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意象的诗句大全
1、月。
①表达思乡、思亲念友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
例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②历史的见证今昔沧桑感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③冷寂、凄清的感觉(多用残月来表达)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柳永)④清新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王维)2、柳。
“柳者,留也。
”古人有折柳之习。
古诗中常用“柳”表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游子思乡之情。
例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梅、松、竹、兰及若干香草。
用来托物咏怀,表达高洁的内心世界或追求高尚的人格,或自比自喻,以物自况,暗寓诗人自己具有的高尚人格。
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屈原的《离骚》。
4、桃、菊。
隐士情怀,不落风尘,超脱凡俗。
例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子规、杜鹃、鹧鸪。
、思念故国之情。
表达思乡例句:杨花落尽子规啼。
\\\/但闻子规啼月夜,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6、舟。
小舟、轻舟表达轻松、随意、自由之情。
例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春。
古诗中的意象很丰富。
初春、新春表赞美自然新的生命力。
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暮春表伤春之情,暗寓春光虽美却易逝,感叹人生韶华易逝或国运不济的也不少。
8、秋。
古诗中秋的意象常表现为悲秋,表悲愁之情,暗寓韶华即逝、前途渺茫,国运即衰。
例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幕霭沈沈楚天阔。
有谁帮我解释一下谢谢了
柳永《雨霖铃》 ①【宋】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② 都门帐饮无绪,③ 留恋处,④ 兰舟摧发。
⑤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沈沈楚天阔。
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⑨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⑩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 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
沈沈:深厚的样子。
楚天:南天。
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全文翻译: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
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
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
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品评】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
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
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
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
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
“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
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
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作词,小美是谁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出自宋代词人的全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赏析:在那种冷落凄清的季节里,所有的人都会渴望一种相逢。
思念在分手后开始生长,长成伫立岸边的棵棵杨柳,盼望着青衫上酒渍斑斑的你乘一叶扁舟从暮霭沉沉的烟波中驶来,轻诉千种风情。
那晓风残月依旧醉着,你可曾记得执手相看的泪眼,离别里是谁与你浅吟低唱么
早知道凡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吟唱你的词,可不曾想到,自从你把士大夫的精雕细刻变成了一种流行之后,你笔下的那句“”竟成为铭刻古今的爱情誓言。
BEYOND里那个小美是谁啊
谁有资料
曾为BEYOND〈真的爱你〉填词 获得91香港10大中文金曲奖\ 真名:梁美薇\ 所属年代:80 年代\ 小美是一个擅於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的词人。
\ 本来,作为词人,小美倾向重复使用某些特定的意象,歌词的描写有时甚为平淡,对人生和感情的体悟也不够深刻。
然而,她往往能在平凡的歌词裏,加入一两句神来之笔,让歌曲成为传诵一时的名篇。
此外,她近年也乐於创新,在题材和风格上有时会给人意外的惊喜。
\ 小美的成名作是1986年为罗文而写的 <几许风雨>。
这首歌掀起了自传式歌词的热潮,词人成功之处是以「风雨」作为词的基调,为典型的自勉励志式作品配上了适当的氛围。
