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名言和感悟,感悟100字左右。
急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混合以后,就比花岗岩还坚韧;一根麻绳是脆弱的,可是千百根麻绳拧成一股,就比钢铁还宾固;一个战士的力量是有限的,可是千百个战士团结在一起,就成为无坚不摧的力量。
——王杰 这段名言就是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
一根麻绳、一堆沙子、一个战士……单独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只有把许多这样的物体合在一起,力量才会更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让我们继续在书中探索奥秘,掌握更多的知识。
名人名言,以及感想(感想100字)
一个人的价应该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坦)这句话指的是:贡献越大价值也就越大,你只懂得索取,就没有人把你放在有价值的地位。
一个不在于他获得了多大的荣耀或者更多物质上的东西,而在于他为别人贡献出的那颗美丽的心的人,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也会使受帮助的感到无比温暖的人。
这才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自己才是命运的决定者
走自己的路 是正确的选择
感悟.一身边的朋友会害了我们
当我们决定去追求事业的时候
朋友会在旁边说:你不行.. 你缺点太多 干不成大事
听到朋友这样说我们的时候 自己追求事业的冲动马上烟消云散
进入思索中
.... 我们为什么要听别人说我们这样那样
去听那些一年赚不到一万的家伙来评价我们
如果他们行的话 也不至于落到这样的地步
那些靠工资生活的人们 总是会说别人的不好
为什么不去检讨自己
如果你行 你也可以去做大事
我只走自己要走的路
我知道我的命运不是别人去决定的
我的命运是靠自己的思维 和努力创造出来的
我不会去花一分钟时间去想象我哪点不像别人 我为什么要像别人
从古至今也从来没有人像过我
我的思想是独立的
如果我小心谨慎做出一个决定的话 相信自己一定是对的
因为别人说的那个人不是我
是他们创造出来的人
而我不是像他们所说的那么无能
我只走自己的路
我们只能在这个世界路过一次 哪有那么多顾虑去考虑别人怎么说 而不是自己该怎么做
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想法 就算一路被骂过来也是值得的
只要相信自己
今天很残酷 明天更残酷 后天很美好
《格言》摘抄300字,并写100字感想
8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
88、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
89、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90、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名言100字感悟怎么写
明天,明天,还有明天,人们都在这样安慰自己,殊不知这个明天,就足以把他们关进坟墓。
犹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只有脚踏实地做好今天的事,才能把明天抛在脑后。
今天与明天是天敌,要正确处理好这对矛盾。
今天始终在前,明天超过今天。
只有抓好今天,做一些有益身心,有益于社会的事。
摘抄《意林》300字和100字感想
■人生似棋 清茶一杯,棋子一副对手一人,旁观众生.一句:“观棋不语真君子,起手无回大丈夫”足以让人生百态在一副棋中体现出来. 象棋 呷一口清茶,与对手撕杀起来.香气在口中,心中散发着,散发着.此时的象棋犹如一场野战.两军对垒,各是虎视眈眈.若干回合后,大将——车、马、炮均已不复存在.此时,不起眼的小卒子独秀一支,知南而进,连连撕破防线,扭转了乾坤,反败为胜.他——小卒子在危难时刻,勇敢,永不退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看看屋外,樱花在空中回旋着,画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转眼一想: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遇危机,都应发扬小卒子精神,不是吗?