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做人方面的座右铭
你好,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02、金钱是一个好人的仆人,但却是一个坏人的主人。
03、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04、恨别人,痛苦的是自己。
05、律己要严,待人要宽。
06、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07、遇顺境处之淡然,逢逆境处之泰然。
08、面对现实,逆境也会变为顺境,总有转机的机会。
逃避现实,虽暂时偷安,但没有翻身之余地。
09、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语要谨。
10、世上有一种永远亏本的事,那就是发脾气。
11、施比受更有福。
12、倚势而凌人,势败而人凌,恃财而侮人,财散而人悔。
循环之路,我争者,人必争,虽力争之,未必得;我让者,人必让,虽力让之,未必失。
13、古今庸人,败于“惰”字;古今才人,败于“傲”字。
14、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自己。
15、闻谤不怒,虽谗言焰熏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熄。
闻谤而怒,虽巧辩,如蚕作茧,自取缠绵。
16、不临难,不见忠诚之心。
不临财,不见志士之节。
17、为善,虽一个寒士,人服其德。
为恶,虽位及人臣,人议其过。
18、容人之过,却非顺人之非。
没有意见,要有主见。
19、想到对岸去,就不能只沿着岸边跑。
20、智慧是生命的泉源,愿望是生命的动力,行动是生命的展现。
21、智者改过而迁善,愚者文过而饰非.迁善则其德日新,饰非则其恶日积.22、责己者,可以成人之善。
责人者,实可长自己之恶。
23、道德是提升自己的明灯,不该是呵斥别人的鞭子。
24、多一份心力注意别人,就少一份心力反省自己。
25、贫而好施,功倍于富。
贵而好聚,恶倍于贫。
26、疲劳是最舒适的枕头,努力工作吧。
2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8、修身践言,慎终如始。
29、魔的定义,就是拿自己的错误,折磨自己。
30、所谓禅,内不为烦恼所惑,外不被境界所扰。
31、妄心是最难登的山,最难驾御的马,不试图征服、超越它的人就得不到自己的生命。
32、幸运永远照顾着努力付出的人。
33、所有困难,都是为成功者而设定的。
34、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35、修行最主要的目标即是无我。
因为你能缩小自己,放大心胸,包容一切,尊重别人,别人也一定会来尊重你,接受你。
36、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37、第一步看惯,心平气和;第二步看淡,气定神闲;第三步看破,心安理得。
38、思想是没有表达出来的行为,行为是已表达了的思想。
39、大多数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40、事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向后。
41、死亡只是整个生命中的逗号,而不是句号。
42、知妄想为空,妄想即是般若。
执般若为有,般若即是妄想。
43、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也无我不信任之人,无不可原谅之人。
如果我们能俱足此“三无”,则能使心理健康并正常发展,而自然会宽人、爱人、信任人。
44、一个人没有那么坏,你一直毁谤他,他也不会下地狱。
一个人没有那么好,你再赞叹他,他也不会成佛。
45、何以息谤,曰:无辨;何以息怨,曰:无争。
46、爱必须伴随着永远的宽恕。
而喜欢常会为了自己的快乐而牺牲对方。
两者大不相同。
47、信是立身之本,从不可无。
恕是接物之要,终身奉行。
48、礼——存于中者为诚心,形于外者为敬意。
49、笑,世界就跟你笑;哭,就只有你自己哭了。
50、知善而守,锦上添花。
知恶不为,转祸成福。
51、我们起初造成习惯,之后习惯驱使我们。
52、有勇气自杀,为什么不拿自杀的勇气活下去。
53、谦让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54、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55、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56、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57、自持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
待人当从有过中求无过,非当从厚,亦且解怨。
58、修己以清心为务,涉世以慎言为先。
59、懂得如何爱人,便完成了生命的觉醒。
60、蔼可亲的态度,是最有力的自我介绍。
关于修身做人的名人名言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2.智能的人珍惜拥有的一切,平庸的人认为得不到的东西最美 3.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4.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 5.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什幺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 6.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7.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8.功劳是老板的,官爵是一时的,只有身体是自己的,不要把一生心血精华卖给公司,留给家人的却是破铜烂铁 9.以健康为中心,潇洒一点,胡涂一点. 10.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天下作伪是最苦恼的事情,老老实实是最愉快的事情。
《韬奋文集》 ●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
冯雪峰 ●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
《伊索寓言》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富兰克林 ●至诚如神。
《礼记·中庸》 真诚的最高境界有如神灵。
●忠诚是人生的本色。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 忠诚应是人生的本来面目。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谈。
物:实际内容。
行:行为。
恒:恒心。
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
将:打算。
有为:有所作为。
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至诚则金石为开。
《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
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
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诚之所感,触处皆通。
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
感:感触。
真诚能感动一切。
●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
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
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
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
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窃:谦指个人的意见。
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
●神莫神于至诚。
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
●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
行(háng):职业,事务。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
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
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
●感人以诚不以伪。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
伪:虚假。
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
●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
●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荀子·不苟》 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至诚无息。
《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
永远以真诚自勉。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
杂:杂乱。
为事:干事情。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 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
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