词中的风雨除了是中心意象外,也暗喻了人生的不如意,令情景互相配合,最后将自勉的讯息以含蓄的方法带引出来。
其中「怒骂著厌倦」和「尝尽雨丝轻风的加冕」,都是一些较新鲜的遣词用字,为词作添上一丝生气。
这首平稳流畅的词作,可说是在天时地利之下脱颖而出。
之后,为谭咏麟写的 <无言感激> 则不再靠风风雨雨作为点缀,而是藉夜裏回望过去作为词的基本氛围,写来较有深度。
\ 情词方面,小美早期的 <堆积情感> 写出了男性词人作品中少见的女性味道。
这首词突出之处在於词人围绕「堆积」所作的比喻,将词人的感情烦恼形象化地积聚起来。
而 <未曾深爱已无情> 更将 <堆积情感> 的柔情更进一步的堆积、展现在听众面前。
\ 「雨」、「夜」和「梦」是小美常用的题材。
<下雨天> 用雨的意象突出了物是人非 (「在某雨夜我心爱别离」) 的感觉,也幻化成为「拦路」、「痛哭」以至冲去记忆的雨,达到情景交溶的效果。
<夜了,好吗?>的「夜」也担当了深化词境的任务。
<微梦> 是以「梦」贯穿全词,从「梦接梦」开始,到「躺在迷梦」到「怀内有梦」到「梦已非梦」,让梦与词境一起同步深化,令词中的情怀更有深度。
在 <无梦的诗> 裏,「梦」很巧妙地化作了形容词,言简意赅地将旧日诗句变成徒具空瞉外表的悲哀表露出来。
\ 可惜小美有时会太滥用这些雨、夜和梦的意象,当感情堆积不够而流於堆砌的时候,便变成了无雨不成歌,空洞浮面的「无梦之词」。
\ 小美的情词中,最出色的是那些以某种氛围笼罩词境,并藉此带出词中情感的作品。
<夕阳醉了> 藉著描写夕阳的「浪漫」与「放任」,带出了既浪漫又忐忑不安的情怀,能将意象的不同向度加以发挥。
\ 激情的情感告白并非小美的强项。
<一起走过的日子> 是写得较为动人的一首,其中「有你有我有情有生(天)有死(海)有义 (地) 」可说是神来之笔,振起了全篇本来不太突出的感情描写。
\ 词人也有许多的非情词作品,题材主要是围绕人生的无聊和人面对现实时的无奈。
这类词作可说是其情歌的延展,往往是由词中人的默然回想开始,继而逐渐带出现实的荒谬。
在 <无聊时候> 一曲裏,词中人在无聊时候才惊觉生活的孤单,才能矛盾地从现实中抽身而出,细想人生的无聊。
可惜,到最后人仍然摆脱不了人生的桎梏,变得习惯成自然,连「哭诉」的能力也失去了。
<六日战士> 则是以一星期中抽取一天可以脱下面具为主题,变相是将其他六日的日常生活中的虚伪无聊暴露出来。
<人到无求> 是这类词作中的代表作,带出了「人到无求」才是真正自由的道理;而 <心中的歌> 和<青葱岁月> 则是词人人生态度豁达的一章,道出了只有将昨日的真摰心化为心底常新的歌,才可以面对人生的幻变。
\ 小美其他的非情词中,为 Beyond 而写的 <真的爱你> 是较受欢迎的一首。
其成功之处是混合了母爱和她最擅长的自传 \\\/ 励志式写法,在简单的母爱主题中渗进了 Beyond 的奋斗历程,在本来平凡的歌词上添上光彩。
在题材新颖和文字流丽两方面,<雪儿> 一曲既写出了简单的人物素描 (船主的无情无义),也带出了宠物雪儿那种忠诚不变。
这是流行词坛中罕见的题材,也可见小美在观察人生小故事方面有十分敏锐的目光,并能转化为词中清新可喜的作品。
\ 直至成为郭富城的经理人,成立「小美工作室」时期,可说是小美在词坛的第二春。
<你是我的一切之「春眠篇」>及 <敬启者之「爱是全奉献」> 都是以崭新的形式写旧题材的试验。
前者以唐诗入词,由「春眠不觉晓」化为「为你不能眠」;本来十分平凡的歌词内容便因为这种「文本套文本」的手法而变得可观。
后者以书信体入词,也甚具创意。
\ <失忆 (谅解) 备忘录> 也是词人近年创新之作。
词中道出了人人都迷失了自己,以「失忆」来掩饰内心的虚空;并以热门的政治话题「谅解备忘录」作为词的基本架构,利用了「失忆」作为「备忘」的反讽。
<青蛙物语 (上集) >,扭转了目光短浅的「青蛙」坐井观天的寓言,以青蛙的纯真对比世界的矛盾善变,也令人耳目一新。
\ 展望将来,这种创新的态度如果能持续下去,也许可以令小美的词人事业有新的突破,在流行词坛上更上一层楼。
\ 郭富城 幕后第一功臣:小美\ 小美原名梁美薇,最初出道时创作颇丰,是与林夕齐名的的词人。
后来做过电视编导,直到遇到从台湾返港发展的郭富城,并成立小美工作室之后,她的事业出现了第二春。
在未遇到郭富城之前,她帮罗文、张国荣、Beyond乐队、王杰、李克勤、黄凯芹等写过多首流传颇广的歌,但是从此以后她的名字就只与郭富城的名字连在一起,即使写歌词也成为郭富城量身定做。
小美对郭富城的影响不止这些,时到今日,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小美,就没有今日的郭富城。
“今宵酒醒何处”出自哪首诗
全诗是什么
《雨霖铃·秋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晓风残月. 《雨霖铃·秋别》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雨霖铃·秋别》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雨霖铃·秋别》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凤栖梧·危楼风细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八声甘州》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夜半乐》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八声甘州》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执手相看,竟无语凝噎。
《八声甘州》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对月临风,空恁无眠耿耿,暗想旧日牵情处。
相思不得长相聚。
好天良夜,无端惹起,千绪。
《鹤冲天金榜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鹤冲天·黄金榜上》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故人何在
烟水茫茫。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争知我干处,正恁凝愁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昼夜乐>> 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
诗词中“风雨” 意象有哪些
风雨 单看雨 有喜雨、愁雨、禅雨、悲雨 等情绪不同 意象的表达也不同风 则有 塞外之风 , 悲壮也 ;杨柳之风,依恋也;山雨欲来之风,征兆也……若风雨同用 则其意自不必说 有灾祸、艰难、困苦之意
