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台词 > 话剧阿奢世王台词

话剧阿奢世王台词

时间:2018-12-24 03:23

泰国戏剧的历史沿袭

曼谷:必去的地方是城西的大皇宫、玉佛寺、唐人街;市中心的四面佛、若干大型购物中心(MBK、Paragon、Gaysoon、世界贸易中心等)、Patpong红灯区、城北的RCA娱乐一条街;城南的拉玛三号路众多的河景餐厅;搭乘BTS轻轨捷运可以饱览曼谷景色。

帕迪雅必去的地方:中天海滩;珊瑚岛;中区的步行街;亚洲最大的迪厅“好莱坞”;南区的山顶大佛;北区的人妖表演(规模很壮观,没有任何的色情成分)。

人民币对泰币的汇率:银行4.2左右,黑市5左右。

气候:12月白天30度夜里25度。

食品:海鲜绝对要大吃,辣的东西很多。

衣着:短裙或薄的牛仔裤(进大皇宫穿必须穿裤子或长裙)、短袖衬衣或吊带衣,无带凉鞋(泰国很多地方要脱鞋进入,方便),带一副太阳镜。

腹泻、中暑药品必须,还有一瓶清凉油。

泰国的电源插座和中国一样,电压220伏。

打电话回中国拨0098613xxxxxxxxxx或者00986+城市区号+座机号码,每分钟7泰币(酒店可能加服务费)。

交通有三轮嘟嘟车,泰国特色,城里一般100泰币的样子;出租车35泰币起价,每公里2铢,相当于上海的水平,公交车最多30泰币,地铁和轻轨最多36泰币。

在曼谷国际机场有很多免费的地图、旅游指南等,标示清晰准确可信。

泰国人民都十分和善开朗,脸上都挂着微笑,和他们完全可以友好相处。

如果有什么紧急情况,使用任何电话拨打1155,这是泰国警察总署的旅游紧急救助电话,有中文服务。

其它一般信息在各大网站上都可以查询,若有什么不清楚,使用中国手机发短信:+6668016699免费咨询。

(要按出+号)

泰国文学的泰国古代文学

泰国目前之地方,于几千年前即有人居住,但并不是泰族。

据一般的了解,泰族是发源于中国的南部,而于公元第十一与十二世纪才移居到目前的泰国。

考古学家在泰国东北部的曼清发现许多古老的遗迹,证明泰国的文化起源于大约五千年前的青铜文化期。

史前正确的资料至目前仍然不明,因为泰国的风俗和残存的文化一直在变动,而且很少记载下来,尤其在第十八世纪,由于受到外族的侵略而毁了不少早期的文物。

公元第十三世纪末,泰国史上的第一位最英明的国王---孟莱大帝,就在目前泰国北部的清莱与清迈一带建立了一个繁荣的社会,当时所兴建的庙宇显示受到佛教很大的影响。

一般而言,泰国除了受到印度佛教的影响外,孟族、高棉族对泰国的影响也不少。

泰国最大的民族是泰族,这些住在北部的民族,早期己够自给自足,但他们的军事力量却相当薄弱,在公元十三世纪初,终被邻国吴哥王朝的高棉族所征服,不过,这段入侵时间并不长,泰族在1238年打了一次胜仗,从高棉人手中夺回素可泰城,并建立起泰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定都素可泰。

素可泰在巴利文里的意思是“幸福的黎明”。

当时,泰国还没有统一的文字,因此用“素可泰”作为第一个王朝的年号,以表明新时期的开始。

素可泰王朝的君主为兰甘杏大帝,他被泰国人尊称为“泰国之父”。

其最大的贡献,是将国内通行的真腊(即高棉)文字,改创成泰国自己的文字,约在1283年,泰文开始在全国流行。

兰甘杏大帝受人尊重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团结各族,以平等方式对待泰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如高棉、马来人和华人。

