵、石狮城隍庙、南安郭山庙、安溪城隍庙、永春百丈岩、德化石壶殿、惠安青山宫等和佛教的开元寺、承天寺、崇福寺、宿燕寺、晋江龙山寺、南安雪峰寺、惠安科山寺、安溪清水岩、永春普济寺、德化灵鹫寺等最为著名。

与道教有密切联系的民间信仰,辖地旧称的“铺”、“境”、“都”,无不建有供奉乡土神祗的神庙达数千座之多。

这些寺庙宫观,成为文人墨客雅集以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朝拜礼敬或游玩观赏的地方。

一千多年来,这些寺庙宫观不仅在泉州民间影响深广,而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泉州人口向海外、港澳台的迁徙与繁衍,泉州众多的寺庙宫观也不断分炉出去,从而在海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

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唐代初期伊斯兰教传入泉州,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在泉州建造了7座清真寺。

目前,尚存有一座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泉州清净寺;又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伊斯兰教圣迹-----灵山圣墓;还有被誉为国之瑰宝的伊斯兰石刻近300方。

接着,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摩尼教、印度教相继云集泉州.这些有力地证明了泉州不愧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

19世纪末叶,基督教、天主教再度传入,日本教和犹太教也曾经在泉州传播。

这些宗教既在泉州建造了大量宗教活动场所,还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宗教人士和专家学者,不少高僧、高道受到朝廷的荣誉封号,许多著作成为珍贵的宗教典籍。

同时,又留有大量胜迹、文物,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极其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

特别是开元寺东西双塔和具有特色的殿宇建筑、清源山的老君岩造像、天后宫、清净寺和灵山圣墓、摩尼教的草庵等,均为海内外人士所瞩目,留下了许多名人的游踪足迹。

各种宗教的传播,对于泉州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风俗民情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

从古及今,各种宗教虽有一些负面影响,但也建造了许多桥梁、医院、学校和举办了不少公益事业。

“闽中桥梁甲天下,泉州桥梁甲闽中”,历史上泉州建筑了100多座桥梁,其中一半以上是僧人募资或参与兴建的;泉州僧人还曾为海上交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泉州现代化的医院和学校的长足发展,其中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一份功劳。

每座寺庙留存的碑刻、匾额、楹联、诗词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总之,泉州宗教文化丰富多彩,是构成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之一。

泉州人往海外谋生,许多人同时带去祖籍地的宗教信仰,并在侨居地传播。

因此泉州也是道教、佛教和民间信仰向海外传播的重要地区之一,与海外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往来频繁。

现在,摩尼教、印度教在泉州虽早已失传,日本教后在泉州绝迹,但在晋江华表山尚留有举世罕见的摩尼教珍贵史迹-----草庵。

经过千百年的变化兴替,现在泉州尚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寺观教堂五六百座。

此外,还有大量的民间信仰乡土神祗小宫庙数千座。

由于宗教逐步走向世俗化,有些寺庙把佛、道、乡土神祗一起奉祀,兼容并蓄,它们各自拥有不少信教群众。

泉州的多种外来宗教文化,与原来的泉州儒、道、释文化互相渗透,相互吸收;各种信教群众长期和睦相处,互不排斥、互相尊重,成为美谈,也成为世界罕见的奇迹,说明了泉州人心胸开阔和具有广大的包容性。

总之,泉州各种宗教云集,历史悠久、传播广远;和睦相处、蔚为奇观;史迹丰富、灿若繁星;文化艺术、世之瑰宝。

刘氏宗祠对联大全,刘家人必看

彭城世 禄光“彭城世德 出自汉高祖刘邦的事典“禄阁流光” 自刘向的故事。

姓启刘国 望出彭城全联典出刘姓的源流和郡望。

彭城世泽 汉室家声上联典出刘姓的望族居彭城。

下联“汉室”,典出西汉、东汉两朝,都是刘家王朝的天下。

术通象纬 药采天台上联典出明初大臣刘基。

下联典出东汉剡溪人刘晨。

相传永平年间他和阮肇同入山采药,迷路遇两个仙女,邀他们到家中,吃胡麻饭,睡前行夫妇之礼。

半年后回家,子孙已经七代了。

雕龙名著 殿虎英风上联典出南朝梁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刘勰,下联典出北宋名人刘安世。

