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黛玉葬花”的诗词有哪些
1、诗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扑绣帘。
闺中女儿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
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简析 是清代文学家的小说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所吟诵的一首古体诗。
此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
它是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黛玉葬花求赏析
有关葬花的故事节选: 黛玉葬花出自——《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节选: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
”宝玉一回头, 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
”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
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 …… 葬花吟出自——《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节选: 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 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
”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 宝玉道:“我就来。
”说毕,等他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 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屈,跑到这个地方来哭。
”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含有动物名称的古诗句是什么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朝发白帝城》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东省陵》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8、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9、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题自画小像10、长亭怨慢·雁 (清·朱彝尊)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
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
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
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
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
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
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11、摸鱼儿 (金·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
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
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12、红楼梦{四十八}宝钗食螃蟹绝唱桂霭桐阴坐举觞, 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镜纬, 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涤腥还用菊, 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 月浦空余禾黍香13、红楼梦{四十九}黛玉咏蟹诗铁甲长戈死未忘, 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 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 助情谁劝我千觞.对兹佳品酬佳节, 桂拂清风菊带霜.14、《在狱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1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1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1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出自 曹操 《龟虽寿》18、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出自《春望》作者:杜甫20、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1、《蝉》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2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23、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4、昔时曾从汉梁王,濯锦江边醉几场。
拂石坐来衫袖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当初酒贱宁辞醉,今日愁来不易当。
暗想旧游浑似梦,芙蓉城下水茫茫《瑞鹧鸪》2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北朝民歌《木兰辞》26、避权如避虎,冠豸如冠猴。
平生附我者,诗人称好逑。
——元稹《阳城驿》27、游蜂竞钻刺,斗雀亦纷拏。
天生细碎物,不爱好光华。
——元稹《芳树》28、(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宋·张俞《蚕妇》)29、但爱鲈鱼美(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北宋范仲淹《江上渔者》)30、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那句诗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词如下:《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见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知早觅。
花开易见落难觅,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
半为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霄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无尽头
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你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红楼梦》(清代曹雪芹著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此书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尤其“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激起了后世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各种猜测附会之说愈出愈奇。
花榭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
是什么意思
林黛玉《葬花吟》\ 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奏,知是花魂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去时.一朝香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吟》写在黛玉因担心宝玉被贾政叫去受罚,特往怡红院探视,结果却吃了小丫头们的闭门羹,一径自想自伤,恰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春残花落,身世飘零,敏感易伤如黛玉者,又岂能不痛发悲歌一泄心中之感
这就奠定了《葬花吟》的情感基调——感春伤春,自怜自悲,凄苦凄凉,痛诉痛告。
这一回的回目叫“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实则道明全诗的主要内容:以葬花始,以感怀终。
\ 全诗52句,共361字,大约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段从“花谢花飞花满天”始,至“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止,抒发葬花人的春愁;“一三百六十日”至“知是花魂与鸟魂”止是第二段,叙写落花的飘泊葬花人被挑起的悲痛情绪;“花魂鸟魂总难留”到“花落人亡两不”为末段,诗人以落花自喻,为自己的悲剧命运作谶语,写挽歌。
\ 开头四句以落花起兴,描绘了一幅绝美的暮春图,飘零的落花洒满天空,柳条儿轻拂着水榭,柳絮儿轻轻地随着风飘入秀帘,惹起闺中女儿的惜春之情,愁绪既无处可释,于是“手把花锄出秀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行走在满是落花的小径,诗人的思绪开始随着桃花李花而飘飞:柳丝榆荚芳菲正好,桃花李花却已各自飘零,燕子们残忍地啄来花草垒成香巢,来年花草再发,可昔巢已倾。
花鸟本是无情,只是在自然变迁的规律中轮回。
“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如此残酷,花之明媚鲜妍又能几时
终归是“一朝飘泊难寻觅”,葬花人的一番惜花之情只落得“独倚花锄泪暗洒”,独自归去面对的又是“青灯照壁”、“冷雨敲窗”的萧瑟凄凉,教人如何不伤神
春天来去匆匆,不给一点音讯,深夜庭外的悲歌让人分不清是花魂抑或鸟魂,花魂鸟魂自有其归宿,只愿自己也能如鸟儿般展开翅膀,随着花儿飞到天尽头,可天的尽头,真有那理想的乐土吗
不如让我用锦囊将你们收藏,让那一抔净土保全你们的高洁。
你们终究还有我这惜花人来安葬,却不知将来我的命运又如何
或许将来春残花落,便是红颜老死之时,到那时春也尽了,人也去了,只落个“花落人亡两不知”
\ 从伤春到感怀,从感怀到控诉,从控诉到自伤,从自伤到向往,从向往到失落,从失落到绝望,黛玉的情感随着诗句而流淌、转折,而全诗有并非一味自伤自怜,“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既是对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也是身陷其中无法自保的无奈。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是对自由的向往、幸福的幻想。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是触景生情的迷茫;“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又体现了黛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绝不同流合污的孤傲不阿的个性。
而“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则又是黛玉对自己的悲惨处境一个“红颜老去、花落人亡”的沉痛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