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每一句的意思
求
高分
<<自嘲>>理解 这是一首人们熟知并传诵的名诗。
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
‘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极其精当地阐述了诗中这一联的正面意蕴,也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全诗的主题。
这对于我们正确深刻地理解鲁迅诗中表达的思想无疑很重要。
诗的题目叫“自嘲”,离开了“嘲”的艺术特点而直接阐释此诗,那就会让读者把本诗理解成一首豪言壮语式的明志诗。
“嘲”的艺术常规武器是反语,这首诗整个来说是说反话。
反话自然应做正话解,但首先要从反话来鉴赏,才能领略到鲁迅在本诗中体现的他那种特有的犀利、辛辣、乐观的幽默风格,对人民无限爱对敌人无比憎的情感,从而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
现试用白话直译如下: 交了倒霉运怎还会想有顺心事,躺在床上连身都不敢翻一下倒把头给碰到墙上。
因此,上大街低低压下破帽遮住脸,唯恐被人看见,招来不测的横祸,我就像酒装在漏船里,在江心激流中打转,随时有被江水吞没的危险,逃不脱的晦气啊
我这人不招人喜欢,许多人指斥我,骂我,诅咒我,本该没病也死掉,但我偏偏横着眉毛一动也不动地既不悲也不怒地照常活着,真够不知羞的;自己也知道自己既无大志也没什么能耐,而甘心在家扮老牛让孩子牵着跑,逗孩子玩,也实在是个窝囊废。
然而,咒骂任人咒骂,窝囊我自窝囊,只要自己还有能够安身的小楼,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楼外任什么我才不管它呢 运交华盖欲何求②,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④。
躲进小楼成一统⑤,管他冬夏与春秋⑥。
注释: ① 《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 “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 ‘运交华盖欲何求……。
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凄成一律以请’云云。
”按,十月五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其兄郁华,请鲁迅作陪。
闲人,(《三闲集·序言》里说:“我将编《中国小说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小说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
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所以把杂文集名为《三闲集》,又自称“闲人”。
打油是自己谦称是打油诗。
偷得半联,有三种说法:一、郭沫若同志认为即借用钱季重的“饭饱甘为孺子牛”,不是半联而是半句,见注④。
二、借用南社诗人完姚鹓雏(锡钩)的诗句“旧帽遮颜过闹市。
”三、熊融同志提供,那天鲁迅赴宴,郁达夫开玩笑道:“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用上一天想到的“横眉”一联回答他。
达夫打趣道: “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 汉有脱?”鲁迅说:“嗳,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
”所谓偷得半联就指第一句(《<偷得半联>别解》, 《人民日报》1962年2月22日)。
按,一说是借半句而非半联;二说,检《南社诗集》没有找到这句诗;三说较合。
日记所载诗中“破”作“旧”, “漏”作“破”。
后来鲁迅为日本杉本勇乘写扇面时也曾与这首诗,诗中‘对”作“看”。
② 华盖:鲁迅《华盖集·题记》:“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
……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
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华盖,象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
《古今注》:“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
”这是指黄帝仿云气作的车盖。
③ 漏船句:《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
”《晋书·毕卓传》中毕卓说:“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 ④ 孺子牛:郭沫若同志在《孺子牛的质变》里,提到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
”指出“但这一典故,一落到鲁迅的手里,却完全变了质。
在这里,真正是腐朽出神奇了。
”(1962年1月16日《人民日报》)《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齐景公爱他的孩子,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孩子骑着。
