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我最喜欢的红楼梦人物作文1000字
读《红楼梦》有感之——宝钗1初读《红楼梦》,那时还小,被一群复杂的人物关系搞得晕头转向,始终提不起多大的兴致。
后来,才被曹公精到的文笔和新奇的构思所感染。
在所有的人物中,我还是衷情与黛玉——红楼梦第一女主角。
如果说宝钗是敦厚温婉的牡丹,无疑黛玉便是那风流灵巧的芙蓉,黛玉的魅力更是她那尽情绽放生命的美。
她不似宝钗,醉心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世界,拼命的压抑自己,“人谓娤愚,自云守拙”。
不错,宝钗赢了世界,但也输了自己。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赞宝钗,她性格温和,待人宽厚,不会像黛玉毫无防备的说些俏皮话打趣人。
一回诗社螃蟹宴,让湘云死心塌地的喜爱这个宝姐姐;金钏儿死后的那一番宽心话和几身新衣裳,在王夫人跟前做足了人情;哥哥运回来的土特产也是人情分子,连赵姨娘都一口一个“宝姑娘好”逢人便说。
贾府上下被她笼络了个遍,更不必提宝玉。
一有空儿便会仕途经济的劝导他;贾妃赐的红麝串,宝玉瞧都没瞧一眼,她早已“羞笼”;宝玉午睡的空儿,便坐在“侍妾”的位置上摇扇绣鸳鸯,谁曾想宝玉睡梦中一语惊人,凉了她的心。
话不投机半句多,她偏不知自己“贤妻良母”的作为,宝玉已对她有些许厌烦,男一号她终究笼络不到。
还有一人更不为宝钗所笼络,那就是精明沉着的贾母。
时间已经慢慢将她的聪明沉淀成智慧。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贾母领众人逛园子,来到衡芜苑,“雪洞一般”,宝钗定会暗自得意:但我多简谱,一色器物全无。
不过这也太过了一点,贾母不高兴了。
贾母素来很有品位,极具诗意。
知道“软烟罗”,听戏要隔着水声,凸碧堂赏月只需吹笛的远远吹来,更不必提她自己的房子装饰考究了。
见了这雪洞,心中会想:你一年轻姑娘就这样一素到底,我老太太年纪一大把合着该住马棚了
相比之下,潇湘馆的清幽雅致更让她倾心。
月洞窗上笼着薄纱,上面挂着回念诗的鹦鹉,窗外千杆翠竹曳曳,屋内还有大雁居住,书香,木香,云雾缭绕,好一派诗意生活
连贾政元妃也赞,所有的居所唯潇湘馆最佳
有一个场景令我难忘。
宝玉在怡红院养棒伤,围了一屋子的人。
宝玉有心,引着贾母夸黛玉,贾母却夸起了宝钗
这贾母着实聪明,她这样说:我们家四个女孩,都比不上宝丫头。
无疑这是指“元迎探惜”四姐妹。
元春可是贤德妃,你宝钗进京就是为了待选宫女,到现在每个影儿,谁不知是落选了
撇开不谈但是社会的黑暗,到底你比不上元春,夸得人心里脸上都过不去。
啧啧,凤姐也自叹弗如啊
纵观全书,宝钗的一生,落得个“贤德”美名。
他有人缘儿,性情好,看似比黛玉快活,其实不然。
黛玉一生虽短,却如一枝怒放的芙蓉,尽情享受了生命,享受了爱情。
她的陨落,不应该是高鹗所写的“焚稿断痴情”,应如刘心武所写的,沉湖而归,这比葬花埋冢更富有诗意。
宝钗的一生苦极累极,无论如何却也抓不住宝玉的爱情。
宝黛二人,有前世的灌溉恩,今生的还泪情,他们是天上的仙姝神明,相比宝钗却是凡夫俗子,她赢了婚姻,却也输了爱情。
其可悲亦为群芳之首
“黛”为古代女子纹眉之物,此为眉饰,风流别致;而“钗”为古代女子别发之品,彼为头饰,雍容华贵。
然而在判词中“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命运着实太不眷顾宝钗
为何不写“金钗雪里埋”,偏用一“簪”字
翻开字典便知,二者同为头饰,而钗为两股,簪只有一条,预示着宝钗自始至终也只孤独一人,而那两湾罥烟眉,却也始终是一双
林黛玉 2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兄弟姊妹作伴,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
林黛玉出身于钟鼎世家,书香之族,祖籍姑苏,家住扬州。
先祖曾世袭列侯,父亲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
“诗礼名族之裔”其实是贾政为儿女择亲时所强调的,林黛玉的出身可谓既有“钟鼎之家”的尊贵,又不乏“书香之族”的高雅。
林如海四十岁时,仅有的一个三岁之子死了,因膝下无子,只有嫡妻贾氏生了女儿黛玉,爱如珍宝。
黛玉从小聪明清秀,与诗书为伴,但父母让她读书识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母亲去世后黛玉进京,与宝玉一同深得贾母关爱。
不久父亲病故,她便长住贾府,逐渐与宝玉相知相爱。
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 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
”。
他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王夫人等人残忍地扼杀了。
林黛玉最后泪尽而逝。
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
”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黛玉天生丽质,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却又作出“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葬”的诗句,为何
就是因为太注重细节了吧,到头来竟在无奈中香消玉殒,留下千古遗愿。
可惜了,红颜薄命。
林黛玉毕竟是单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可,配上一个合乎封建礼教的形式,成为合理的存在。
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结局如何,林黛玉没有贾宝玉那样乐观自信。
她担心着“不知将来如何”,更多的是预感到这爱情的悲剧结局。
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在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也更加显得无能为力。
林黛玉的小心眼儿,尖齿利牙,得罪了周围好多人,失去了友军。
除了宝玉和贴身丫头紫鹃之外,贾府上下没有人关心她,也没有谁替她着想。
她还处处不饶人,别人不敢说的话,她偏说。
如宝玉和袭人的暧昧关系,大观园中无人不知,但谁也怕捅破这层纸,只有黛玉敢一语道破,对袭人说:“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
”她的性格孤傲,如他对王夫人的心腹、怡红院中的内奸,竟一点也不顾忌,直率的惊人。
封建蒙昧主义最野蛮的地方,往往对人的个性施以暴虐和残害,人性发展加以束缚。
