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山东快书全部内容
当哩个当,当哩个当, 当哩个当哩个当哩个当
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
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功夫练到九年上 说~~正月里过罢了年,大年初一是头一天。
哎,你听~~是不是大实话呀
啊~~正月里过罢了年,过了年可不是正月呗,大年初一是头一天,多实在呀
不光这句是实话,你往后听一句瞎话也没有。
正月里过罢了年,大年初一是头一天。
过罢了初一是初二,过罢了初二到了初三了。
正月十五半个月,从初一到三十是三十天。
二月里天气长,想睡觉舒服还是床。
虽说是二八月里乱穿衣,可这时候你还穿不着的确凉。
天冷你就加衣裳,冬天准比夏天凉,这时候没事谁也不扒光脊梁。
太阳出来照西墙,西墙西边有阴凉。
你要唱歌先张嘴,不想说话就把嘴闭上。
爹的个爹叫老爷,娘的个娘叫姥娘。
小叔子见面喊你嫂,不会叫你二大娘。
封建社会京城里边有皇上,有皇上的时候就有娘娘。
土地庙里有小鬼,关公庙里有周仓。
买了个毛驴四条腿,你说怪不怪,把个尾巴长在了后腚上了~~。
三月里三月三,下大雨它准阴天。
住草房没有那个楼好看,喝凉水没有饮料甜。
吃锅饼没有馒头暄,咸糊糊喝着就是咸。
四月里四月八,你进去自己的大门准到家。
爷俩个走道他爹大,他嫂子是个娘们家。
我要说这话你不信,朋友,你摸一摸你的鼻子大头准朝下
朝上漏水。
山东快书是什么
山东快源于鲁西南临清、济带。
起初是农民的娱乐活动,后农村镇庙会“撂地”演出,逐渐成了气候,像临清、济宁这样的大码头,不仅养育了山东快书艺人,提供了其赖以生存的条件,而且导致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的相互借鉴和竞争,促进了山东快书的繁荣发展。
山东快书的孕育期所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迄今有100多年。
其孕育和形成,主要从当地民歌和说唱艺术中吸取营养,从山东大鼓借鉴“窜铜腔”,即为一例。
山东快书是人民群众和民间艺人一起创造的。
同时,应当充分肯定个别人物的贡献和作用。
山东快书以《武松传》起家,对其风格和流传影响极大。
傅汉章传艺于师弟赵震,徒弟魏玉济。
魏授徒卢同文、卢同武兄弟。
其后,卢同文传艺杜永春,卢同武代师收徒杨逢山,亲传技艺,杨逢山之后就是杨立德。
另一支,赵震授徒吴洪钧,再传而至马玉恒等。
同时,赵震、卢同武、杜永春因朋情传艺戚永立。
威兼得诸家之长,颇有成就,授徒范元德、郭立和、李元才、高元钧等。
山东快书形成之后,就从发源地扩散开来,逐渐形成山东省内和省外两支。
山东省内的一支由鲁西南地区扩及全省的许多城市、集镇。
省会济南自不必说,早在30年代。
烟台、青岛等地就留下了山东快书艺人的遗迹。
其中的青岛特别值得注意。
当今山东快书高、杨两派创始人高元钧、杨立德都在此地一举成名。
山东省内不仅拥有杨立德这样的自成艺术流派的名家。
而且山东快书艺人众多,实力雄厚,活跃在广大农村集镇。
另一支沿长江向东南发展,武汉、徐州、蚌埠、南京、上海等地也是30年代末就见到了山东快书。
戚永立、高元钧等山东快书名家都曾在这一带作艺。
高元钧时间最长,遂有“红遍江南”之誉。
山东快书起初流传在农村,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渐渐进入城市,虽然健康淳朴的形式还保留着,但为了迎合小市民的趣味,不健康的成分日益增多。
跟相声类似,流传山东快书搀进所谓“荤口”,即色情的内容,以致妇女都不敢听。
于是质朴清新的山东快书越来越低级下流,到解放前夕已岌岌可危。
解放后,山东快书获得新生,迅速发展。
据说连山东快书这一名称还是解放后正式定下来的,特别是在解放军部队里,山东快书十分活跃。
这可能跟山东快书歌唱英雄的传统和粗犷豪放的风格有关。
50年代初期,山东快书始向全国发展,高元钧在这方面的推动作用是很大的。
1950年3月,他从上海北上,开拓山东快书新的流传地区。
先到天津,最初献艺于小梨园,同台尽是曲艺名家,如小彩舞、花五宝、郭荣启、石慧儒等。
天津号称曲艺之乡,观众艺术鉴赏力强,艺人站住脚不易。
高元钧一靠“红遍江南”之盛誉,二靠初闻天津码头的新鲜劲儿,三靠技艺精湛,乡土味浓,结果一炮打响,十分轰动。
翌年又由天津到北京,最初献艺于西单游艺社会,同台也尽是曲艺名家,如孙书筠、王佩臣、张陌扬、王宝霞、花莲宝、钟翠云、王元堂、高凤山等,从此在北京落住了脚。
50年代初期,在高元钧的主持下,连续举办山东快书培训班,主要由军队选送人员参加学习。
学员分布之广,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于是山东快书在全国范围得以迅速普及。
山东快书飞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新中国建立这一决定性的社会因素外。
就艺术本身来说,还有下面一些因素: 一方面,形式简通灵活。
手里一副鸳鸯板,打起来就能表演。
尤其适合在工厂、农村、部队开展业余演出活动。
另一方面,地方色彩浓厚。
它用山东方音演唱,朴实粗犷,很有气势。