唐朝正字 汉室传经上联典出唐·刘晏,引《三字经》:“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下联典出汉·刘向受帝命于天禄阁校正《五经》同异,其子刘歆继承父业,整理六艺群书,成《七略》。

阮嵇作友 丰沛发祥上联典出晋.刘伶与阮籍、嵇康为友。

下联典出刘邦建立汉朝。

业承西汉 派衍南塘此联为湖南省宁乡县南塘镇刘氏宗祠联。

全联典出南塘的刘氏,是西汉皇族的后裔。

彭城世泽 松柏家声香港松柏塱刘氏宗祠联彭城世泽 铁汉家声此联为刘氏宗祠“彭城堂”通用堂联。

彭城世德 禄阁家声此联为刘氏宗祠“彭城堂”通用堂联。

汉高故里 古宋遗风此联为刘氏宗祠“汉里堂”通用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此联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刘禹锡《陋室铭》句联。

一门五都督 三科两状元江苏省姜堰市旧城刘氏宗祠联全联典出姜堰刘氏家族,在明清两个朝代先后出过五名都督和一对兄弟状元。

天禄家声远 彭城世泽长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刘氏宗祠海隅文藻振世;顺昌旗帜惊人上联典出魏代“建安七子”刘桢,有文名。

下联典出宋·刘琦镇守安徽顺昌,破金兵数十万。

三章早沛秦川雨;五夜长明书室灯。

上联典出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下联典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刘向。

先代蒲鞭昭德泽;后人藜阁继书香。

上联典出东汉华阴人刘宽,字文饶,桓帝时官南阳太守,为人温和仁义。

吏民有过错时,只用蒲鞭惩罚,表示耻辱而已,始终不让人受苦刑。

下联典出西汉刘向,相传他在天禄阁校书时,有个穿黄衣、执青藜杖的老人,吹杖头火焰,为他讲开天辟地的故事。

当问老人名字时,老人自称“太乙之精”。

守本份耕读第一;尽人伦孝友俱先。

此联为刘氏宗祠“沛丰堂”通用堂联。

功垂淮海冠裳肃;泽派罏山俎豆馨。

宋·朱熹撰广东省潮州市东津乡桃坑村刘允祠联门闾高大容车马;山水盘旋啸凤凰。

广东省潮州市东津乡桃坑村刘允祠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二件事耕田读书。

台湾省屏东县万峦乡五沟水刘氏宗祠联万卷珠玑朝汉室;一天星斗照彭城。

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刘氏宗祠联妙侣无双,押衙全义;清才第一,嘉偶安贞。

上联典出唐·刘震获罪,其女无双没入掖庭,古押衙义救无双,使其与表兄王仙客成夫妇。

下联典出宋.刘愚殿试第一,其妻徐氏未嫁时,母欲以嫁富家子,徐氏泣曰:“不愿为富人妻”。

寡鹄申哀,三娘命薄;飞燕得宠,列女传成。

上联典出南朝.刘孝绰妹刘三娘嫁徐悱,悱卒,三娘作文祭之,极其哀婉。

下联典出汉.刘向因赵飞燕姐妹淫乱而著《列女传》。

食德服畴,用资祖泽;象贤迈种,克振家声。

福建省漳浦县霞美镇刘坂村刘氏宗祠“

我在泉州,清明想出去玩,预算不要太高,不要太远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9年名列全省第一,是福建经济中心。

北承省会福州、莆田,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

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762万人(不含金门县),汉族占人口总数的98.2%,少数民族占1.8%。

少数民族有48个,以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居多。

泉州风物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

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

方言以闽南话为主,通用语言为普通话。

泉州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624万人,港澳同胞70万人。

在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约900万人)祖籍泉州。

  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海拔千米以上大山有455座,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和南安的部分山区。

戴云山脉从东北部向西南延伸,主峰海拔1856米,有“闽中屋脊”之称。

境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过渡。

泉州海岸线曲折蜿蜓,大部分为基岩海岸,总长约421公里,有湄州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及肖厝、崇武、后渚、梅林、石井等14个港口。

泉州地跨中南两个亚热带,即戴云山西北部常年温暖、常绿阔叶林带和东南部常年湿热、有短期干旱的亚热带雨林带。

  泉州常年雨量充沛,境内溪流多达35条,总长1620公里 ,水资源相当丰富。

泉州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高,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加上雨量充沛,堪称“闽南大温床”,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糖、油、麻、林、果、茶等经济作物极为有利,是乌龙茶、桂元、柑桔的全国生产基地。