他本身亦崇尚佛教,并派信徒至锡兰(今斯里兰卡)学习佛经,让他们回国后宣扬小乘佛教教义。

素可泰王朝建立后,国泰民安,其势力开始向湄南河盆地流域扩展。

到公元十四世纪初期,素可泰王朝的势力,己经影响整个马来半岛和老挝(即寮国)一带。

兰甘杏去世后,强盛一时的王朝逐渐衰弱下去。

此时,泰国东部的一股泰族势力,正在日益壮大,很快蔓延到中部地区。

1347年,一名太守的女婿拉玛铁菩提,结集兵力在湄南河和巴塞河的汇合地方,建立了一座新城,取名阿育他(华人称之为大城),并立号为王,这就是后来的大城王朝。

拉玛铁菩提称王后,立即展开外交和军事攻势,有意占领整个湄南河流域,包括北部的素可泰王朝。

他的精明思想和治国才能,为大城王朝的基业奠定了基础,且取代了素可泰王朝的地位。

大城王朝维持了四百多年,经历三十三位君主。

十五世纪末,绕非洲好望角至东方之航线开辟后,欧洲人开始前往泰国通商。

首先到来的是葡萄牙人,他们占领了马六甲一带后,于1512年抵达大城,从此,荷兰人、英国人和法国人亦相继而来,企图在泰国这块富饶土地上获得利益。

此外,泰国与邻国缅甸在这一时期经常发生冲突,持续了一段很长时间。

1767年,缅军再次攻入大城,城内的王宫、佛寺、民房和艺术宝藏均被摧毁。

昔日的辉煌殿阁,如今只存残垣断壁,荒草遍地,仅供游人凭吊而己。

大城王朝的京城在1767年陷落后,缅军仍留下士兵驻守,以镇压泰国人的反抗。

但在泰国东南沿海一带,却崛起了一支抗缅部队,这支部队的主将原是大城王朝的将领郑信(在中国史书称郑昭)。

郑信是华人后裔,其父郑镛原籍广东澄海,由于家贫才往泰国谋生,并与一泰族女子结婚,于1743年诞下郑信。

郑信当日在大城被侵时,率领随从逃出大城,于泰国东南的罗勇府建立基地,组织力量,半年后部队分乘战船,沿湄南河而上,首先攻破了西岸吞武里,继而乘胜追击,到大城与缅军展开血战,最后络于收复沦陷的大城。

郑信进城,目睹昔日首都大城只留下一片焦土,故决定迁都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建立起泰国的第三个王朝---吞武里王朝,并削减了据地称雄的其势力,收复失地,统一泰国。

然而,宫廷内部的争权夺利,很快又再次出现。

郑信在政后期传说因妃嫔争宠而精神错乱,并于1782年一次倒戈事件中被杀。

另一说称郑信被乱党困于宫中,后死在囚中,时为四十八岁,吞武里王朝就此覆灭,为时只有十五年。

后人为纪念郑王的丰功伟绩,特在吞武里区域内建立郑王庙,并在大罗斗圈广场中央为郑信塑造了一座纪念碑,碑上耸立着郑信的骑马戎装铜像,策马挥剑,极之英武。

每年12月28日即郑王加冕之日,循例在铜像地区举行郑王朝祭大典,并封锁附近公路,举行两昼夜的文娱活动。

郑信的王朝被推翻后,其手下部将昭披耶节基登上王位,他就是拉玛一世王(拉玛是取自泰族民间传说的一位英雄人物),也就是目前泰国的王朝,即当今皇上蒲英蓬大帝(拉玛九世王)之先祖。

由于地方太小,加上国防上的理由,拉玛一世王把国都从吞武里移到昭拍耶河东岸,于是曼谷就成了泰国史上的第四个国都。

至此泰国开始得到安定,曼谷王朝或称节基王朝或拉玛王朝至今仍然是曼谷。

拉玛二世王,1809年登基,在位十五年,曾遗使卦北京二次,时为清朝道光及嘉庆年间。

拉玛三世王(在位公元18424年至1851年)开始又对西洋各国开放,甚至当时美国也派了首任官员出使泰国,接着美国的传教士也来了,他们同时也带来了印刷术,经过改良后使泰国开始有了泰文的印刷,另西欧医学、造船学也传入了泰国。

拉玛四世王蒙库是节基王朝的英明国王之一,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位接受西方学术思想的国君,精佛学,重科学,知识广博。

他通晓许多语言,如拉丁文、英文等。

他是第一个准许平民可以亲近的国王。

为了抵抗西方国家的侵入,他与邻国化干戈为玉帛,又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他曾写信给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林肯总统,声明以物质支持他。

