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童真童趣的诗
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8、《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9、《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0、《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初一上学期第5课童趣字词归纳
余:我 故:所以 秋毫 :比喻细小的事物 时:常常 私:自己 为:因为 强:通“僵”僵硬 作:看作 使:让 唳:鸟鸣 于:再 以;用 观:景观 其:自己 以:把 为:被 之:观看虫子斗草间 盖:原来 方:正
赞美童真的诗句
描写童趣的诗句 1、《池 唐·白居易 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4、《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7、《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黎碎地声。
8、《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其一)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其二) 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9、《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榕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0、《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1、《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2、《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儿童诗歌的特点
儿童诗歌的特点(一)饱满的儿童情感抒情,是诗歌反映生活的根本方式。
儿童诗也不例外。
但由于它的读者对象的特殊性,所以要求诗歌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例如,圣野的《夏弟弟》就是一首饱含着童真的激情去描摹夏天绿意的诗,诗人把夏天比喻成爱爬竿子的绿孩子,由衷地赞美他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可爱的绿颜色
”表面上诗人在赞美大自然那绿的生命力,实际上是在赞美“为了\\\/祖国四个现代化,在洒满绿阴的窗口,勤奋看书的学生,……”这些学生才是夏天真正的充满绿意的风景。
这样不仅可以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更能添加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
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
如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十四岁,蓝色的港湾》(膝毓旭)写出岁这一特殊年龄段儿童对爱的理解、心事与天真、性格差别、心中的渴望,以及他们的理想与冒险精神等等,情感抒发得自然、贴切、生动、有趣。
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要说男孩子勇敢真是勇敢,就是枪子飞来也不眨眼;要说女孩胆小真够胆小,看见豆虫一蹦老远。
希望多有几个叹号,叫大人们都刮目相看,可脑子里问号总也拉不直,古怪的问题常让老师为难。
”诗人于幽默风趣的描写中,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宣泄出来,使人感到这就是活泼快乐的儿童所具有的,盎然的儿童情趣溢于言表。
应当注意的是,儿童诗中盎然的儿童情趣是儿童生活中本来固有的因素,只不过是由儿童诗人采撷发现并进行了形象化的描摹而已,而不是生硬的外加的成分。
(二)儿童式的丰富想象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
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
这就要求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
如邵燕祥的儿童诗《小童话》:“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
\\\/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
\\\/有一群孔雀说:我们想\\\/像树一样成长。
……”诗歌起语就把小读者从现实引发到想象中的“遥远的地方”,并在想象中完成“叶子花”、“小蝴蝶”、“孔雀杉”这些美丽形象的再创造,展开丰富的遐思。
然而诗人的用意也不仅在于此,而是继续和孩子一同展开想象的翅膀,由物及人感悟出诗意之所在。
“遥远的地方”是“傣家的村寨”,“那花朵,蝴蝶和孔雀杉\\\/都变成小姑娘”,从想象的世界再回到现实,而这现实中傣家小姑娘的美丽形象仍然需要小读者进一步地联想,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三)新颖巧妙的构思儿童诗所抒发的情感不论在丰富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远不如成人诗歌,这是儿童的情感特点所决定的。