在这里,真实的个性存在本身就是叛逆。
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
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那样的勇敢、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
至此,她的叛逆性格到了高峰。
一个美丽、柔弱、勇敢、决绝的悲剧形象,便深深铭刻在读者心中,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
19
求描写古代院落的段落
见佳木茏葱,奇花烂漫,一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
再进,渐向北边,平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俯而视之,但见青溪泻玉,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可以参考下《红楼梦》的庭院描写。
很经典。
红楼梦中描写了四个园林:周贵人、吴贵妃、贾家、赖家、甄家。
其中贾家的大观园描写的最为详细,陈述如下:第十六回建大观园时,顺带提了一下周贵人的父亲动工建省亲别墅,吴贵妃的父亲吴天祐往城外踏看地方准备修建省亲别墅。
(216)第十六回写了建造大观园的全部过程:原因皇上为孝,体察亲情,“特准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奏内廷鸾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致性。
”(216)建园地址是“从东边,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省亲别院了。
”(216)负责人“贾政不惯俗务,只凭贾赦、贾珍、贾琏、赖大、来升、林之孝、吴新登、詹光、程日兴等几人安插摆布。
凡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栽花、一应点景等事,又有山子野制度,。
下朝闲暇不过各处看望看望,最要紧处和贾赦商量商量便罢了。
贾赦只在家高卧,有芥豆之事,贾珍等或自去回明,或写略节;或有话说,便传唤贾琏、赖大等领命。
贾蓉单管打造金银器皿。
贾蔷已起身往姑苏去了。
贾珍、赖大等又点人丁,开册籍,监工等事,一笔不能写到,不过是喧阗热闹非常而已。
”建园采办“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218)贾珍派了贾蔷、带领管家的两个儿子,还有单聘人、卜固修两个清客相公一同前往。
管家的两个儿子是赵妈妈的赵天梁、赵天栋。
(219)贾珍安排人,然后安排的人向贾琏报到。
贾蔷、贾蓉还没开始办事,就想行贿,贾蔷向贾琏,贾蓉向凤姐。
被呵斥了一顿。
“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的花销“赖爷爷说,不用从京里带下去,江南甄家还收者我们五万银子。
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下剩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窗栊帐幔的使费” (219)贾蔷从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并聘了教习——以及行头等来了。
(17-18:241)住梨香院,薛姨妈等搬到别处。
贾蔷管日用开销,另派家中旧有学过歌唱的老妈妈管理她们。
另采买了十个小尼姑、小道姑,,连新做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
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人家。
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如今才十八岁,法名是妙玉。
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妈妈,一个小丫头伏侍。
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
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
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
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终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
所以他竟未回乡。
(17-18:242)凤姐管理工程用纱绫及金银器皿。
建园的时间:从贾政的生日到隔年的十月将近。
各处监管都交清账目;各处古董文玩,皆已陈设齐备;采办鸟雀的,自仙鹤、孔雀以及鹿、鸟、鸡、鹅等类,悉已买全,交于园中像景饲养;贾蔷那边也演出二十出杂戏来;小尼姑、道姑也都学会了念几卷经咒。
(17-18:243)建园的过程:“次早贾琏起来,见过贾赦贾政,便往宁府中来,并几位世交门下相公,审查两府地方,缮画省亲殿宇,一面查度办理人丁。
自此后,各行匠役齐集,金银铜锡以及土木砖瓦之物,搬运移送不歇。
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
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尽已拆去。
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小巷界断不通,然这小巷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连属。
会芳园本是从北拐角墙下引来的一股活水,今亦无烦再引。
其山石树木虽不敷用,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
如此两处又甚近,凑来一处,省得许多财力,纵亦不敷,所添亦有限。
全亏一位老明公号山子野者,一一筹划起造。
”(220)贾政问:“院落房宇并几案桌椅都算有了,还有那些帐幔帘子并陈设玩具古董,可也都是一处一处合式配就的
”贾珍答:“那陈设的东西早已添了许多,自然临期合式陈设。
帐幔帘子,昨日听琏兄弟说,还不全。
那原是一起工程之时就画了各处的图样,量准尺寸,就打发人办的。
想必昨日得了一半。
”……贾琏赶来,回道:“妆蟒绣堆、刻丝弹墨并各色绸缎大小幔子一百二十架,昨日得了八十架,下欠四十架。
帘子二百挂,昨日俱得了。
外有猩猩毡帘二百挂,金丝藤红漆竹帘二百挂,墨漆竹帘二百挂,五彩线络盘花帘二百挂,每样得了一半,也不过秋天都全了。
椅搭、桌围、床裙、桌套,每分一千二百件,也有了。
