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寺院墙壁佛陀格言图片

寺院墙壁佛陀格言图片

时间:2019-06-19 22:48

现在寺庙里供养的佛陀形象,跟他们古时候的样子是一样的吗

还是被美化形象了

修行者的境界越高,见到的佛相越是慈悲庄严,很多雕塑佛像的工匠都是在不同境界见到了佛的某些形象,从而雕塑出来,有慈悲相有忿怒相有欢喜相等等都是很有神韵的。

现代如果以现代工艺做出来的佛像,看起来精美,可是难以有其神韵。

是美是丑,那就见仁见智了。

寺院大殿里佛陀左右两尊什么佛菩萨

个人理解,寺中大殿常供三佛,分别代表: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

释迦文佛因宝藏如来佛和灯光如来佛之因缘而得成如来,所以过去佛应为宝藏或灯光如来。

每一个成就如来者,都会告诉众生下一成就如来者名号。

释迦文佛说,下一个成就如来的是弥勒佛,所以未来佛只能为弥勒佛。

中国佛教寺庙布局

佛教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教之一,深受古时皇家的重视和推崇,所以寺院的布局和供奉佛位是有讲究的,大致是按照古代皇家建筑风格及方位来安排.通常的寺院是坐北朝南,三门向南开,但也有说法,寺院不能太正对南向,有点偏东或偏西的那种向南方向.布局基本上是天王殿,中间供奉弥勒菩萨,以布袋笑弥勒见多.四天王左东南、右西北(以弥勒为准,左即东方)。

弥勒菩萨的背后是供奉韦驮菩萨。

以天王殿作为主线,纵线对正,接下来就是主殿——大雄宝殿,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当然也有寺院供奉法身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的左右一般供奉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

或者禅宗道场就干脆供奉释迦牟尼佛粘花像,左右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

大雄宝殿的左右两旁一般是十八罗汉,左9尊右9尊。

释迦牟尼佛的背后,一定是供奉观音菩萨见多,称海岛观音,左右善财童子和东海龙女。

观音大士身后配有罗汉或者三十二应身图。

接下来是法堂和藏经阁,两者可以上下两楼,或者相互连接都可以。

上述的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都在一条纵线上。

横线主要是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设立左右钟鼓楼,左钟楼(东边),右鼓楼(西边),一般钟楼下或供奉地藏菩萨,鼓楼下或供奉伽蓝菩萨(现关公像)。

也有的寺院将钟鼓直接设立在大雄宝殿之中。

但大致的布局就是如此。

以“寺”为名东汉明帝时,释摩腾自西域用白马驮经,初宿洛阳鸿胪寺,于是以“寺”名之,创立“白马寺”。

“寺”在白马寺创立之前,为官署之名,后来凡是僧众所居处,皆以“寺”为名。

在中国佛教寺庙的建筑中,殿堂是寺院建筑的主体。

殿是供奉安置佛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供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起居的地方。

下面将就普通常见寺庙的格局作些介绍。

布局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山门(寺院正门)起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绕起来。

中轴线上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之后是法堂或藏经楼(阁)或毗卢阁、观音殿。

大雄宝殿前,左右配殿有枷蓝殿、祖师堂(或观音殿、药师殿等)相对。

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主轴线东侧,包括僧房(居室)、香积厨(厨房)、斋堂(饭堂)、职事堂(库房)、荣堂(接待室)等。

接待四方之来者的客房特设在中轴线西侧。

山门佛寺的大门称为“山门”。

由于“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在山林之处,所以得名。

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中间一座常建成殿堂式。

叫山门殿或三门殿。

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如同两个门卫护持寺院。

天王殿进了山门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

在天王殿前两侧有钟楼和鼓楼。

天王殿中间供坐北面南的大肚弥勒佛。

东西两旁分塑四大天王像,弥勒佛背后神龛内供韦驮菩萨像。

大殿天王再往北是“大雄宝殿”,俗称“大殿”,为寺庙的主殿、正殿。

“大雄”是梵文筏那摩那的汉译,是对佛祖释迹牟尼的尊称,指佛有大力,能伏“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等四魔。