如何才能在不甚宽阔的情感层面上表达情趣并创造独特的表达效果呢
这主要依赖于构思的新颖巧妙。
这种依赖于生活积累和儿童式的想象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诗的艺术水平。
如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在同类题材的情感挖掘上并无太大的创意,但却依然是同类题材作品的典范之作。
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巧妙的构思模式,达成了别具一格的表达效果。
又如舒兰的《虫和鸟》:“我把妈妈洗好的袜子,\\\/一只一只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在阳光中爬来爬去。
\\\/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条一条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一群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飞舞。
”在生活基础上的大胆想象,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四)天真而精粹的语言诗是语言的艺术。
深刻的思想、鲜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练、形象、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才能成为诗。
儿童诗应为儿童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如刘饶民的《大海的歌》中《大海睡着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
\\\/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它睡熟的鼾声。
”寥寥数语就把静谧安详的大海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准确的措词“抱着”、“背着”、“鼾声”形象地描绘出大海这位“母亲”熟睡时的优美的体态。
经常吟诵此类诗,儿童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能从中学习并提高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
儿童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应具有音乐性,即诗的音韵要有美感效应。
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
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
”(《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 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
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既兼顾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同时又可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形成全诗的回环整齐的美感。
年龄愈小的儿童,阅读的儿童诗的韵脚应愈整齐。
例如,以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小熊过桥》(蒋应武),用“ao”韵一韵到底;望安的《嘀哩,嘀哩》和鲁兵的《下巴上的洞洞》等诗歌中那鲜明的节奏感,都给人以读诗如唱的明快感觉,使儿童激动之余获得美感。
(五)童稚而优美的意境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
意境同样是儿童诗应该刻意创造的,而且应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
人们常说“情景交融”,即诗的感情应当附丽于形象。
只有把真实的儿童感受通过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抽象地呼喊,这种儿童诗才具有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也才能感动儿童。
如刘饶民的《月亮》:“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
\\\/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
\\\/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
\\\/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
”在月照大海的静态美景中,通过鱼儿的“逃”和“看”的动态加入,在精巧的构思中,创造出一群小鱼儿戏水观月的优美意境,既有童话般的境界,又有盎然的童趣。
