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意 有哲理 适合学生的座右铭
哈佛图书馆的二十条训言—— 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天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9.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时间在流逝。
13.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14.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17.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19.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20.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古风学习座右铭,富有诗意,比较古典的句子有什么
写环境对人的影响,怎样引用古诗我来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个也有一点人影响人的成分吧)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前一句是好的影响,后一句是坏的影响)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这三条是一篇文章里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教师办公楼可以起什么名字,含义呢
(1【释义】:“厚德楼”得名出自《周易》中的经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用“厚德”一词冠以教学楼名显得大气、恢弘且富有底蕴。
(2)敏行楼【释义】“敏行楼”得名出自孔子《论语》经典名句:“君子欲敏于行而纳于言”。
朱熹注曰:“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慎”。
意即,凡有大作为之人做事都勤奋敏捷,勇于实践,说话却小心谨慎,少说废话、空话、大话、假话。
用“敏行”一词冠以楼名富有哲理,劝学意义浓。
(3)崇文楼【释义】崇:意即“高贵”“高雅”。
语出《考工记·匠人》:“殷人重屋。
堂修七尺,堂崇三尺,四阿重屋。
”说明古人建筑的发达技术上所彰显出的聪明智慧。
“崇文”一词,昭示了“高贵”的文化修养与文化水准。
用“崇文”一词冠以教学楼名显得高雅、有丰厚底蕴与内涵。
(4)崇德楼【释义】崇:意即“崇敬”、“崇尚”。
德:意即“道德”、“德行”、“品德”、“恩德”。
语出《礼记·王制》名句:“上贤以崇德”意即:品质高尚之人都是崇高道德之人。
用“崇德”一词冠以教学楼名,就时刻在告知学生要增强道德意识,崇尚美德。
这正是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所明确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其中,袁贵仁部长在解读《国家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时提出的三个坚持的首要的是“坚持德育为先,以德树人。
”接着才是“坚持能力为重和坚持全面发展。
”(5)致远楼【释义】“致远”:意即“达到更远的理想目标”。
语出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也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千古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在教育学生在求学过程中要以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实现更远的目标。
也就是,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用“致远”一词冠以教学楼名内涵深厚,富有品位。
(6)清源楼【释义】“清源”一词取自于朱熹的著名诗篇《观书有感》诗的后两句经典名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
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读书的深切感受。
用“清源”一词冠以教学楼名,旨在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并告知学生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各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7)毓秀楼【释义】毓:产生,孕育。
秀:优秀、秀美。
取自成语“钟灵毓秀”: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
泛指某地方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语出自清陆以湉《冷庐杂识·神缸》:“ 天台为仙境,为佛地,无怪钟灵毓秀,甲於他邑。
” 和晋左思《齐都赋》:幽幽故都,萋萋荒台,掩没多少钟灵毓秀
用“毓秀”一词冠以教学楼名显得很高雅、有诗意,读起来“上口”。
(8)德润楼【释义】德:道德、德行、品德;润:滋润、濡养。
取之于“德润人心,匡复人性,文化天下”这一前瞻的教育理念。
“德”就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太阳。
德润人心,就是要使求教师们修身养德,用高尚的师德浸润学生之心地,濡养学生之性情。
使受教育者真正成为有人性美德、有社会公德、有职业道德、有个人品德而又善于自律内省德行的人。
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
用“德润”一词冠以教学楼名,具有显明的时代感、思想性和永恒性。
(9)思齐楼【释义】思:想、期望。
齐:看齐、赶上。
取成语“见贤思齐”,语出自孔子《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这是求学问之人修身养德的座右铭。
“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能跟别人堕落下去。
用“思齐”一词冠以楼名,寓意儒雅、深刻。
(10)润泽楼【释义】润:滋润;泽:恩惠。
语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春夜喜雨》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及《史记·西门豹传》:“故西门豹为 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
” 明代著名教育家王守仁把教育比作“时雨春风”,滋润花木。
他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
”因此,当今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像春雨懂物的需求而去滋润一样,和风细雨,恰到好处。
用“润泽”一词冠以楼名,不仅给人以美感,也有很深的寓意。
赞美老师的段落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是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北京卷作文题,要求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不限文体。
题目取材于温家宝总理的一首诗歌《仰望星空》。
后来人们不断演变成为:“既有仰望星空的诗意 又有脚踏实地的坚定”温总理多次对青年学生提出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的希望。
2010年五四青年节,温总理在北大看望大学生时,在北大学生书画研究会的书画展室,当温总理缓步走进来时,同学们都很兴奋,大家都在想着应该给温总理写点什么,这时,学生书画社社长、哲学系学生李丹琳想到了温总理那首著名的诗歌《仰望星空》,随即为温总理书写了“仰望星空”四个大字;温总理看完大学生的书法作品后,微笑着说:我和上四个字,于是挥毫写下“脚踏实地”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我心目中的初中语文老师
即将踏入初堂,老师则又们关注的话题之一。
语文成绩差,所以我语文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人们说:“人不可貌相。
”所以我觉得外貌并不重要,只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有气质,习惯好是理所当然的。
再者,我觉得我心目中的语文老师不会太严肃,爱笑,不会让学生看着紧张,让学生们回不由自主地崇拜上这位初中语文老师。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老师的教学水平,这可是重中之重啊
我希望心目中的初中语文老师可以经常给我们推荐好书,如果读到较好的文章能在课前几分钟与同学们讨论。
另外,这位老师会时常关注我们课外的学习,比如写写博客什么的。
上课,老师不会生硬地给我们灌输论理,让我们死记硬背,而是灵活地,利用某些娱乐方法,比如进行辩论游戏,让我们投入进去,自然而然地就接受了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当然,我也不愿意老师只关注自己所教的这门学科,总是觉得自己的科目是主课,是最重要的,不然,到时候可容易偏科啊
说来说去,其实学习还是靠自己,给老师提的要求这么多,自己不用心还是无用功。
又要提那句话了:读书是为自己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