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铭文言文
《座右铭》 汉 崔瑷 原文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
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
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翻译 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
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
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
审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
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
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
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
老子曾经告诫过: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表现,而刚强和死亡接近。
庸鄙的人有刚强之志,时间久远,他的祸更重。
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
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上面提到的),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座右铭形式 右铭一般包括三种形式: ①自题; ②笔录经典言论或名人格言; ③请人题。
座右铭多置于人们能常见的地方,以时刻提醒自己。
较常见的或贴在屋里显眼的墙上或写在笔记本扉页上,有的则贴在桌上。
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
意思是:你热爱别人,别人就会热爱你,你为别人的幸福出过力,别人就会为你的幸福创造条件。
见于(唐)魏徵《群书治要·贾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意思是:你热爱别人,别人也会热爱你;你尊敬别人,别人也同样会尊敬你。
出自《孟子·离娄下》。
砥砺岂必多,一壁胜万珉。
意思是:比喻交朋友不在多,而贵交挚友,贵在朋友间互相帮助。
出自(清)吴嘉记《慎交图》。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意思是:一个树枝成不了树木,一棵树成不了森林。
比喻不依靠众人的力量,不能成大事。
见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紫骝马歌》。
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万可加。
意思是:将帅必须和士兵同甘苦,共安危,才可以进攻敌人。
出自(汉)黄石公《三略》。
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交接有分矣,不诚则绝。
意思是:夫妇本来是有恩情的,但如果不彼此忠诚,就要分手了;交朋友也是这样,要是感情不真挚。
很快地就要绝交了。
出自(唐)魏徵《群书治要·体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远在天边,也如近邻似的并不很远。
出自(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花无叶不妍。
意思是:花朵没有绿叶相扶,就显得不美了。
比喻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支持。
出自《太平广记·长须国》。
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
意思是:应尽力结交好的朋友,正直的朋友经常互相批评,彼此激励。
出自(唐)白居易《代书一百韵寄微之》。
良友结则辅仁之道弘矣。
意思是:交了高尚的朋友,就可以大力互相帮助而提高彼此的品德。
出自《抱朴子·交际》。
邻并须来往,借取共交通。
急缓相凭仗,人生莫不从。
意思是:邻居应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出自《全唐诗补逸》卷二。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意思是。
人生下来就是兄弟,又何必一定是同胞骨肉才算是最亲的呢
出自(晋)陶潜《人生无根蒂》。
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意思是:比喻无论怎样聪明的人,如果没有众人的支持,就什么事惰也干不好。
出自《红楼梦》第—一O回。
内得爱焉,所以守也。
意思是:一个国家内部友爱团结,国家的守备就能坚固。
出自《司马法》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意思是:家庭内部和睦的,家庭就昌盛;与外边的人和睦相处的,事情就能成功。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
意思是:一个人没有其他人帮助,就不能成功;一匹马没有别的马一齐拉车,车辆就不能急趋。
出自《曾子·制言》。
人聚则强,人散则弱。
意思是:人民团结国家就强大,人心离散国力就弱。
出自(清)魏源《默觚·治篇》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
意思是:别人对我好,我也对他好。
别人对我不好,我就引导他,同他接近或疏远他罢了。
出自《韩诗外传》卷九。
人有急难,倾财救之。
意思是;别人有急难时,应拿出全部钱财去救助。
出自(唐)李肇《唐国史补》。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辨,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意思是:别人诽谤自己,与其辩解,不如能够宽容;别人侮辱自己,与其随时提防,不如感化对方。
出自《格言联壁·接物》。
人之交,多取知其不贪。
奔财知其不怯,闻流言不信,才可善终。
意思是:和人交朋友,尽管朋方多拿了,但知道他并不贪心;即使他失败逃跑了,但知道他不怯懦,听到有关他的流言而不相信,这样友谊才能善始善终。
出自(清)宋纁《古今药石·续自警编》。
善人者,人亦善之。
意思是:你对人好,别人对你也好。
出自《管子·霸形》损友敬而远,益友宜相亲。
意思是:不好的朋友要敬而远之,有益的朋友应当亲密相处。
出自《逊志斋集·朋友》。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意思是:水太清就没有鱼;人过于苛刻,对别人求全责备,就不会有朋友。
出自《汉书·东方朔传》。
同胞共气,家国所凭。
意思是:全体同胞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这是国家兴旺的凭据。
出自《北齐书·孝昭纪》。
同心合意,庶几有成。
意思是:齐心协力,事情就能成功。
出自《汉书·匡衡传》。
惟当同心人,可与论金铁。
意思是: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能结成牢不可破的友谊。
出自(清)顾图河《息交》。
惟宽可以客人,惟厚可以载物。
意思是:惟有自己心胸开阔,才能对人宽容;惟有自己忠厚,才能容纳别人。
出自《薛文清公读书录·器量》。
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
意思是:在小利上不和别人相争,不随便对人发火,就能跟人搞好团结。
出自《钱公良测语上·繇庚》。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
意思是:兄弟之间应该和睦,朋友之间应该讲诚信。
出自(唐)陈子昂《座右铭》。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意思是;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就能保全友谊。
B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意思是。
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众口一词,足能熔化金属。
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出自《国语·周语》。
.