金香木花是不是叶圣陶写的
不是,是泰戈尔。
本文选自泰戈尔诗集《新月集》,想象奇特,语境优美。
课文描写了一个小孩想变成金香木花,长在高高的树枝上,暗中看妈妈寻找自己、看妈妈工作、给妈妈送去香气、把影子投到妈妈看的书上。
诗句展现出的是一个非常有趣,充满童真的儿童。
课文中处处洋溢着天真与烂漫,将一个调皮的孩子勾勒得惟妙惟肖。
原文如果我闹着玩,就变成一朵金香木花,长在那树的高枝上,在风中笑得摇摇摆摆,在新生嫩叶上跳舞,妈妈,你认得出是我吗? 你会叫唤:“孩子,你在哪儿啊?”我要暗自好笑,一声也不吭。
我要暗暗展开花瓣,看着你工作。
你洗澡之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香木花的阴影,走到小院子里去祈祷时, 你会闻到花香芬芳,可你不知道这芳香是从我身上发出来的。
午餐之后,你坐在窗边读《罗摩衍那》,树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头上时,我要把我小而又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就投在你正在阅读的地方。
可你会猜到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而又小的影子吗? 黄昏时分,你手中掌着点亮的灯,走到牛棚里去,我要突然再落到地上,重新成为你自己的孩子,求你给我讲个故事。
你会问:“你这顽皮的孩子,你上哪儿去了?” “妈妈,我才不告诉你呢。
”我会这样对你说。
还有什么出墙来
阳春三月,春然,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叶绍翁的《不值》:应齿印苍苔,小扣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尽,一直红杏出墙来。
说实话,理解这首诗不难,除了“屐齿”这一术语要给孩子解释一下(即古人所穿的一种木底的鞋子),其他的部分不需我多言,他们一边朗读,一边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基本上都能说出诗句的大意。
然而,在听了几个孩子起身解释诗意之后,我总是觉得好像欠缺了些什么,因为他们的解释太机械了,尤其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直红杏出墙来”的解释,几乎一字不差,即“那满园的春色关是关不住的,瞧,一支绽放的红杏伸出了墙头”。
要知道,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好的春光,鸟语花香,姹紫嫣红,生机勃勃,多美啊
我觉得,不仅要让孩子们对全诗的解释了然于心,同时还要让他们真正走进大好的春光中,融近千年前诗人的脉搏里
于是,我抛了一个问题给孩子们:“是呀,满园都是春色
那么,还有什么会出墙来呢
现在假设你就是叶绍翁,你就站在友人的院墙外,请你也用‘ 出墙来’的句式说说。
”沉默。
孩子们都低下了头,无话可说。
这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了一幅图片,花团锦簇,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同学们,你们仔细地观察一下友人的园子,想想看,还会有什么‘出墙来’呢
”我微笑着,并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们。
不一会儿,有个小手举了起来:“一支桃花出墙来。
”呵呵,不错,虽然少了“红杏”的“红”这一色彩,少了些许春色和诗意,但也不错。
我示意孩子们和我一起用热烈的掌声表扬了她。
接着,小明起身回答:“一支梨花出墙来。
”行,虽然是生搬硬套的模仿,但充满童真。
小剑又起身接着说:“迎春花儿出墙来。
”“老师,他说得不对
”小剑刚回答完,小娜就站了起来。
“为什么呀
”我明知故问。
“因为迎春花并不高,不可能像杏花、桃花、梨花那样开在枝头,自然就不可能出墙来。
因此,小剑说得不符合实际情况。
”“对
”我开心地笑了,小剑呢,则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我走到小剑面前,示意他站起来,问道:“小剑,迎春花的个儿是不能够出墙来,不过,老师觉得,如果将你刚才的诗句换一个字,那就行了。
”“换个字
”小剑一脸茫然,其他孩子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我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我看了看孩子们,笑着提醒说:“同学们,难道‘出墙来’的东西就非得是用眼睛看到的吗
难道领略这大好的春光就只有视觉这一途径吗
”恍然大悟
小剑迫不及待地回答说:“老师,我知道了
将‘儿’字换成‘香’字就行了
迎春花香出墙来
”“好
”我鼓掌表扬,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蜜蜂歌声出墙来。
”“阵阵花香出墙来。
”“莺歌鸟语出墙来。
”“鸟鸣啁啾出墙来。
”“虫鸣嬉笑出墙来。
”“彩蝶舞姿出墙来。
”……嘿,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对春光的感受原本仅仅局限于视觉,现在各种感官都调动了起来,嗅觉、听觉、联想等都接踵而至
这不,在孩子们的描述中,蜜蜂、蝴蝶、小鸟、春风、百花都“出墙来”了,再配以他们把红扑扑的小脸蛋,高高举起的小手,闪烁着智慧之光的眼睛,这是多么朝气蓬勃的一幅春光图啊
我开心地笑了
因为,叶绍翁的诗句,穿越了千年时光,与眼前五十个少年产生了共鸣
我想,这大概就是古诗的真正魅力所在吧
主持人开场白