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产量较大的鱼类有20多种。

浅海滩涂面积118万亩。

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

主要有铁、猛、金、煤、石英砂、花岗岩、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20多种。

  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

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27处。

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

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特产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偶头、老范志万应神曲、料丝花灯、清源茶饼、安溪乌龙茶、永春老醋、永春纸织画。

  地理  泉州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

海域面积7864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421公里,大小港湾14个,岛屿208个。

深水良港多,可建万吨以上深水泊位123个,湄洲湾南岸的肖厝港和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

泉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21℃,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古诗称泉州“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故泉州有“温陵”雅称。

  行政区划  泉州市辖4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泉州市 面积11244平方千米,人口762万人(常住人口,2006年)  丰泽区 面积 132平方千米,人口 18万。

邮政编码362000。

  鲤城区 面积 52平方千米,人口 27万。

邮政编码362000。

  洛江区 面积 382平方千米,人口 17万。

邮政编码362011。

  泉港区 面积 326平方千米,人口 37万。

邮政编码362801。

区人民政府驻山腰街道。

  石狮市 面积 189平方千米,人口 31万。

邮政编码362700。

市人民政府驻八七路。

  晋江市 面积 721平方千米,人口103万。

邮政编码362200。

市人民政府驻罗山街道世纪大道。

  南安市 面积2035平方千米,人口148万。

邮政编码362300。

市人民政府驻溪美镇。

  惠安县 面积 762平方千米,人口 92万。

邮政编码362100。

县人民政府驻螺城镇。

  安溪县 面积2983平方千米,人口107万。

邮政编码362400。

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

  永春县 面积1452平方千米,人口 55万。

邮政编码362600。

县人民政府驻桃城镇。

  德化县 面积2210平方千米,人口 31万。

邮政编码362500。

县人民政府驻浔中镇。

  文化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积淀深厚,素有“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光明之城”的美誉。

全市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40处,县(市)级600多处。

其中极负盛名的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惟一的摩尼光佛像石刻、中国最大的老君石刻造像、葬有唐代到泉州传教的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的灵山圣墓、千年古刹开元寺及东西塔、记载古代海上交通和贸易的九日山祈风崖刻、广受台胞和海外侨胞信众膜拜的天后宫妈祖、民族英雄郑成功史迹与陵墓、宋代蔡襄修建的洛阳桥、号称“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以及与惠东民俗、海滨风光、石雕艺术融为一体的崇武古城等。

丰富的人文景观、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和秀出东南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使泉州成为一个全国乃至国际性的旅游胜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到此观光。

泉州保留着弥足珍贵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蜚声海内外的有:晋唐士乐余韵南音、宋元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和中国一绝“提线木偶”。

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伊斯兰教、印度教、古基督教、摩尼教、犹太教、佛教等世界多种宗教在泉州广泛传播,留下大量遗迹,使泉州成为多元文化融洽交汇、和谐共处、互促共荣的载体。

作为南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泉州具有薪传不息、独树一帜的武术文化。

  泉州是中国历史上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有着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开放港口城市。

自唐代开埠,即为中国南方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

宋元时期,泉州港跃居为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驰誉世界,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相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呈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

旅居世界各地的泉州籍华侨、华人620多万人,港澳同胞70多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祖籍泉州。

长期以来,旅外乡亲心系桑梓,或投资办厂,或兴学育人,或捐资慈善,或兴办公益,涌现出一大批贡献巨大、成就杰出的乡贤硕彦,成为推动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泉州与世界密切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经济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泉州地处海防前线,国家投资少,经济长期处于以农业为主的自给、半自给状态,经济总量居全省地市倒数第二。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人民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机遇、扭住中心、爱拼敢赢、大胆实践,经历 “三来一补”起步、乡镇企业铺路、三资企业上路、成片开发迈大步、区城经济展宏图的经济发展阶段,走出一条“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具有侨乡特色的经济建设路子,经济实力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创造出“晋江经验”和“泉州现象”,成为福建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创造泉州发展历史的新辉煌。