”(17-18:230)大观园的建筑格局:(贾政带领众客及宝玉游览)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槅,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
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
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
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
进入山口。
抬眼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
——宝玉题曰,“曲径通幽处”。
进入石洞来。
只见佳木葱茏,奇花炳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岩,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
——宝玉题曰“沁芳”出亭过池,一山一水,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
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杆翠竹遮映。
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
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
从里间房门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
又有两间小小退步。
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宝玉题曰“有凤来仪”倏尔青山斜阻。
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
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
里面数楹茅屋。
外面却是桑、榆、槿、枳,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
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辘之属。
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无边际。
{再添酒幌、鹅、鸭、鸡}——宝玉题曰“稻香村”步入峁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
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
忽闻水声潺湲,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
——宝玉题曰“蓼汀花溆”要进洞时,船没造成。
{采莲船共四只,座船一只,如今尚未造成}从山上盘道而进,攀藤抚树过去。
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迂。
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丝尘土。
忽见柳荫中又露出一个遮带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
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
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拄,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两边俱是超手游廊,顺着游廊步入。
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
宝玉题曰“蘅芷清芬”出来。
行不多远,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兰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
……一面说,一面走,只见正面现出一座玉石牌坊来,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
宝玉想起了太虚幻境。
出来,再一观望,原来自进门起,所行至此,才游了十分之六。
从那一边出去,纵不能细观,也可稍览。
说着,引客行来,至一大桥前,见水如晶帘一般奔入。
原来这桥便是通外河之闸,引泉而入者。
宝玉题曰“沁芳闸”于是一路行来,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得幽泥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
……一径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
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
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
宝玉题曰“红香绿玉”进入房内。
只见这几间房舍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的。
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幅”,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
一槅一槅,或有贮书处,或有设鼎处,或安置笔砚处,或供花设瓶,安置盆景处。
其槅各式各样,或天圆地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壁。
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
倏尔五色纱糊就,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覆,竟系幽户。
且满墙满壁,皆系随依古董玩具之形抠成的凿子。
诸如琴、剑、悬瓶、桌屏之类,虽悬于壁,却竟是与壁相平的。
迷路,贾珍领路。
从这门出去,便是后门,倒比先近了。
又转了两层纱窗锦阁,果得一门出去,院中满架蔷薇、宝相。
转过花障,则见清溪前阻。
“原来从那闸起流到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到一处,从那墙下出去。