主持人流程及话术第一次进场:询问:有没有人带了杂物的
(包括:包、水、和食品等。
)刚才有没有听到我们老师反复的说:杂物放一边
既然听到了,怎么做不到呢
现在我来说下进场的要求,我们这首音乐的时间是1分30秒,在音乐停止前要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上,所以现在请记住你身边有那些人,坐好了就不要说话,如果音乐停止前没坐下的你就站着。
第二次进场:询问:(你为什么做不到
总结: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前几次我们在娄邵区,武陵区培训,100多人,他们进场包括放包,安静的坐在位置上,大家说他们花了多长时间,要不要挑战他们
你们觉得需要多长时间
好确定了
如果下次进场没按规定的时间坐下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首先请大家拿出手机加佳惠人微信。
问候:◆“各位XX的精英(同仁)大家早上好
”首先对各位精英们(同仁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自我介绍:我姓***,。
来自总部培训部,我是这次团队训练工作的教练,也就是这次课程培训的老师。
希望大家支持和配合,从现在开始,我将和我们培训部的几位老师,陪伴大家度过一生中,最快乐,最难忘的一天时光
点题:好
问大家,今天大家来到这里是做什么嘛
(团队训练)有没有曾经参加过或者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了解过这种培训的请举手示意一下
谢谢手放下来,团队训练也称之为“体验试学习”,大家来这里最重要的是什么
(学习
)对,我恨不得把全天下所有人都叫成老师,先与大家分享一
泰戈尔《母亲》
儿童诗百科名片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
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
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目录儿童诗的特征(一)饱满的儿童情感(二)儿童式的丰富想象(三)新颖巧妙的构思(四)天真而精粹的语言(五)童稚而优美的意境儿童诗的分类抒情诗叙事诗童话诗寓言诗讽刺诗散文诗科学诗朗诵诗题画诗与儿歌的区别儿童诗的写法明喻法暗喻法阅兵法排比法拟人法摹声法假设法夸张法疑问法重叠法故事诗呼告法对话法对比法儿童诗的特征 (一)饱满的儿童情感 (二)儿童式的丰富想象 (三)新颖巧妙的构思 (四)天真而精粹的语言 (五)童稚而优美的意境儿童诗的分类 抒情诗 叙事诗 童话诗 寓言诗 讽刺诗 散文诗 科学诗 朗诵诗 题画诗与儿歌的区别 儿童诗的写法 明喻法 暗喻法 阅兵法 排比法 拟人法 摹声法 假设法 夸张法 疑问法 重叠法 故事诗 呼告法 对话法 对比法展开 编辑本段儿童诗的特征(一)饱满的儿童情感 抒情,是诗歌反映生活的根本方式。
儿童诗也不例外。
但由于它的读者对象的特殊性,所以要求诗歌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例如,圣野的《夏弟弟》就是一首饱含着童真的激情去描摹夏天绿意的诗,诗人把夏天比喻成爱爬竿子的绿孩子,由衷地赞美他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可爱的绿颜色
”表面上诗人在赞美大自然那绿的生命力,实际上是在赞美“为了\\\/祖国四个现代化,在洒满绿阴的窗口,勤奋看书的学生,……”这些学生才是夏天真正的充满绿意的风景。
这样不仅可以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更能添加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
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
如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十四岁,蓝色的港湾》(膝毓旭)写出岁这一特殊年龄段儿童对爱的理解、心事与天真、性格差别、心中的渴望,以及他们的理想与冒险精神等等,情感抒发得自然、贴切、生动、有趣。
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要说男孩子勇敢真是勇敢,就是枪子飞来也不眨眼;要说女孩胆小真够胆小,看见豆虫一蹦老远。
希望多有几个叹号,叫大人们都刮目相看,可脑子里问号总也拉不直,古怪的问题常让老师为难。
诗人于幽默风趣的描写中,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宣泄出来,使人感到这就是活泼快乐的儿童所具有的,盎然的儿童情趣溢于言表。
应当注意的是,儿童诗中盎然的儿童情趣是儿童生活中本来固有的因素,只不过是由儿童诗人采撷发现并进行了形象化的描摹而已,而不是生硬的外加的成分。
(二)儿童式的丰富想象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
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
这就要求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
如邵燕祥的儿童诗《小童话》:“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
/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
/有一群孔雀说:我们想/像树一样成长。