全市GDP在1978年为7.79亿元,到1992年突破100亿元,2000年跨过1000亿元,2002年达到1223亿元。

2003年全市GDP为1380.11亿元,2005年全市GDP为1626.30亿元,2007年全市GDP达2288.6亿,增长16.0%,GDP总量连续9年居全省首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87元增至到2007年近3万元;财政总收入由0.79亿元增至2007年的2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75元增至6100元,年均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24元增至18097元,年均增长12.6%。

  泉州人民立足实际,奋力打造特色经济,促使泉港“石化基地”、丰泽“中国树脂工艺之乡”、晋江“中国鞋都”、石狮“中国服装名城”、南安“中国建材之乡”、惠安 “中国石雕之乡”、德化“工艺陶瓷之乡”、永春“芦柑之乡”、安溪“乌龙茶之乡”等特色经济的形成并驰名海内外,全市所有县(市)均跻身全省经济实力十强或经济发展十佳县(市)行列。

2007年,县域经济取得新进展,晋江、石狮、惠安、南安和安溪五县(市)再次入选全国百强县(市)。

  宗教  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

  泉州有“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名。

佛教、道教于公元三世纪(西晋太康年间)传入泉州,并开始有寺观的创建。

早在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道教就在泉州府治南建置白云庙(元妙观),佛教也在南安九日山下创建延福寺。

当时,佛教传入中国后尚处于译经阶段,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道陵之玄孙张盛才移居江西龙虎山。

唐、宋时是泉州佛、道教兴盛时期,寺庙宫观兴建众多,气势宏伟,建筑艺术精致。

一千多年来,泉州相继建造了佛、道教寺庙宫观数以千计。

其中道教的元妙观、泉州府城隍庙、马甲仙公山、东岳行宫、法石真武庙、晋江崇真殿、深沪宝泉庵、石狮城隍庙、南安郭山庙、安溪城隍庙、永春百丈岩、德化石壶殿、惠安青山宫等和佛教的开元寺、承天寺、崇福寺、宿燕寺、晋江龙山寺、南安雪峰寺、惠安科山寺、安溪清水岩、永春普济寺、德化灵鹫寺等最为著名。

与道教有密切联系的民间信仰,辖地旧称的“铺”、“境”、“都”,无不建有供奉乡土神祗的神庙达数千座之多。

这些寺庙宫观,成为文人墨客雅集以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朝拜礼敬或游玩观赏的地方。

一千多年来,这些寺庙宫观不仅在泉州民间影响深广,而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泉州人口向海外、港澳台的迁徙与繁衍,泉州众多的寺庙宫观也不断分炉出去,从而在海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

  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唐代初期伊斯兰教传入泉州,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在泉州建造了7座清真寺。

目前,尚存有一座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泉州清净寺;又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伊斯兰教圣迹-----灵山圣墓;还有被誉为国之瑰宝的伊斯兰石刻近300方。

  接着,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摩尼教、印度教相继云集泉州.这些有力地证明了泉州不愧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

19世纪末叶,基督教、天主教再度传入,日本教和犹太教也曾经在泉州传播。

  这些宗教既在泉州建造了大量宗教活动场所,还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宗教人士和专家学者,不少高僧、高道受到朝廷的荣誉封号,许多著作成为珍贵的宗教典籍。

同时,又留有大量胜迹、文物,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极其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

特别是开元寺东西双塔和具有特色的殿宇建筑、清源山的老君岩造像、天后宫、清净寺和灵山圣墓、摩尼教的草庵等,均为海内外人士所瞩目,留下了许多名人的游踪足迹。

各种宗教的传播,对于泉州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风俗民情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

从古及今,各种宗教虽有一些负面影响,但也建造了许多桥梁、医院、学校和举办了不少公益事业。

“闽中桥梁甲天下,泉州桥梁甲闽中”,历史上泉州建筑了100多座桥梁,其中一半以上是僧人募资或参与兴建的;泉州僧人还曾为海上交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泉州现代化的医院和学校的长足发展,其中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一份功劳。

每座寺庙留存的碑刻、匾额、楹联、诗词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总之,泉州宗教文化丰富多彩,是构成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之一。

  泉州人往海外谋生,许多人同时带去祖籍地的宗教信仰,并在侨居地传播。

因此泉州也是道教、佛教和民间信仰向海外传播的重要地区之一,与海外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往来频繁。