”说着,忽见大山阻路,众人又迷路,再由贾珍引路,直由山脚边忽一转,便是平坦宽阔大路,豁然大门前见。
于是出来。
贵妃省亲时间:十五。
戊初-丑正三刻贵妃省亲路线:元春入室,更衣毕复出,上盥进园——登舟——舟临内岸,登舟上盥——进入行宫正殿——退入侧殿更衣,方备省亲车驾出园,至贾母正室——宝玉导引游园“有凤来仪”-“红香绿玉” -“稻香村” -“蘅芷清芬”——开宴——撤宴——将未到之处复又游玩——礼佛——赐物——回銮元春眼中的大观园:进园时,只见园中香烟缭绕,华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
登舟时,只见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
更兼池中荷荇枭鹭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
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
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的盆景诸灯,珠帘绣幕,桂楫兰桡,自不必说。
已而进入一石港,明现着“蓼汀花溆”四字。
命改为“花溆”。
舟临内岸,登舟上盥时,将石牌坊上的“天仙宝镜”改为“省亲别墅”。
但见庭燎烧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说不尽帘卷虾须,毯铺鱼獭,鼎飘麝脑之香,屏列雉为尾之扇。
真是;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
贾妃乃问:“此殿何无匾额
”碎侍太监跪启曰:“此系正殿,外臣未敢擅拟。
”贾妃点头不语。
宝玉导引游园“有凤来仪”-“红香绿玉” -“稻香村” -“蘅芷清芬”时。
登楼步阁,涉水缘山,百般眺览徘徊。
一处处铺陈不一,一桩桩点缀新奇。
贾妃极加奖赏,又劝:“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
”已而至正殿。
开宴时。
赐名,‘‘顾名思义”匾额天地起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注:此一匾一联书于正殿.余下为:‘‘大观园”园之名“有凤来仪”赐名曰‘‘潇湘馆”“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即名曰‘‘怡红院”‘‘蘅芷清芬”赐名曰‘‘衡芜苑”“杏帘在望”赐名曰‘‘浣葛山庄”正楼曰大观楼,东面飞楼曰缀锦阁,西面斜楼曰含芳阁;更有蓼风轩,藕香榭,紫菱洲,荇叶渚,另有四字的匾额十数个,诸如梨花春雨,桐剪秋风,荻芦夜雪等名,此时悉难全记.又命旧有匾额俱不必摘去.于是先提一绝云:衔山抱水建来精, 多少功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 芳园应赐大观名.后让姐妹各提一匾一诗,并说如有空,必写大观园并省亲记等文,以记今日之事.一家欢宴,毕,将未到之处复又游玩.忽见山环佛寺,忙另盥手进去拜佛,又题一匾云:苦海慈航大观园的归处,19回元春回宫,23回命探春抄录题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并命在大观园勒石。
又宝钗等进去住,宝玉仍随进去读书。
于是,二月二十二,在元春的吩咐下,宝玉住‘怡红院”,黛玉住‘‘潇湘馆”,宝钗住‘‘衡芜苑”,探春住了“秋爽宅”迎春住了“缀锦楼”,惜春住了“蓼风轩”。
每一处两个老妈妈,四个丫头,除个人奶妈并亲随丫鬟不算外,另有专管收拾打扫的登时园内花招绣带,柳拂香气,不似前番那等寂寞了。
(23;321)24回贾云芸进园种花木25回宝玉因病搬出大观园,26回搬回大观园,28回元春赏钱打平安醮,29回宝玉因金钏惹事,回到大观园,见龄官画蔷。
36回,终因蔷字明白人生情缘各有份定。
37回探春在秋爽宅开诗社,贾芸送来白海棠。
38回湘云回请,刘姥姥又来到贾府。
38回湘云在藕香榭请贾母并众姐妹赏桂花,吃螃蟹,煮茶作诗。
贾母叹这茶想的到,且是地方。
于是让人念这地方的对子,写道: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这地方让老太太想起她小时候的枕霞阁,它在那里落水逃生。
于是,湘云起了个名字枕霞旧友。
“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517)他们在这喝酒、吃茶,钓鱼、赏桂花、穿茉莉花、看鸥鹭、对诗。
40回贾母带刘姥姥游大观园。
先到沁芳亭子上——潇湘馆——紫菱洲蓼溆——做船到秋爽宅——荇叶渚——做船途径花溆的萝港到衡芜苑——缀锦阁吃饭、听十二文官在藕香榭演曲——贾母带刘姥姥游玩,来到栊翠庵——贾母在稻香村休息——鸳鸯带刘姥姥到省亲别墅——刘姥姥迷路到了怡红院——稻香村吃晚饭。
刘姥姥眼中的大观园:沁芳亭。
在画上见过如此景致,不想此景比画还美十倍,于是想要一张画,贾母让惜春给他画。
潇湘馆。
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上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
刘姥姥因让路,滑倒了。
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便以为是男儿的房间,因为她认为比上等的书房还好。
贾母让凤姐换窗纱,一来旧了,再则绿颜色太过,换银红的。
秋爽宅。
吃饭,刘姥姥说见识了礼出大家。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房子并不曾隔断。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那一边设着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幅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
其词云:烟霞闲骨骼,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大鼎。
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盘,旁边挂着小锤。
那板儿略熟了些,便要摘那锤子要击,丫鬟们忙拦住他。
他又佛手吃,探春拣了一个与他说:“顽吧,吃不得的”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
板儿又跑过来看,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
刘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
倒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
