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散文诗
今年冬天来的雪是早了些,来的悄无声息,走的干净利落。
它不在乎,它自顾自的洒向人间,仿佛只是一场仪式。
雪后灿烂的阳光下湛蓝的天空里,几片云朵在一片飞机轰鸣般的风声中天马行空般阔步游走。
屋顶的积雪被吹的上下左右不住翻飞,掠过值班室锃明的大窗前呈现出一幅信号不佳的风光类节目的电视画面,虽嘈杂,却一点儿也不让人浮躁。
虽是上午,却聚不起精神,虽是初雪,却已逼至冬尾。
收拾心和脑中关于梦想和责任的往事,有多少已被搁浅,有多少仍然停滞。
或许不需要什么必需的理由,或许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时令,想了就做便是了,如这初雪般“Better late than never”。
假使一味的等待,假使终究只作幻想,它便自然而然的如温水煮蛙般成就了你的遗憾。
要有了图书馆才去读书的人,有了也不会去读。
很多事或许就在我们支支吾吾,踌躇不定之时,便飞也似的从我们身边溜走了,如夏日夜空里的一颗瞬间便永远消逝的流星。
或许我们曾一次次感叹、羡慕荧幕或刊物中的某人某事,但我们却终究只作感性。
每一株娇艳喜人的鲜花都得益于无数默默无闻、朴实平凡的根须,每一份功成名就背后都有数不尽的奋斗、艰辛。
然而,此刻我们又在做什么?即便想要舞台,你得先有才艺才行;即便想要过人;你得先有技能才行;即使想去旅行,锻炼好了身体才行。
或许,我们一度向往远方,却从来没有想着积蓄力量。
我有一个航海梦,而我却连游泳都不会;我想成为尖兵,却连基本的体能考核都很犯怵;我想写本小说,却连两千五百个常用字都认不全… 试问,你又凭何信心满怀、掷地有声? 或许,把机会捧进你的双手,你都不能把它搬动。
阳光下屋顶上的积雪正点滴消融,曾经属于我们的风华正茂也正悄然溜走,并且它始终没有也不会因为你我的抱怨或吝惜而加快或放慢它的脚步。
没有理由再去逃避,没有理由依然等待,拭去灰尘,把枪上膛。
在这万物休憩的冬日里,拾起镰刀,割掉漫身的枯草,拿起出头,给我们的心灵松松土,去耕耘,赶在春天来临之前。
写景的散文诗怎么写
在于意境学会使用白描,那样就不会拘泥于写景,不会太华丽,但会使读者感受到那份美丽。
建议你读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写作文是要学会总结
写事或写物写景散文诗
:江南的冬景风飞羊 2019-3-3 8:59:34 江南的冬景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
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
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
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名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
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
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
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
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
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
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
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Rosegger1843——1918)罢,他用这—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几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1934)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大冷的日子,将在1936年的2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
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国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赏析: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郁达夫的妙文。
”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化活动和进行创作。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
本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
本文共写了曝背谈天图、冬郊植被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冬日散步图。
作者从不同角度,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天气下的江南的冬景,午后的温暖,蕴藏生机的大地,雨中的迷蒙,雾中的情趣等等,表现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钟爱。
江南的冬景:温润、晴暖、优美。
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景,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
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屋外曝背谈天图:太阳照,小鸟叫,哪像冬天
如此晴暖温和的天气倒像是在奏,更有屋外空地里的那老翁小孩,也许是祖孙俩,正逗玩得高兴,也许远处的白霜还没有全化去,但是一副和乐融融的气氛已经弥漫在画面里了。
如此晴暖和煦的冬天,确实可爱。
冬郊植被图: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气的明丽的画面。
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要部带点绿意的小草。
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
以色彩入文,给画着色。
寒村微雨图:运用(淡笔写意)虚实相生、侧面烘托。
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细树、乌蓬茅屋酒客(长桥、乌蓬小船、细雨、灯晕)。
色彩朴素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悠闲、洒脱、得失俱亡。
虚实相生是营造意境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本画面中,“秋收过后”是时间,“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的小村子”是地点,“门对长桥窗临远阜”“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等构成了冬日农村图景,是实景。
在这个实景上,作者“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月晕”这些虚景,使实在的冬日农村图景具有了“微雨寒村”的意境。
江南雪景图:这幅画,作者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而是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冬景的意境。