勇往直前,才会胜利. 然而,象棋的目的性很强,拼个你死我活,还是为了一个目的——夺帅.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雄心壮志可以摆脱困境,为目标而奋斗会让你事半功倍,没有理想的人,只会事倍功半.与其说没有思想的人是不思进取,不如说是行尸走肉.有了抱负等于雪中送炭,就像黑暗中出现了光明,真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围棋 如果说象棋就像一场野战,那么围棋必然是一场斗智斗勇的一场包围与突围战,围墙对奕,需要整体意识强与强烈的全局概念.黑白子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如白子要赢棋只需178子,而黑子则不然,需要184子,这样劣势的局面,如果不奋发向上,胜利将拱手相让.“逆境造就人才.”多么好的一句至理名言.对奕时,要顾全大局,宁可牺牲一人,也要保住全军,万不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心中一忖:现在社会也不是这样吗?赢了一些蝇头小利,便忘乎所以.要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 光靠小心谨慎可不行,要学会运筹帷幄,未雨绸缪,三十六计必然不可缺少,调虎离山仍然牢靠要做到步步为营,才能万无一失啊!后退也不失为一个良策,没听过“以退为进”吗?当两者不可得兼时,要权衡轻重,顾全大局,审时度势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智慧啊! 人生——棋,人生就像一盘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爱秋天是因为它的颜色、水、风和收获,秋天给人以无限的享受、充实和遐想. 我爱秋天,一是因为它的颜色,这是因为冬天颜色过于萧条,春天过于灿烂,夏天过于沉闷,只有秋天,秋高气爽,阳光灿烂,一派丰收的景象,有赏心悦目之感. 我爱秋天,二是因为它的秋水,秋天的水就象爱一样,越深越无色,它是一年中最清澈的时候,没有一丝杂质.在红尘中呆久了,在秋水湖边上站一站,能收到神安心宁的效果,能洗涤心中的烦恼,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初唐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我以为这就是对秋水襟怀、风范和境界的赞美. 我爱秋天,三是因为它的秋风,我认为秋风是正气之风,一切没落腐朽的东西在秋风面前是闻风丧胆;秋风是唯一带有煞气之风,大地也因之一扫而显得更加干净,可爱,物种也得到进一步优化.秋风里更是蕴含着无限的希望. 我爱秋天,还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的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处处散发出努力和回报的温馨,透过喜悦和温馨,总能体会到这背后的艰辛和汗水,让丰收更有韵味. 我爱秋天.爱她实在,爱她的成熟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 是大自然赐予人间最美丽的景色.春日花儿香,夏日阳儿亮,秋日叶儿光,冬日雪儿霜;春天繁盛,夏天葱笼,秋天斑斓,冬天纯净;春的蓬勃,夏的喧闹,秋的高远,冬的宁静;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描绘四季的美文名句,就象变化着的四季,各有美感,魅力无穷.前人之述备矣.我心以为,绚丽四季,秋景最美. 万物静观皆自得.所谓诗情画意,无非是春夏秋冬,自然美景.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感悟到它的美妙之处.秋景是最富有诗情画意的.葱茏的树木,缤飞的花朵,茂密的草丛.繁茂的植物,绚丽的美景,乃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好世界.实在是令人陶醉其中,让人流连忘返.林间的小鸟,花丛的蝶蜂,草上的蜻蜓,代表着生命的欢歌.林中听蝉鸣,池畔赏荷色,湖上泛轻舟,是最美好的享受.迎面吹来一阵凉爽的秋风,那感觉是多么的惬意,多么的神奇.