”打的板儿哭起来,众人忙劝解方罢。
贾母因隔着纱窗往后院内看了一回,说道:“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就只细些。
”正说话,忽一阵风过,隐隐听得鼓乐之声。
贾母问:“是谁家娶亲呢
这里临街倒近。
”王夫人等回道:“街上哪里听的见,这是咱们的那十几个女孩子演习吹打呢。
”贾母便笑道:“既是他们演,何不叫他们进来演习。
他们也逛一逛,咱们可乐了。
”凤姐听说,忙命人出去叫来,又一面吩咐摆下条桌,铺上红毡子。
贾母道:“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
回来咱们就在缀锦阁底下吃酒,又宽阔,又听的近。
”众人都说那里好。
贾母向薛姨妈笑道:“咱们走吧。
他们姐妹们都不大喜欢人来坐着,怕脏了屋子。
咱们别没眼色,正经坐一回子般喝酒去。
”说这大家起身便走。
探春笑道:“这是哪里的话,求这老太太姨太太来坐坐还不能呢。
”贾母笑道:“我的三丫头却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
回来吃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
”荇叶渚。
残荷满池塘。
做船途径花溆的萝港。
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情。
衡芜苑。
异香扑鼻。
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
及进了屋子,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
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贾母认为太素净,吩咐鸳鸯拿来石头盆景、纱桌屏、墨烟冻石鼎。
缀锦阁吃饭、听十二文官在藕香榭演曲。
讲究。
茶几样子好多种。
栊翠庵。
院中花木繁盛。
茶事讲究。
鸳鸯带刘姥姥到省亲别墅。
刘姥姥认为是庙,是玉皇宝殿。
刘姥姥迷路到了怡红院。
四顾一望,皆是树木山石楼台房舍,却不知那一处是往那里去的了,只得认着一条石子路慢慢走来。
及至到了房舍跟前,又找不着门,再找了半日,忽见一带竹篱,刘姥姥心中自忖道:“这里也有扁豆架子。
”一面想,一面顺着花障走了来,得了一个月洞门进去。
只见迎面忽有一带水池,只有七八尺宽,石头砌岸,里面碧流清水流往那边去了,上面有一块白石横架在上面。
刘姥姥便度石过去,顺着石子甬路走去,转了两个弯子,只见有一房门。
于是进了房门,只见迎面一个女孩儿,满面含笑迎了出来。
刘姥姥忙笑道:“姑娘们把我丢下来了,要我碰头碰到这里来。
”说了,只见那女孩儿不答。
刘姥姥忙来拉他的手,“咕咚”一声便撞在板壁上,把头碰的生疼。
细瞧了一瞧,原来是一幅画儿。
刘姥姥自忖道:“原来画儿也有这样活凸出来的。
”一面想,一面看,一面又用手摸去,却是一色平的,点头叹了两声。
一转身方得了一个小门,门上挂着葱绿撒花软帘。
刘姥姥掀帘进去,抬头一看,只见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竟越发把眼花了,找门出去,哪里有门
左一架书,又一架屏。
刚从屏后得了一门转去,只见他亲家母也从外面迎了进来。
刘姥姥诧异,忙问道:“你想是见我这几日没家去,亏你找我来。
那一位姑娘带你进来的
”他亲家只是笑,不还言。
刘姥姥笑道:“你好没见过世面,见这园里的花好,你就没死活带了一头。
”他亲家也不答。
便心下忽然想起:“常听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罢。
”说毕伸手一摸,再细一看,可不是,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将镜子嵌在中间。
因说:“这已经拦住,如何走出去呢
”一面说,一面只管用手摸。
这镜子原是西洋机阔括,可以开合。
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
刘姥姥又惊又喜,迈步出来,忽见有一幅最精致的床帐。
他此时又带了七八分醉,又走乏了,便一屁股坐在床上,只说歇歇,不承望身不由己,前仰后合的,朦胧着两眼,一歪身睡熟在床上。
刘姥姥以为进了小姐的绣房,因为精致,象到了天宫里一样。
42回惜春开始画园。
黛玉取笑照着这个慢慢地画,又得有母蝗虫,否则缺典。
建园一年,画园至少得两年。
宝钗认为黛玉说的话有味道,给了惜春半年假。
47回描写了赖大家的花园。
虽不及大观园,却也十分齐整开阔,泉石树木,楼阁亭轩,也有好几处惊人骇目的。
(650)48回香菱住大观园,开始学诗。
49回李纹、李绮、邢岫烟、宝琴、湘云入住大观园。
李纹、李绮住“稻香村”,邢岫烟住迎春的“缀锦阁”,宝琴、湘云住宝钗的‘‘衡芜苑”。
诗社也热闹了,此五人加上三春黛玉宝钗凤姐宝玉李纨共13人。
56回探春整顿大观园。
学习赖家的花园管理,将竹子、庄稼、玫瑰花、香草等都承包给园中老妈妈。
56回宝玉梦游甄家花园。
58回老太妃死,朝中大祭。
且谴发优伶男女,梨香院空了。
贾母王夫人等送灵去一月,众丫鬟婆子得空都到大观园玩,大观园乱。
(818-820)58回清明这天,宝玉因身体不好,没有随贾琏等去铁槛寺烧纸。
顺着沁芳桥,拄拐来看黛玉。
只见这一带景色: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
只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
宝玉因想道:“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
不觉倒绿叶成荫子满枝了
”因此仰望杏子不舍。
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
不过两年,便也要“绿叶成荫子满枝”了。
再过两日,这杏树子落枝空,再两年,岫烟未免乌发如银,红颜似槁了,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
正悲叹时,忽有一个雀儿飞来,落于枝上乱啼。
宝玉正发了呆性,心下想道:“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今见无花空有子叶,故也乱啼。
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可恨公冶长不在眼前,不能问他。
但不知明年再发时,这个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来与杏花一会儿
(58:821)又见藕官烧纸,惹怒了老妈妈们,从此老婆子在大观园闹事不断。
68回尤二姐借住大观园李纨处,受凤姐欺负。
69回死,暂放梨花院,然后挪铁槛寺。
(985)但贾母不同意,只好破土埋葬。
(70:988)70回黛玉开桃花诗社。
吐哀音。
53回后,大观园就乱了。
73回傻大姐拣绣春囊,凤姐受训。
