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别人告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人说。
不管用什么理由拒绝别人的告白,潜台词其实就是你
王: (两军阵前,拱手者可是诸葛孔明
诸(扶扇拱手)。
王: 久闻公之大名,今日有幸
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为何要兴无名之师
犯我 疆界
诸葛:我奉诏讨贼,何谓之无名
王: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
(曹真在旁点头) 诸葛:(羽扇遥指)曹贼篡汉,霸占中原,何称有德之人
王: 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 命所归也
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治万 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
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乐毅,何乃要逆天理,背人情 而行事
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
谅尔等腐 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
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 民乐,岂不美哉
诸葛:(狂笑数声,扶扇而答)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
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
我有一言,清诸位静听。
昔日桓帝、灵帝之时 ,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
黄巾之后,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 起。
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
以至狼 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
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 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
罪恶深重,天地 不容
王: (手指诸葛亮)你……诸葛村夫,你敢…… 诸葛:(愤而站立)住口
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
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我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你既 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
皓首匹夫
苍髯老 贼
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王: (手捂胸口,颤声)我、我、我…… 诸葛:(大声斥责)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
助曹 为虐
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王: 你、你……啊……(坠于马下,左右上前扶起,已死)
如何评价村上春树
长处:惊人的气氛渲染能力和想象力,不错的冷幽默,细节铺陈和状态勾勒笔法出色,敏锐,恐怖的坚持。
不足:在驾驭大长篇时不如小短篇出色,实际上许多长篇都由短篇补缀而成。
太过流行对他不是阻碍。
金庸、大仲马、、莎士比亚流行成那样,对他们的伟大有阻碍吗
2村上春树不算很日本。
论到“和风”,谷绮润一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们都比他风味浓郁。
村上春树是个很美式的小说家,公认的翻译腔重。
生活方式上,他读大学期间搞爵士乐酒吧,29岁才出道写小说,又搞翻译,著名的跑步狂人。
很美式。
他大学毕业很晚,26岁了吧。
在里,他曾自嘲过“大学上了七年之久”。
大学期间他一直在混爵士酒吧,后来和太太结婚了就贷款500万日元开酒吧,直到30岁关张。
那段时间,他各类通宵生活极多。
这段生活,在、、里都有描写。
里,男主角干脆就是开爵士酒吧的。
作者:张佳玮链接: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村上春树很欣赏美国作家,屡次提到菲茨杰拉德、雷蒙德·钱德勒和雷蒙德·卡佛。
实际上在我看来,这也是他致敬的三大对象,早年风格的影响人。
村上春树在他作品里,不只一次提到菲茨杰拉德。
里,谈及他虚构的“哈特费尔德”,说其战斗姿态时,就列了菲茨杰拉德做比照。
里,渡边和永泽已经把菲茨杰拉德列到经典地位了。
村上春树,许多部分都可以看作对菲茨杰拉德的致敬,尤其末尾离开爵士酒吧,上长途车看海岸灯灭,“一切一去杳然,无人可捕获”那一段,风味和结尾经典的海滩独白绝似。
在《且听风吟》、、前半段,村上春树一直在半重复菲茨杰拉德的一个主题。
菲茨杰拉德在告别他的南方,村上春树在告别他的海边故乡(里被填埋了的海、“宇宙飞船”号弹子球机)、“20年代”和过往记忆。
村上春树1979年写完《且听风吟》,1980年。
如上所述,都还偏小清新的年代,但已经开始出现“被过去时光吸噬进黑暗之中”的警觉感。
同时期的短篇,1981年、《四月一个晴朗的早晨,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这种“个人情怀+回忆”的路数,非常老练了。
1982年《下午最后的草坪》已经露出一些阴暗,对那个阿姨不存在的女儿房间的打量,渗透着阴森味道。
1983年《烧仓房》,对“黑暗暴力吞噬掉世上不被注意的人”这点,他开始点到了。
也就是这年,《寻羊冒险记》出版。
而且细想的话,《烧仓房》还可以提示到《舞舞舞》里面“被消失”的女孩们。
然后,他开始从静观派往行动派变化——在我看来,《舞舞舞》里雪的父亲,那个先写青春小说,然后变成行动派的牧村拓,有一点他自嘲的意思。
村上春树说他喜欢雷蒙德·钱德勒。
他说他读了十几遍《漫长的告别》。
2006年亲自把这书译成日文了。
