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26首古诗的内容以及性名
三年级下册必20首古诗和必10篇美文1.望唐 刘禹锡湖光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译文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
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23.易水送别唐 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注释1.此地:指易水岸边。
2.燕丹:战国时燕国太子丹。
3.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4.人:指荆轲。
5.没:死,即“殁”字。
6.水:指易水之水。
译文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3.关山月唐 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
1.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2.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3.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4.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
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胡:此指吐蕃。
窥:有所企图。
5.戍客:指戍边的兵士。
6.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译文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
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
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
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呵,你几时能卸装洗尘归来。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1.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
2.往,去。
3.扬州的旧名。
4.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5.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6.江顺流而下。
7.只。
8.天边。
译文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
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
5.乐游原唐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1.乐游原:在长安城南。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2.不适:不悦, 不快。
译文今天到了傍晚时,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
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阳,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没有了。
6.塞下曲唐 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1.曲――古代歌曲名。
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2.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3.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4.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5.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6.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7.石棱――石头的边角。
译文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7.乞巧唐 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1.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2.碧霄:浩瀚无际的天空。
3.几万条:虚指,比喻多。
译文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相会。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8.游园不值宋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1.不值:没有遇到主人。
2.屐:一种木头鞋,底下有齿,可以防滑。
3.小扣:轻敲。
4.柴扉:用树条编扎的简陋的门。
译文园主人该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为什么客人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
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9.无题唐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10.嫦娥唐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1.嫦娥:神话传说中月中仙女。
相传她是本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里求来的不死药,就飞入了月宫。
事见《淮南子·览冥中》及高诱注。
2.云母屏风:以美丽的云母石制成的屏风。
烛影深:烛影暗淡,表明烛已残,夜将尽。
3.长河:银河。
渐落:渐渐西沉。
晓星:晨星。
沉:落。
4.应悔:定会悔恨。
偷灵药:指偷长生不死之药。
5.夜夜心:因为孤独而夜夜悔恨。
译文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11·绝句南宋 志南古木阴中系(jì)短篷,杖藜(lí)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1.短篷——小船。
篷是船帆。
船的代称。
2.杖藜——“藜杖”的倒文。
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译文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
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
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
12.秋词唐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1.“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2.“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3.“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13.乌衣巷唐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1.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2.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译文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14.送友人唐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1.郭:外城。
2.一:助词,加强语气。
孤蓬:蓬草遇风吹散,飞转无3.征:征途。
.随风飘转的蓬草,这里喻指远行的朋友。
5.兹:此,现在。
萧萧:马鸣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译文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15.送别唐 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译文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啊你能不能回归
16. 约客南宋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 1.有约:即邀约友人。
2.家家雨: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
译文梅雨天里的雨下个不停,青草从中,池塘里,青蛙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悠扬悦耳。
邀约的朋友怎么还没有来呢
已经过夜半了,怕是不会来了,我百无聊赖地闲敲着棋子直至灯花落尽。
17.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1.飞来峰: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灵鹫峰。
传说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以为它象天竺国的灵鹫山,并说“不知何时飞来”,故而得名。
2.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4.浮云:陆贾《新语·慎微》有“邪臣之蔽贤”句。
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高高的宝塔,我听见鸡叫便看太阳升起。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
18.书湖阴先生壁北宋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1.湖阴先生:指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2.护田:保护园田。
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将:携带。
绿:指水色。
3.排闼:推开门。
闼:宫中小门。
据《汉书·樊哙传》记载,汉高祖刘邦病卧禁中,下令不准群臣进见,但樊哙排闼直入,闯进刘邦卧室。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19.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1.随意移: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飞来飞去。
2.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
3.金笼:镶金的鸟笼。
4.百啭千声: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
5.始知:现在才知道。
6.不及:远远比不上。
译文千百声的鸟啭,任意回荡著, (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20.题临安邸南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1.邸:官府,官邸。
2.休:停止、罢休。
3.直:简直。
4.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5.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
6.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译文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
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形容静美的诗句
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2,.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3,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4,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5.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6,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7,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8,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
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7,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9,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0,梨花一枝春带雨11,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13,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14,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15,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
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
瓠犀发皓齿,双蛾颦翠眉。
红脸如开莲,素肤若凝脂。
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
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16,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17,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18,脸若银盘,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韦庄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螓首蛾眉,巧笑倩兮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温泉水滑洗凝脂双眸剪秋水,十指拨春葱渐消酒色朱颜浅,欲语离情翠黛低其形也,,婉若游龙,荣雎秋菊。
华茂春松兮若轻云之蔽日;飘飘兮若流风之日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近而察之,灼若芙渠出鸿波。
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
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花开花落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硕人》中描写庄姜的美貌: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
。
。
。
。
。
服饰装扮,印象最深的是《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梳妆那段,“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着流纨素,耳垂明月当。
指若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红楼梦》:“两弯似蹙非蹙I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红楼梦》:“两弯似蹙非蹙I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
《登徒子好色赋》增之一分则太高,减之一分则太矮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作品相关 收集描写美女的句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红,着粉则太白。
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杨柳细腰赛笔管,说话燕语莺声。
粉香处弱态伶仃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嘴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所谓美女,应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满搦宫腰纤细。
年纪方当笄岁。