74回抄大观园,线路是宝玉——黛玉——探春——李纨——惜春——迎春75、76大观园大开门,中秋赏月。
在凸凹山庄。
凄清。
77回节后不久,晴雯死了.迎春许婚.,宝玉感叹从今后这世上又少了五个清洁人了.因此天天到紫菱洲一带地方徘徊瞻顾,见其轩窗寂寞,屏障翛然,不过有几个该班上夜的老妪.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乡香菱,也都觉遥遥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迥非素常逞艳斗色之可比.既领略得如此寥落凄惨之景,是以情不自禁,乃信口吟成一首歌曰: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菏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78回宝玉见衡芜苑凄清景色。
(1121)83回元春欠安,家人探望,心内凄楚.95回就死了,死于受寒痰阻.这是什么病呢?不能说话,流口水,没有眼泪,只有悲凄.元春死在元宵节前,宝玉又病,所以这个元宵只是按例聚聚,虽有家宴,并无心情,更无可记之事.节后不久,王子腾又在进京路上突然死了.四大家族一辱俱辱. 此后,大观园开始寥落了,先是第101回,凤姐月夜去往秋爽宅的途中,再听秦可卿的幽魂相告, 大约这是一个深秋的季节吧,大观园中月色朗朗,树枝上的落叶满园中唰喇喇的作响,枝梢上枝喽喽发哨,将那些寒鸦宿鸟都惊飞起来.再看秋爽宅,已经是人去楼空,寒蝉凄切了.结社的人在哪里,起社的人在何方?紧接着就是第102回大观园闲置。
园中众看园人嫌弃无收入,找个闹鬼的原因,都搬走了.大观园中的儿女则是早就走的走,散的散了.宝玉结婚,黛玉死,宝琴回家,湘云回去,李纨姐妹探春惜春俱挪回旧所.第108回,宝钗过生日,宝钗的生日在元宵节后,很是惨淡.此时大观园已经关了,因为先前贾政曾将房产并大观园奏请入官,内廷不收,又无人居住,只好封锁.成为一座荒园,因连着惜春尤氏住宅,太觉空旷无人,遂将包勇罚看荒园. 大约这就是: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兕相逢大梦归.如果我的回答让您满意的话请采纳,您的满意是我的动力。
关于红楼梦最喜欢人物的作文800字左右,高一水平
读《红楼梦》有感之——宝钗初读《红楼梦》,那时还小,被一群复杂的人物关系搞得晕头转向,始终提不起多大的兴致。
后来,才被曹公精到的文笔和新奇的构思所感染。
在所有的人物中,我还是衷情与黛玉——红楼梦第一女主角。
如果说宝钗是敦厚温婉的牡丹,无疑黛玉便是那风流灵巧的芙蓉,黛玉的魅力更是她那尽情绽放生命的美。
她不似宝钗,醉心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世界,拼命的压抑自己,“人谓娤愚,自云守拙”。
不错,宝钗赢了世界,但也输了自己。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赞宝钗,她性格温和,待人宽厚,不会像黛玉毫无防备的说些俏皮话打趣人。
一回诗社螃蟹宴,让湘云死心塌地的喜爱这个宝姐姐;金钏儿死后的那一番宽心话和几身新衣裳,在王夫人跟前做足了人情;哥哥运回来的土特产也是人情分子,连赵姨娘都一口一个“宝姑娘好”逢人便说。
贾府上下被她笼络了个遍,更不必提宝玉。
一有空儿便会仕途经济的劝导他;贾妃赐的红麝串,宝玉瞧都没瞧一眼,她早已“羞笼”;宝玉午睡的空儿,便坐在“侍妾”的位置上摇扇绣鸳鸯,谁曾想宝玉睡梦中一语惊人,凉了她的心。
话不投机半句多,她偏不知自己“贤妻良母”的作为,宝玉已对她有些许厌烦,男一号她终究笼络不到。
还有一人更不为宝钗所笼络,那就是精明沉着的贾母。
时间已经慢慢将她的聪明沉淀成智慧。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贾母领众人逛园子,来到衡芜苑,“雪洞一般”,宝钗定会暗自得意:但我多简谱,一色器物全无。
不过这也太过了一点,贾母不高兴了。
贾母素来很有品位,极具诗意。
知道“软烟罗”,听戏要隔着水声,凸碧堂赏月只需吹笛的远远吹来,更不必提她自己的房子装饰考究了。
见了这雪洞,心中会想:你一年轻姑娘就这样一素到底,我老太太年纪一大把合着该住马棚了
相比之下,潇湘馆的清幽雅致更让她倾心。
月洞窗上笼着薄纱,上面挂着回念诗的鹦鹉,窗外千杆翠竹曳曳,屋内还有大雁居住,书香,木香,云雾缭绕,好一派诗意生活
连贾政元妃也赞,所有的居所唯潇湘馆最佳
有一个场景令我难忘。
宝玉在怡红院养棒伤,围了一屋子的人。
宝玉有心,引着贾母夸黛玉,贾母却夸起了宝钗
这贾母着实聪明,她这样说:我们家四个女孩,都比不上宝丫头。
无疑这是指“元迎探惜”四姐妹。
元春可是贤德妃,你宝钗进京就是为了待选宫女,到现在每个影儿,谁不知是落选了
撇开不谈但是社会的黑暗,到底你比不上元春,夸得人心里脸上都过不去。
啧啧,凤姐也自叹弗如啊
纵观全书,宝钗的一生,落得个“贤德”美名。
他有人缘儿,性情好,看似比黛玉快活,其实不然。
黛玉一生虽短,却如一枝怒放的芙蓉,尽情享受了生命,享受了爱情。
她的陨落,不应该是高鹗所写的“焚稿断痴情”,应如刘心武所写的,沉湖而归,这比葬花埋冢更富有诗意。
宝钗的一生苦极累极,无论如何却也抓不住宝玉的爱情。
宝黛二人,有前世的灌溉恩,今生的还泪情,他们是天上的仙姝神明,相比宝钗却是凡夫俗子,她赢了婚姻,却也输了爱情。
其可悲亦为群芳之首
“黛”为古代女子纹眉之物,此为眉饰,风流别致;而“钗”为古代女子别发之品,彼为头饰,雍容华贵。
然而在判词中“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命运着实太不眷顾宝钗
为何不写“金钗雪里埋”,偏用一“簪”字
翻开字典便知,二者同为头饰,而钗为两股,簪只有一条,预示着宝钗自始至终也只孤独一人,而那两湾罥烟眉,却也始终是一双
好书推荐词20字
贾府是在南京还是在北京
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问题,却被红学界争论了若干年,至今没有一个定论。
认为贾府在南京的有力证据是第二回中贾雨村的一番话:“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
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
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那里象个衰败之家
”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
三国时孙权所建。
后用以代指金陵或南京。
以上讲的六朝(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皆建都金陵。
贾雨村的话似乎是说,宁、荣两府就在南京。
但贾雨村却说金陵的宁、荣两府是“老宅”,而且大门前冷落无人,显示的是一座空宅。
其中有一条甲戌侧批也说“写出空宅”。
