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先生的座右铭是什么
中国现代杰出画家徐悲鸿的座右铭——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座右铭来历
徐悲鸿先生的座右铭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就是那一句著名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人们一直以为这句话是徐悲鸿本人说的。
其实,这是个误会。
这句话并不是悲鸿先生发明的,真正的发明者是曾经与悲鸿先生共过事的张祖芬先生。
若想了解张祖芬其人以及这句话的来历,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翻阅一下悲鸿先生的《悲鸿自述》就可以了。
该文曰:“年十九,先君去世,家无担石,弟妹众多,负债累累,念食指之浩繁,纵毁身其何济。
爰就近彭城中学,女子学校,及宜兴女子学校三校图画教授。
心烦虑乱,景迫神伤,遑遑焉逐韶华之逝,更无暇念及前途。
览爱父之遗容,只有啜泣。
时落落未与人交游。
而女子学校国文教授张先生祖芬者,独蒙青视,顾亦无杯酒之欢。
年余,终觉碌碌为教,无复生趣,乃思以工游沪,而学而食。
辞张先生。
先生手韩文全函,殷勤道珍重,曰:‘吾等为赡家计,以舌耕升斗,至老死,亦既定矣。
君盛年英锐,岂宜居此
曩察君负荷綦重,不能勖君行,而乱君意。
今君毅然去,他日所跻,正未可量也。
’又曰:‘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
愿受鄙言,敬与君别。
’呜呼张君者,悲鸿入世第一次所遇之知己也。
”张祖芬所说的“鄙言”指的就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句话,徐悲鸿先生将张祖芬引以为知己,并终身铭记着这句佳言,将它作为座右铭。
中国现代画家排名前十有哪些
李振凯 擅长:油画,中国人物画,书法,篆刻,尤以油画人物和书法著称。
简介:李振凯,字李松,号冰雨,山东宁津人。
自幼以地为纸、以水代墨练习中国书画,九岁那年就受到著名书画家白冰先生的精心指导。
习书画。
系加拿大世界书画家协会笔耕会员。
马来西亚中央艺术研究院顾问,中国大众书画社常务理事、书法家、一级美术导师、一级美术鉴赏师。
1997——2001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中国画专业。
国家一级美术师。
其艺术作品曾在全国艺术作品大赛中获奖40余次。
2001年——2005年间先后在北京、济南、郑州等地举办了个人书画作品展,赢得了社会好评
并有多家媒体、报纸对其艺术作品作过专题报道。
其艺术作品已被许多国家、地区的博物馆、企业及个人收藏。
主要作品及画展 1994年 在全国百津——文明杯写字段位大赛中荣获青少年组二等奖。
1995年 在建国四十六周年画家、书法家、诗人艺术作品大赛中,中国画作品荣获绘 画组二等奖、书法作品获得书法组一等奖。
1996年 中国画作品荣获全国“楚风杯”篆刻艺术作品大赛金奖 。
1997年 艺术作品荣获全国“迎回归”艺术作品大奖赛金奖,并被选为精品赴加拿大展出。
1998年 作品荣获全国“长城杯”大专院校师生文学艺术作品大赛银奖。
1999年 在中国美协三百家艺术作品联展中油画作品荣获金奖。
在第三届国际金鹅奖书画大展中作品获铜奖。
2000年 在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大展中书法作品荣获银奖。
在“中华魂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大展五百家中荣获金奖。
2001年 5月在北京荣宝斋画廊举办了李冰雨个人艺术作品展。
同年11月油画作品系列被选为精品参加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
独立创作作品被郑州泉画廊收藏。
2002年 3月在济南举办了个人艺术作品展。
油画作品《大地本色》在中国西部大地情 全国艺术作品大赛中荣获金奖。
独立创作品《敦煌系列》被北京艺美画廊收藏。
2003年 4月在郑州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了个人书画作品展、同年9月在郑州美术馆举办了李振凯艺术作品展。
独立创作作品《江南水乡》被郑州希雅画廊收藏。
11月在郑州创办了雨缘艺术工作室。
2004年 独立创作巨型壁画《静静的沉思》,同年9月独立创作作品《祈 祷》被郑州希雅画廊收藏。
11月独立创作油画作品《春夏秋冬》 系列 被郑州泉画廊收藏。
2005年 创作了《百虫大战》系列丛书的全部插图。
2006年 4月创作了德州罗庄居委会大型装饰壁画《高山流水》。
6月创作了天衢工业园大型装饰壁画《静静的沉思》 李振凯是七十年代青年一代中唯一能同时拥有“油画家、书法家、国画家、篆刻家、诗人”之称者,著名画家默石说:“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同时在发挥其精神气质方面,也来得直接和强烈。
他的书法将书、画、印、诗、西洋画融为一体,“扎实的文化艺术功底、潇洒熟练的笔锋、立意深刻的构思、高雅清秀的色彩,已经构成了画家李振凯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无论是在人文上还是在技法的表现上使他的艺术风格得到了了标新立异的70后艺术家不可多得的艺术素养。
徐悲鸿的座右铭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在线等。
急。
。
。
。
。
。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这句话并不是悲鸿先生发明的,真正的发明者是曾经与悲鸿先生共过事的张祖芬先生。
若想了解张祖芬其人以及这句话的来历,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翻阅一下悲鸿先生的《悲鸿自述》就可以了。
该文曰:“年十九,先君去世,家无担石,弟妹众多,负债累累,念食指之浩繁,纵毁身其何济。
爰就近彭城中学,女子学校,及宜兴女子学校三校图画教授。
心烦虑乱,景迫神伤,遑遑焉逐韶华之逝,更无暇念及前途。
览爱父之遗容,只有啜泣。
时落落未与人交游。
而女子学校国文教授张先生祖芬者,独蒙青视,顾亦无杯酒之欢。
年余,终觉碌碌为教,无复生趣,乃思以工游沪,而学而食。
辞张先生。
先生手韩文全函,殷勤道珍重,曰:‘吾等为赡家计,以舌耕升斗,至老死,亦既定矣。
君盛年英锐,岂宜居此
曩察君负荷綦重,不能勖君行,而乱君意。
今君毅然去,他日所跻,正未可量也。
’又曰:‘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
愿受鄙言,敬与君别。
’呜呼张君者,悲鸿入世第一次所遇之知己也。