……”诗歌起语就把小读者从现实引发到想象中的“遥远的地方”,并在想象中完成“叶子花”、“小蝴蝶”、“孔雀杉”这些美丽形象的再创造,展开丰富的遐思。
然而诗人的用意也不仅在于此,而是继续和孩子一同展开想象的翅膀,由物及人感悟出诗意之所在。
“遥远的地方”是“傣家的村寨”,“那花朵,蝴蝶和孔雀杉\\\/都变成小姑娘”,从想象的世界再回到现实,而这现实中傣家小姑娘的美丽形象仍然需要小读者进一步地联想,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三)新颖巧妙的构思 儿童诗所抒发的情感不论在丰富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远不如成人诗歌,这是儿童的情感特点所决定的。
如何才能在不甚宽阔的情感层面上表达情趣并创造独特的表达效果呢
这主要依赖于构思的新颖巧妙。
这种依赖于生活积累和儿童式的想象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诗的艺术水平。
如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在同类题材的情感挖掘上并无太大的创意,但却依然是同类题材作品的典范之作。
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巧妙的构思模式,达成了别具一格的表达效果。
又如舒兰的《虫和鸟》:“我把妈妈洗好的袜子,/一只一只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在阳光中爬来爬去。
/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条一条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一群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飞舞。
”在生活基础上的大胆想象,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四)天真而精粹的语言 诗是语言的艺术。
深刻的思想、鲜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练、形象、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才能成为诗。
儿童诗应为儿童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如刘饶民的《大海的歌》中《大海睡着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
/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它睡熟的鼾声。
”寥寥数语就把静谧安详的大海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准确的措词“抱着”、“背着”、“鼾声”形象地描绘出大海这位“母亲”熟睡时的优美的体态。
经常吟诵此类诗,儿童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能从中学习并提高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
儿童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应具有音乐性,即诗的音韵要有美感效应。
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
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
”(《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 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
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既兼顾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同时又可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形成全诗的回环整齐的美感。
年龄愈小的儿童,阅读的儿童诗的韵脚应愈整齐。
例如,以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小熊过桥》(蒋应武),用“ao”韵一韵到底;望安的《嘀哩,嘀哩》和鲁兵的《下巴上的洞洞》等诗歌中那鲜明的节奏感,都给人以读诗如唱的明快感觉,使儿童激动之余获得美感。
(五)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
意境同样是儿童诗应该刻意创造的,而且应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
人们常说“情景交融”,即诗的感情应当附丽于形象。
只有把真实的儿童感受通过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抽象地呼喊,这种儿童诗才具有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也才能感动儿童。
如刘饶民的《月亮》:“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