第四十六回写道:“那边邢夫人因问凤姐儿鸳鸯的父母,凤姐因回说:‘他爹的名字叫金彩,两口子都在南京看房子,从不大上京。
”这一段话也表明南京的宁、荣两府是空宅。
既然南京的宁、荣两府是空宅,那么这又带来新的问题:贾府的人都到哪里去了
新宅又在哪里
认为贾府在北京的理由似乎很多。
主要理由如下:1、贾宝玉的出生之地是北京。
第一回写道:“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
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
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
”脂砚斋在“昌明隆盛之邦”侧批道:“伏长安大都”,在“诗礼簪缨之族” 侧批道:“伏荣国府”,在“花柳繁华地” 侧批道:“伏大观园”。
凡例指出:“书中凡写长安,在文人笔墨之间则从古之称,凡愚夫妇儿女子家常口角则曰‘中京”’,是不欲着迹于方向也。
盖天子之邦,亦当以中为尊,特避其‘东南西北’四字样也。
”“中京”二字在红楼梦中仅此一处。
凡例的这段话的意思是提醒读者,书中的“长安”并非指陕西的长安,而是指当时的首都北京。
2、贾雨村是在神京拜访荣国府。
第三回庚辰本回目为“贾雨村夤缘复占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第三回写道:“冷子兴听得此言,便忙献计,令雨村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
……有日到了都中,进入神京,雨村先整了衣冠,带了小童,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的门前投了。
”“都中”、“神京”,都是指天子所在的首都。
3、薛宝钗参加选秀应该是在北京。
第四回写道:“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皇帝选秀女自然是在北京城。
“上国”也是指天子所在的京城。
汉代诸候称帝室为上国,后人多用来指国都京城。
4、住在天子脚下的刘姥姥的家离贾府不远。
第六回中刘姥姥对狗儿说:“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
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拿去罢了。
在家跳蹋也不中用。
”刘姥姥住在“天子脚下”,自然是离首都北京不远。
书中写道:“次日天未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
那板儿才五六岁的孩子,一无所知,听见刘姥姥带他进城逛去,便喜的无不应承。
于是刘姥姥带他进城,找至宁荣街。
”刘姥姥从进城到找宁荣府,只用了半天时间,说明宁荣府就在天子所居的城中,即在北京城内。
5、江南甄府家眷进京朝贺时拜访贾府。
第五十六回:“刚说着,只见林之孝家的进来说:‘江南甄府里家眷昨日到京,今日进宫朝贺。
’”甄家进宫朝贺时顺访贾府,说明贾府就在北京城。
6、贾元春省亲的情节描写也说明贾府就在北京城内。
元春省亲之前自然是住在皇宫里,而省亲时是一天一个来回,说明贾府离皇宫不远,也在城中。
有关贾府在北京城的证据还能举出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以上证据表明,红楼梦中的宁、荣两府的确在北京城,而不是在南京城。
南京是宁、荣两府的原籍。
第二回冷子兴对贾雨村说:“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
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
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
”这里的“都中”应指北京,“原籍”应是南京。
第十三回:“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年二十岁。
”“江南”原无,从甲戌、梦稿、戚序本补。
江宁即现在的南京,原称应天府,清初改称为江宁府。
贾蓉的履历报的是原籍。
第四回《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甲戌侧批:“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
”红楼梦中的宁、荣两府“在都”。
“在都”是指住在北京,“原籍”是指南京。
南京城里的宁、荣两府由宁、荣两公的嫡传亲派继承,因这两支嫡传亲派现居住在北京,故南京的宁、荣老宅成了空宅,交由鸳鸯的父母金彩夫妇负责看守。
可见红楼梦中的故事并不是发生在南京,而是发生在北京。
有人说,书中描写的有些景象不象是北方的景象,倒象是南方的景象。
如:第十七回贾政“一面引人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
”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第二十六回黛玉“越想越伤感,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第三十回“如今五月之际,那蔷薇正是花叶茂盛之际……”。
第四十九回宝玉“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花开的如胭脂一般。
”第五十九回“春燕那里肯回来
急的他娘跑了去又拉他。
他回头看见,便也往前飞跑。
他娘只顾赶他,不防脚下被青苔滑倒,引的莺儿三个人反都笑了。
”其实上述景象在北京的庭院中也是可以看到的。
荼蘼、牡丹、芍药、蔷薇、翠竹、芭蕉、红梅这些花种现在北京都有,作为庭院的点缀,并不稀奇。
至于“苍苔”之类,虽然春夏两季北京的雨水没有南方的多,但毕竟是雨水较多的季节,地上生长青苔也是常见的。
俞平伯先生说第四十一回妙玉对贾母说“是旧年蠲的雨水”,这在北京几乎不可能发生。
他说:“至于北京居民亦万无以雨水为饮料之理;因北京屋顶,都是用灰泥砌瓦,且雨水稀少,下雨之时,颜色污浊,决不可饮。
”(俞平伯《红楼梦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七三年版,第115页。
)在这里,俞平伯先生忽视了一个问题:即蠲雨水的不是一般的北京居民,而是闲着无聊且行为怪诞的妙玉所为。
汉武帝曾制承露盘,妙玉也有可能用类似的器皿来承接雨水,不一定就是承接的屋顶之水。
我想,正因为北京的雨水少,妙玉才想到把雨水收集起来装在瓮里窖着。
“蠲”,积存的意思,早期多用于白话。
这里是密闭封存使之澄清的意思。
一个“蠲”字,正好说明是北京的雨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红楼梦中所写的贾府就在北京。
为什么贾家不住在南京而住在北京呢
这主要是因为贾政做的是京官。
