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的先贤大儒
1.生命的者老子 老子(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名耳,字伯阳,汉族,苦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2、永远的”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
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3、积极而潇洒的退守者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
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4、民本思想的先驱者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
名轲,字子舆。
又字子车、子居。
父名激,母仉氏。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5、不是“醇儒”的荀子 荀子(xunzi)(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
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
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6、“大一统”的设计者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董子,汉代思想家,政治家。
为儒学取得正统地位作出巨大贡献。
广川人(今河北景县),汉族。
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
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
7、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
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
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8、“致良知”说的宣导者王守仁 王阳明 (1472-1529),汉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
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创始人。
9、民主思想的启蒙者黄宗羲 宗羲(1610-1695) 汉族,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
浙江余姚人。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
10、被遗忘的隐居思想家王夫之 (1619~1692) 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
字而农,号涢斋,学者称船山先生。
湖南衡阳人,汉族。
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三大学者。
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寂寞之后是辉煌的事例四个 道理论证三个 名言三个 越多越好
【快速选材】(1)从课本中寻找与话题的材料。
(这先倡导的)比如本话题“寂寞与辉,是说钱钟书就是在“一本一本”的阅读(寂寞)中成就了大学问家和大作家(辉煌)。
①莫泊桑师从福楼拜,在十年时间里刻苦练笔,写成了一篇一篇文章,但是全部扔了没有拿出去发表一篇作品,一直到写成短篇小说《羊脂球》,作品一发表即震动法国文坛。
成名后的作家还能沉寂下来刻苦写作,所以一生著作十分丰厚,被誉为十九世纪法国“短篇小说之王”、一个“卓越超群、完美无缺的文学巨匠”。
②北宋王安石笔下有《伤仲永》一文,说仲永是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5岁时就很有诗才,但是他那喜不自禁的父亲不让他沉寂下来继续读书做学问,而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用诗换钱,求取名利。
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
③比如,鲁迅、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等古今中外名人。
(2)从生活中寻找鲜活的事例。
① 2005年“感动中国”的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甘当一介农夫,在寂寞中播撒智慧,在寂寞中收获富足。
②2005年“感动中国”的贫困山区教师徐本禹等 ③回望人类文明史,真正的智慧、伟大的思想和发明,绝大多数并非产生于热闹之中。
被孔子喻为“龙”的老子,在“国立图书馆”期间几乎没有著述,西出函谷关,应关令尹喜再三恳求,才在牛背上写下《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字。
那五千字很是了得,立刻赢得一片辉煌。
然而,老子径直西去,把辉煌远远抛在身后,留予世人去研究,自己仍旧独个享受寂寞。
④艺术,特别是真正的艺术,注定是孤独人的事业。
寂寞中人,感情最为丰富细腻,能够体验人所不能体验的生活,感悟人所不能感悟的道理,发现人所不能发现的创想,获取人所不能获取的能量,最后成就人所不能成就的事业。
为什么许多作家成名前写出传世之作,成名后却业绩平庸
是因为出名后应酬太多创作时间无法保证,还是出名了地位高了无法深入生活,抑或是因为失却了原先使他变得十分敏锐而智慧的孤寂心境
5、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