文言文的座右铭(带译文的)
原文: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
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
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译文:不要议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夸说自己的优点。
施恩惠给别人,千万不要记在心里;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可忘记。
世俗的虚名,不值得羡慕;只有「仁」才是做人的根本法则。
做任何事情前,心里觉得安适,觉得不惭愧,然后才去做,别人的毁谤难道能中伤你吗
不要让虚名超过事实,不炫耀才华,不卖弄聪明,这才是圣人所称道的。
处在污浊的环境中,贵在不被污浊所染。
有才德的人,光芒内敛,只求内在充实,不求表面的虚荣。
柔弱的人因为具有韧性,不容易被摧折,所以是适合生存的一类。
刚强容易被折毁,不如柔弱容易生存,因此以刚强为戒。
见识浅薄的人,老想表现出刚强的样子。
唯有闲静不与人争,他的成功才会不可限量。
说话要谨慎,饮食要节制。
一个人知道满足而不贪求无餍,就可以制止或避免不吉利的事发生。
如果照着这个座右铭,持之以恒地去做,日子久了以后,才德自然会发出光辉来,有如花香的四播。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周书崔猷传【原文】崔猷,字宣猷,博陵安平人,汉尚书实之十二世孙也。
祖挺,魏光州刺史、泰昌县子,赠辅国将军、幽州刺史,谥曰景。
父孝芬,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兼吏部尚书,为齐神武所害。
猷少好学,风度闲雅,性鲠正,有军国筹略。
释褐员外散骑侍郎,领大行台郎中。
寻为吏部尚书李神俊所荐,拜通直散骑侍郎,摄尚书驾部郎中。
普泰初,除征虏将军、司徒从事中郎。
既遭家难,遂间行入关。
及谒魏孝武,哀动左右,帝为之改容。
既退,帝目送之曰:“忠孝之道,萃此一门。
”即以本官奏门下事。
太统初,兼给事黄门侍郎,封平原县伯,邑八百户。
二年,正除黄门,加中军将军。
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猷常以本官从军典文翰。
五年,除司徒左长史,加骠骑将军。
时太庙初成,四时祭祀,犹设俳优角抵之戏,其郊庙祭官,多有假兼。
猷屡上疏谏,书奏,并纳焉。
迁京兆尹。
时婚姻礼废,嫁娶之辰,多举音乐。
又廛里富室,衣服奢淫,乃有织成文绣者,猷又请禁断,事亦施行。
与卢辩等创修六官。
十二年,除大都督、骠骑将军、淅州刺史,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十四年,侯景据河南归款,遣行台王思政赴之。
太祖与思政书曰:“崔宣猷智略明赡,有应变之才,若有所疑,宜与量其可不。
”思政初顿兵襄城,后欲于颍川为行台治所,遣使人魏仲奉启陈之。
并致书于猷论将移之意。
猷复书曰:“夫兵者,务在先声后实,故能百战百胜,以弱为强也。
但襄城控带京洛,实当今之要地,如有动静,易相应接。
颍川既邻寇境,又无山川之固,贼若充斥,径至城下。
辄以愚情,权其利害,莫若顿兵襄城,为行台治所,颍川置州,遣郭贤镇守。
则表里胶固,人心易安,纵有不虞,岂能为患。
”仲见太祖,具以启闻。
太祖即遣仲还,令依猷之策。
思政重启,求与朝廷立约:贼若水攻,乞一周为断;陆攻,请三岁为期。
限内有事,不烦赴援。
过此以往,惟朝廷所裁。
太祖以思政既亲其事,兼复固请,遂许之。
及颍川没后,太祖深追悔焉。
十六年,以疾去职。
属大军东征,太祖赐以马舆,命随军,与之筹议。
十七年,进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本州大中正,赐姓宇文氏。
魏恭帝元年,太祖欲开梁汉旧路,乃命猷督仪同刘道通、陆腾等五人,率众开通车路,凿山堙谷五百余里,至于梁州。
即以猷为都督梁利等十二州白马傥城二防诸军事、梁州刺史。
及太祖崩,始利沙兴等诸州,阻兵为逆,信合开楚四州亦叛,唯梁州境内,民无贰心。
利州刺史崔谦请援,猷遣兵六千赴之。
信州粮尽,猷又送米四千斛。
二镇获全,猷之力也。
进爵固安县公,邑二千户。
猷深为晋公护所重,护乃养猷第三女为己女,封富平公主。
世宗即位,征拜御正中大夫。
时依《周礼》称天王,又不建年号,猷以为世有浇淳,运有治乱,故帝王以之沿革,圣哲因时制宜。
今天子称王,不足以威天下,请遵秦汉称皇帝,建年号。
朝议从之。
武成二年,除司会中大夫,御正如故。
世宗崩,遗诏立高祖。
晋公护谓猷曰:“鲁国公禀性宽仁,太祖诸子之中,年又居长。
今奉遵遗旨,翊戴为主,君以为何如
”猷对曰:“殷道尊尊,周道亲亲,今朝廷既遵《周礼》,无容辄违此义。
”护曰:“天下事大,但恐毕公冲幼耳。
”猷曰:“昔周公辅成王以朝诸侯,况明公亲贤莫二,若行周公之事,方为不负顾托。
”事虽不行,当时称其守正。
保定元年,重授总管梁利开等十四州白马傥城二防诸军事、梁州刺史。
寻复为司会。