”张祖芬所说的“鄙言”指的就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句话,徐悲鸿先生将张祖芬引以为知己,并终身铭记着这句佳言,将它作为座右铭。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是什么意思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是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的座右铭,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不可以骄傲自负,但是一定要自信自强。
跪求:中国现代十大画家,有哪几位是中西结合,其风格是什么
1. 齐白石 :(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
湖南湘潭人。
十二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习画。
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
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
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
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
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
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
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 徐悲鸿 :((1895--1953)江苏宜兴计亭人。
父亲是个贫苦的画家。
悲鸿幼年随父学画,二十岁即在上海 卖画。
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后考入法国国立巴黎美术学校,其间又曾到柏林、比利时。
1927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兼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1929年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其间创作了大幅油画、,国画。
抗日战争开始后赴南洋、印度等地举办画展,将全部卖画收入损献给祖国救灾抗战。
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
1953年因患脑溢血病逝。
这位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我国美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著有等。
3. 张大千 :(1901-1984)名爱,又名秀,季 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署人张大千”。
四川内江人,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 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画。
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揲诚就。
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 齐名,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等待别了师父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青年时期就能画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涛、八大山人画风的作品,几可乱真,所以有“南方石涛”之称。
他早年画的,竟被著名鉴赏家、画家陈半丁作为石涛“真迹”珍藏起来,以夸耀于画友面前,被张大千识破指出,后来传为佳话,足以证明千在二十几岁在摹拟古人传统绘画的功力和成就,已经是惊人了。
张大千于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
1948年适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
1984年病逝台湾,享年八十四岁。
4. 刘海栗 :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
江苏省武进县人。
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并冲破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
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第一次举行个人画展,收到蔡元培、郭沫若的称赞。
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绘画及美术教育,其油画作品备受日本画坛重视和推崇,被称为“东方艺坛的狮”。
1929年刘海粟赴欧洲考察美术,遍访法兰西、意大利、瑞士等国名胜,三年间创下近百幅美术作品,受到巴黎美术界好评。
曾与毕加索、马蒂斯、焚钝根等画家交游论艺。
巴黎大学教授路易、拉洛拉著文称誉他是“中国文艺复兴大师”。
解放后曾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1981年被聘为意大利国家艺术院名誉院士,并被授予金质奖章。
5. 潘天寿 :(1898-1971)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
浙江宁海县人。
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解放后,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等职。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等,都有很高的造诣。
尤善画鹰、八哥、松树、梅竹、蔬果、山石、野花等题材,他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故落笔大胆泼辣,又能细心收拾,作品的构图,清新苍秀,笔墨色彩纵横交错,气势磅礴,趣韵横生,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