/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
/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
/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
”在月照大海的静态美景中,通过鱼儿的“逃”和“看”的动态加入,在精巧的构思中,创造出一群小鱼儿戏水观月的优美意境,既有童话般的境界,又有盎然的童趣。
编辑本段儿童诗的分类 在类别的划分上,儿童诗与一般诗歌大体相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从表现手段的运用方面,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
从押韵、分行的角度,可分为韵律体诗和散文体诗两大类。
但由于儿童诗的涵盖面比较广,常常以诗的外壳包容儿童文学其他样式和内容。
因此,可把儿童诗分为童话诗、寓言诗、科学诗、故事诗、讽刺诗、题画诗等等。
以下介绍的是儿童诗不同分类中的几种主要形态。
抒情诗 抒情诗是作者以主人公的口吻,直接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而形成意象的文学样式。
这种诗一般不凭依人物行动或故事抒发胸臆,也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描写,而是抒情主人公心灵的直接坦露,自我色彩明显。
少年期的儿童更倾向于这种最富于抒情个性的文学样式。
如乔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柯岩的《我的爷爷》《种子的梦》、唐奇的《小溪流》、杨唤的《家》、高帆的《我看见了风》等等,都是儿童读者喜爱的抒情诗。
叙事诗 叙事诗是运用诗歌的语言,通过某一特定的生活场景,表现人物或事件的相互联系,创造优美的意境,真实地表现情感的文学样式。
叙事诗大多依靠情节或人物串缀展开诗序,但不一定要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情节结构允许较大的跳动,是带着浓郁的诗情去抒写人和事的。
著名诗人郭小川曾经说过,“奇、美、情”三个要素,“都是好的叙事诗所需要的”,因为儿童喜欢读那些有人物和有情节的小叙事诗。
“奇”是指叙事诗中要有巧妙的情节安排;“美”是指诗歌要用精粹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构成优美的意境;“情”是指诗歌抒发饱满的情感,具有盎然的情趣。
李季的《三边一少年》、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柯岩的《帽子的秘密》、金近的《天目山上好猎手》等等,可称是叙事诗中的代表作。
童话诗 童话诗是以诗的形式叙说富于幻想夸张色彩的童话(或传说)故事的作品。
它是童话和诗的结合物。
通常认为童话诗是儿童诗特有的一种样式。
同时它又是颇受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欢迎的文学样式。
一位诗人说:“我常常想,让诗中充满童话的奇幻色彩,我也常常想,让奇幻的童话世界具有诗的意蕴。
我爱诗的童话,我也爱童话的诗。
”(张秋生语) 童话诗中,既有取材于民间童话和民间传说的童话诗,像阮章竞的《金色的海螺》、熊塞声的《马莲花》等;也有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展开情节幻想的童话诗,像泰戈尔的《在黄昏的时候》、圣野的《竹林奇遇》和膝毓旭的《森林童话》等等。
寓言诗 寓言诗又称诗体寓言,它以蕴涵发人深思的鲜明寓意(哲理或教训)为主要特征,是以寓言的形式来叙事的诗。
17世纪法国的拉封丹、19世纪俄国的克雷洛夫都写过大量深受少年儿童欢迎的寓言诗我国当代作家高洪波的《列车上的苍蝇》张秋生的《会拉关系的蜗牛》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佳作。
讽刺诗 讽刺诗是用比喻和夸张等手法对儿童生活中某些不良现象进行提示和批评、引导儿童对照自省的幽默诙谐的儿童诗。
这种诗,或直写儿童的错误行为及后果,或巧指他们的一两种毛病缺点,或有意夸张叙写他们某种不良习惯及可笑的结局,使儿童在微笑中看到自己,受到启发,引起警觉。
如任溶溶的讽刺诗《强强穿衣服》,以极度的夸张,描绘强强穿衣服动作之慢:早上起床穿衣服,一直穿到晚上。
它讽刺嘲笑了某些儿童边做事边玩耍的习惯。
儿童讽刺诗和一般讽刺诗有明显的区别。
儿童诗中讽刺对象是儿童,所以大都是善意的、委婉温和的讽刺。
它不同于一般讽刺诗大都针对社会生活中某种不正常现象、某种人的劣迹或者敌人的那种辛辣尖刻、针砭入木三分,甚至没有回旋余地的讽刺。
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学样式,它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
它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常常富有哲理,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
如郭风的《我们来唱白云、银河……》就是一组精美的散文诗。
另外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也写过不少优秀的儿童散文诗,像《金色花》、《纸船》、《花的学校》、《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等等。
科学诗 科学诗是指用诗歌样式所写的科学文艺作品。