同样,山东快书在台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早在50年代初期,杨立德的弟子张天玉就到了台湾。
张天玉擅长多种曲艺形式,曾在电台演播山东快书,自称“山东铁板快书”,所演多是长篇大书。
如《武松传》、《济公传》等,颇受欢迎,不少人“一闻乡音而鼓舞”。
台湾曾出版张天玉辑的题为《山东铁板快书》的小册子,辑有《武松大闹十字坡》及21个山东快书小段。
从《武松大闹十字坡》来看,与流传的传统脚本大致相同,不过语言和细节略有变动。
艺术史告诉我们,文学艺术的繁荣是在百花争艳中得以实现的。
一种艺术形式涌现各种不同流派,也是在竞争中得以实现的。
诸家并存,流派兴起,彼此竞争,相互借鉴,既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动力,也是臻于成熟的标志。
艺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因素十分复杂,应作具体分析。
就基本因素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凡是自成流派的艺术家,必像王麻剪刀、王致和臭豆腐那样,有别人无法取代的地方,拥有自己的剧目和作品,形成与众不同、自成一家的风格特色。
另一方面,艺术风格和造诣为社会舆论所承认,并拥有相当数量的景仰者。
老艺人传说,早期以赵震艺术成就最高,号称“三钩不敌”(“三钧”即当时著名山东渔鼓艺人张教钧,山东洛子艺人李和钧,山东快书艺人吴洪钧)。
卢同文、卢同武兄弟名气也很大,被称之为“卢氏双雄”。
戚永立绰号“镇三江”,艺人夸他“走到那里都有个山崩地裂”。
当今山东快书艺术流派,世称高元钧、杨立德两大流派;后来崛起的刘司昌也自成一派。
高元钧派山东快书,概括说来,就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门生最多、成就最高。
关于高派山东快书的艺术特色,不少人作过研究。
杨立德曾说:“高元钧的表演风格刚健一些,从戏曲里吸收多些。
动作较大,也显得多。
使用‘包袱’皮薄,作‘包袱’多些,趋于滑稽,在上海获‘滑稽快书’之名。
”“(高)身材槐梧,嗓音洪亮,艺术上刻苦钻研,表演极为风趣生动,且善于从相声、京剧等姊妹艺术中吸取营养,丰富、发展了快书表演形式,形成流行全国的‘高派’。
”谷源流《浅谈高元钧山东快书表演艺术的特色》一文里说:“高元钧同志的山东快书表演艺术是现实主义的——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说、唱,努力塑造各种人物的艺术形象,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反映作品的主题。
”这篇文章还具体地论述了高元钧山东快书艺术的基本特色,即传神、情真、口甜形美、亲切、风趣。
这里把高派山东快书的艺术特色概括为火爆、鲜明、滑稽。
山东快书和山东评书有什么区别?
甲:这场该您表演了
乙:对
是我。
甲:喜欢您啊
乙:喜欢我什么啊
甲:爱看您演的节目
乙:哦
是啊
甲:尤其是您演的山东快书
最喜欢的啊
你演的十字坡
乙:您捧了。
甲:不是捧,那是真好
尤其是孙二娘
让您演的那是活灵活现啊
乙:您过奖。
甲:就那泼辣劲儿,那骚媚劲儿
没点生活真演不出来
乙:我没这生活
这就是表演。
甲:就说您表演的好
我建议啊
您就叫活夜叉
乙:活夜叉
这什么倒霉名字啊
甲:还有那
你演的武松装媳妇。
多好
乙:是么
甲:最好的是那小媳妇
让您演的那是活灵活现啊
乙:这也活灵活现
甲:我建议啊
您就叫活媳妇
乙:我倒不叫死孩子啊
还活媳妇
甲:真正要说最好的还得说你演的鲁达除霸
那身段多好
乙:这倒是
这鲁达我是真下功夫了
甲:不
是金大姐儿那唱曲的,让您演的那是活灵活现啊
乙:你也没新鲜词了
我老活灵活现
甲:我建议啊
您就叫活凤姐
乙:好么
还活凤姐
我死了埋地下三年也比她好看啊
甲:这就是个比喻乙:没这么比的
合着我就会演女的是吧
这么会儿仨了
甲:有男的啊,我记得有一段《李逵夺鱼》
乙:也叫《闹江州》啊。
甲:就您那表演那是——合:活灵活现啊乙:你没新鲜的了吧
甭问啊
我叫活李逵
甲:我说啦
我说你叫活李逵啦
乙:哦
那您的意思是
甲:活鱼
乙:您是打算清蒸啊,还是糖醋啊
夸半天拿我比鱼
甲:急了
急了
乙:不是急了,你这像话么
上来拿我开心
甲:跟您开个小玩笑
乙:没这么逗的
甲:不过说正经的,我是真爱看您演的节目。
尤其是关于水浒的段子。
我是每段必看啊
乙:哦
你也喜欢水浒
甲:干嘛还喜欢水浒
认识我吗
乙:不认识。
甲:《百家讲坛》上没见过我
乙:我不看那节目。
甲:我,专家
我就是专门研究水浒的啊
乙:专家都这模样
甲:当今中国文坛有三大学,你知道么
乙:这还真不知道,您给说说。
甲:金学。
听说过么
乙:金学
甲:专门研究金庸小说的,金学
代表人物孔庆东啊
乙:哦
这个我知道
甲:秦学
知道么
乙:秦学
研究秦朝的
甲:研究红楼梦秦可卿的啊
代表人物刘心武
乙:哦
这个我也略有耳闻
甲:剩下那个就是我了
乙:是啊
那您是
甲:水学
乙:水学啊
这就离念啃不远啦。
甲;什么叫念啃啊
乙:这都水学了还不念啃
好,黑话都出来啦。
甲:什么乱七八糟的啊
水学
关于水浒的研究学
乙:是啊
那太好了