秋夜繁星点点,明月高照,灿烂星空,微风佛过,带给人多少思绪,多少幻想,不由得叫人触景生情,让人感慨万千.吸引着众多丹青妙手绘出多少美丽的画卷,更多文人骚客写出多少动人的诗篇.真可谓美景如诗如画,令人如痴如醉. ◆自古以来,秋是悲伤的象征,是没落的表现,是人生愁绪的晴雨表.屈原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曹丕在《燕歌行》也有同样的诗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自然界万木萧条落叶纷飞,首先映入人的眼帘,自然界的物象使人产生了心灵的共感,由宇宙的四季自然联想到人生的四季,“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秋叶飘零,及物及人,悲从中来,正如陆机《文赋》所言“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物之枯荣引发心之悲喜.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秋意浓入肃杀,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就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黑黄的色,边儿早已碎败,蜷曲着身子,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么? 我悲秋,我亦恋秋.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愁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怀莫名的悲哀. 人生,不都如这枯叶么?在转瞬即逝的浓绿后转黄,变黑,飘飘地落地,不知葬身于哪一角落. 又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浍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 每一颗石子里,都有沙漠的影子. 所以诗人才说:一支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走在秋月的田野上,我想起一位诗人对老托尔斯泰的叩问: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 没有错,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路,都将成为往事,无论它们是欢乐的相逢,还是痛苦的别离,但是请你相信,无论是热切的期待,还是深情的追忆,我们所唱过的每一支歌,都不会转瞬消失,如同罗莎·卢森堡所言:“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都将与我同在!” 狭隘而自私的心灵,可以变成自己的地狱,广阔而开朗的心灵,却可以成为他人的天堂.地狱和天堂,只有一层之隔. 而一切嫉妒的火焰,总是从燃烧自己开始的. 一位年老的作家告诉我说: “你的双脚,踏碎了多少时间?但不要懊悔吧,只要踏得真实,谁的步子,都会有深浅.” 在你终于赢得成功的鲜花的时候,难道你不怀念往昔的路口?在你重新营造成功的华贵的屋宇里,难道你不怀念昔日的木头? 信任 信任一个人有时需要许多年的时间.因此,有些人甚至终其一生也没有真正信任过任何一个人,倘若你只信任那些能够讨你欢心的人,那是毫无意义的;倘若你信任你所见到的每一个人,那你就是一个傻瓜;倘若你毫不犹疑、匆匆忙忙地去信任一个人,那你就可能也会那么快地被你所信任的那个人背弃;倘若你只是出于某种肤浅的需要去信任一个人,那么旋踵而来的可能就是恼人的猜忌和背叛;但倘若你迟迟不敢去信任一个值得你信任的人,那永远不能获得爱的甘甜和人间的温暖,你的一生也将会因此而黯淡无光. 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信任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你有义务去信任另一个人,除非你能证实那个人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权受到另一个人的信任,除非你已被证实不值得那个人信任.
培根随笔摘抄2篇300字感想100字