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齿。
⑤ 成一统:这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⑥ 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不管外面的气候有怎样变化。
鲁迅在白色恐怖下经常遭受压迫,所以比做交华盖运, 比做“未敢翻身已碰头”。
为了避免反动派的追踪迫害,在过闹市时,用破帽遮住了容颜。
就是这样,处境还是非常危险,象漏水的船载着酒在水流中浮着,一不小心就会沉没。
处在这样危险的环境里,鲁迅采取的却是决不妥协的坚强的战斗态度。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
‘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
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毛主席对这种精神给予极高的评价。
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是写实,但又不限于写实。
当时反动派丢掉东北大片土地,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国民政府躲避敌人威 胁.迁都洛阳,一直到这年12月才迁回南京。
作者写这诗时还没迁回,所以讽刺它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里。
这首诗,“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
这两句不仅意义深长而且形象鲜明。
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
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千夫指”的出处,本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众。
但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
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
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
”鲁迅在这里给予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
这同《无题》“一枝清采采湘灵”里的“无奈终输萧艾密”一样,“萧艾密”指敌的众多,跟“千夫”的指敌人的多一致。
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所指责的独夫,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毛主席说“‘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是极正确的。
关于《自嘲》,在解释上还有一些分歧,可以讨论一下。
对题目《自嘲》的解释:一是说:“至于鲁迅所题‘自嘲’二字,只不过是一种曲笔,实际上,鲁迅先生是无需乎自嘲的。
”既然无需自嘲,那末为什么要“自嘲”?说曲笔是不是说没有“自嘲”的意味?问题还不清楚。
二是说:“本诗名为自嘲,实则是对敌人的讽嘲。
”那末是嘲敌而不是自嘲。
要是真的没有自嘲,那何必题《自嘲》呢?三、“自嘲就是自我戏嘲。
鲁迅戏嘲自己的什么呢?戏嘲自己的遭遇,戏嘲自己的境况,也即戏嘲敌人对自己的种种迫害。
”“它是自嘲,每句诗戏嘲的对象,始终都是自己。
”戏嘲自己就是戏嘲敌人吗?每句诗都是戏嘲自己,难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两句,也是戏嘲自己吗? 那末“自嘲”应该怎样解释呢?“自嘲”这样的题目是有它的来源的。
《文选》里有一类叫“设论”,收了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班固《答宾戏》,这三篇题目里就有嘲和戏,第一篇《答客难》就是解嘲。
这三篇都是解释客人的嘲笑自己,不是“自嘲”,同“自嘲”不同。
但《汉书·东方朔传》里说:“因著论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自慰谕。
”是东方朔假设一位客人来嘲自己,并不是真有客人在嘲戏自己,还是自己在嘲戏自己,再由自己来解答。
扬雄的《解嘲》、班固的《答宾戏》,直到韩愈的《进学解》都一样,都是自己假设一个人来嘲自己,实际上是自己嘲自己,再由自己来解答。
所以《文选》上称东方朔等三篇为“设论”,说明这位嘲自己的客人是作者假设的,即作者的自嘲。
这类文章都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嘲己,一部分是解答,实际上是自嘲自解,不过形式上作客嘲自解而已。
鲁迅的《自嘲》就是从这种“解嘲”的文章中变化来的,去掉它的形式上的客嘲自解,采取它实际上的自嘲自解,而称为“自嘲”。
过去的“解嘲”,实际上分自嘲自解两部分,鲁迅的“自嘲”也分自嘲自解两部分。
过去的“解嘲”,先假设客人向自己提出问题嘲戏自己,鲁迅的《自嘲》也先提出问题来嘲戏自己,如“运交华盖欲何求”,实际是提问句,交了华盖运还要求得什么呢?过去“解嘲”的文章都有嘲戏自己的话,象东方朔说的“唇腐齿落”,扬雄说的“官之拓落”,班固说的“纡体衡门”,韩愈说的“跋前止疐后,动辄得咎”,“头童齿豁,竞死何裨”。