王位传到拉玛五世王,也就是泰国史上最著名的朱拉隆功大帝,他从事大力的改革和 积极的建设。

他废除奴隶制度,兴建学校、博物馆、国立图书馆,并在国内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发展道路系统,创办邮电局和其它现代化的开端。

他是引导泰国现代化的英明国王,在位直到公元1910年。

朱拉隆功于1910年逝世,后人为纪念他的功绩,在曼谷国会大厦前的广场摆放他的铜像。

每年110月23日他的祭辰之日,此广场都有纪念活动举行。

朱拉隆功去世之后,英、法便在泰国各自划分势力范围。

由于拉玛六世王曾在英国剑桥求学,同时也曾服役于英军,所以第产次世界大战时,泰国就派兵到法国支持同盟国。

大战结束后,暹罗也就加入了国际联盟。

第一次大以前,泰国人是只有名字而没有姓氏的。

大战后拉玛六世王就宣布每个人可有姓,因此至今泰国人虽然有姓但很少用,而通常只叫名字。

随着世界潮流之趋势,皇族的权力渐渐被宪法所限制,拉玛七世王执政,结束了长逵七百多年的君主专制,在1932年12月10日开始实行君主立宪,颁布宪法,于是泰国成了君主立宪的国家,由国会组织政府处理国家事务,一直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泰国为了保持国土的完整,勉强与日本签订友好条约,次年日本军队就进入泰国。

泰国军民感到对日本抵抗并非上策,遂加入轴心国。

战争结束,虽然轴心国(日本、德国等)失败,但泰国乃“非原始发战国且没有出兵”而仍被邀加入联合国,目前泰国国内驻有联合国的分支机构。

拉玛八世王,是五世王王子公摩銮宋卡王子之长公子。

1934年继承王位,时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起,随王太后驻跸瑞士,1945年回泰准备举行登基大典,不幸翌年6月9日中枪驾崩。

年廿,在位12年。

当今王上拉玛九世王今年圣寿六秩晋九,1927年12月5日在美国麻省康毕城蒙奥本医院诞生,本生称蒲美蓬.亚伦耶益德亲王。

1934年,拉玛七世王驻跸伦敦宣布逊位,因无所出,宫庭按谱立嗣君,请王兄继承大统,号称颂绿巴拉民他拉玛哈南他玛希隆陛下,简称拉玛八世王。

1935年,当今王上以王上御弟身份封昭华蒲美蓬亚伦耶益德王弟。

1946年月9日,拉玛八世王突告驾崩,当今王上以先王无嗣,按王族继承法规定宣布登基继承大统,号称拍昭裕华蒲美蓬.亚伦耶益德陛下,简称拉玛九世王。

1950,王上自国外回泰京都,三月钦命举行先王火葬御礼,同年四月廿八日赐定于十八涌宫殿举行大婚庆典,敕令封诗丽吉.吉滴耶功女亲王为王后,号称颂绿缘拍拉栖尼诗丽吉王后。

1951年4月5日王后在瑞士洛桑之蒙瑞司医院临盆,诞生第一位公主,称号昭华乌汶乐叻查干.诗丽越他那攀哇哩公主。

1952年7月28日白储太子诞生,1955年4月6日拍贴公主诞生。

1957年7月4日朱拉蓬公主诞生。

1956年10月22日王上剃度出度家,皈依佛门,为期十五日,守戒于玉佛寺,政务方面敕令王后代为主政。

还俗之后,鉴于王后秉政期间诸事有不紊,循依古例敕封王后为正王后之位。

溯自1946,王上秉政以来,爱国爱民之圣怀,为国为民之圣包罗万象,几乎日无稍懈,宣慰四方,视察民瘼,垂询当地官府军警详情,赐问各地民教卫生情况及生活实况。

节基王朝第九世王蒲密蓬.阿伦耶勒陛下次1946年月9日登基以,至今己五十,他是泰国有史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盛世明君。

几十年来,王上以他超人的智能,圣躬不屈不挠的毅力,为泰国的民主自由和繁荣进步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王上以坚定的决心,高度的热诚和德泽广被的视和力,把全国经济地位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种族背景不同的各民族人民团结成一体,朝向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总目标。