1 古诗中的意象“雨”通常有哪些含义呢
古代诗词中的雨是的意象: 一、希望之雨 写景即是写情。
诗人、词人借雨抒情。
雨被人们赋予一定的感情后带有丰富的思想韵味。
根据雨下的节令可分为春雨、秋雨等,春雨便是希望之雨。
俗话说:一场春雨一场暖。
春雨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及时的、温润的,带给人希望的。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雨的滋润使草木开始生发,万物充满生机。
在那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灌溉技术却并不十分发达的年代,人们靠天吃饭,春雨贵如油。
可以想象农家人见到春雨落地时的喜悦心情。
春雨对农作物有好处,给大地带来生气,对人类和社会是有益的。
所以,重视文学的教化和功用的儒家便借春雨这一含义引伸出它的教化之意,说明良好的政策和品德就像春风化雨那样滋养人们的心灵,让人也像春天的草木那样成长得更好,传播了正能量。
就像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此诗就有这样一层和风细雨的含义。
再看苏轼的《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春雨洗净了道路的尘土,也涤荡了诗人使人心灵上的尘埃,赋予春雨积极的意义。
二、朦胧之雨 江南烟雨、杏花微雨都会营造出朦胧优雅的意境。
如宋代词人王淇的《望江南》:“江南水,江路转平沙。
雨霁高烟收素练,风晴细浪吐寒花。
迢递送星槎。
”还有苏轼的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水在薄纱一般的烟雨笼罩下显得影影绰绰,就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画氤氲了诗人的思绪。
细雨展现的思绪也是浓淡相宜的,没有太强烈的情绪起伏:“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苏轼《望江南》)等诗句都表达诗人若有若无的情思,或是淡淡的喜悦,或是淡淡的哀愁,符合中国人中和含蓄的审美标准。
细雨观景,景物显得更加别致,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微雨绵密就像剪不断的思绪。
三、悲愁之雨 秋天草木凋零,天气转冷。
“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雨的寒凉会带给人萧瑟的感觉,所以秋雨多表示悲愁之意。
秋天叶离树,花离枝,秋雨中也常有离别的故事,愁是离人心上秋。
柳永的《雨霖铃》便是如此:“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暮雨、夜雨和晚春的雨也常表现悲愁意境。
如姜白石《点绛唇》):“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许浑《谢亭送别》:“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暮色昏暗,再加上子规的啼叫声让此时的雨变的苍凉,如苏轼《浣溪沙》:“潇潇暮雨子规啼”。
夜雨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晚春的雨如戴叔伦《苏溪亭》:“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这些都写出了悲愁的意味。
四、禅意之雨 禅宗是汉传佛教的主导宗派,“禅”在佛教指静思。
在静思中,可以领悟真谛,破除烦恼,寻得自在。
诗佛王维曾写过《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中的雨有空灵之美,雨有了禅意的跳动。
松涛听风,竹林听雨,晶莹的雨滴滴在碧绿的竹叶上,景物显得格外青翠空明。
以动衬托外部环境的安静,内心的宁静,更显得诗人心境通透,与万物合而为一。
如宋人方岳的《听雨》:“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颇有庄周梦蝶的意味。
伴着雨声入梦,梦和现实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
身心闲静得连鸟都不猜疑。
外部的雨声丝毫没影响诗人,反而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宁谧。
五、人生之雨 豁达莫如苏东坡。
他的《定风波》这样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雨可以摧花折枝,词人便借雨来比喻人生路上的挫折。
最后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了词人宽阔的胸襟:不为外界风雨所动,泰然自若的前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蒋捷的《虞美人》全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人生伴着雨的淅淅沥沥不断变化。
随着人生经历的增多,词人不复年少时的轻狂,饱尝人生百味后听雨的心情也随之改变。
认识到悲欢离合的无常,最后“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雨再也不能引起词人过多的情绪起伏,就像词人对待人生的态度也逐渐趋于平和。
《红楼梦》里,曹雪芹借林黛玉之手写的《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林黛玉寄人篱下,阴秽的贾府如何安放她自纯净的灵魂
秋雨给她风霜刀剑一样的生活增添了凄凉,她就像被秋雨打落的一片漂泊无依的落叶。
六、结语 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现象。
诗人、词人心中的雨什么样,眼中就会见到什么样的雨。
雨是复杂多变的意象,寄托了诗人、词人丰富而细密的感悟。
无论是希望之雨、朦胧之雨、悲愁之雨、禅意之雨还是人生之雨,都为诗人、词人的文学创作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他们给最常见的雨,赋予了最多彩的艺术生命。
全部类似问题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