鲁迅也有类似的“自嘲”,如“未敢翻身已碰头”,跟“纡体衡门”的怕碰头,和“跋前疐后,动辄得咎”相近;“破帽遮颜”写自己的形容,同“唇腐齿落”、“头童齿豁”写自己形容的也属一类。
这是写自嘲的部分。
过去的“解嘲”写到“解嘲”这部分往往自占身分,如东方朔说的“计同范蠡,忠合子胥”,扬雄说的“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自比凤凰,班固说的“和氏之壁”, “旷千载而流光也”。
鲁迅也有解嘲的话,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的深刻的意义,已经由毛主席阐发无余,自然远远超越前人。
因此《自嘲》有自嘲的部分,并不象上面引的解释认为“自嘲”是曲笔,是“对敌人的讽嘲”。
说自己交华盖运,未敢翻身,破帽遮颜,怎么是“曲笔”,怎么是嘲讽敌人呢?难道说交华盖运就不是交华盖运吗?说交华盖运又怎么嘲讽敌人呢?《自嘲》又有自解部分,也不是每句都是自嘲。
当然,鲁迅的《自嘲》同前人的“解嘲”,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大不同。
前人是客嘲自解,鲁迅只称“自嘲”,这是命题的不同。
前人借客嘲以鸣不平,借自解以占身分,主要是自我解嘲,对自己的不平不敢触及封建统治者,还有美化封建统治者的作用。
鲁迅的《自嘲》,是革命的诗篇,是敢于刺向国民党反动派,是表明了他对敌人的藐视,表明了为革命事业战斗到底的决心。
那末用前人的“解嘲”来比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正说明鲁迅在创作上的发展,正象鲁迅的《我的失恋》有所继承而又有发展那样。
指出这点,有利于我们对《自嘲》这个题目的理解,使它更符合于诗的实际。
其次是最后一联“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解释。
一说“最后两句是讽刺当时那些只顾自己舒适自在,不过问政治的人”。
二说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迁都洛阳,直到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有迁回。
三说“‘躲进小楼’再一次表达了鲁迅一贯主张的‘壕堑战’的思想。
‘小楼’是掩体的工事,是前线的战壕。
躲进小楼,乘机出击,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消灭敌人。
”四说“‘成一统’意思是自成一统,与蒋家王朝针锋相对。
‘小楼’虽小,但作为对敌斗争的一个前哨阵地,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的。
” 再看前人写的“解嘲”,在后一部分是怎么说的。
东方朔说的是“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扬雄说的是“惟寂惟寞,守德之宅”;班固说的是“慎修所志,守尔天符”。
都是讲自己安于寂寞,有以自守,不是讽刺别人的。
一说讽刺不过问政治的人,是不恰当的。
要讽刺的主要是敌人,对不过问政治的人是教育问题,不是讽刺他们。
鲁迅讲的“躲进小楼”同前人的“廓然独居”,安于寂寞,在形式上也有相近处,当然两者的精神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退守,后者是战斗。
“躲进小楼”怎么战斗呢?是不是以小楼为壕堑作壕堑战呢?我们只知道当敌人攻进城市作街道战时,才躲在小楼里,以小楼为掩蔽袭击敌人。
鲁迅反文化“围剿”而战,怎么以小楼作壕堑呢?反文化“围剿”而战,一定要利用报刊作为战斗阵地,向敌人进攻,离开了报刊这个战斗阵地,即使躲进小楼,又怎么去攻击敌人呢?鲁迅的壕堑战,是他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笔名.来迷惑敌人,是他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巧妙的艺术手法来蒙蔽敌人的眼睛,是这样来掩蔽自己,进攻敌人,而不是“躲进小楼”来保存自己,打击敌人。
三说恐怕不符合实际。
四说认为“躲进小楼”是坚守阵地,“成一统”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
但原句是说“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即躲在小楼里成为一统天下,并不是以小楼为据点,再同革命根据地联系起来,才成为一统天下的。
正因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才和“管他冬夏与春秋”相应,外界的政治气候不论怎样,管他呢
即不管的意思。
倘以小楼为据点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那就得密切注意外界的政治气候,怎么可以不管呢?所以四说不免求之过深。
那末这两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成为我的一统天下,管他外界的政治气候有什么变化,这是“自嘲”,但又不限于自嘲,也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
这两句,既是“自嘲”,又是借“自嘲”来猛烈攻击敌人,刺中敌人要害的一击,这才显出“自嘲”是革命的战斗。
这两句跟“横眉冷对”一联作了有力的配合。
------------
鲁迅的诗句:俯首甘为X子牛的这收诗怎么说?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嘲的体会?