天和二年,陈将华皎来附,晋公护议欲南伐,公卿莫敢正言。
猷独进曰:“前岁东征,死伤过半,比虽加抚循,而疮痍未复。
近者长星为灾,乃上玄所以垂鉴诫也。
诚宜修德以禳天变,岂可穷兵极武而重其谴负哉
今陈氏保境息民,共敦邻好。
无容违盟约之重,纳其叛臣,兴无名之师,利其土地。
详观前载,非所闻也。
”护不从。
其后水军果败,而裨将元定等遂没江南。
建德四年,出为同州司会。
六年,征拜小司徒,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
隋文帝践极,以猷前代旧齿,授大将军,进爵汲郡公,增邑通前三千户。
开皇四年卒,谥曰明。
子仲方,字不齐,早知名,机神颖悟,文学优敏。
大象末,仪同大将军、司玉下大夫。
【译文】崔猷字宣猷,博陵安平人,是汉朝尚书崔萛的十二代孙。
祖父崔挺,曾任魏国光州刺史,封泰昌县子,追赠辅国将军、幽州刺史,谥号为“景”。
父亲崔孝芬,曾任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兼任吏部尚书,被齐神武杀害。
崔猷自小喜好学习,风度闲静文雅,性格刚直,能筹划大事。
最初担任员外散骑侍郎,兼大行台郎中。
不久被吏部尚书李神鯭推荐,授通直散骑侍郎,代理尚书驾部郎中。
普泰初年,授征虏将军、司徒从事中郎。
家中遇难,从小路入函谷关。
朝见魏孝武帝时,哀号之声感动左右,皇帝也被他感动。
退下时,皇帝目送他道:“忠孝之道,集中在这一家。
”于是命他以原有官职上奏门下省诸事。
大统初年,兼任给事黄门侍郎,封平原县伯,食邑八百户。
二年(536),正式任命他为黄门,加中军将军衔。
在活捉窦泰、收复弘农、攻占沙苑等战役中,崔猷常以本官随军掌管文书。
五年,授司徒左长史,加骠骑将军衔。
当时太庙刚刚落成,在四季祭祀时,还要安排优伶表演杂戏摔跤等活动,郊庙祭官也多是兼职。
崔猷多次上书劝谏,意见都被采纳。
升任京兆尹。
当时婚姻礼制废弛,嫁娶之时,多有音乐。
民间富家,衣服奢华,竟有在衣服上绣出图案的。
崔猷又请求禁止,也下令施行。
与卢辩等人创修六官之制。
十二年,授大都督、骠骑将军、淅州刺史,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衔。
十四年,侯景占据黄河以南,表示归附,派行台王思政前往。
太祖写信给王思政说:“崔宣猷智略明达,有应变才能,如果有什么疑难,可与他商量决定。
”王思政原来驻兵襄城,后来打算在颍川设立行台治所,派使者魏仲奉启上奏。
又写信给崔猷,讨论移立治所。
崔猷回信说:“行军打仗,必须先有声势,后有实力,才能百战百胜,由弱变强。
襄城控制京师,实在是当今的险要之地,如有动静,容易接应。
颍川既邻近敌境,又无山川屏障,敌人如果大举入侵,可一直抵达城下。
权衡利害,不如屯兵襄城,作为行台治所,颍川置州,派郭贤镇守。
这样就会内外牢固,人心安定,即使发生意外,也难以造成祸患。
”魏仲见到太祖,汇报了上述情况。
太祖当即派魏仲回去,命令依照崔猷的计策行事。
王思政再次上启,请求与朝廷立下条件:敌军如果水攻,请求以水围周城为限;陆攻,请求以三年为期。
在此期限内有事,无须救援。
超过期限,由朝廷决定。
太祖认为王思政亲任其事,又一再请求,就答应了他。
后来颍川沦陷,太祖十分后悔。
十六年,因病离职。
适逢大军东征,太祖赏赐马匹车辆,令他随军行动,同他筹划谋略。
十七年,升任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本州大中正,赐姓宇文氏。
魏恭帝元年(554),太祖想打通梁汉旧路,命令崔猷督率仪同刘道通、陆腾等五人,率军开辟能通车辆的道路,凿山填谷五百余里,到达梁州。
就任命崔猷为都督梁利等十二州白马傥城二防诸军事、梁州刺史。
太祖驾崩后,始利、沙兴等州拥兵反叛,信、合、开、楚四州也反叛,只有梁州境内,百姓没有二心。
利州刺史崔谦请求援助,崔猷派兵六千人前往。
信州粮尽,崔猷又送去大米四千斛。
利州、信州得以保全,崔猷出了大力。
晋封固安县公,食邑二千户。
崔猷很被晋公宇文护器重,宇文护收养崔猷的第三个女儿为自己的女儿,封富平公主。
世宗即位,调他入朝,授御正中大夫。
当时,君主依照《周礼》称为天王,又不建年号,崔猷认为世风有浅薄有淳厚,运数有清平有动乱,所以帝王由此承续,圣人因时制宜。
如今天子称王,不足以威慑天下,请求遵照秦、汉之例,称为皇帝,建立年号,朝廷议论,采纳了他的建议。
武成二年(560),授司会中大夫,仍任御正。
世宗驾崩,遗诏立高祖为帝。
晋公宇文护对崔猷说:“鲁国公宽厚仁爱,在太祖的儿子中,年纪又最大。
如今奉遵遗旨,拥戴他当君王,你认为怎样
”崔猷答道:“殷朝之道,尊其所当尊;周朝之道,亲其所当亲。
如今朝廷既然遵守《周礼》,就不允许轻易违背这个原则。
”宇文护说:“国家事情重大,只担心毕公年纪太小。
”崔猷说:“从前周公辅佐成王,召见诸侯,况且您论血缘之亲,论贤明,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如果照周公那样行事,才算是不辜负先帝的托付。
”崔猷的意见虽然没有被采纳,但当时人都称赞他正直。
保定元年(561),又任命他为总管梁、利、开等十四州白马傥城二防诸军事、梁州刺史。
随即又重新担任司会。