  现在,摩尼教、印度教在泉州虽早已失传,日本教后在泉州绝迹,但在晋江华表山尚留有举世罕见的摩尼教珍贵史迹-----草庵。

  经过千百年的变化兴替,现在泉州尚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寺观教堂五六百座。

此外,还有大量的民间信仰乡土神祗小宫庙数千座。

由于宗教逐步走向世俗化,有些寺庙把佛、道、乡土神祗一起奉祀,兼容并蓄,它们各自拥有不少信教群众。

  泉州的多种外来宗教文化,与原来的泉州儒、道、释文化互相渗透,相互吸收;各种信教群众长期和睦相处,互不排斥、互相尊重,成为美谈,也成为世界罕见的奇迹,说明了泉州人心胸开阔和具有广大的包容性。

  总之,泉州各种宗教云集,历史悠久、传播广远;和睦相处、蔚为奇观;史迹丰富、灿若繁星;文化艺术、世之瑰宝。

  泉州市标  泉州城雕 飞天迎宾,高25.8米,底部直径30米,绿地环绕着圆形水池。

飞天迎宾形状极似南音中的乐器--洞箫,顶部的妙音鸟取意于泉州开元寺的飞天乐伎,形象地代表着文化名城泉州悠久、灿烂、辉煌的历史;而底部环绕着欢畅的彩色喷泉,展现了古城英姿焕发、生机盎然。

  泉州市花 五代时,节度使留从效为了扩建泉州城廓,曾环城遍植刺桐。

后来,刺桐高大繁茂、花红似火,成为泉州一大特征而名闻中外。

因此,刺桐花被定为泉州市花。

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富贵。

  荣誉称号  泉州市:全国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之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  全国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全国优秀卫生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晋江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全国科技百强县(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省级达标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中国鞋都。

  石狮市:全国卫生城市。

  南安市:全国龙眼生产基地;全国秸秆氨化养牛示范县;  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中国建材之乡。

  惠安县:石雕之乡;建筑之乡;渔业强县。

  安溪县: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中国滕铁工艺之乡。

  永春县:中国芦柑之乡;全国卫生县城;全国科普示范县。

  德化县:中国陶瓷之乡。

  友好城市  日本浦添市、上海市长宁区、德国诺伊施塔特市、安徽省蚌埠市、意大利索伦托市、湖北省襄樊市、美国蒙特利公园市、辽宁省抚顾市、菲律宾马卡蒂市、江西省景德镇市、北京市海淀区、江苏省扬州市、北京市崇文区、安徽省滁州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省邯郸市、山东省烟台市、福建省南平市  泉州十八景  涂门街  又叫“土门街”,因传储存、输送建造东西塔土石方而得名。

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

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有着众多的“海丝”文物群,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

涂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时期的繁荣景象。

改造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又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

涂门街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选全国第一批“购物放心一条街”。

  东湖公园  址系古泉州八大胜景“东湖荷香”遗址。

唐时湖面40余顷,有东湖亭、二公亭;宋有波恩亭;明有揽古亭。

盛植荷花,成星湖荷香胜概。

因唐姜公辅、韩愈、欧阳詹等曾在此活动而闻名于世。

东湖公园以闽南建筑文化为特色,中心湖为主体,环湖布置人文景观。

构建星湖荷香、祈风阁、七星拱月、二公亭、东湖亭、波恩亭、揽古亭等静区;儿童乐园、双舟朝阳、游船码头为动区。

精筑刺桐瑞林等20多处植物山石景观揽翠全园,以石雕、石刻突现闽南石文化。

既有泉州历史文化内涵又有时代新潮气息,风格独特。

曾三次获省“环境优美奖”,还被评为“市民喜爱十佳建筑”、“泉州十佳夜景”。

1998年以其典雅秀丽、玲珑多姿的江南园林风格而入选百家中国名园。

  五里桥  俗称“安平桥”,横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

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经13年建成。

为花岗石砌成的石墩石梁桥,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长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驰名海内外,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长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桥墩361个,桥面宽3-3.8米,桥板长度5-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两侧有石护栏;桥上有亭5座:桥东“超然亭”,桥西“海潮庵”,桥中“泗水亭”,两头各设路亭一座,供游人憩息。

“泗水亭”,俗称“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楹联一对,立有两尊石雕将军;亭侧保存历代重修碑记14方。

西端桥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东端有五层六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白塔一座。