原文: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释义: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么办呢,想摆脱却被碰得头破血流。
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
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翻译 鲁迅的自嘲
这首诗最早是写给柳亚子的。
《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记有“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并录下本诗和跋语。
条幅上的跋语:“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亚子先生教正。
”在条幅和日记上,诗中的“破帽”原是“旧帽”,“漏船”原是“破船”;鲁迅编入《集外集》时,作了最后改定。
1.关于“自嘲” 自嘲,字面意思就是自我戏嘲、自己嘲笑自己。
从本诗内容看,写的是自己的危险处境和在这样处境中的心态。
从写作对象看,这首诗是写给柳亚子的。
柳亚子辛亥革命时期曾组织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是著名民主人士。
1932年,郁达夫的哥哥来到上海,郁达夫请他哥哥吃饭,并请鲁迅和柳亚子等作陪,柳亚子在这次见面时请鲁迅给他写幅字,之后不久鲁迅便写了这个条幅。
这首诗的写作,并不是向社会发表宣言,而是朋友间的酬酢之作,既是这样,鲁迅就自己当时那种处境向朋友表示自嘲,就很容易理解了。
外界的压力尽管很大,自己尽管时时都有危险,但鲁迅向朋友说,这些不过是些好笑的事情罢了。
这正是鲁迅一贯的幽默乐观的风格。
而从诗的内容来看,这并非一篇游戏文字。
鲁迅在“自嘲”中所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和自己战斗到底的决心,是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的本色。
以“自嘲”表现自己义无返顾的信念,这大约正如《琐忆》中说的,是鲁迅“作为一个成熟了的思想战士的特点”吧。
2.关于“华盖” 鲁迅在《华盖集》“题记”里说:“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
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 据有关记载,郁达夫那次请客,鲁迅到时,达夫开玩笑似的说:“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
” “嗯,”鲁迅微笑着应答,“我可以把昨天想到的两句联语回答你,这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没有脱
”达夫继续打趣。
“嗳,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
”鲁迅说。
(以上记载见1956年12月6日《新民报晚刊》)以后,有人据此认为鲁迅“跋语”中说的“偷得半联”,就指“运交华盖”这句。
3.关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孺子牛,典出《左传》:齐景公很爱幼子,曾口中衔绳,假作牛,让幼子牵着嬉戏。
鲁迅很爱他的孩子海婴,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到为孩子“加倍服劳,为孺子牛耳”的话;还说过:“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 《左传》关于孺子牛的典故早有人用过。
清洪亮吉《北江诗话》记“同里钱秀才”有三子,溺爱过甚,饭后即引与嬉戏,惟恐不当其意,其柱帖云“酒酣化作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
郭沫若据此认为,鲁迅“跋语”中“偷得半联”是指从这里借了半句。
4.《自嘲》白话试译: 交了倒霉运,还能有什么顺心的希求; 躺在床上连身都不敢翻,却还是碰了头。
上街时低低压下破帽遮住脸,唯恐被人看见,招来不测横祸; 好像坐在装酒的漏船上,在江心打转,时有没顶之险——逃不脱的晦气啊
面对众人的指斥,詈骂,诅咒,我偏偏横眉冷对,我行我素; 面对孩子,我却宁愿像头老牛,任他牵着跑,我都心甘情愿。
不过躲进小楼,就成了自己的一统天下,爱写什么,谁管得了, 外面的世态炎凉且由它去,雨雪风霜也由它去,全与我不相干
问一下《自嘲》的写作背景
本篇写于1932年10月12日,收入《集外集》前未发表过。