实际上,对照《舞舞舞》和《漫长的告别》,有个显而易见的细节。
《舞舞舞》里主角被“渔夫”和“文学”俩警察带去讯问的经典黑色幽默段落,可以类比《漫长的告别》里,特里·伦诺克斯刚失踪时,俩警察闯到马洛家来敲门的情节——根本就是致敬段落。
《舞舞舞》和《漫长的告别》里,同样富贵,但同样对之厌倦不堪,喜欢没事来找主角喝酒发牢骚的五反田和特里·伦诺克斯,嗅来也有几分像的。
村上春树自己也说过,《1973年的弹子球》写完后,他有过选择。
然后就是《寻羊冒险记》里。
在我看来,这多少有点,从菲茨杰拉德转向钱德勒。
《且听风吟》和《1973年的弹子球》风格类似,清新、悒郁,略微有他后来招牌的“彼侧之空虚”的意境了,但大多还是在和流逝的时间对抗。
清澈秀雅派。
《寻羊》和《舞舞舞》,主角行动起来,开始有类侦探小说的意思,各类村上春树式的想像力、黑色幽默和比喻也出来了。
《寻羊》和《舞舞舞》里的主角,不是个省油的灯,冷幽默,到处溜达,有对抗,有碰撞,有钱德勒的马洛味。
如果读村上春树小说的英译本,再对照钱德勒,感觉尤其明显。
其实林少华老师真译得不着力处,就是这里。
这个阶段开始,村上春树短段落减少,大篇幅陈述独白或描写周遭的长段落增多,所以显得林少华老师的译笔虽然文章锦绣,但略粘,灵活干练的劲和那股冷笑话吐槽劲,就少了。
村上春树喜欢卡佛的事尽人皆知。
“极简主义”也被说成烂话题了。
想一点其他的。
卡佛很有趣的一点。
《大教堂》和《真跑了那么多英里吗》这两篇,都有一个极有趣的倾向。
从现实,逐渐过渡到一个近虚空的情境。
《大教堂》结尾尤其如此,盲人慢慢把现实感抽离掉,反客为主,一切进入了他的虚空领域。
实际上,卡佛悼念他父亲的那篇文,结尾大家都开始念“雷蒙德”也有类似观感。
(科塔萨尔的短篇也类似,但他更喜欢从一个极端过渡到另一个极端,而非停在虚空)村上春树喜欢描写一个玄空的彼侧世界,这一点,是他和卡佛最像的。
村上春树的小说里,常有两个女性。
一个温柔年长性格偏内向,一个活泼年少而且常神神叨叨。
比如:《挪威的森林》:抑郁的直子,春鹿般的绿子。
《舞舞舞》:娴静的由美吉,通灵到神异的雪。
《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29岁的图书馆大胃姑娘,一身粉红17岁的胖女郎。
《奇鸟行状录》:失踪的太太,神神叨叨的笠原MAY。
诸如此类。
前者基本代表过去的年代、已故的人,而且连接着黑暗(比如,由美吉连接着羊男,失踪的太太连接着她可怕的哥哥,直子和木月),是暗之彼侧。
而后者相对代表着阳光烂漫的生之世界。
所以我有个推论。
《1973年的弹子球》,双胞胎女郎基本代表了那个活泼年少神神叨叨的搭花茬姑娘,而那个温柔年长性格内向的姑娘则是——弹子球机。
在那段故事里,弹子球机基本起着联系70年代初少年时光的作用。
最后,当主角见到弹子球机并与之对话时,小说真正的核心话题才出现。
在面对这两个姑娘时,主角一般会睡那个温柔年长性格内向的,而不睡后一个——虽然和绿子也有几次箭在弦上。
大体上,村上春树似乎想用“与过去的女人睡觉”来完成“与过去的连接”。
所以,《国境以南,太阳以西》里,主角最后还是和岛本睡了。
《海边的卡夫卡》里,田村卡夫卡基本是做了半乱伦式的思想冲激。
他小说里,女性和男主角的关系分两类。
在成熟性女主角面前,男主角显得呆萌不靠谱(《困》、《舞舞舞》里面对由美吉的时刻);在活泼小女生面前,男主角显得应变不足(《舞舞舞》里面对雪的时候)。
这是他造包袱的好手段:两人关系里,总有一个特别胸有成竹,一往无前;另一个犹豫顾忌,迟迟疑疑。
最典型的,就是《再袭面包店》了。
另一个倾向:他小说里,真正参与到剧情中的人,基本都比他聪明。
接话茬神神叨叨的姑娘个个都比他伶俐,不必再提。
而他擅长描写“现实得令人恐惧的反派”,而且描写出他们的黑暗魅力。
比如《寻羊冒险记》里的秘书,比如《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里的小个子,比如《舞舞舞》里的牧村拓,比如《奇鸟行状录》里的牛河。
他们的作派,普遍有这种潜台词:“喂喂,大家都是混口饭吃的,都是成年人了,何必拐弯抹角呢。
我也不想刻意伪善,但就这样直接把事情说清楚比较好吧
”他的大多数小说,其实都可以归纳为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不合时宜”的,守旧的,怀念着早年故乡海滩风景和故友的,不喜欢大城市现实主义冷酷面貌的,性格独立的,爱耍冷幽默的主角VS一个黑暗的、现实的、狡猾的、庞大的、吞噬时光的、带有死亡阴影的、填海造陆把一切美好旧时代事物吃掉的、资本式的、暴力的,大家伙的捉迷藏游戏。
(《且听风吟》里的流逝时光和战争阴影,《弹子球》里的虚空时光和新别墅区,《寻羊》里的羊,《舞舞舞》里贯彻始终的死亡阴影,《鸟》里的绵谷升及他身后剥皮鲍里斯的阴影,《海边的卡夫卡》里把中田强行变笨而且始终侵袭他身体的黑暗,都是那样一个大家伙”)更进一步的猜想:村上春树和他父亲的关系,众所周知,不是太好。
而他小说里的父亲形象,经常显得功利、世俗、庞大、黑暗、和战争相关。
村上春树对女性尤其是年长女性的态度,比对男性态度好得多。
《海边的卡夫卡》里,田村卡夫卡间接弑父。
我觉得,这可以当做他的另一个隐喻:他很抵制约定俗成的、专制的父权——那个“大家伙”。
在我看来,村上春树的最聪明处:他擅长一两人之间的对话,很擅长气氛的描摹,所以他描写“正常世界过渡到彼侧世界的幽暗”时非常随心所欲。
所以无论他的篇幅多么长,三人以上的对话其实很少。
这也是后期他主角必须到处活动的原因:主角是书胆,得串起一切来。
而且,他非常擅用比喻。
他的比喻需要的不是精准,而是极强的画面感。
所以他的小说有非常细碎亮丽的镜头感,“如空中所见西奈半岛般横无际涯的饥饿”,“静得像沉在湖底”,之类。
加上他一边不断说自己很寻常,一边恶意卖萌的猛加吐槽(这也是林少华老师译得不算好的一点),很容易让人觉得:这个独善其身的、偶尔有小伤感但大体冷幽默的、怀旧美好抵制按部就班社会的、对政治和战争及庞大机器抱着反感的、偶尔卖萌玩象征的、想象力泛滥的家伙,在跟一个庞大呆滞黑暗的对手捉迷藏。
在偏长的小说里,他经常被对手搞得很压抑;但若干极短篇小说里,对手既不够可怕,互相折腾起来也无伤大雅——所以,他的极短篇小说,比如《夜半蜘蛛猴》里那些,格外欢乐。
娄师德与狄仁杰中“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的潜台词是什么
表达了豪迈之情 天下英雄谁敌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稼轩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
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
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