7岁的她就开始读《三国志》《水浒传》《聊斋志异》,虽然读得一知半解,但是兴趣越发浓厚,稍大一点,她竟然习惯于枯坐书桌旁,连最喜欢去的海边也不去了,一天到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她似乎被伙伴遗忘了,她也把伙伴给遗忘了。
房间里是书,脑海里是人物和故事。
别人都在为她的孤寂担心,可是她并不意识到也许根本不明白什么叫寂寞。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孤寂着,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痴迷着。
终于有一天,中国文坛上多了一位清新亮丽的女性,她以毕生的精力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冰心化寂寞为痴,在喧嚣的尘世扫出一方净土,净化自己,她对寂寞做了最好的诠释。
6、因为甘于寂寞,居里夫人面对荣誉不骄不傲,将珍贵的奖章给孩子当玩具,教育其说,荣誉只能玩玩而已,正是由于这种态度,才使她登上科学颠峰,在人们心中留下了真正永恒的辉煌。
7、瓦特在发明蒸汽机后整天忙于各种应酬,而荒废人生,再也没有其他发明造福人类,他的人生最终寂寞。
8、曾经显赫文坛一时的大仲马,在写了《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后躺在荣誉造就的黑色坟墓中,终于寂寞余生。
9、坚守“寂寞”的两位寿者符号 不知道长期居于同一城市的孙犁、马三立,生前可有过交往交流,笔者发现这一从文一从艺、一主“雅”一主“俗”的两位大师,竟有着那么多的相似之处
二位都是生命的寿者。
行年九十,按《左传》“中寿百岁”的标准,都是接近“中寿”的中国文坛艺届的两位耆宿。
二位也是创作的寿者。
创作生命力如此旺盛
孙犁最后20年,以每两年一本的频率连续出了10本书。
从《荷花淀》到《曲终集》,70年的文学长旅,将数百万字的作品留在了这个世界。
马三立直到88岁才告别演出,80载的相声生涯,数百个耐人品味的段子有口皆碑,马大哈、开会迷,早步入了辞书…… 二位的作品都不好趋时赶热。
笔下嘴上,不约而同地远离“大喊大叫”,拒绝提高嗓门。
题材都不那么“重”,旋律也不那么“主”。
即使如《荷花淀》、《铁木前传》,也是武戏文唱,举“重”若“轻”。
而马三立,装的全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市井视角的众生相。
与今日那种大赞农民如何坐宝马、使笔记本电脑、反穿裘皮大衣、卧室里两部等离子电视机的“假大空”相声,真是云泥之隔
二老都钟情于恬淡平和的风格。
“荷花淀派”的倡导,“文哏”“冷幽默”的一贯,特立独行,独树一帜。
贾平凹说:孙犁的文章好到你不觉它是文章,难寻技巧。
读他的文章,如读书帖般舒服,也想见其书家的自在。
而愈到后来,则愈显其简淡超逸老到,臻于“大味必淡”,“大道低回”的炉火纯青。
马三立则专以“我”为嘲笑对象,让你大笑之后也跟着自嘲,嘲笑的正是人性的弱点。
他以特有的“唠叨劲儿”,使劲儿地将腮帮子往里嘬,声平气和耳语聊天式地“逗你玩”。
从不高台教化,不恩赐、强加笑声。
哀而不怨,俗不伤雅,婉而多讽,乐而不淫。
传统在他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与提升。
有评论家说孙犁的作品是不可模仿也无法模仿的:“孙犁是最易被社会误解的作家,也是最易让模仿者‘上当’的作家。
”无独有偶,也有评论家说马三立是无法模仿的:“谁不学马三立谁不会说相声,谁学会了马三立谁也说不好相声”。
风格独绝简直让二位成了“孤家寡人”。
二位的为人也似乎相约,都是低调儿的。
远离尘嚣,固守寂寞;都未进官场,不当红星,不吹不擂,无竞无争。
始终生活于“行”外“圈”外:离文坛而不离文学,远艺界却不离相声。
正如冯骥才先生所说:这种寂寞是彻底的,真正的。
在艺坛、文坛乃至大型晚会都崇尚闹腾的当下,这真是和而不同的两个“另类”。
聂绀弩有诗:“中年多隐痛,垂老淡虚名。
”仿佛是专为二位而写的。
别看孙犁参加革命早,对于人事关系却偏偏缺乏应有的知识,更无应对的能力。
“文革”中,饱受迫害谪居陋室,几次想到自杀。
马三立由青年时期的地摊糊口,到善良到对“政治”一窍不通,到“反右”中成为替罪羊,到“文革”遭同行以死相逼而跳楼……两人的境遇竟是这样惊人的相似。
“淡虚名”,于是成为他们的一种哲学,一种境界。
以近一个世纪的阅历,二位看透人生参破世事,因而平淡中迸发激情,精微里显示骨气;宁静与致远同在,孤傲与谦虚并行。
一个是永与书为伴“副科级”的文学大师,一个是无需减肥的欢喜笑佛;一个是笔酣学富的大儒,一个是仙风道骨的长老。
皆为“隐于世”的“大隐”
“人心如明镜清泉,虽尘积风扰,不可掩也。
”(孙犁语)大智若愚,大强若弱。
生前固守寂寞者,身后倒未必寂寞———如今孙犁的塑像坐落在天津日报大厦的广场前;天津市民为名人海河立像的投票,马三立得票是最高的……再回看文艺界一些人物整天露脸亮相、送往迎来、应景追风却作品平庸、文思枯竭,身后倒成了真正的“寂寞”者,该是多么有趣的社会“生态平衡”
“仁者寿”———孔子的话,看来不无道理。
马三立71岁时自称“幼童”写下诗句:“昔日药王寿高,今朝却将他超,百岁焉敢称老
齐璜亦属寿夭。
”这是仁者的胸怀。
津门并世出现两位大师级寿者、智者、仁者、圣者,看来堪称一块福地
10、在物欲横流、作风浮躁的今天,樊锦诗甘于寂寞、乐于寂寞、耐于寂寞的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学习。
广大科技工作者应以樊锦诗为榜样,戒骄戒躁,耐住寂寞,严谨踏实,潜心学问,自觉抵制金钱的诱惑,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而献身。
敦煌莫高窟不具备博物馆的功能,也不适合对外开放,这就使得莫高窟的保护和开发矛盾重重。
在樊锦诗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大胆开拓创新,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积极倡导多学科交叉性,以敦煌壁画材料的科学分析为切入点,尝试进行古代壁画原貌复原课题的研究,使科学与艺术有机地联系起来。
他们把文物保护工作作为多学科的系统工程来抓,很好地解决了开发和保护的矛盾。