天和二年(567),陈国将领华皎前来归附,晋公宇文护打算南征,朝臣们不敢当面劝阻。
只有崔猷上言道:“前年东征,死伤大半,近来虽加安抚,而元气未复。
近日彗星出现,当是上天的警戒之象。
应当完善德政,以此祭祀上天,使其消除异变,怎么能一味讨伐,而使上天加重谴责
如今陈国保境安民,共同促进睦邻关系。
不允许再度违背盟约,接受其叛臣,不应毫无道理地兴师动众,只不过是贪图对方的土地。
仔细看看历史,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
”宇文护不听。
后来水军果然失败,裨将元定等人沦落江南。
建德四年(575),出任同州司会。
六年,调任小司徒,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衔。
隋文帝登基,由于崔猷是前代老臣,授他为大将军,晋封汲郡公,食邑增至三千户。
开皇四年(584)去世,谥号为“明”。
儿子崔仲方,字不齐,很早就有名气,机智颖悟,长于文献经典。
大象末年,任仪同大将军、司玉下大夫。
文言文(古汉语)座右铭,励志的那种
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
意思是:你热爱别人,别人就会热爱你,你为别人的幸福出过力,别人就会为你的幸福创造条件。
见于(唐)魏徵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意思是:你热爱别人,别人也会热爱你;你尊敬别人,别人也同样会尊敬你。
出自。
砥砺岂必多,一壁胜万珉。
意思是:比喻交朋友不在多,而贵交挚友,贵在朋友间互相帮助。
出自(清)吴嘉记。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意思是:一个树枝成不了树木,一棵树成不了森林。
比喻不依靠众人的力量,不能成大事。
见于(宋)郭茂倩。
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万可加。
意思是:将帅必须和士兵同甘苦,共安危,才可以进攻敌人。
出自(汉)黄石公。
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交接有分矣,不诚则绝。
意思是:夫妇本来是有恩情的,但如果不彼此忠诚,就要分手了;交朋友也是这样,要是感情不真挚。
很快地就要绝交了。
出自(唐)魏徵。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远在天边,也如近邻似的并不很远。
出自(唐)王勃。
花无叶不妍。
意思是:花朵没有绿叶相扶,就显得不美了。
比喻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支持。
出自。
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
意思是:应尽力结交好的朋友,正直的朋友经常互相批评,彼此激励。
出自(唐)白居易。
良友结则辅仁之道弘矣。
意思是:交了高尚的朋友,就可以大力互相帮助而提高彼此的品德。
出自。
邻并须来往,借取共交通。
急缓相凭仗,人生莫不从。
意思是:邻居应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出自《全唐诗补逸》卷二。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意思是。
人生下来就是兄弟,又何必一定是同胞骨肉才算是最亲的呢
出自(晋)陶潜《人生无根蒂》。
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意思是:比喻无论怎样聪明的人,如果没有众人的支持,就什么事惰也干不好。
出自《红楼梦》第—一O回。
内得爱焉,所以守也。
意思是:一个国家内部友爱团结,国家的守备就能坚固。
出自《司马法》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意思是:家庭内部和睦的,家庭就昌盛;与外边的人和睦相处的,事情就能成功。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
意思是:一个人没有其他人帮助,就不能成功;一匹马没有别的马一齐拉车,车辆就不能急趋。
出自《曾子·制言》。
人聚则强,人散则弱。
意思是:人民团结国家就强大,人心离散国力就弱。
出自(清)魏源《默觚·治篇》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
意思是:别人对我好,我也对他好。
别人对我不好,我就引导他,同他接近或疏远他罢了。
出自《韩诗外传》卷九。
人有急难,倾财救之。
意思是;别人有急难时,应拿出全部钱财去救助。
出自(唐)李肇《唐国史补》。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辨,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意思是:别人诽谤自己,与其辩解,不如能够宽容;别人侮辱自己,与其随时提防,不如感化对方。