它以表现科学精神、科学现象、科学规律等为主要特征。
如高士其的《大阳的工作》、李松波的《为黄鼠狼辩》、范建国的《太阳光的妹妹》等,都是其中的佳作。
朗诵诗 它以适合少年儿童朗诵为主要特征。
为了适应朗诵的需要,在词汇的使用和句式结构上都更注重口语化。
如余光中的《乡愁》、高洪波的《遗憾的爸爸》、徐鲁的《热爱生活》、滕毓旭的朗诵诗集《少年英杰之歌》和《希望之歌》等。
题画诗 题画诗是一种为适合少年儿童欣赏的图画(或连环画)而题配的儿童诗。
著名诗人柯岩的题画诗就是其中的典范。
编辑本段与儿歌的区别 儿童诗与儿歌同属于儿童诗歌类,它们虽然都具有诗歌的共性特征,但又各自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从读者对象的角度看,儿歌是以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儿童诗则是以学龄中后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
(二)、从主题思想的表现看,儿童诗的主题思想常常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比较深刻、含蓄;儿歌则往往是比较单纯浅易地表现它的主题思想。
如儿童诗《小弟和小猫》与儿歌《洗手》都是以要讲究卫生为主题的作品,但表现方式却明显不同。
编辑本段儿童诗的写法明喻法 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景象 〃甲〃好象〃乙〃 直接比喻。
例如: 《云》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猴子》 猴子像个顽皮的小丑, 整天在树上荡来荡去。
一会儿拉拉榕树公公的胡子, 一会拔掉桃树阿姨的装饰品。
《致老鼠》 我喜欢你们—— 一双机灵的眼睛, 粉红的耳朵。
虽然爱做坏事, 可我还是喜欢你们。
如果我到了你们的王国, 一定要你们 洗脸、洗手、洗澡、刷牙。
还要教你们 自己劳动, 做事不要偷偷摸摸。
我还要给你们 介绍个朋友—— 它的名字叫猫。
暗喻法 表现丰富的联想 不说出比喻的事物,读者自己联想。
例: 《妈妈 》 妈妈是一个闹钟, 每天早晨叫我起床。
《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 可以把白净的米, 变成香喷喷的饭。
阅兵法 表现景物的层次 《树》 春天的树, 是花儿们选美的舞台。
夏天的树, 是蝉儿们唱歌的教室。
秋天的树, 是水果们睡觉的摇篮。
冬天的树, 是风儿们赛跑的运动场。
排比法 表现节奏,加深印象 用同一个词或同一种句型描写一件事物 例: 《风》 风儿,微笑。
在树上荡秋千, 在草原上赛跑, 在院子里拿树叶儿玩飞镖游戏。
《微笑》 微笑是开在脸上的花朵, 微笑是挂在嘴上的蜜糖。
微笑比糖更甜, 微笑比花更香。
拟人法 活泼可爱、有趣 把事物比拟成人,做人的事。
例: 1.春风叫花儿张开嘴来唱歌。
2.太阳睡觉以后,灯就起床了。
3.月亮害羞的跑到云里躲起来了。
4.露珠儿看见太阳出来就高兴的笑了。
5.小草一高兴就哭了。
《汽水》 跟你握握手, 你就冒气。
请你脱脱帽, 你就生气。
干脆, 一口把你喝下去。
看你还, 神不神气。
摹声法 增加趣味 模仿自然万物的声音 例: 《风 》 风最讨厌了, 每次都偷偷的掀起我的裙子。
然后在旁边大叫, 羞
羞
羞
真是气死我了。
假设法 写出美丽的希望和想象, 使用假如、果假设语句抒发自己的希望和想象。
例: 如果我变成风, 如果我变成风。
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
替妈妈, 把脸上的汗珠, 一颗一颗吹干。
《如果》 如果我是老师, 我要常常上体育课, 免得学生失望。
如果我是爸爸, 我一定要戒酒, 免得妈妈常常伤心流泪。
如果我是上帝, 我要使人类只会笑不会哭, 因为 每一个人笑起来都很可笑。
夸张法 制造特别效果、加深印象, 以描写的数量、时间、行为、加油添醋、夸大描写。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 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也不动了。
疑问法 引起兴趣,深入思考。
《螃蟹》 螃蟹
螃蟹
你为什么嘴巴吐白沫
是不是刚刚吃过午餐, 正在刷牙漱口
是不是在流口水, 想吃我手里的大苹果
重叠法 诗的〃心跳〃—节奏,注意节奏要和情感一致。
《白鹭鸶》 飞 飞 飞 飞到牛背上 歇歇脚 飞 飞 飞 飞到田野上 泡泡水 飞 飞 飞 飞到稻草边 捉迷藏故事诗 将故事写成诗。
例: 《葡萄架》 葡萄架,高又高, 上边吊着紫葡萄。
紫葡萄,大又圆, 个的个儿,香又甜。
狐狸看见往上跳, 跳了半天钩不到。
靠不到,心不甘, 不说自己笨, 倒说葡萄酸。
呼告法 不论是否面对面相见直接呼叫对方使内容更深刻、生动 例: 《换新装》 妈
花园更换了 彩色鲜美的春装; 树木也换了 淡绿色的新衣裳; 远山脱去灰色的外套, 穿上浅绿色的衬衫; 小草也穿著新的绿裙子, 在春风里摆动着呢
妈
您看看, 都换了新装啦
妈
人家都换了新装啦
对话法 平易近人,如在眼前耳边,易接受。
例: 《游戏》 小弟弟, 我们来游戏。
妹妹当老师, 你当学生。
那么小妹妹呢, 小妹妹太小了, 她什么也不会做。
我看—— 让她当校长算了。
对比法 突显内容、性质,包括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动作对比、事件对比、人物对比、空间对比... 《私房钱》 爸爸的私房钱, 藏在工作帽上; 妈妈的私房钱, 藏在皮鞋下; 我的私房钱, 藏在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