他还长于表现山花、野草,笔墨挺秀多姿,艳丽生动。
画面的虚实、疏密、主宾、黑白以及强烈,又和谐协调,加之色彩的清新浓郁,画面的灵气引人入胜。
他的著作有、 ,以及其绘画作品等。
6. 傅抱石 :(1904-1964)江西新喻人,早年留学日本,攻东方美术史学。
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
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其人物画,线条劲健,深得传神之妙。
解放前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教授。
解放后,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
出版有、《中国山水人物技法》、《中国绘画理论》、《石涛山人年谱》、《罗马尼亚写生集》、《捷克斯洛伐克写生集》、《东北写生集》、《浙江写生集》等。
又精篆刻,并有《印谱》行世。
其代表作有《兰亭图》、《丽人行》、《九歌图—湘夫人》、《江南春》、《待细把江山图画》等。
一九六五年病逝南京,卒年六十二岁。
7. 黄宾虹 :(1865-1955)现代杰出画家。
名质,字朴存、朴岑、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
祖籍安徽歙县,出生於浙江金华。
幼喜绘画,课余之暇,兼习篆刻。
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 ,陈崇光等学花鸟。
后居上海三十年,前二十年,主要在报社、书局任职,从事新闻与美术编辑工作;后转做教育工作,先后任上海各艺术学校的教授。
又曾在北京、杭州等地美术学院任教。
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
他的技法,行力於李流芳,程邃,以及 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
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耳恭听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
七十岁后,后画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
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
他的书法“钟鼎”的功力较深。
其著作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古画微》、《画学编》、《金石书画编》、《画法要旨》等,与邓实合辑《美术丛书》并有辑本《黄宾虹画语录》。
8. 李可染 :李可染先生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
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 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
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
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
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
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
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
它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 了重要贡献,既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9. 李苦禅 :(1898-1983)名英,字苦禅。
山东高唐人。
1925年就学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
不久为艺术大师齐白石知遇,欣纳门下,开始学习中国画。
毕业后曾先后在北京师范学校、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教。
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等。
一生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六十余载,对花鸟大写意画具有特色,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技法,笔墨雄阔,气势磅礴,自成风貌。
传世作品有,《盛荷》、《群鹰图》、《兰竹》、《芙蓉》、《秋节风味》等。
1978后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李苦禅画辑》影印本;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李苦禅画集》影印本。
10. 黄胄 :原名梁树年。
1925年3月生,河北省蠡县人,早年参加革命,任西北军区战士读物出版社编辑。
黄胄从师赵望云,一直生活在西北,成为专业画家,担任西北师院美术系讲师,后到总政任创作员,现为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1997年春去世。
他创作的《洪荒风雪》获第六届青年联欢会金质奖章,出版有《黄胄作品集》、《百驴图》、《黄胄新作选》等。
黄胄是富于独创精神的画家。
在中国画走向现代的进程中,黄胄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他不是经由文人画家的道路,也不是从学院训练的途径,而是以生活为依托,从创作实践中闯出一条宽广的道路,给同时代学习中国画的青年人以巨大的影响和鼓舞。
黄胄是人物画的大手笔,极善于画大画、画人物众多、场面热闹的大场面。
他前后创作的那些辉煌巨作构成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歌颂劳动、歌颂力量、歌颂奋发进取的精神,显示出豪放、壮美的审美基调,既出自画家积极、乐观的天性,也是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的反映。
慢慢看 总会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