历经800年沧桑,安平桥成了“陆上桥”。

1980—1985年国家拨款进行维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复。

  蔡氏古民居?  位于南安官桥漳里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兴建。

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棂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

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

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

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府文庙  位于鲤城区中山路泮宫内。

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后移他处,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迁回原处重建,现有建筑仍保持清初原貌,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  开元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

地处市区西街,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为现名。

全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

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

  崇武古城  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系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

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视师崇武,北城门横眉石刻“威镇海邦”传为戚所书。

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郑成功驻此抗清,传有“马蹄石”遗存。

  洛阳桥  在今惠安、洛江分界处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

于北宋皇?5年至嘉?4年(公元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

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工程艰巨,造桥者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

该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现桥长834米,宽7米,尚存船形桥墩46座,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

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等遗址,桥南有蔡襄祠,祠内有蔡襄《万安桥记》宋碑。

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景点之一。

  牛姆林  由于景区内拥有“板根”、“绞杀”、“寄生”、“茎花”等热带雨林生态,被游客称誉为“闽南西双版纳”。

因“势若牛姆,孕崽怀宝”而得名,是集山区特有的自然景观、森林景观之大成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14科18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96科200多种,野生蝶类73种。

牛姆林名人仙迹荟萃,是一个天然的森林浴场和氧吧,是旅游避暑胜地。

目前申请国家4A级生态旅游区已通过省级验收。

现区内建设有旅游饭店、动植物标本馆、旅游购物街、熊园、高空滑索、射箭场等旅游配套设施。

已成为闽南重点生态旅游区,每年有10万人到此旅游,是福建省沿海地区生态旅游建设的典范。

  清水岩?  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内奉中国百仙之一清水祖师,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地。

  清源山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米,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市区3公里。

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灵以泉。

元人赞誉“闽海蓬莱第一山”。

“清源鼎峙”为旧泉州十景之一,历来为游客登临览胜。

  西湖公园  位于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区处于一片低洼的平原地带,以往发生较大洪水时,主要靠自然水面及稻田滞洪,俗称“西北洋”。

  深沪湾  位于晋江东南海滨,从石狮的永宁到晋江的衙口、深沪形成一个秀丽的海湾,其间沙滩绵延数公里,犹如一条银色的项链镶嵌在蓝天碧海之间。

  天后宫  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是现存妈祖庙中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妈祖故里莆田一度隶属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管辖,由于泉州民众不断向外移民和进行贸易活动,妈祖信仰远播祖国大陆及台、港、澳各地。

  黄金海岸  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石狮永宁镇,包括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城隍庙、镇海石、古卫城遗址等。

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由香港友帮国际集团独资兴建。

  仙公山  原名“双髻山”,位于洛江区马甲镇,于南北朝时(公元480—502年)祀“何氏九仙”而得名。

其主峰758.5米,气势雄伟,岩崖陡立,云雾缭绕,径曲林幽,含烟凝翠,风光旖旎。

  岱仙瀑布  位于德化县水口镇,主要由号称“华东第一瀑”的岱仙瀑布、温文尔雅的油漏祭瀑布以及一路的山光水色组成,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景区。

沿赤石溪而上,一路溪水潺潺,浓荫覆郁,林木苍茏,藤萝虬结,蕴深涵幽,鸟鸣谷应,峰回壑荡,沿路神形俱备的自然奇观,构成了独特的原始生态幽境。

油漏祭瀑布,溪水沿着宽110多米如刀削的峭壁汩汩流下,波光粼粼,喷珠溅玉,宛如千万串断线的珍珠织成的银毯,轻铺舒展镶在悬崖峭壁之上。

岱仙瀑布,溪水从山势险峻的高峰直泻而下139米,云翻雪倾,雷霆万钧,十分壮观。

站在瀑布下,烟雾腾腾,扑朔迷离。

若是晴天,瀑布前方彩虹如天桥凌空飞架,美不胜收。

岱仙瀑布的右上方有一座飞仙亭,传颂着仙女显圣救民的美丽故事。

凭栏探首,下临深渊,岱仙双瀑左右烘托,气势非凡。

  郑成功史迹  分布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家乡南安。

它们是位于石井镇的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纪念馆·碑林和位于水头镇的郑成功陵园。

延平郡王祠,位于石井镇鳌峰北麓,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殿中有康熙皇帝诏赐郑成功迁葬时所撰联一对。