第二回中冷子兴说道:“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
”清代六部之下设司,司的主管官是郞中,其副手是员外郞,再下就是主事。
额外主事:清代科举制度,属于二、三甲的进士,经过“朝考”录取,称为庶吉士,到翰林院学习;没有考中庶吉士的进士,可以做“额外主事”,但不是实任官,要入部学习三年期满,才有实任的资格。
这类官有时也可以由皇帝赏赐。
部:这里指的是工部,主管建筑、水利诸事,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
而贾政相当于现在建设部的副司长。
既是工部官员,就应该在北京上班,因此全家住在北京也是合情合理的。
《红楼梦》中曹雪芹对大观园环境设置的意义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大观园,我且称之为西方传说中的伊甸园。
事实上,《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就是中国文学里所独有的伊甸园。
在圣经旧约故事中,创造天地万物的神完成了所有的创造的工作后,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之人安置在那里。
里面有果树有河流,人可以吃树上的果子生活,无忧无虑,单纯无比。
开始只有亚当一个,后来又用他的肋骨造了一个女人与他作伴。
当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
然而正是那个叫夏娃的女人给亚当带来了麻烦(其实是全人类的悲剧)。
因为那女人禁不起诱惑偷吃了伊甸园中的禁果,以致被神赶出伊甸园,也从此开始了人类漫长的流浪历史。
世界文学的主题有不少都是还乡的,突出地表现了人类真正的悲剧是失伊甸。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文学中以悲剧见长的根本原因。
在西方文学中强烈的悲愤的情感很多反映了圣经思想。
再说《红楼梦》中的大观园。
我认为曹雪芹是中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他对人类精神及人生意义的探寻是“前无古人”的,从他对大观园的构思就可见一斑。
不管他这篇小说用了哪些手法来写,也不管小说内容多么丰富多采影响有多大,他在《红楼梦》里确实梦想有一个伊甸园那样的地方,来安置那些冰清玉洁的女孩子们。
俞平伯曾经强调大观园的理想成分,他并且根据第18回贾元春“天上人间诸景备”的诗句,说明大观园只是作者用笔墨创造出来的一个人间乐园。
在曹雪芹的描绘下,大观园里都住着女儿们,只有一个贾宝玉是一个例外,他希望在大观园的保护下,女儿们在里面过着无忧无虑的逍遥日子,以免受到外面世界的污染,特别是男人的侵犯。
最好女儿们不要嫁出去,在园子里永远保持她们的青春。
这个大观园就好象是曹雪芹心中的一个希望一个梦想中的天堂,人类可以诗意地栖居的地方,只要一个贾宝玉这样的男孩子和一群美丽纯洁的女孩子们生活的天堂,令人响往不已。
我记得最初读红楼梦时,总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大观园有一群女孩子们生活在一起,现在想来那是怎样的一种奢望呀
但我却忘不了曹雪芹所描写的这个天堂——大观园。
这个大观园与伊甸园何其相似,而且命运也是一致的。
其实曹雪芹很清醒的看到大观园的脆弱了。
他把大观园建在原来叫会芳园的地方,我们知道,《红楼梦》前16回的许多故事都在这个地方上演,“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见熙凤贾瑞起淫心”都发生在这里,这个肮脏的地土竟为后来大观园这个最纯洁的园子提供了基础。
同时也昭示了大观园在劫难逃。
黛玉葬花是在宝玉和众多女孩子们刚刚开始在大观园里生活时发生的。
作者在黛玉葬花这个故事中所寄托的寓意是相当明显的,黛玉认为大观园里是最干净的,但是出了园子就是脏的了,把花葬在园子里,让它们日久随土而逝才能永保清洁。
“花”在红楼梦里其实就是女孩子们的象征。
从黛玉的葬花词里可见: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堆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红楼梦》的大观园是曹雪芹所创造的美丽园林,也是他心中的家园。
它的美好是不用说的了,在作者的主观意愿上,他渴望那美好的世界能永恒常在,彰显了曹雪芹美好的精神追求,这种追求也显然只能在艺术中达到而不能在现实中如愿。
作者清醒地看到了这点,他通过黛玉葬花这样形象化的方式,巧妙地表达了园中的姑娘们深刻意识到现实世界对大观园的危害性。
很有意思的是第40——41回对刘姥姥逛大观园的描写,贾母带着刘姥姥等人在探春房里参观,贾母笑道:“他们姐妹都不喜欢人来坐着,怕脏了屋子。
”探春笑留众人之后,贾母又笑着补上一句道:“我这三丫头却最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回来吃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
”这里两个玉儿自然就是宝黛。
作者忽然添写此一段文字是有重要作用的,就是为下回“怡红院遇劫母蝗虫”打下伏笔的。
宝玉最嫌嫁了汉子的老女人肮脏,而作者偏安排了刘姥姥醉卧在他的床上,而且弄得满屋子的酒庇臭气。
这是作者有意用现实世界的丑恶和肮脏来点污大观园的美好和清洁。
第73回“傻大姐误失绣春囊”使大观园这个清净世界走到了堕落的边缘,但尚未完全堕落。
绣春囊(司棋和她表弟潘又安在园中偷情时失落之物)出现在大观园,正是外面力量入侵的结果,这也说明曹雪芹在《红楼梦》71回到80回之间已在积极地安排大观园这个美好世界的破灭。
最明显的是第76回黛玉和湘云中秋夜联诗,黛玉最后的警句:冷月葬花魂。
妙玉打断黛玉和史湘云的对诗并说:“只是方才我听见这一首中,句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关人之气数而有,所以我出来止住。
” 当然妙玉的阻止显得力不从心了,大观园中的女孩子没办法保护自己,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比,一个弱女子怎么能和它想抗横呢
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一个个被嫁,人也越来越少,本来美好的园子显得阴森森的了。
更有甚者,《红楼梦》里80回后写妙玉的结局。
她是大观园里最干净的一个人物,而在大观园破败之后竟被迫流入到现实社会最肮脏的角落。
这是大观园的悲剧也是《红楼梦》的悲剧。
这不是作者的意志可以转移的,大观园的破坏正象伊甸园的失落一样,是人类家园的失落,这个家园指向了人类的精神。
现在的人类又何尝不是一个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