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好心人
关于诸葛亮与他相关的故事有哪些《诫子书》中的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是什么
七擒孟获 讲的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有详细的描述。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中哪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好一点~教科书里的~没错的
在诫子书中有两句话经常被人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以节俭为话题的议论文
节俭-所谓节俭,就是花钱有节制,不铺张浪费。
这个概念人人皆知,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注意节俭的人不在少数,故而有必要谈谈节俭。
我觉得,我们应该注意节俭。
节俭是一个人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体现。
三国时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这正体现出节俭对于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自古以来,凡品德高尚者,大都注意勤俭节约。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仍保持富不忘贫、贵而能俭的品德。
明代清官海瑞死后,点其行囊,只有“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
其俭素之德,令人赞叹。
而周恩来总理又以“简朴”为座右铭,成为令人敬佩的领袖。
不难看出,节俭对于修身养德是大有禅益的。
节俭是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则。
欧阳修云:“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
民无遗力,国不过费。
”意思是说,节俭利于家邦。
明太祖朱元璋抑奢倡俭,使得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与此相反,清代慈禧太后穷奢极欲,铺张浪费,致使大清朝走向衰亡。
当然,我们所提及的“治国”并不代表落后的封建剥削制度,而是指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
但是无论什么社会制度,节俭对于治国的重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够高。
因此,节俭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意义就显得极为重大。
试想,如果一个国家,从政府到人民,都以铺张浪费相尚,国家岂能不亡
民族岂能长存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就非常讲究节俭,《悯农》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人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节俭是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当努力继承并发扬光大。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节俭真正落实到行动,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