这是一首人们熟知并传诵的名诗。
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
‘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极其精当地阐述了诗中这一联的正面意蕴,也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全诗的主题。
这对于我们正确深刻地理解鲁迅诗中表达的思想无疑很重要。
诗的题目叫“自嘲”,离开了“嘲”的艺术特点而直接阐释此诗,那就会让读者把本诗理解成一首豪言壮语式的明志诗。
“嘲”的艺术常规武器是反语,这首诗整个来说是说反话。
反话自然应做正话解,但首先要从反话来鉴赏,才能领略到鲁迅在本诗中体现的他那种特有的犀利、辛辣、乐观的幽默风格,对人民无限爱对敌人无比憎的情感,从而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
现试用白话直译如下: 交了倒霉运怎还会想有顺心事,躺在床上连身都不敢翻一下倒把头给碰个稀烂。
因此,上大街低低压下破帽遮住脸,唯恐被人看见,招来不测的横祸,我就像酒装在漏船里,在江心激流中打转,随时有被江水吞没的危险,逃不脱的晦气啊
我这人不招人喜欢,许多人指斥我,骂我,诅咒我,本该没病也死掉,但我偏偏横着眉毛一动也不动地既不悲也不怒地照常活着,真够不知羞的;自己也知道自己既无大志也没什么能耐,而甘心在家扮老牛让孩子牵着跑,逗孩子玩,也实在是个窝囊废。
然而,咒骂任人咒骂,窝囊我自窝囊,只要自己还有能够安身的小楼,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楼外任什么我才不管它呢满意请采纳
怎样做人情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
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
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社会。
一些人和事,你无法改变的时候,就需要改变自己,努力让自己适应这个社会。
如果不想处处碰,壁,你就必须懂得一些人情世故,掌握一些交际礼仪和沟通技巧,适时宜地“来事”,灵活地处世。
这里的人情我认为并不是教你违心、虚伪、奸诈地迎合别人,钻空子,占便宜,而是告诉年轻人在处世方面,在善良、真诚、宽容的基础上,做事掌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智慧灵活地待人接...最后自己的几点体会:罗斯福说,“成功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项因素是与人相处。
”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失去动力的船,永远无法在壮丽的人生大海里劈波斩浪。
任何人要完成一项事业,离开社会、离开群体、离开他人是不可能的。
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你获得一股强大的支持力量。
人情世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属于社会知识的范畴。
这些知识大半来源于与不同人群的社会交际,也来源于社会冲突与社会发展。
在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情况下,人情世故能够帮助我们个人缓和与其他人之间的紧张度,也比较容易让其他人感到与我们交往的愉悦感与建设性。
1、即使不是对大人物,我们也要用请教的态度口吻而不是傲慢的姿态与他们说话,因为人不可貌相,很多实用的良师益友往往来自不起眼的生活与工作中。
2、在吃饭的场合做主动点菜者,不适合请主人与主宾点菜,因为那不是尊贵者通常做的事情,但是请注意询问他们的喜好,而不是只管点自己爱吃的东西。
但是这需要平时研究菜单,积累点菜的经验。
上桌的时候要尊重主人的安排,不要贸然先行入席。
3、经常找到朋友、伙伴与同事(甚至小孩子)值得肯定的方面,注意哦,即使老板也需要被你肯定,但是对上者的赞扬应尽量在私下场合,而对于一般朋友与同事则应公开赞扬。
4、在受到别人对自己的相貌、事情、人品赞扬时,不要表现出理所当然的样子,也不要假意否认,合适的方式是表示感谢,尤其感谢朋友的肯定与支持。
5、学会使用便条,包括借条、领条、请假条、申请信,如果你很主动地使用这些便条会让其他人感到你很规范,而且如果你懂得请其他人这样做,你未来就能更好与他们有凭有据地打交道。
会写便条会让别人刮目相看。
6、即使你不是服务人员,在朋友或者同事有客人来的时候主动倒水,会让朋友与同事很有面子,也会让客人觉得你的朋友与同事很有威望。
这会让你的朋友与同事特别感谢你的姿态。