我也喜欢水浒。
您能不能把您的研究成果给我们分享一下。
甲:分享一下
你是谁
你不一唱快书的么
跟你分享
你瞧你这脑袋
乙:这跟我脑袋有什么关系
不是,我这不向您学习嘛
甲:哦,向我学习
哈哈哈哈。
好好,你这个虚心的态度还是好的。
这样吧,我先考考你。
乙:还要考我
甲:看看你的基础啊。
乙:那您放心
咱虽然不拿一百单八将当贯口使,也能说是熟记于心。
绝大多数的情节人名我都知道
甲:那太好了
我先问问你,通过我的研究,发现水浒人物里有十二生肖,这个你知道么
乙:十二生肖
受累您给解释一下
甲:这太简单了
十二生肖啊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啊
水浒这些人物里包含这十二属相。
乙:您举个例子
甲:比如这鼠,白日鼠白胜
这就是鼠。
乙:哦
这回我明白了。
那这牛是什么
甲:《水浒传》第十一回,回目叫《汴京城杨志卖刀》乙:这跟牛有什么关系
甲:一看你就是外行。
杨志卖刀,杀那人是谁啊
乙:没毛大虫牛二啊。
甲:有牛啦
乙:哦
这不是108将也算啊
甲:我说的清楚啊
水浒里的人物啊
乙:是是,那虎呢
甲:虎更多啦。
插翅虎雷横
跳涧虎陈达
青眼虎李云
怎么样
一口气说仨
乙:你先别美
说说这兔
甲:兔……兔……兔
乙:别吐啦
直接去医院吧
水浒里哪有兔啊
甲:哎,有啦
乙:嚯,吓我一跳啊。
兔是谁啊
甲:告诉你
长学问去吧
杨志就是啊
乙:杨志怎么会是兔呢
甲:杨志的绰号叫什么
乙:青面兽
甲:你想他都小受了还不是兔子啊
乙:人家叫青面兽。
甲:更对啦
这就是脸发青的小受啊
甭问
肯定是肾亏啊
乙:那指定是折腾大发了。
哪个兽啊
人家是……甲:甭争竞,我这是正根
你接着问。
乙:好么,我还问呢。
该龙了
甲:入云龙公孙胜。
乙:有。
那蛇呢
甲:两头蛇解珍啊
乙:马
甲:丑郡马宣赞。
乙:行
这算有了。
那羊也没有啊
甲:有啊
乙:有
谁啊
甲:混江龙李俊啊
乙:哎……不对
您撑糊涂了吧
我们这说的是羊,不是龙
甲:我问你,李俊到最后干嘛去了
乙:这我知道,李俊后来是暹逻国的国王啊。
甲:对啊,对啊
暹罗,那就是现在的泰国啊
乙:那跟羊也没关系啊
甲:怎么没关系
人家就算是洋人啦
“萨瓦迪卡
”乙:别美啦,合着沾洋就算
甲:沾羊就算。
乙:那猴呢
甲:通臂猿侯健。
乙:鸡
甲:你说什么
乙:鸡
甲:你瞧你这素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叫鸡。
乙:谁啊
我问你《水浒》里边哪有鸡
甲:哎哟,活笨死你。
李师师啊。
那是伺候过皇上的,堪称“天下第一鸡。
”乙:这不怎么样。
那狗是
甲:金毛犬段景住。
乙:金毛犬
甲:犬乃——狗也。
乙:这位还拽上了。
那猪呢
甲:你个老猪狗乙:嗨
你怎么骂街啊
甲:不是骂街,这是原著里的词啊
武松见着王婆就这么骂。
乙:这也算啊
你得找人物。
甲:人物是吧……人物也有啊,梁山底下开酒馆的,有位旱地忽律……乙:不对,这您可蒙不了我,我懂啊,忽律,那是鳄鱼。
甲:我告诉你忽律啦
这人
我问你,旱地忽律叫什么
乙:朱贵啊。
甲:有猪啦
乙:这也算啊
甲:我一清真,能说上这字儿来就不易。
乙:别说
听您这么一说啊,你还是真有研究
甲:这不算研究。
这就是玩
不过是个游戏
乙:哦
甲:我真正研究成果可不是这个
乙:那您的成果是
甲:《水浒》这本书,当初为什么起名叫水浒
乙:嗨
它就是水泊梁山嘛
所以叫水浒
甲:浒,当离水稍远的平地讲
跟梁山有什么关系啊
乙:啊
可说呢
甲:什么叫可说呢
乙:那您说为什么叫水浒啊
甲:因为这部书里从头到尾从人物到情节处处离不开水,就指着这“水”字儿唬人呢,所以取名水浒
乙:哦
处处有水嘛所以叫水浒
甲:不信你就问啊
乙:好
那您可别让我问住了
甲:你放心大胆的问
乙:好
水浒开头有水么
甲:有啊,我问你,《水浒》头一回目录是什么啊
乙:头一回是《洪太尉误走妖魔》,这个哪有水啊
甲:洪太尉,洪信
这个洪字怎么写
乙:一个三点水,这边一个……甲:停
有水了
乙:三点水也算啊
甲:沾水就算
乙:好
那结尾呢
甲:第120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
洼,有水吧
乙:别说
还真是
甲:中间回目中带水的就更多了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沧,有水吧
乙:有
甲:朱贵水亭施号箭,水亭有水吧
乙:有
甲:晁天王认义东溪村,溪字有水吧
乙:有。
甲:武松大闹飞云浦,浦字有水吧
乙:有
甲:刘唐放火烧战船,有水吧
乙:有……没有
火烧战船哪来的水啊
甲:你糊涂啊,没水哪来得船啊
乙:嘿
甲:不光是回目,水浒中的重要人物都有水
乙:这是你说的
我问问你宋江有水么
甲:宋江
及时雨啊
又是江又是雨的。
这是多大的水啊
乙:嗯
这个有。
鲁智深呢
甲:糊涂
深字怎么写
乙:一个三点水。
甲:有水啦
乙:好么
这倒省事
有个那豹子头林冲
哪有水
甲:林冲
这又是淋又是冲的还没水啊
乙:哦
冲水也算啊
那我说一个我最熟的,行者武松
你给我找找水
甲:武松啊
武松
这松树它要生长,就需要水啊
乙:没这么拆开来说的
我就问你武松哪有水
甲:武松,武二郎……狼……它得喝水。
乙:喝水啊
不像话。
甲:你别急啊,哎
武松露脸的事迹是什么
乙:武松打虎,三碗不过岗嘛
甲:这就有水啦
武松是连喝了十八碗酒才上景阳冈打虎。