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
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
举措多娇媚。
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英英妙舞腰肢软。
章台柳、昭阳燕。
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
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
乍入霓裳促遍。
逞盈盈、渐催檀板。
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
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肠。
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最是那回眸一笑,万般风情绕眉梢。
香腮染赤,耳坠明珠直摇曳。
云鬓浸墨,头插凤钗要飞翔。
春葱玉指如兰花,三寸金莲似元宝。
云袖轻摆招蝶舞,纤腰慢拧飘丝绦。
爱彼之貌 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 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出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洛神赋)树林阴翳,雾气氤氲,甜腥的气息凝然不动,那花儿就在那儿。
我从来没有见过。
花朵奇大,洁白泛青,四片花瓣两两相对,如欲合拢的手掌,更像一个青花的大碗。
云归岫,花无语,烟络横林,山沉远照,一弯新月正渐渐清晰。
远远的,我看见他走来。
伶仃独步,蓝衫飞舞,盈盈望断。
漫野的山花忽然在风中舞成巨大的旋风。
我转身跑回茅舍,不顾祖母的疑惑,轻轻的,我攀上那株老梅。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每一朵梅花都如飞舞在月色下的白蝶,红蕊点点,如我心底骤然的狂喜和凄怆。
他终于站在梅树下了,月光下我看见他微微扬起的清癯的脸,满眼的惊喜与欢愉。
我笑了,笑声清澈而明艳……我终于要走进我的故事了,牵着他的手,走进那个必定来临的结局。
山路迤逦,渐行渐远,我听见尘世黄昏的钟鼓,万家灯火正向我展开俗世的欢乐和悲伤。
我蓦然回首,却看见我梦中所有的花儿——那大片魏紫的牡丹高贵而忧郁,那一畦朱红的芍药热烈而优雅,那一片鹅黄的玫瑰娇弱而明艳,那一株洁白的百合纯净而飘逸,那一树粉艳的樱花烂漫而凄丽……它们在我回首的瞬间纷纷堕下,落红铺满我来时的山路,路的尽头,我居住千年的茅屋已化为巨大青冢,覆满萋萋荒草,那株老梅斜倚半空,遒劲凌厉,所有的梅花一齐飞上深蓝的晴空。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隔牌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描写雪的诗句,那一幅幅诗情画意是充满生机的画面,莫愁三九少飞花,一夜龙鳞舞万家。
山野茸茸铺厚被,树凇脉脉裹轻纱。
顽童逐巷忙攻垒,好友围炉细品茶。
玉魄冰肌何处去,喜看庭草吐新芽。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象服是宜。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发如云,不屑髢也。
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扬且之晳也。
胡然而天也
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徽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美人一何丽,颜若芙蓉花。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天生丽质,国色天香,如花似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秦罗敷: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红,着粉则太白。
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杨柳细腰赛笔管,说话燕语莺声。
粉香处弱态伶仃最是那回眸一笑,万般风情绕眉梢。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
李商隐的无题诗有哪些
无题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
“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
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
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二首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释】:莫愁:泛指少女。
典出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简析】:第一首似写一位女性在怀思所爱。
写深夜难眠还在缝制罗帐,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
及写渴望和惆怅的心情,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
也可以从男性的角度作拟女方的解释。
第二首,写少女醒后细品梦中的情景,必然若失,徒自伤感,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
这两首七律无题,内容都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都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
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第一首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
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
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即使是律诗的起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
象这一联,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
我们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
罗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
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
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
否则,不可能有深夜缝制罗帐,期待会合的举动。
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语的相遇,在长期得不到对方音讯的今天回忆往事,就越发感到失去那次机缘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记忆中。
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
起联与颔联之间,在情节上有很大的跳跃,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
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
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
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
“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
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
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与伤感吧
“金烬暗”、“石榴红”,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却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
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末联仍旧到深情的期待上来。
“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
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
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的,但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希望在寂寞中燃烧,我们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
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阶级的烙印,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起第一首,第二首更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也更加概括。
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
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
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
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
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
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
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
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
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
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
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
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
“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
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
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
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
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
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
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
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离开诗歌艺术形象的整体,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附会现实生活的某些具体人事,进行索隐猜谜式的解释,是完全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
象冯浩那样,将“凤尾”首中的“垂杨岸”解为“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将“西南”解为“蜀地”,从而把这两首诗说成是诗人“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凿附会的典型。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诗歌形象的整体出发,联系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区别不同情况,对其中的某些无题诗作这方面的探讨。
就这两首无题诗看,“重帏”首着重写女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
熟悉作者身世的读者不难从“神女”一联中体味出诗人在回顾往事时深慨辗转相依、终归空无的无限怅惘。
“风波”一联,如单纯写女子遭际,显得不着边际;而从比兴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于意会。
作者地位寒微,“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党势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风波摧折,桂叶无月露滋润致慨。
他在一首托宫怨以寄慨的《深宫》诗中说:“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取譬与“风波”二句相似(不过“清露”句与“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证“风波”二句确有寄托。
何焯说这首无题“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和“重帏”首相比,“凤尾”首的寄托痕迹就很不明显,因为诗中对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的某些具体情事描绘得相当细致(如“扇裁月魄”一联),写实的特点比较突出。
但不论这两首无题诗有无寄托,它们都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
即使我们完全把它们作为爱情诗来读,也并不减低其艺术价值。
-----------------------------------------无题二首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释】:刘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
蓬山,即蓬莱山,泛指仙境。
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
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
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简析】:第一首是情诗,写与情人别离后的思念。
始从觉醒的甜梦中醒来觉得怅然若失,回忆起梦中依依惜别的情景,又匆忙地写信给她。
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
第二首也是情诗,但比较隐晦、深沉而痛苦,结尾二句为千古佳句,引人共鸣。
----------------------------------------------------无题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解】: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
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
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评析】:??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的。
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而巳。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
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
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注释】:送钩,古代宴会中的一种游戏,把钩在暗中传递,让人猜在谁手中,猜不中就罚酒。
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在器皿下覆盖东西让人猜。
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时李商隐任秘书省正字。
-------------------------------------------------无题四首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其一)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二)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四)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望
愁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