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中曾子的句子
1,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四)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
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
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 2,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九)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新亡者,对已故的先祖能不断追思,这样社会人民的道德日趋于笃厚,回归善的本性。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七)译文: 曾子说:“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把推行仁政当作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死了才停止,不是很远吗?”4,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泰伯·六)译文: 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大事交代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
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5,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二十四)译文: 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
《论语》中曾子的句子有哪些
1.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
——春秋·曾子2.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春秋·曾子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春秋·曾子
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有哪些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
2、,鲜亦仁
3、: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患不知人也。
6、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2、,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7、君子周急不继富。
28、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子不语:怪,力,乱,神。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论语中有哪些关于曾子的记述
1,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四)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
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
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 2,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九)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新亡者,对已故的先祖能不断追思,这样社会人民的道德日趋于笃厚,回归善的本性。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七)译文: 曾子说:“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把推行仁政当作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死了才停止,不是很远吗?”4,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泰伯·六)译文: 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大事交代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
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5,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二十四)译文: 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 对不起,就找到这么多
《论语》中曾子的教导是( ),( )告诉我们做一个有远大抱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论语·泰伯章》中曾子说的一句话,原文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是什么意思
曾子曰:“吾wú)日三(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像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
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
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
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
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事。
忠:尽心尽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