这不有水啦
乙:不成您呐,那是酒,不是水。
甲:酒字儿怎么写
乙:一个三点水……有水啦
好么
名字上找不上来,从酒上找啊
甲:反正是有水啊
事迹也算啊
乙:行
算你说上来了
甲:还告诉你,不光男的,水浒里所有的女性也都有水
乙:哦
这我知道
潘金莲么
潘字怎么写
一个三点水,有水啦
俗啦
知道么
甲:我说潘金莲啦
潘巧云不行啊
乙:对
还有个奸夫有海和尚么
甲:哎
你要不提我还忘了
海和尚,这多大水啊
乙:好么
合着我替他找一个
甲:你不说我也知道
还有阎婆惜
这婆字里也带水啊
乙:有水
甲:咱这学问,啊……嘿!乙:得,得,您先别忙着陶醉。
我再问您啊,您说梁山上有位孙二娘,这水在哪呢
甲:孙二娘
母夜叉啊
哪吒闹海没看过
巡海夜叉就是海里的,那能没水么
乙:这母夜叉跟那巡海夜叉没关系。
甲:怎么没关系
都是夜叉啊
就是公母的区别啊
乙:好
好
好
这算你说上来了。
那一丈青呢
这哪有水
甲:一丈青
扈三娘
乙:是啊
扈三娘,水在哪儿呢甲:这个是这样。
它这个扈字当初印刷错误
应该是京津沪那个沪
乙:京津沪
甲:沪嘛,上海的简称啊
乙:上海的三娘啊
甲:对喽
据我考证,扈三娘就是阿拉丧还拧
乙:这就甭倒口啦。
甲:这不就有水了嘛
乙:你可真能矫情啊
甲:这怎么是矫情呢
这是学问
乙:好
那我再问问你
这母大虫顾大嫂
这水在哪
甲:今天啊
由于时间有限,我一会儿还要去跟出版社谈出版的事情。
咱们就聊到这了
再见各位
乙:哎
别走
干嘛去啊
甲:我还有点事
改天
改天再说
乙:不行
不在乎这一两分钟
你再忙也得把这事说完再走啊
甲:你看看
还急脾气
乙:不是我急,您前头说这么多了,这最后一个了,您不说了
这不合适啊
甲:非问
乙:那是啊
您给说说这顾大嫂的水在哪
甲:啊
是啊
它可说呢
乙:什么叫可说呢
甲:他你问我,我当然是知道了
乙:知道了您倒是说啊
甲:这个
这个顾大嫂是吧
乙:对啊
水在哪啊
甲:又叫母大虫
乙:我知道
我问您水在哪
甲:她论着呢是解珍姑妈的女儿。
乙:没错。
甲:那么解珍解宝呢,管她叫表姐,你知道吗
乙:是这么论的。
甲:姑妈的女儿叫表姐,要是叔叔的女儿呢,那就不能叫表姐啦。
乙:那叫
甲:那应该叫堂姐。
乙:是是。
甲:我这么一说,你明白了吧
乙:我明白……我明白什么啦我
我问您这水在哪儿呢
甲:嚯,你怎么还没忘这茬啊。
乙:忘不了。
我问您这水在哪
甲:顾大嫂嘛,他老公叫孙新
乙:对。
甲:孙新还有个哥哥叫孙立。
乙:亲哥俩。
甲:这哥俩住哪啊
乙:登州。
甲:对喽
你看你这不都知道么
乙:我知道不行。
您得告诉我,顾大嫂,这水在哪儿
甲:这人死心眼呢。
顾大嫂,他老公叫孙新,大伯子叫孙立,娘家表弟叫解珍解宝……乙:娘家人都出来啦。
甲:哎
有了
乙:怎么啦
你这一惊一乍的
甲:我问你,孙新绰号叫什么啊
乙:小尉迟啊。
甲:浴池,能没有水么
乙:就这个呀
数来宝,,,是什么意思
一.字典中的解释 曲艺的一种。
流行于北方各地。
一人或两人说唱。
用竹板或系以铜铃的牛髀骨打拍。
常用句式为可以断开的三、三六字句和四、三七字句,两句、四句或六句即可换韵。
最初艺人沿街说唱,都是见景生情,即兴编词。
后进入小型游乐场所演出,说唱内容有所变化。
部分艺人演唱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逐渐演变为快板书,与数来宝同时流行。
二.介绍 《数来宝》本来是流落于民间的乞丐要钱的一种手段,他们用两个牛胯骨(内行叫“合扇”)上面拴有十三个小铃铛(俗称十三太保),头上有两个红缨,敲打着念自己编的词向商号要钱。
他们站在门口左右都有规矩,分为“梭”家门和“李”家门,还有一种叫“梭李不靠”的。
他们要钱非达到目的不走,如果商号态度不好或出口恶言,他们便编词骂街,一定要给钱才走,是一种耍无赖的要钱方式。
但他们都很聪明,能见到什么就编什么词,虽然商家讨厌他们,但得到多数旁听人们的赞赏。
商家给钱他们不用手接,而用牛胯骨去接,也有用“节子”板(即七块竹板)的,要钱的方法和唱的词句也相同。
戴少甫演出即用“节子”板伴奏。
戴少甫吸收了这种民间“艺术”,经过他加工整理,改编成适合相声的形式,充实了内容,增添了许多“包袱”,也淘汰了许多粗俗不健康的词句,使《数来宝》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
在演出时先和副手于俊波扮成一男一女,入活后戴扮数来宝要饭的,于俊波作商号掌柜的,这样,在矛盾互相冲突和发展中达到了艺术的高潮。
他们开头是这样的词: 男:老婆子跟我走,千万别给我丢了丑。
女:老头子你放心,奴家可不是那样人。
男:老婆子别夸口,三毛大洋就跟着人家走。
女:(白)三毛钱
你把我看的太贱啦,怎么也得三块五块的。
这算是一个“瓢把儿”,下面就是正文。
“甲”代表乞丐,“乙”代表商号大掌柜,摘录几段词作为参考,其词如下: 甲:(数)数来宝进街来,一街两巷好买卖。
也有买也有卖,俐俐拉拉挂招牌。
金招牌,银招牌,大掌柜的发了财。
你发财我沾光,你吃糨的我喝汤。
(接奉承话)一拜君,一拜臣,二拜掌柜的大量人。
人量大,海量宽,刘备大量坐西川。
西川坐下汉刘备,保驾全凭三千岁。
人又高马又大,脸膛黑胡子乍,大喝一声桥折下。
夏侯杰,掉下马,曹操一见害了怕。
乙:(白)我这买卖你要不着。
甲:(数)不是傻子不害臊,什么买卖我都要。
只要你有仨字号,傻子我就要得着。
乙:(白)我这儿开的是棺材铺。