1996年6月9日是王上登基满五十周年之日,泰国全体臣民都以欢欣鼓舞的心情,热烈举行况空前的崇庆活动,以颂扬王上登基五十周年的爱民若赤、圣泽广被和伟大仁政,表逵全国万民感戴王恩浩荡的赤诚。

泰国位于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交汇点,其文化也受到两国文化的渗透。

泰国的宫庭文化主要是基于佛教和婆罗门教,极大巷地受到印度的影响。

泰国的文化可分为三方面:语言文化、宫庭文化和传统文化。

一、语言文化: 泰语基本上是由单音节的词组成,它是素可泰王朝国王兰甘杏于一二八三年根据孟文和高棉文创造而成。

经过七百年的历史后,夫天的泰语由四十四个字母组成,即二十个辅音音素,十五个元音符号代表二十二个元音、双元音和三元音。

由于泰语是一种音调语言,具有五种不同的音调,因此常使不了解这种文化的外国人感到迷惑。

例如Suea不同的音调代表不同的意义:Suea降调是虎;低调是垫,席子:升是衣服。

像世界上其它许多语言一样,泰语是一种复杂的各种文化的混合体。

泰语中的许多词汇来于巴利语、梵语、高棉语、马来语、英语和汉语。

二、宫庭文化: 宫庭文化是指绘画、建筑、文学、戏剧和音乐。

过去宫庭文化主要受到宫庭和贵族的支持,多数作品服务于佛教,其体系受印度的影响,进一步融祫发展,形成独特的泰国文化。

绘画:泰国的古典绘画多限于寺庙和宫庭里的壁画,其主题都与佛教有关,例如释迦牟佛的生活;天堂、地狱的故事及有关的传统习俗。

绘画的主旨是美化寺院,促进佛教的发展并给人以启迪。

建筑:除了在皇家宫庭建筑外,还可以在佛教的所属物---宝塔和寺庙看到泰国的古典建筑。

借鉴印、中国和缅甸等国的建筑艺术,泰国人民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多层屋顶、高耸的塔尖,用木雕、金箔、瓷器、彩色玻璃、珍珠等镶嵌装饰。

在阳光照耀,这些建发出灿烂的艺术之光。

雕刻:泰国的刻集中在佛教人物的表现上,在泰国,佛教人物非常,这些人物是用木材、金属、象牙或稀有石器和灰泥制成。

文学:早期,泰国文学与宗教、皇家、贵族有关,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二十世纪早期,拉玛六世己对泰国的文学作了改革,从此,散文成为泰国作家喜爱的写作形式。

在他们的作品里,也描写普通的日常生活。

最主要的文学作品之一是《拉玛坚》。

戏剧:泰国的戏剧和舞蹈是密不可分的,舞蹈源于印,但泰人将其改变得动作缓慢、优美。

在大城时,主要有泰南舞剧、民间舞剧和宫庭舞剧。

到本王朝第五世时期受西方戏剧影响,又增加了哑剧、孔剧、古剧、杂剧、唱剧和话剧。

早些时候,戏剧通常是在宫庭和贵族官邸上演,普通百姓只能在佛教节日才能看到。

音乐:泰国的古典音乐使用自然音阶。

乐器分弹、拉、敲、吹四种。

弹的乐器有古筝;拉的有;敲的有、排琴、钲、葫芦鼓、马来鼓和钹;吹的有双簧管和笛。

在宗教仪式、传统仪式和节日时,都会奏古典音乐。

泰国古典音乐,节奏有一定程序,时而明快,时而缓慢,悦耳动听,被认为是一种高级的艺术享受。

三、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与农业和人文、制作日常必需品的工艺有关的习俗。

泰国的传统习俗基于家庭(由双亲组成)。

正如中国和亚洲其它国家样,年轻人要尊重并服从父母、长者、教师和僧人的意愿。

谈到传统的泰国文化,就不能不提到寺庙和佛教,佛教传遍泰国,数百年来,己深深地影响了泰国人民,任何节日喜庆、结婚、丧葬、新店开张或楼宇落成等都会邀请僧人诵经,举行祭典。