望神州何处
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
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想当年,这里金戈铁马,曾演出多少惊天动地的历史戏剧啊
北固楼的“满眼风光”,那壮丽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
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
”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
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千古多少兴亡事,逝者如斯乎
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当年,在这江防战略要地,多少英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三国时代的孙权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他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
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
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
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
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
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
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禄无能、懦怯苟安。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
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请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
”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
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
据《三国志·蜀书。
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
”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
我们知道,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比曹、刘强。
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
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
”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若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
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这不就是历史上所有屈膝乞和、腼颜事仇的缺乏骨气的人的共同的可悲命运吗
曹操所一褒一贬的两种人,形成了极其鲜明、强烈的对照,在南宋摇摇欲坠的政局中,不也有着主战与主和两种人吗
这当然不便明言,只好由读者自己去联想了。
聪明的词人只做正面文章,对刘景升儿子这个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众了。
然而妙就妙在纵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
因为上述曹操这段话众所周知,虽然辛弃疾只说了前一句赞语,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后面那句骂人的话,从而使人意识到辛弃疾的潜台词:可笑当朝主和议的众多王公大臣,不都是刘景升儿子之类的猪狗吗
词人此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颇类似歇后语的作用,是十分巧妙的。
而且在写法上这一句与上两句意脉不断,衔接得很自然。
上两句说,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刘备配称孙权的对手。
你不信么
连曹操都这样说,生儿子要像孙权这个样呢
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拍案叫绝
再从“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的蕴含和思想深度来说,南宋时代人,如此看重孙权,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反映。
因为南宋朝廷实在太萎靡庸碌了,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竟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
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叹雄壮,意境高远。
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女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口不一的话
最常见的,就是女生,都行”。
之前也看到过很生吐槽过这个词了,女人便的时候,的的确确并不是真的就是随便了。
而是希望男朋友或者丈夫能够懂她到底是什么意思。
比如要去吃饭的时候,男生问女生想吃什么,女生说随便,这个时候男生不是应该心里有点数自己女朋友的饮食偏好然后选择她喜欢吃的餐厅吗
为什么要吐槽都说了随便,又选火锅也不行烤肉也不行牛排也不行什么都不行
你直接选了她喜欢的法餐怎么会有后面那么多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