甲:(数)打竹板迈大步,眼前来到棺材铺,你这棺材真是好,买一大送一小……。
乙:(白)没有这么送的。
甲:(接数)你这棺材真是好,一头大一头小,装上死人跑不了,装上活人还受不了。
乙:(白)我这儿是煤油庄。
- 甲:(数)打竹板响叮当,眼前来到煤油庄,掌柜的煤油真是多,净管点灯不管喝。
傻子有点不服气儿,喝了一口不是味儿。
大掌柜你信不信,喝了煤油准出殡。
乙:我这儿不是煤油庄,是理发馆。
甲:(数)打竹板往前赶,眼前来到理发馆,先拜罗祖后拜你,你是罗祖的大徒弟。
男剃左女剃右,僧道两家剃前后。
先刮脸后扫眉,剃完还打五花锤,先敲肩后敲背,起个名子叫“放睡”。
乙:我这儿是切面铺。
甲:(数)打竹板迈大步,眼前来到切面铺。
切面铺耍大刀,生日满月用得着。
要说面面净说面,和出来一个蛋,擀出来一大片,切出来一条线,煮在锅里团团转,盛在碗里莲花瓣,一个人吃半斤,三个人吃斤半,大掌柜的你算一算,算不过来真混蛋。
乙:我这儿是澡堂子。
甲:(数)打竹板响叮当,眼前来到洗澡堂,你这澡堂真卫生,真正是开水白糖冻成冰。
乙:什么
甲:(白)错啦
串了词儿啦
乙:还得说澡堂子。
甲:(数)你这澡堂真卫生,池子又深水又清。
先洗澡后搓背,洗完还有毛巾被。
毛巾被真是强,不能围在脑袋上。
乙:这回我是卖冰棍的。
甲:(数)打竹板真有趣,大掌柜的卖冰棍。
你这冰棍真卫生,真正是开水白糖冻的冰。
吃完冰棍把茶沏,喝了一定准拉稀
乙:你数来宝的有多少宝。
甲:(数)要说宝净说宝,宝字丢了宝字找,不知找好找不好。
打登州秦叔宝,三下南唐高俊宝……关东城三宗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保定府三宗宝,铁球面酱春不老;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傻子也有三宗宝,破棉裤破棉袄,虱子虼子真不少。
乙:你要了半天我不是掌柜的。
甲:里推外外推里,大掌柜的就是你。
早知道要钱这么难,不如回家种庄田。
早知要钱这么费劲,不如回家拣大粪。
拣大粪味不好,这才学会了数来宝。
乙:你再不走我插门啦
甲:(数)唏哩哩哗啦啦,大掌柜的把门插。
夜晚插门防贼盗,白天插门干什吗
大掌柜的插上了门,莫非你们家死了人
以上是戴少甫《数来宝》词的一部份,因没有记录只凭个人记忆想到的,当然还有许多。
下边就是掌柜的不给,乞丐耍无赖甚至想动手打架的一些词句,如: “你嘴又歪眼又斜,好像是八月十五的兔儿爷……”。
“要打架奔正东,一对一个你稀松;要打架奔正北,一对一个你白给……”等等。
因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他本人世界观的决定,在词句中存在不少的不健康甚至粗俗的糟粕,这是当时社会局限性所决定的,但这些不能否认他的艺术成就,他正在奋发向上探索艺术之宫的大好年华,昙花一现便消失了。
不良嗜好,不严肃的生活,同行的倾轧是他致死的原因。
但最主要的还是旧的社会制度是罪恶的渊薮。
这就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后起的青年曲艺演员们,更应当对新旧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有所认识,才能更激起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本职工作,下决心费大力气深刻地研究和探索曲艺的真髓,创造出更好的成绩,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为四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数来宝又名顺口溜、溜口辙、练子嘴,流行于中国南北各地。
最初是艺人用以走街串巷、在店铺门前演唱索钱。
由于艺人把商店经营的货品夸赞得丰富精美,“数”得仿佛“来”(增添)了“宝”,因而得名。
据说早在明初就有了数来宝的师承关系和13门户:北京一带有索、李、朱3家;江北有丁、郭、范、高、齐5家;江南有桃、李、杏、花、春5家。
数来宝进入小戏棚演唱始于清末明初,当时比较著名的艺人有曹德奎、刘麻子、霍麻子等。
数来宝的特点 数来宝艺人凭借广泛的生活知识,见景生情,即兴编唱,有的还能讲今比古,引经据典,夹叙夹议,积累了一些固定的套子词。
后来吸收了对口相声的表现手法,形成对口数来宝,进一步提高了艺术表现力,出现了一些针砭时弊的新唱段。
诙谐、风趣是数来宝的艺术特色之一。
数来宝的基本句式为上六下七,上句六字为三三,下句七字为四三、二五、二二三。
上下句的末一个字要合辙押韵,并且同一声调。
两句一组,可以一组一辙,也可以连续几个、十几个句组一辙。
唱句中还可以插入一些独白,如过口白、夹白等。
数来宝在它的演化过程中使用过多种击节乐器,如高粱竿儿、钱板儿、撒拉机、牛胯骨、三块板儿、三个碗儿、开锄板儿(又名和平板儿)等。
现在普遍使用七块板儿,大竹板儿两块叫大板儿,小竹板儿五块叫作节子板儿。
大竹板儿有多种打法,有演唱之前的开头板儿和演唱中的小过门儿,还可以打出种种花点儿制造气氛,有时摹拟某些音响,有助于表达唱词内容。
数来宝的书目 数来宝的传统书目有《十字坡》、《杨志卖刀》等,也出现过谴责军阀混战的《直奉战》、《打南口》等书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和胶东解放区流传过数来宝艺人栾少山编写的《大臭虫》、《算算帐》等作品。