郑成功纪念馆位于石井镇的鳌峰山上,占地3000余平方米。

纪念馆介绍英雄一生的丰功伟绩,陈列200余件珍贵文物。

占地10亩的郑成功碑林,既有碑亭诗阁,又有石刻廊群、集全国、世界各地200多幅的题字,融楷书、行书、草书、隶书于一廊,歌颂了郑成功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

坐落在南安水头覆船山处的郑成功陵园,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凡来泉州者,几乎都要到成功史迹走一走,默祝忠魂与山河共存,永垂不朽。

  泉州小吃  九重粿,土笋冻、大面炸豆干,元宵丸、水晶包、水瓮菜,龙眼、白鸭汤、白粬、东方包、布包豆干、永春老醋,花生、米粉、红米酒、肉粽、芒果、芋圆,鸡卷、豆签、卤面,鱼丸、鱼仔粥,柿饼、春卷、茜草粿、荔枝,桔红糕、菜包、菠棱(草字头)菜、蚝(东石蚝)、蚝仔煎、鸭仔粥、浮果,绿豆饼、甜酒、甜粿、粕丸,窖菜、番薯(地瓜)、番薯粉粿条,榜舍龟、蜜桔(安溪蜜桔、永春金橘糖)、满煎糕、槟榔,澳茄粿、糍(糍粑、糯米糍),糟菜

泉州周边一日游哪里好玩

中国之最在泉州1.伊斯兰教圣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圣墓;2.开元寺内的千年古桑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桑树,树龄1300多年;3.清源山老君岩的老君造像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4.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庙;5.南安丰州九日山的祈风石刻群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的祈风石刻;6.惠安洛阳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海港大石桥;7.天后宫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妈姐庙8.安平桥是我国现存最长的古石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称9.开元寺内的东西塔是我国现存最高石塔,高48.24米;10.草庵摩尼教寺是世界上唯一的摩尼教寺庙;11.清源山碧霄岩的喇嘛教三世佛造像,是我国现存最早保护最好的三世佛石雕造像12.崇武古城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花岗岩滨海石城。

13.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我国惟一反映古代中外海上交通史的专门性博物馆;最佳旅游季节“四季有花常见面,一冬无雪却闻雷。