寺庙除了是佛门之地外也成为村镇的中心,是人们接受教育、举行仪式、庆祝节日的场所。

呼伦贝尔的优秀人物都有哪些

a 段 韶:南北朝时北齐姑臧武威人,累官至左丞相,封平原郡王。

段 随:十六国时西燕人。

初为西燕大将,国内大乱之时被推为王,旋被杀。

段 业:西安人,十六国时北凉国君,初为后凉建康(今甘肃省高台南)太守,后为匈奴人所拥立,在位三年被杀。

段 规:先秦时期曾以崇高的声誉而被韩康子礼聘为相。

段干木:战国时魏国人,求学于子夏,与田子方、李克、翟璜、吴起俱为魏国才士。

其潜学守道,不事诸侯,受到魏文侯敬重,据传文侯每过段干木家门,定站立伏于车前横木,以示尊敬。

段会宗:天水上邽(今甘肃省天水)人,西汉任西域都护、雁门太守等职。

为人义气,重功名,受到各族敬畏。

段孝直:汉景帝时举孝廉,为长安令。

性刚直纯孝。

家有良马,为先父生前所乘,雍州刺史梁纬倚势索之,未遂,冠孝直以受脏之罪而下狱致死。

段匹磾:晋时鲜卑人。

建武初任幽州刺史,与刘琨联盟讨伐石勒,兵败后至襄国,仍著朝服持晋书。

后在国中推其为君主时,事露遇害。

段思平:五代时南方大理第一世王,他出自白蛮大姓,原通海节度使,世为南昭贵族。

公元937年,建立大理国。

段安节:唐齐州临淄人。

成式子。

自幼喜欢音乐,能唱歌,对音律也颇有研究。

著有《乐府杂录》,记载开元以后的乐部、乐器、节目、演员等。

段志玄:唐朝齐州临淄人,少年为无赖,屡屡犯法,隋末客居太原,为李世民所赏识,随从李渊父子起兵。

潼关之战中击退屈突通,后从李世民讨王世充。

世民即位,封樊国公,后改褒国公。

段文昌: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人,唐穆宗时为相,治尚宽静。

文宗时拜御史大夫,封邹平郡公。

段成式:文昌子,唐代文学家,官至太常少卿。

其人博闻强记,藏书甚丰,撰有《酉阳杂俎》,清人辑其诗文成《段成式诗》。

段秀实:汧阳(今陕西省千阳)人,唐代司农卿。

曾被叛将朱沘胁于军中议事,秀实以象笏猛击朱沘,遂遇害。

段思平:五代时白蛮人,世为南诏贵族。

初为通海节度使,公元九三七年,建大理国。

史称“大理第一世王”。

段成己:绛州稷山(今属山西省)人,金代著名文学家,与其兄段克己均为当时享誉文坛较有影响的人物。

段兴智:为段思平所建大理国末代国君,为忽必烈所灭。

元籍其地,封兴智为摩河罗嵯,管领八方。

及卒,后传十一代总管。

段玉裁:字若膺(1735-1815),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

江苏省金坛人。

清代著名文学训诂家、经学家。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乡试,入都会试,屡不中。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吏部铨授贵州玉屏县知县,后又为四川富顺、南溪和巫山知县。

经10年,称疾告归乡里。

58岁时移居苏州阊门外之枝园。

段玉裁在京时,得师事戴震,并结识了钱大昕、邵晋涵、姚鼐等学者。

返里后,又得与刘台拱、汪中、金榜等人相交。

55岁时,二次入都,得识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商讨音韵、训诂,颇为契合。

乾嘉时代汉学昌盛,段、王两家在音韵、训诂方面的贡献极大。

段玉裁博览群书,著述宏富,由经学以治小学。

在小学范围内,又从音韵以治文字训诂。

根基充实,深得体要。

段玉裁笃嗜经术,喜训诂考订,穷微极博。

段玉裁所著书,要推《说文解字注》为首屈一指。

先生兼擅诗文,有《经韵楼集》十二卷、《六书音均表》、《诗经小学》、《古文尚书撰异》、《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汲古阁说文订》、《说文解字注》及《经韵楼集》等书,亦颇雅赡。

段玉裁纪念馆建于1984年,位于金坛市城南风景区的愚池。

段祺瑞:安徽合肥人。

原名启瑞(1865-1936),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