建国以后,数来宝在部队文艺活动中普遍流行,出现了《战士之家》、《从军记》、《学雷锋》、《巧遇好八连》、《壮志凌云》、《硬骨头六连战旗红》。
数来宝的历史发展 数来宝已知在明朝初年就有了师承关系,北京一带有索、李、朱三家。
起初是以艺人们走街串巷,向商店铺户以卖唱索钱的方式表演的。
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串街走唱”和“撂地演唱”的过程。
清末民初的著名艺人有海凤、曹德奎、刘麻子、霍麻子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有高凤山、王凤山等。
数来宝的表演为韵诵式的数唱。
传统唱词大都是即兴编唱,依一定的程式,凭借着演员自身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即兴创作的才能,讲今说古,类编排比、夹叙夹议。
唱词的句式为上六下七的上下句式,上句六个字可为三、三句式;下句七个字为二、二、三句式。
采用“大花辙”的押韵方法,上下句尾字要求同辙同韵(同一个声调),数唱中可穿插简短说白。
数来宝的伴奏乐器几经演化,曾使用过钱板儿、撒拉机、牛掀板骨、三块板儿等。
后来普遍使用七块板即两扇大竹板(称为大舀)和五扇小竹板(称为节子),表演时用以击节伴唱,制造气口,衔接唱词,烘托气氛。
也可在演唱之前敲击出复杂的节奏、多变的音响作纯技艺性表演。
数来宝的传统曲目有《生意行》、《同仁堂》、《棺材铺》、《十字坡》、《杨志卖刀》、《诸葛亮押宝》、《董家庙》等,还有反映军阀混战的《直奉大战》、《打南口》等故事性较强的时事新闻唱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数来宝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了舞台。
其时,北京曲艺团数来宝演员高凤山、王学义等,挖掘、整理、上演了一批优秀传统曲目,并创作了《黑姑娘》、《综合利用开红花》等一些反映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现代曲目,受到观众欢迎。
这一时期数来宝在北京各部队曲艺团队中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山东快书演员刘学智、刘洪滨等一批曲艺演员锐意革新、勇于实践,采用多道辙、大跳跃的创作手法,积极反映人民军队及地方火热的现实生活,编演了许多优秀作品,如《战士之家》、《从军记》、《青海好》、《人民首都万年青》、《军营新歌》、《我的弟弟》等。
编辑本段大同数来宝 一.概述 大同数来宝是一种使用大同方言表演的曲艺形式。
主要由柴京云和柴京海兄弟二人创作和发展起来,深受大同及周边地区群众的欢迎,得到刘兰芳、姜昆、候耀文等曲艺名家的赞赏。
作为中华曲坛的新成员,大同数来宝已成为大同的一个文化品牌,一张城市名片。
代表段子有《下岗》、《打麻将》、《家丑外扬》、《望子成龙》、《酒后失言》、《防不胜防》、《亲子鉴定》等。
大同数来宝的音像制品从磁带、VCD到CD畅销文化市场。
山西音像出版社已结集出版发行《柴氏兄弟大同数来宝1~2集》近10万盒。
柴氏兄弟的精选第五辑由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首部大同数来宝专著〈大同数来宝作品集〉共20余万字,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书中收集了柴氏兄弟近三十年创作和表演的大同数来宝作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怨谁》到今年春节晚会的《婆媳之间》,近30个段子。
大同数来宝已经走出大同,部分作品在全国曲艺大赛等赛事中频频获奖。
曾在广州获得全国曲艺群星奖金奖、上海全国文艺展演铜奖,两的段子在石家庄举办的第八届晋冀鲁豫“山河杯”曲艺大赛获得金奖,《望子成龙》夺得中国第二届中部六省曲艺大赛金奖。
二.艺术特点 有人这样说:大同三件宝,煤炭大佛数来。
数来宝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和柴氏兄弟的创作和表演风格以及数来宝的独特艺术特点是分不开的。
作品内容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带有很强的时代气息。
语言诙谐幽默,表演富有亲和力。
作品内容往往针**对社会的不*良*现*象展开情节,在幽默中批**判和讽**刺,让人轻松的去思考和产生共鸣。
正如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在柴京云、柴京海的大同数来宝艺术研讨会上说:“大同数来宝的繁荣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曲艺界在新世纪一定能够再造辉煌。
对柴氏兄弟的创作和表演进行很好的探讨,总结出有益的经验和理性的思考,将促进各地曲艺事业的繁荣。