”是唐人咏泉州气候的诗句,这说明泉州全年皆可旅游,最佳旅游季节一般为每年的4-11月.1.泉州名胜古迹游清源山--老君岩-开元寺-石笋-九日山摩崖石刻-洛阳桥-五里桥-伊斯兰教圣墓-郑成功墓-石井海上誓师处-东石寨-白沙古战场-天后宫-文庙-崇武古城-清净寺2.泉州宗教朝圣游开元寺-清真寺-天后宫-老君岩-摩尼教草庵-少林寺-承天寺-崇福寺-龙山寺-关帝庙-清水岩-戴云寺3.海滨渡假健身游崇武海滨-石狮黄金海岸-海底世界-西湖水上乐园-泉州高尔夫俱乐部-深沪湾海底森林4.海上丝路史迹游九日山祈风摩崖石刻-清真寺-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古刺桐港-石湖港-伊斯兰教圣墓-陈埭伊斯兰回族祠堂-摩尼教草庵-市舶司-天后宫-锡兰王子后裔旧居-真武庙-屈斗宫古窑址-肖厝妈祖庙5.生态旅游九日山风景区-雪峰植物园-山外山生态游览区-永春牛姆林6.泉州名人史迹游郑成功纪念馆-郑成功星塔读书处-郑成功焚青衣处-弘一法师纪念馆-弘一法师圆寂处-弘一法师舍利塔-李贽故居-蔡浅故居-欧阳詹读书处-朱熹讲学处-施琅墓-俞大猷练功处-百长岩-俞大猷公园-俞大猷墓-戚继光崇武抗倭处-李光地故居-蔡襄祠7.泉州戏曲文化游木偶戏-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布袋戏-泉州歌剧-泉州光明之城-温陵女子乐坊8.泉州古建筑文化游东西塔-洛阳桥-五里桥-崇武古城-蔡氏古民居-明伦堂-府文庙-安溪文庙-青龙港-后城古民居-杨阿苗故居-衙口施琅将军故居-黄宗汉故居-市舶司遗址-石湖塔-关锁塔(姑嫂塔)-固石亭-林路大厝9.山林田园风光游清源山-紫帽山-戴云山-仙公山-安溪茶园风光-洛阳江-清水岩-石牛山-永春牛姆林自然保护区-芳草园-仰恩农业的观园-天柱山-科山10.侨乡旅游购物游中山路旅游购物街(北门)-状元街(旅游步行街)-后城旅游文化街中山路...状元街..和后城旅游文化街..文庙右侧的购物街都可以挖到一些具有泉州特色的纪念品.....泉州一日游线路-----------------------------一、常规线路1、海交馆、圣墓(风动石、丁氏墓群)、洁源山风景区(老君洞、南台岩)、老君岩、开元寺(东西塔、弘一法师纪念馆、古船馆)2、承天寺、孔庙、后城文化街、清净寺、天后宫、石笋、九日山祈风石刻3.市区东街-海交馆-灵山圣墓-蔡襄祠-洛阳桥-惠安石雕-崇武古城(风俗民情.海滩)4.九日山-清源山风景区-开元寺-清净寺5.晋江草庵(摩尼教遗址)-灵源寺-龙山寺-东石寨-金井眺望台(看金门)-深沪湾古森林遗迹6.泉州天后宫-石狮姑嫂塔-石狮市区购物-石狮黄金海岸渡假区7.市区-官桥蔡氏古民居-郑成功墓-安平桥(五里桥)-郑成功纪念馆二、按区域分1、洛阳桥、蔡襄祠、俞大猷公园、仰恩水上乐园、仙公山2、姑嫂塔、黄金海岸度假村、海底世界、海底古森林遗址、石狮购物3、崇武古城、崇武海滨、石雕博览园、惠安女风情、青山宫、科山寺、施琅墓4、郑成功纪念馆、碑林、中宪第、郑成功墓、安平桥、龙山寺、草庵5、关帝庙、东湖公园、东禅少林寺、威远楼、开元寺、中山路、承天寺、黄宗汉故居6、施琅纪念馆、衙口海滨、深沪镇海宫、海底古森林遗址、金井西资岩、围头了望台7、真武庙、海印寺、蟳埔民俗村、东海滨城、后渚港(古船出土遗址)、白崎回族民俗村、回族古墓8、官桥蔡浅故居、九日山、雪峰寺、凤山寺、山美水库9、安溪清水岩、文庙、城隍庙、茶园、茶厂、茶园10、永春东关桥、牛姆林原始森林、普济寺、风味小吃(旁舍龟、白鸭汤、地瓜粉)11、德化九仙山,大仙漈、窟斗官方窑址、陶瓷博物馆、瓷雕工艺厂12、肖厝港、福建炼油厂、山腰庄厝祠堂、闽林始祖、天湖寺、灵慈宫三、按内容分(1)清净寺、关岳庙、孔庙、天后宫、石笋、开元寺、老君岩、少林寺、草庵(宗教)(2)孔庙、东西塔、洛阳桥、崇武古城、青阳庄厝祠堂、蔡浅古民居(古建筑)(3)西湖水上乐园、东海滨城、高尔夫俱乐部,金井围头了望台、石圳溶岩(健身)(4)海交馆、圣墓、古船馆、九日山祈风石刻、清净寺、天后宫、聚宝街、后诸港(海丝)(5)安溪茶园风光、永春牛姆林自然保护、德化九仙山、大仙漈瀑布(田园风光)(6)法石蟳埔民俗村、陈埭回族村、双阳印尼村、崇武惠安女风情、泉州府风味小吃、铁观音茶艺(民俗)(7)弘一法师纪念馆、李贽故居、张瑞图故居、陈嘉庚纪念馆、蔡襄祠、施琅墓、俞大献公园(8)开元寺、中山路购物街、后城旅游文化街、田安路小商品批发市场、泉州府风味小吃、木偶戏剧团陈列室这些的旅游预算都不贵,您可以参考下。

特别推荐下:泉州清源山、闽台博物馆、开元寺、中山路购物街、西湖等。

这些是市区我最常去玩的地方,感觉还是蛮不错的。

泉州到三平祖师公除了在漳州下高速,还能在哪下高速

从直线距离来说在漳潮汕高速公路的漳浦出口下跟在厦漳高速公路的漳州出口下是一样的。

但是从漳浦下走的是县道,路幅较窄且路标不明晰。

另外从漳州西出口下得绕道南靖县城,路途较远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