1摘自培根随笔之《论真理》当上帝创造宇宙的那几日中,他所创造的头一件东西就是感官底光明;他所创造的末一件东西就是理智底光明;从那以后直到如今在他工作完毕而休息的期间内,他底作为全是以他底圣灵昭示世人。
最初他在物或浑沌底面上吹吐光明;然后他由人底面目中吹入光明;到如今他还在往他的选民面目之中吐射光明。
有一派哲学在别的方面都不如他派,可是有一位诗人为这派哲学增光不少。
这位诗人曾说:“站在岸上看船舶在海上簸荡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底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底种种经过最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底高峰(一座高出一切的山陵,在那里的空气永远是澄清而宁静的)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只要看的人对这种光景永存恻隐而不要自满,那末以上的话可算是说得好极了。
当然,一个人底心若能以仁爱为动机,以天意为归宿,并且以真理为地轴而动转,那这人的生活可真是地上的天堂了。
●赏析:这段话表达了培根对真理的崇敬之情。
他认为感官上可以感知的是最低级的感知,而理智上的认知则是最高级的认知,可见他对真理的推崇。
在他看来,只要拥有真理和光明,世界就显得无比光明和快乐,就是人间的天堂。
应该敬佩这位先哲,这个追求真理的先驱者,是指引人们走向光明的英雄。
2摘自培根随笔之《论死亡》外斯帕显死时还说笑话;他坐在一个凳子上说:“我想我正在变神哪”。
加尔巴临死作壮语说:“砍罢
假如这是有益于罗马人民的”。
一边说着一边伸颈就死。
塞普谛米犹斯?塞外拉斯死得爽快。
他说:“假如还有什么我应该做的事,快点来吧”。
诸如此类。
那些画廊派的哲学家把死底价值抬得太高了,并且因为他们对于死准备过甚,遂使死在人看起来更为可怕。
“他把生命底终结算做自然底恩惠之一”。
说这句话的那人比较说得对的多了。
死与生同其自然;也许在一个婴儿方面生与死是一般痛苦的。
在某种热烈的行为中死了的人有如在血液正热的时候受伤的人一样,当时是不觉得痛楚的;所以一个坚定的,一心向善的心智是能免死底痛苦的。
但是,尤要者,请你相信,最甜美的歌就是在一个人已经达到了某种有价值的目的和希望后所唱的“如今请你让你底仆人离去”。
死还有这一点;就是它打开名誉之门,熄灭妒忌之心。
“生时受人妒羡的人死后将受人爱”。
●赏析:看完这段文字后心灵都不由清明了些,仿若醍醐灌顶。
自从懂事后知晓死亡,就一直怀着畏惧的心理,有的时候甚至埋怨科技的发达,因为明白世界本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总觉得死后的虚无是最深刻的恐惧。
但是培根早在几百年前就说到“生与死同期自然”,都是自然的恩惠,所以要平淡待之,要珍惜生命,死而无憾。
3摘自培根随笔之《论宗教一统》宗教既是人类社会底主要维系,那末要是它本身能居于统一底真正维系之中,自然是一件很好的事。
关于宗教的争执和分裂是异教徒所没有的恶事。
原因是异教徒底宗教并无任何固定不移的信仰而只有仪式和典礼。
他们教会中底主要宗师和长老乃是诗人,从这个就可以想到他们底宗教是什么样的一种宗教了。
但是真正的上帝有这种性质,就是他是个“忌邪的神”;因此他底崇奉和宗教便决不容有混杂和伴侣。
所以我们想关于教会底统一说几句话,所说的是其结果如何;其界限如何;其方法如何。
统一底结果(仅次于得上帝底喜悦,而得上帝底喜悦是至善至美的)有二,一是对教会以外的人的,一是对教会以内的人的。
对于前者,无疑地异端和分裂是各种丑事中之最丑者;真的,这两桩事甚至比伤风败俗还坏。
因为,如同在肉体上创伤或割裂是比一时不良的体液为劣,在精神上亦复如此。
所以再没有比“统一底破坏”更能使在外者不入教堂,在内者急欲出外的了。
因此,到了这种情形的时候——就是,有的人说“看哪,他在旷野之中”。
又有人说:“看哪,他在密室之内”。
那就是说,有的人在异端的秘会里找寻基督,又有人在教堂的外表上找寻基督——在这种时候我们底耳中须常有那句话——“不要出去”。
●赏析:我对宗教怀着一些敬畏的情绪,看到电视里朝圣的人们,看到教堂里虔诚祷告的人们,总觉得会有些东西高于三尺神明,让这个世界多了些神秘的色彩。
我想宗教是一种信仰,有信仰的人们,总是会对所作所为有所顾忌,有所期待,绝望之时不忘,得意之时不忘,所以人生得以平和从容,也不枉一种恩赐。
想起一个朋友去澳大利亚后就入了基督教,我虽然有时无法理解,却为她的虔诚感动。
4摘自培根随笔之《论复仇》确信所罗门有言:“人有怨仇而不报是他底光荣”。
过去的事情是已经过去了,并且是叫不回来了;明智的人留心现在和将来的事情已经够忙的了;所以那些劳劳于过去的事情的人简直是枉费心力而已。