” 三,大同城市十大名片之一 曲苑新花、云中奇葩——大同数来宝 三十年辛勤培育,植出一枝全新的艺术奇葩;三十年悉心耕耘,开出一派硕果盈枝的盛景。
她传承了顺口溜、大同方言快板的神韵,吸纳了相声、小品、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养分,创作表演者柴京云、柴京海两兄弟,因此有了“云中笑星”的美称;拥有400个曲种的中华曲坛,从此增添了大同数来宝这一新的品种。
说咱百姓的喜怒哀乐,道咱大众的酸甜苦辣,褒扬时,津津乐道;针砭处,诙谐曲折。
方言土语让人听着有滋有味,乡音乡韵给人感觉真叫亲切。
她是坊间市井中走出来的平民艺术,亦俗亦雅,大俗大雅。
她给万千市民带来笑声的同时,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欢乐。
一群人从此不孤寂,一座城从此不落寞。
她根植大同,火遍三晋,享誉华夏。
全国大赛频频拿奖,舞台演绎八面开花,她让更多的外埠人看到了大同的笑脸。
有人这样说:大同三件宝,煤炭大佛数来宝。
此言不差
竹板快书的传人并传承
第二回 武松威镇安平 施恩义夺快活林 张青要两个公人,引武松去二龙山落武松不教伤害两个公人。
来到东平府,不主动给差拨行贿,愿挨一百杀威棒。
多亏施恩相助,未遭杀威棒、盆吊、土布袋之刑。
小管营施恩厚待武松,言说要他将息半年三五个月,有事相央。
原来是相求武松夺回快活林,于是一场打斗。
打斗的结果,是蒋门神大败亏输,跪地求饶。
从书中的描写看,打败蒋门神的过程仅仅用了一招“连环鸳鸯脚”——也就是一脚接着一脚。
这样写,似乎说得太简单也太短促,把蒋门神说得太无能;绝不像戏曲、电视剧特别是山东快书等打得热闹、说得热闹。
下面一回书,就是蒋门神答应三个条件:一、把酒店还给施恩,二、请来快活林的头面人物都来给施恩陪话,三、交割清楚以后,自己连夜离开快活林。
——从下一回书开始,施恩才“重霸快活林”,不但酒店比往常增加了三五分利息,“各店里并各赌坊、兑坊,加利倍送闲钱来与施恩”。
也就是说,邪恶势力争斗的结果,倒楣的还是老百姓,至少是那些买卖人家和过往客商。
武松醉打蒋门神所使用的方法,特别是收回酒店以后所使用的“陪话”手段,都是流氓行径,没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
充其量不过是帮助这个恶人打败了另一个恶人。
——当然,施恩“重霸快活林”,只是暂时的胜利,很快他和武松就都要遭到报复了。
这一回书的最大误导,是让读者误认为武松的行为是“义举”——是出于义气的义举,是出于正义的义举。
实际上,这次行动,和“义”字根本就不沾边儿。
武松这一次的所作所为,最多不过是没有是非、没有原则的“江湖义气”罢了。
——《水浒传》中,像这样的误导,可不是一处
《水浒传》作者一方面固然没有隐瞒施恩的真实背景和身份,一方面也因为武松是个英雄人物而把这件并不光彩的狗咬狗斗争涂上了一层亮丽的色彩,并不公正的天平,明显向施恩一方倾斜。
我们不妨来一个“易位思考”:如果蒋门神霸占了快活林酒店之后,又被施恩带领亡命之徒夺了回去,无路可走,流落到了十字坡,和武松相遇,说起自己的经历,当然要说施恩的许多不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是非不分的武松,是不是会帮着蒋门神去打施恩呢
作为今天的青少年读者,第一要有明辨是非的眼光,看清“醉打蒋门神”的事件本质,并不是什么“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行为;第二千万不要像武松那样,把这种并不体面的打斗当作英雄业绩来加以模仿学习。
金圣叹先生对这一次黑吃黑的江湖风波没有从本质上观察分析,甚至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却对武松走十几里路、喝三十五六碗酒的“豪情”极感兴趣,对这件事发表了如下热情洋溢的赞语:此篇武松为施恩打蒋门神,其事也;武松饮酒,其文也。
打蒋门神,其料也;饮酒,其珠玉锦绣之心也。
故酒有酒人,景阳冈上打虎好汉,其千载第一酒人也。
酒有酒场,出孟州东门,到快活林十四五里田地,其千载第一酒场也。
酒有酒时,炎暑乍消,金风飒起,解开衣襟,微风相吹,其千载第一酒时也。
酒有酒令,无三不过望,其千载第一酒令也。
酒有酒监,连饮三碗,便起身走,其千载第一酒监也。
酒有酒筹,十二三家卖酒望竿,其千载第一酒筹也。
酒有行酒人,未到望边,先已筛满,三碗既毕,急急奔去,其千载第一行酒人也。
酒有下酒物,忽然想到亡兄而放声一哭,忽然恨到奸夫淫妇而拍案一叫,其千载第一下酒物也。
酒有酒怀,记得宋公明在柴王孙庄上,其千载第一酒怀也。
酒有酒风,少间蒋门神无复在孟州道上,其千载第一酒风也。
酒有赞酒,“河阳风月”四字,“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十字其千载第一酒赞也。
酒有酒题,“快活林”其千载第一酒题也。
凡若此者,是皆此篇之文也,并非此篇之事也。
如以事而已矣,则施恩领却武松去打蒋门神,一路吃了三十五六碗酒,只依宋子京例,大书一行足矣,何为乎又烦耐庵撰此一篇也哉
甚矣,世无读书之人,吾未如之何也
李秃翁曰:“武松固难得,而施恩尤不易得。
盖有伯乐,自然有千里马也。
故曰:赏鉴有时有,英雄无日无。
”李贽评:磨剑问不平,士为知己死。