11、诸葛亮在《戒子书》中写道:‘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一个人只有甘于寂寞,才能排除杂念,专心致志,将智慧、灵感全部集中调动起来,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12、在力学上做出杰出成就的科学家牛顿,也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
即使是朋友聚会,他也没有和朋友欢饮达旦,而是一个人关在书房潜心研究,直到从书房出来,客人散去,看到桌上的鸡骨,还误以为自己已经吃过饭了。
一个耐不住寂寞寞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
13、大师刘海粟再三告诫学生,‘要甘于寂寞’,只有耐得住寂寞才不会寂寞。
从巴金声明‘闭门谢客’到费孝通告示‘关门盘点’,许多名家学者都努力为自己营造一个‘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宁静天地。
事实告诉我们,只有甘于寂寞,才会创造人生的辉煌。
。
14、“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天分。
“发明大王爱迪生曾面对两千多次的灯丝实验失败,他是寂寞的,但他更知道坚守寂寞是成功的必然之路,只有坚持不懈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把寂寞埋于心底,在成功那一刻照亮了全世界,汗水的结晶,寂寞的花朵,闪泺着睿智的光芒。
(3)从课内外寻找成语典故、俚俗谚语和名言警句。
①江郎才尽。
②十年磨一剑。
(唐朝诗人贾岛《剑客》一诗。
此诗抒发了作者十年磨一剑,欲斩不平事的豪迈气概。
十年磨一剑,可谓久矣。
但要成就一番事业,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
在生活中只有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寂寞与孤独,才能享受“磨剑”的乐趣,也才可能磨成那锋利无比的“一剑”。
) ③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十年寒窗无人问是寂寞,是长寂寞,是真寂寞,然而正因为有了那“十年寒窗无人问”的寂寞,才换来了“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辉煌。
搞创作的人,谁没有经历过诗人那样“无人问”的“寒窗”呢
即使名成利就的艺术家,要创作时,面对的,仍然是“无人问”的“寒窗”,何止“十年”,也许一生。
) ④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淡泊也好,宁静也好,无不是以忍大寂寞为前提。
因此,大事业、大成就,其背后最重要的支持便是常人不堪忍受的大寂寞。
) ⑤古来圣贤皆寂寞。
(李白《将进酒》,意思是说圣贤皆由寂寞而成圣,成圣以后还能守住寂寞。
一个人只有身处寂寞之中,才能真正反观自省,才能感悟人生真谛,忘记世间一切庸俗;也只有在寂寞时,才能看见自己那歪斜却实在的脚印。
) ⑥我在寂寞中思索人生。
(雨果) (4)从自然界、动植物等处寻找材料。
①火山爆发的壮美。
假如你赞美火山爆发的辉煌,那么你就该赞叹岩浆在地底下十年一百年一万年几百万年几千万年乃至更久远的时间在地底下运行奔突的寂寞。
②蝉儿鸣叫的嘹亮。
假如你赞美蝉儿那嘹亮的歌喉如艺术家般的美妙,那么你就该明白蝉儿为了这一刻,所忍受的寂寞。
法国人法布尔像诗人一般的抒情:“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他觉得:“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什么样的钹声能响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 ③梅花绽放的美艳。
一枝红梅在风雪中绽放,多么辉煌,多么美丽,但是你知道吗
春天桃李满园争奇斗艳,她寂寞着;夏天荷香满塘清馨馥郁,她寂寞着;秋天菊花舒展满地铺金,她寂寞着; ……呵,那是怎样的一种寂寞啊
④蝴蝶飞舞的轻盈。
春天,花园,蝴蝶轻盈飞舞,羡煞文人雅士,然而你知道她自困茧中那漫长的寂寞吗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这句话的出处哪里
一、天与不取受其咎至不行,反受其这句话的出处:刘向《说苑.谈丛》。
原句:“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
”意思是——上天赐与的东西不接受,反而会受到惩罚;时机到了不行动,反而会遭受灾祸。
二、作品简介:《说苑》,又名《新苑》,古代杂史小说集。
刘向编。
成书于鸿嘉四年(前17)。
原20卷,78。
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
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
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
三、社会影响:《说苑》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说苑》除卷十六《谈丛》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人物简介:刘向(前77一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省沛县)人,汉高祖之弟楚元王的四世孙,西汉时文学家、经学家。
他主 张“天人感应”学说,与其子刘歆一起,为古代图书的编目整理工 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著作有《洪范五行传论》、《七略别录》、 《新序》、《说苑》、《列女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