出自《格言联壁·接物》。
人之交,多取知其不贪。
奔财知其不怯,闻流言不信,才可善终。
意思是:和人交朋友,尽管朋方多拿了,但知道他并不贪心;即使他失败逃跑了,但知道他不怯懦,听到有关他的流言而不相信,这样友谊才能善始善终。
出自(清)宋纁《古今药石·续自警编》。
善人者,人亦善之。
意思是:你对人好,别人对你也好。
出自《管子·霸形》损友敬而远,益友宜相亲。
意思是:不好的朋友要敬而远之,有益的朋友应当亲密相处。
出自《逊志斋集·朋友》。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意思是:水太清就没有鱼;人过于苛刻,对别人求全责备,就不会有朋友。
出自《汉书·东方朔传》。
同胞共气,家国所凭。
意思是:全体同胞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这是国家兴旺的凭据。
出自《北齐书·孝昭纪》。
同心合意,庶几有成。
意思是:齐心协力,事情就能成功。
出自《汉书·匡衡传》。
惟当同心人,可与论金铁。
意思是: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能结成牢不可破的友谊。
出自(清)顾图河《息交》。
惟宽可以客人,惟厚可以载物。
意思是:惟有自己心胸开阔,才能对人宽容;惟有自己忠厚,才能容纳别人。
出自《薛文清公读书录·器量》。
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
意思是:在小利上不和别人相争,不随便对人发火,就能跟人搞好团结。
出自《钱公良测语上·繇庚》。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
意思是:兄弟之间应该和睦,朋友之间应该讲诚信。
出自(唐)陈子昂《座右铭》。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意思是;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就能保全友谊。
B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意思是。
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众口一词,足能熔化金属。
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出自《国语·周语》。
望采纳
谢谢
百发百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陈晓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
”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
”杖之,碎其金鱼④。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伎:通假字,同“技”。
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世以为神(以为:把……当作)B.及守荆南回(及:和,与)C.坐客罔不叹服(罔:没有)D.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务:致力,从事) 9.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岂汝先人志邪
10.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打他
(2分)【答案】8.B (说明:本题2分。
)9.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说明:本题2分。
)10.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说明:本题2分。
)参考译文:陈晓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晓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
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晓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
”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
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自立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清】张士元·《自立说》【原文】凡物莫不有死。
草木禽兽昆虫,有朝生而暮死者,有春夏生而秋冬死者,有十年百年千年而死者。