武松打蒋门神一则,纯是义气用事。
王望如曰:岸上沙,昔时流水今人家;城边路,昔日犁田今日墓。
沧海桑田,从无百年千年之事。
而英雄每欲据其一日之胜,以为一世二世以至千万世者,皆施恩类也。
又曰:其于虎也,先醉后打,其于蒋门神也,先醉后打,其于王道人也,先杀后醉,其于张都监也,先杀后醉。
或打或杀,皆籍酩酊以佐其神威。
酒之动气,甚矣哉。
话说当时武松在地下踏住蒋门神,说:“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
”蒋门神说:“好汉请说。
蒋忠都依。
”武松说:“第一件,要你立即离开快活林,把一应家伙什物随即交还原主金眼彪施恩。
谁叫你强夺他的
”蒋门神慌忙答应说:“依得
依得
”武松说:“第二件,我如今饶了你起来,你就去请快活林为头为脑的英雄豪杰都来给施恩陪话。
”〖这是江湖上“开香堂”摆威风的做派。
〗蒋门神说:“小人也依得
”武松说:“第三件,你从今天交割清楚了,要你离开这快活林,连夜回乡去,不许你在孟州住。
要是还在这里不回去,我见一遍打你一遍,见十遍打你十遍
轻则打你半死,重则结果了你性命
你依得么
”蒋门神听了,要挣扎性命,连声答应说:“依得
依得
蒋忠都依
”武松从地下提起蒋门神来一看,早已经脸青嘴肿,脖子歪在半边,额角头流出鲜血来。
武松指着蒋门神说:“别说你这厮鸟蠢汉
景阳冈上那只大虫,也只三拳两脚,就被我打死了
量你这样儿的。
值得什么
快交割还他
迟了些个,再是一顿,就一发结果了你这厮
”——蒋门神这时候方才知道是武松,〖武松在阳谷县打死一只老虎,怎么全国的人都知道了
〗只得喏喏连声告饶。
正说话间,施恩来到了。
他带着二三十个悍勇的军健来相帮,见武松赢了蒋门神,十分高兴,团团拥着武松。
武松指着蒋门神说:“本主已经在这里了,你一面交割,一面快去请人来陪话
”蒋门神回答说:“好汉,请去店里坐。
”武松带着一行人都到店里。
一看,满地都是酒浆,插脚不得;那两个鸟男女正在缸里扶墙摸壁地挣扎;那妇人刚从缸里爬出来,头脸都被磕破了,下半截淋淋漓漓地都拖着酒浆;那几个伙计酒保都走得不见影儿了。
武松和众人走到店里坐下,喝一声:“你们快收拾起身
”蒋门神一面安排车子,收拾行李,先打发那妇人去了;一面寻着不伤的酒保,去镇上请十几个为头的豪杰,都来店里替蒋门神给施恩陪话。
〖什么叫“替蒋门神给施恩陪话”
难道蒋门神抢了施恩的店铺,还要“众豪杰”来陪话
正确的做法,似乎应该让蒋门神当着“众豪杰”给施恩陪话,目的是让他威风扫地。
〗尽把好酒打开,有的是按酒,都摆列了桌面,请众人坐下。
武松叫施恩在蒋门神上首坐定。
各人面前放只大碗,叫把酒只顾筛来。
酒至数碗,武松开话说:“众位高邻都在这里:我武松自从在阳谷县杀了人发配到这里,就听得人说:‘快活林这座酒店原是小施管营造的屋宇、开的买卖,被这蒋门神倚势豪强,公然夺了,白白地占了他的衣饭。
’你们众人不要猜想他是我的主人,我和他并无干涉。
〖这样的话说它干什么
谁也不会相信的。
〗我从来只打天下这种不明道德的人
我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我死也不怕
今天我本想把姓蒋的这厮一顿拳脚打死,就为地方除了一害;如今看在众位高邻面上,暂且寄下这厮一条性命。
我要他今晚就投外府去。
要不离开此地,让我再撞见了,景阳冈上的大虫就是模样
”众人方才知道他是景阳冈上打虎的武都头,都起身替蒋门神陪话,说:“好汉息怒。
叫他立即搬了去,奉还本主。
”那蒋门神被他一吓,哪里敢再做声
施恩就点了家伙什物,接收了店肆。
蒋门神羞愧满面,谢了众人,自己叫了一辆车儿,装了行李,起身去了。
武松邀请众高邻一直吃到尽醉方休。
到了晚上,众人散了,武松一觉直睡到第二天辰牌方醒。
却说施老管营得知儿子重霸快活林酒店,骑了马亲自来酒店里相谢武松,连日在店内饮酒作贺。
快活林一镇的人都知道武松了得,哪一个不来拜见
从此重整店面,开张酒肆。
老管营自回安平寨理事。
施恩派人打听,说是蒋门神带了老小不知去向。
〖这一“不知去向”,就有了“后顾之忧”。
〗这里只顾自做买卖,且不去理他,就留武松在店里居住。
从此,施恩的买卖比往常增加三五分利息,各店里并各赌坊、兑坊加利加倍送闲钱来给施恩。
〖这样算起来,每月应该有五六百两银子进项了。
这叫“闲钱”么
分明是敲诈勒索
〗施恩得武松争了这口气,把武松似爷娘一般敬重。
施恩从此重霸孟州道快活林,不在话下。
光阴荏苒,过了一个多月。
炎威渐退,玉露生凉;金风去暑,已近新秋。
一天,施恩和武松在店里闲坐说话,论些拳棒枪法。
只见店门前来了两三个军汉,牵着一匹马,进店里寻问主人,说:“哪个是打虎的武都头
”施恩却认得是孟州守御兵马都监张蒙方衙内的亲随。
施恩就上前问:“你们寻找武都头做什么
”那军汉说:“奉都监相公钧旨,得知武都头是个好男子,特地差我们牵马来取他。
相公有钧帖在此。
”施恩看了,寻思:“这个张都监是我父亲的上司,属他调遣。
如今武松又是发配来的囚徒,也属他管辖,只得叫他去。
”施恩就对武松说:“兄长,这几位郎中①,是张都监相公处差来取你的。
他既然派人牵马来了,哥哥的意思怎么样
”武松是个刚直的人,不知委曲,就说:“他既然来取我,只得走一遭儿,看他有什么话说。
”随即换了衣裳巾帻,带了个小伴当,上了马,同众人投孟州城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