没有人是为了作恶而作恶的;而是为了要给自己取得利益、乐趣、或荣誉、或类此的事情的。
因此为什么我要对着某人因为他爱自己胜于爱我而生气呢
并且即令有人纯粹因为生性本恶而作了恶,那又怎么样
也不过象荆棘一样;荆棘刺人抓人因为它们不会作别的事啊。
复仇中最可原谅的一种就是为了报没有法律纠正的那一种仇的;可是在这种情形里那报仇的人也应当留神,他那报复的行为要没有法律惩罚才好;否则他底仇人仍然要占先的,因为二人之间吃亏底比例乃是二比一也。
有些人在报仇底时节要对方知道这报复是从那里来的。
●赏析:看到这段文字的第一反应是各种复仇的电视剧,现在的电视剧越来越无聊了,复仇,爱情,如是而已。
也想起很多复仇名篇,比如《呼啸山庄》。
最开始看《呼啸山庄》是懵懂的,对于主角希斯克利夫的形象也不置可否。
读到这里时也有些唏嘘不已。
若人人都知晓得如此明白,懂得放手,又何来这么多爱恨情仇呢。
5摘自培根随笔之《论困厄》但是用平凡的话来说,幸运所生的德性是节制,厄运所生的德性是坚忍;在伦理上讲起来,后者是更为伟大的一种德性。
幸运是《旧约》中的福祉;厄运是《新约》中的福祉;而厄运所带来的福祉更大,所诏示的上帝底恩惠更为明显。
然而即在《旧约》之中,如谛听大卫底琴音,就一定可以听见与欢颂一般多的哀歌;并且圣灵的画笔在形容约伯底苦难上比在形容所罗门底幸福上致力得多了。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在针工与刺绣中,我们常见,若在一片阴沉的底子上安排一种漂亮的花样,比在一片浅色的底子上安排一种暗郁的花样悦目得多;从这眼中的乐趣上推断心中的乐趣罢。
无疑地,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赏析:读完这段话,想起来的先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想来古往今来,人们对磨难的认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我又想起来老师曾经讲过的小故事,只记得主题是如果不能战胜苦难,那就没有资格说苦难是财富。
是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磨其筋骨,但若在磨难之中孱弱得死去,又如何说苦难是一笔财富呢。
所以,我们必须有面对厄运的勇气,让厄运锻炼我们,让生命更加完整。
6摘自培根随笔之《论父母与子嗣》父母底欢欣是秘而不宣的,他们底忧愁与畏惧亦是如此。
他们底欢欣他们不能说,他们底忧惧他们也不肯说。
子嗣使劳苦变甜,但是也使不幸更苦。
他们增加人生底忧虑,但是他们减轻关于死亡的记忆。
由生殖而传种是动物同有的;但是名声、德行与功业则是人类特有的;而最伟大的事业是从无后嗣的人来的这种事实也是确实可见的;这些人是在他们底躯体底影象无从表现之后努力想表现他们精神底影象的。
所以,无后代的人倒是最关心后代的人了。
首先树立家业的人们是对于他们底子嗣最为纵容的;他们把子嗣看做不但是本族底继嗣,而且也是自己事业底继续;因此,他们对自己底子嗣与自己所造的事物都是一样的看法。
●赏析:觉得一些感性的东西,用哲学的语言表述出来更加的有味道,也更加合理,让人在共鸣的同时也油然产生一种启迪之感。
父母的苦和甜都不曾细说,只有小孩有资格喜形于色;孩子是父母一辈子的责任,让父母甜也让父母苦。
我想血脉亲情是不论历经多少年多少代都无法磨灭的,每个人都应该有面对小孩为人父母的责任感,也要有孝顺父母为人子女的责任感。
关于学习的名言启示100字左右
态度决定一切 在文明的学校里,一个人大修养很重要,心态是一个人的成功的关键。
生活中每一个成功者无不是心态的主人。
如果一个人具有想学才学,想做才做的心态,那么他将一世无成。
就像古人所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天不生无用之人,每个人无论怎样的渺小,在自己的眼中自有其分量就像毫田所说:我不在乎我在别人心中是如何,而是注视我在自己的心中如何;在学习中我们应该靠自己而富足,不是靠求信于人。
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不了我们的的学习情况,可以改变学习态度;如果我们得不到我们所希望的高度,最好不要让消沉来弥漫我们的心灵和生活。
在学习中没有成功与失败,有的只是心灵的挫折,如果不这种心灵受挫的压力转变成一种前进的动力岂不是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