虽有迟速,相去曾几何时
惟人亦然。
方其生时,劳之以所为,淫之以所好,汩之以所思,其经营不已。
若无复有尽期者。
及其气散而死,则髐然不能肉其白骨,与草木禽兽昆虫之变灭何异乎
君子知之,故不以形体之有无为生死,而以志气之消长为生死。
吾今日形体无恙,而志气已竭,斯为死矣;吾志气配乎道义,发乎文章,且与天地同流,而奚有于形体乎
故简策所载,古圣贤人虽死已久矣,而其辉光如日星之烂然,盖其人至今存也。
然则死而不死,亦在人之自为之而已。
虽然,自古及今,生人皆死;而其不死者,乃天下一人,千百年一人也。
士宜何如自立哉
【译文】没有一件东西不死的,那草木鸟兽昆虫有朝生暮死的,有春夏才生,秋冬便死的;有活到十年百年前年然后死的,死期虽有早晚,但计算起来,来去也没有多少时候。
人也是这样的,在生活的时候,为了作为,受着许多劳苦;为了嗜好,受着许多烦恼;为了思虑,受着许多焦劳。
尽量做下去,好像没有死期的。
等到神气一散,那就死了。
连自己的肉不能够放在白骨上面,和那草木禽兽昆虫的变灭(繁体,不太确定),还有什么分别呢
有德的君子,是很明白这层道理的,不把形体的有无,断定生死,却拿志气的消长,来断生死,我现在形体虽在,倘使志气不振起来,就可以算死了。
我的志气能够和那道义配合,把文章来发表出来,那生命就和天地一样长久,还顾形体么
书籍上载的古圣人古贤人,虽则死了好久,他的辉光好像是明星朗月,这种人直到现在,还没有死哩
从要死的形体做到不死的地位,这要人自己勉力,自然会做的到的,为士的应该怎样自立呢
附录:林语堂英译:All living things in this universe die. Among the plants,birds, beasts, and insects, some are born in the morning and die at eve, somehave a life span of a year, and some last ten, or hundred, or a thousand years.But they all die. The difference is merely one of length of time.The same is true of man. When he is living, he labors andoccupies himself with something and worries and plans as if he were going tolive forever. But when his spirit is dispersed and he dies, he cannot even growenough flesh to cover his white bones. Death comes to him exactly as it comesto the plants and birds and beasts and insects.A gentleman is aware of this fact. He therefore does notregard life and death as depending upon the existence or nonexistence of bodilyform, but rather upon the growth or decay of his spirit of life. When a man isperfectly well in his body but his vital spirit is gone, he may well beregarded as dead. If, however, one’s life spirit is developed to findexpression in principles of truth and justice or in literature, it becomes thena part of the great stream of life of this universe. He is then freed from thisdependence on a material body.We find in the classics and history the ancient wise menwho died long ago but whose light shines through the ages like the stars andthe sun. I may truly say that these men are still living with us. Therefore,whether man is mortal or immortal depends entirely upon the man himself.However, all men die and few there are indeed who have become immortal. A scholarshould make up his mind and rely on him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