作者巧用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使文章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的意境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镜里,取得以少胜多的效果。
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村童弄雪。
色彩浓淡相宜。
——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雪景的这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同时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黑看写雪景的一段。
《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
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没有写景,可是优美的诗句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
日暮时候见到老朋友了是“能饮一杯无”,更深人静后,也许雪已经停了,月光下的梅花影子印在微雪的路上,不时地远处还会飘来酒香,偶尔会传来几声犬吠,到得早晨,雪地里狗和孩子都在兴奋地嬉戏着,忽有一孩惊喜地跑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好一幅清丽雪中梅花图
这幅图景里有色有声还有味
虽没有直接写景,而意境全出了。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螟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
“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
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
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
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
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
(郁达夫《雨》) 文章在其他段落里也引用的诗句。
(暮雨潇潇江上村)“江上村”,即诗人夜宿的皖口小村井栏砂;“知闻”,即“久闻诗名”。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此处却不经意地点染出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
环境气氛既富诗意,人物面貌也不狰狞可怖,这从称对方为“绿林豪客”自可看出。
看来诗人是带着安危的诗意感受来吟咏这场饶有兴味的奇遇的。
“夜知闻”,既流露出对自己诗句闻于绿林的自喜,也蕴含着对爱好风雅、尊重诗人的“绿林豪客”的欣赏。
旱冬闲步图: 朱自清《春》可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篇著名的写景散文,优美的文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和印象,严整的结构成为我们大家学写散文的楷范,确实朱自清的写景散文特别讲究结构的营造,他是用结构来一步步推动情感的发展的,而郁达夫的文章前面写过散步了,这里又在写了,这正反映了郁达夫散文的与众不同:笔随意转,他让结构随着情走,随着意走,文章到此,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了郁达夫营造的那种优美的氛围中去,他带着我们到江南进行了一次情绪上的散步。
作者写到此,也抛开笔,到湖上散步去了。
写景达到了“忘情忘我的境地”。
“觉得总要把热情渗入,不能达到忘情忘的的境地。
” 郁达夫的文章不拘于形,而重写意,写性灵,写他对自然的主观感受。
其实在文章中也是时时可见的。
举例:第8小节对景色不做细致的描写,而是抓住自然景色给他的最深切的印象,去写出景色的神韵来。
品评诗歌就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他自已也知道这些诗歌不一定烈军属的就是江南的雪景,写景人不一定就是江南人,但是他不管这些,他要的是诗句所体现出的正好和江南的雪景相合的那种意境。
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自觉地溶入了自己的个性。
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写景诗歌,将诗中的美景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2013年2月18日16:30分以前写完。
改写《鸟鸣涧》在一个春晚,朋友约我去他家做客,我就悠闲地踏着幽静的小路沿着朋友家走去。
朋友家离我较远,所以我就必须经过一座小山。
在幽静的山中,我看到了很多很多——我信步地踏在小山上,感觉非常寂静,那种静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美好。
在安静的山岭里,一丝丝春风抚过,几朵芬芳的桂花在微风的伴随下,轻轻地飘落在地上。
拾起来放进鼻尖,那种香味简直沁人心脾,十里飘香啊
慢慢的,月亮出来了,她朦朦胧胧的,好似一个害羞的少女。
月亮发出了柔媚的光芒,是如此的柔和,像一个小公主那样的含蓄,可爱。
让你感到惊奇的是,如此温柔的月亮小妹妹却惊醒了几只正在休息的鸟儿呢
鸟儿们惊醒后,便揉了揉眼睛,热闹起来了。
有的在热情地跟月亮打招呼,有的在津津有味地讲故事给月亮听,有的在静静地欣赏着月亮妹妹动人的美貌。
瞧,多是快乐啊
过了好一会儿,鸟儿们也累了,陆陆续续地挨在树枝旁边睡着了。
可是,突然有一只鸟儿口渴了,就闪着翅膀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叽叽喳喳的,偶尔的鸣叫荡漾在春天的山涧里……多么迷人的景色啊,多么难忘的景色啊。
《江畔独步寻花》阳春三月的某一天,诗人杜甫在江边漫步,好不自在。
忽然,他闻到一阵阵幽香,这个香味诱使他情不自禁地向前走去。
片刻,杜甫便身处在一间乡村简陋的小屋前,这使诗人杜甫不由的想起在来小路上繁花似锦,他猜测这间小屋的主人必定是位爱花之人。
过了一会儿,从屋里出来一位闭花羞月的山村妇女,只见她手提木桶,身穿粗布衣,他见到诗人杜甫站在自己家小屋前,便微笑着邀请杜甫坐下并和诗人交谈了起来.从闲聊当中,杜甫知道了这位中年妇女名叫黄四娘,乃是位爱花之人,且家中的各种鲜花多不胜数。
杜甫这才留意大利到小屋的四周布满了鲜花,各种鲜花在阳光下争奇斗艳,竞相开放。
一朵朵鲜花把花枝压得像弓似的,一阵微风吹过,花枝摇动,不时的送来缕缕清香。
有几只蝴蝶不停的在花上盘旋,舞姿翩翩。
好像在说:“瞧,我们的诗圣杜甫来了,让我们一起赏花吧
”杜甫正看得出神,这时耳边传来“恰恰”脆鸣,抬头一看,几只美丽可爱的黄莺正在树枝上叽叽地叫,像是演唱着一曲美妙的春天赞歌
写景的散文诗三百字
走进诗意的 初春一场雪霁的降临 梅迎放 一场妩媚的过后 悄悄收藏离别的黯伤 遥远的南国 我怀着喜悦从诗意中回到江南的土地 适逢春暖花开,满园生香 阴郁和不快因春天的妩媚一扫而去 迎着玉兰花香 迎着桃李芬芳 在美丽修直的竹园,我采撷一枚栀子 诗意荡漾中展望夏的葳蕤 五月麦黄金穗,紫葡满园 花木、植物相映成趣 鱼塘有了小蝌蚪的身影 垄畦里有了蛙的鸣声 丁香从华北传来花信 香椿越发伟岸 紫苑妖娆开放 初夏在一片诗意中缤纷 回首往昔,潮夕潮落 沉落的过往 只有寂寞的落花才知失落 只有北归的大雁才知路途艰辛 一场波澜不惊的四季 蕴量着落寞、昄依的心里路程 荷池的莲托知道生命的真谛 绿叶知道生命的辉煌与灿烂 知了知道生命过程的痛苦 初夏手握一枚栀子,满园生香 从栀子的绿意中我追寻夏的幽深 我饱蘸诗情 用诗意的丰盈 迤逦日益高涨的生活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