●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虚名:空头的名声。
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澜《古谣谚》 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新唐书·陈子昂传》廉:清廉。
贪:贪污。
信:诚实。
疾伪:痛恨虚伪的行为。
疾:憎恨,厌恶。
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天不容伪。
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巧伪不如拙诚。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 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汉·荀悦《申鉴·俗嫌》 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汉·王符《潜夫论·叙录》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 圣贤:圣人贤人,古代指道德、学问都极为杰出的人。
心地:佛教语。
佛教以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之。
为人以心地高洁为最重要。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宋·欧阳修《左氏辨》 容:仪表容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和:和顺。
同:随声附和。
君子和顺而不苟同,小人苟同而不和顺。
●一事真,百事真。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 一件事属实,其余的事也不会虚假。
●一言不实,百事皆虚。
清·邱心如《笔生花》第28回 只要一句话说得不真实,那么,说许多事情别人都认为是虚假的。
●智者不愁,多为少忧。
汉·乐府古辞《满歌行》聪明、有才智的人,谋划周到,不用发愁,多做实事就少一点忧虑。
●百种奸伪,不如一实。
清·李光地《性理精义》再狡诈、虚伪,也不如诚实。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须少结实成。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外表光鲜好看,也不如有实际内容的好。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明·王守仁《传习录》上 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宋·包拯《明刻本附录》 清心:摒除私心杂念。
直道:率直地为人。
无私和正直这是修养处世的根本。
●人之生也直,心直则身直,可立地参天。
明·王文禄《海沂子·真才》 直:刚直,坦直。
立地参天:脚踏实地而高入云霄。
心地刚直:可以光明磊落地自立于世。
●聪明正直者为神。
唐·柳宗元《骂尸虫文》 谓聪明正直的人为最好。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周:道义上的结合。
比:勾结。
君子在道义上合群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能在道义上结合。
●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淮南子·缪称训》为人纯正,行动坦直,所有的邪恶的行为就自然会止息。
●厉鬼不能夺其正,利剑不能折其刚。
明·谢榛《四溟诗话》 刚正耿直的品质不为邪恶威武所屈折。
●日间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行为正直,心无愧惧。
●立身制行,本诸一心,心正则为忠,为直,不正则为奸,为慝。
清·赵尔巽《清史稿》 立身:指为人。
制行:指处事。
慝(tè):奸邪。
为人处事,思想端正不端正,训有忠诚正直和奸狡邪恶的区别。
●心正不怕影儿斜。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正:纯正,端正。
思想纯正行为也就正派。
●正不容邪,邪复妒正。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回 容:让,允许。
复:再。
妒:妒忌,忌恨。
正直和奸邪互不相容。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比喻人的根基牢固,为人正直,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心正何愁着鬼迷。
明·周螺冠《锦笺记》第二十出 心地端正就不怕受鬼迷。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直:正直,合理。
宁可正当地去争取,也不可委曲地谋求。
●好谀是人生大病。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喜欢奉承是人的一大弊病。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公正无私,才能不怕人生道路的艰险。
●正者吉之路,邪者凶之征。
晋·傅玄《履铭》 品行端正使人吉祥,德行邪恶终归招致凶险。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旧唐书·崔彦昭传》 标:标杆。
心正必无恶行。
●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
宋·苏轼《私试策问》 身:自己。
人:别人。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五代·后周·冯道《偶作》 只要自己内心没有邪恶之念,就是在极险恶的环境中也能立身。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为人宁愿正直地安贞守拙,也不可靠邪门歪道谋取赢余。
●且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把善良美好之心,传留给后代继承。
方寸:指心。
●宁为直伐,不为曲全。
明·王廷陈《矫志篇》 愿刚正不阿而遭杀戮,不卑躬曲节以求全。
●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
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 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的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之物。
●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
汉·崔寔《政论》 不能违背人生准则以迎合时俗的好尚,不能以欺诈的行为以取得虚名。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
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为人纯正,可以安定天下。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唐·孟郊《游终南山》山中的隐士,自身纯正,虽然艰险,心中也感到坦然。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唐·李白《古风三十二首》 难为桃李颜:很难具有桃红李白的鲜艳色彩。
比喻为人孤傲正直,不愿以诌容媚色取悦权贵。
几句论语。
。
。
下面那几则是关于修身做人方面的,那几则是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
做人方面的朝闻道,夕死可以(不是朝夕到)志士仁人,无求生意害仁,有杀身已成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和方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何与我哉
无偿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关于修身做人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々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选文中哪几则是关于修身做人方面,哪几则是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
关于修身做人方面:1、子曰:“朝闻到,夕死可以。
” 3、子曰:“志士之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方面: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8、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论语十二章中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句子有哪些
(各3句)。
学习态度:知之者好之者,好之者不如者。
三人行,我师焉。
我而笃志,切问思。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选文中哪几则是关于修身做人方面的?哪几则是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
关于修身做人方面:1、子曰:“朝闻到,夕死可以。
” 3、子曰:“志士之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方面: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8、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论语》十则中是求知态度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的分别是哪些
求知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修身做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