7、虽然你觉得你是新手或者地位比较低的人,但是你要勇于虚心询问,也要做到主动询问别人的需要,而不要等领导或者资深的同事对你表现出亲和,因为他们这样表现往往需要特别的努力。
8、记得在别人不在座位的时候很热情地帮助接听与记录电话、接受信件、传递信息,对团队的同事与同学,提醒他们一些你知道的重要日程。
9、在征询了别人意见之后才进入别人的房间,阅览别人的书架或者室内物品,在经别人同意的情况下才用别人的电脑,坐在别人的私人座位上,但通常不去翻动别人的笔记本。
10、出席别人的活动需要有邀请,如果不能出席应提前通知,迟到的话要在适当的时间点上通知主人,到了以后要解释,带未经邀请的朋友要事前通知主人。
11、不适合向别人索要礼物,收到别人的礼品不管是不是喜欢要表示感谢,因为送礼者会很在乎你的反应,不适合把一处的礼物转送给另一处,尤其还保留原来送礼者的符号与痕迹就显得很没有礼貌了。
12、在有多个出席者的场合,主动介绍自己的朋友给其他人,或者主动在你认识的朋友之间穿针引线。
那些被缓解了陌生感的朋友会特别感谢你。
13、有不同地位的朋友在的场合,都要保持微笑,体贴地招呼下那些内向的、不为人注意的、可能有点自卑感的朋友,在社交中对弱势者的帮助会得到别人特别的感激。
对于社会地位较低者,尤其在有你不能适应的生活条件与生活习惯时,要克制自己所想表现出的不适感与负面表情,尽量主动先打招呼。
14、有好东西吃的时候不要吃独食,主动地告诉他们你知道的好消息,在有好事情的时候能想到别人会让别人觉得你把他们当好朋友。
15、有人做错了事,不要用情绪性的方式加以批评,尤其要注意就事论事,避免评价了别人的人格、个性与家庭教养。
批评时能提出解决方案就更有建设性。
批评时应不忘肯定别人的长处。
如批评时能较幽默,往往负面效果就更少。
被批评或者遇到尴尬的时候能幽默自嘲,也能提高交流的建设性。
16、好汉不吃眼前亏。
但是在另外很多时候,如果问题争执不下,也不要继续火上浇油,冷静下来,多收集一些数据材料与想得更明白点再说。
17、在你不能有充分把握的时候,用“争取”与“尽量”这样的口吻回答别人的邀约,承诺了就要最大限度去履行。
诺言是指100%做到的事情。
如果你有了三次甚至更多的对同一个人没有履行诺言的记录,那个人通常就不再认真地对待你的约定,这就是所谓的信用问题。
18、虽然在商言商,但是我们要尽量不谈回报地先为别人做点什么,这样就赢得了在心理上比别人优越的债权感。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别人对他负有的社会债务感的总和。
19、为子女者应尽早学会衣被自理、帮理家务,有工作者应主动帮助办公室里不起眼的杂务; 20、为子女者或小辈者与父母、长辈、尊敬者同行不抢道,让行、让座、让茶、让食,宴席开吃请邀大家同食; 21、参加宴会、与朋友同食,不挑剔埋怨食物,不因不喜而不举筷,即使不喝酒也以茶代酒致敬; 22、向师长或他人发问、商讨或为人请教,应起立,先致意问候; 23、于人背后对他人即或不喜欢的人不说对人不好的话,严厉的意见应与当事人亲提,对人肯定的话倒可以背后说,对领导的好话宜私人对其私言; 24、说话需自律,对失意的人不说自己得意的话,不张狂高举自己的地位、子女、家里的财产,见老年人不说丧气话,多说鼓励人的话,没有建言不轻易严厉批评人,与人绝交也不必说恨话做恨事; 25、对小贩、苦力别太讨价还价,与劳力平民说话也要有廉恭之态; 26、受人接待、得人指教、获人帮忙,应致感谢信息,或邮件致意或专门找机会致谢,长者赐礼,不应推辞; 27、不当众剔牙、哈欠、伸懒腰、吐唾沫、抓身挠腮,不未经征询抽烟,不醉酒见他客; 28、正吃饭、已眠或衣衫不整时不访客或不接待访客,待客则应周正; 29、接待来客、见尊客应先伸手相握,先帮助引座落座,另有主人则应候主人安排座位; 30、对朋友,平时在无事之时就应致电、或邮件或写信问候,而不应在有事麻烦人的时候才找人; 31、远客来访,应尽量设宴招待;有客人来应备礼,受礼应还礼;到远地访问应先由本地朋友了解本地偏好与禁忌; 32、初见应请教人尊姓大名,如受人请问尊姓或贵姓,应答免贵姓x,或称免贵叫我xx好了。
33、入乡随俗,人鞠躬我躬,人作揖我揖,人问候我问,人握手我握,让人有融入亲近之感; 34、称呼应见切近感,称呼到访的公司可称“我们xx公司”,而不是“你们xx公司”;称“我们在座的同事”,而非“你们的员工”;称“我们公司现在做的xx事业”,而非“你公司做的xx业务”; 35、质疑别人应多有依据,不信口开河;虽有理,但措词应注意和缓,态度要诚恳,有求教之语;评论别人前应反思自己能否做到; 36、知道好的消息与好的道理应尽量与人分享,利益让人分沾;得人鼓励、支持、帮助应特别的感谢。
对于人情世故,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句诗很是经典,经常被人用做座右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