常见的供奉释迦牟尼佛有三种姿势:一种称“成道像”,结跏趺坐(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成道前,为了众生而牺牲自己,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

再一种为“说法像”,结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

还有一种立像,左手下垂,名“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右手屈臂向上伸,名“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

还有的是“三佛同殿”。

一种是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种佛身。

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指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

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指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

右尊为“应身佛”,即是释迦牟尼佛,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特指释迦的生身。

又一种为供“横三世佛”。

这里的“世”指三个空间世界,以其同时存在,所以叫“横三世”。

正中为本尊释迦牟尼佛;左侧为左手持钵(表示盛甘露),右手持药丸的药师佛;右侧为阿弥陀佛。

另一种为供“竖三世佛”。

这里的“世”、指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的时间。

三世指过去(前世、前生)、现生(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世。

在佛像中的位置是: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

左侧为过去佛,即燃灯佛。

佛经说他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得名。

亦说释迦未成佛时,燃灯佛曾为他“授记”,预言将来成佛的事。

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

弥勒是释迦之后将为佛。

佛经讲他将继承释迦的佛位而成佛,所以叫未来佛。

佛殿两侧各九尊罗汉。

佛坛背后是观音菩萨手持杨枝净瓶,立于普陀洛枷山海之间。

配殿大殿的东西两侧配殿是枷蓝殿与祖师殿。

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简称。

是“僧园”之意。

这里的伽蓝特指“祗树给孤独园”,是释伽在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

伽蓝殿供波斯匿王和他的太子祗陀,还有给孤独长者。

相传“祗树给孤独园”是给孤独长者用金钱购置波斯匿王太子祗陀的花园,建筑了“祗园精舍”,释迦说法的道场。

除了这三位护持佛法建立枷蓝的善士外,殿内两侧还有供美音、梵音、天鼓等十八位枷蓝神的,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

法堂大殿的后面为法堂,也叫讲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的地方,它是佛寺中仅次于大雄宝殿的主要建筑。

法堂也供佛像,但主要设法座。

法座亦称狮子座,堂中设高台,中置坐椅,供法师演说佛法之用。

法座后挂象征释迦说法传道的图像。

法座前置讲台,台上供小佛像。

下设香案,供置香花,两侧列置听法席位。

藏经阁法堂之后是藏经阁,藏大量书籍,一般不对外开放。

寺庙建筑布局图庄严与供具寺院殿堂布置除各类佛像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庄严和供具。

所谓庄严就是以示庄重严肃的装饰。

中国佛殿之庄严主要为宝盖、幢、幡、欢门等。

宝盖又称天盖。

殿堂所供本尊佛像有宝盖,佛经称华盖。

一般以木材、金属或丝织之材料制成。

幢,又称宝幢,为佛、菩萨的庄严标帜。

用以表麾众生,制魔众。

一般以绢、布等制成。

幢身周围置八个或十个间隔,下附四垂帛,或绣宝生如来、地藏菩萨等像,或加彩画,头上安宝珠。

每一佛前多置四柱宝幢,或绕宝盖而悬置。

幡,又称胜幡。

为表佛世尊威德所作之庄严,它犹如大将的旌旗。

幢下长帛下垂者曰幡,而以幢竿垂幢日幛幡。

幡有多种颜色和制法,以平绢制成的叫平幡,束丝制成的叫丝幡,以金属玉石联结制作的叫玉幡。

旗竿头安宝珠的称云幢旗,幢竿头置龙头的叫金刚幡。

幡上多书佛号或经偈,悬挂于佛像前。

欢门,是悬于佛像前的大幔帐,上面用彩丝绣成飞天、莲花、瑞兽、珍禽之类。

飞天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神灵。

欢门两侧垂幡,称为幡门。

门前悬供佛琉璃灯一盏。

供养在佛教中名目繁多,有香花供养、饮食供养、灯明供养、衣服供养等等。

殿堂供具多寡,看殿堂结构的大小以及法事需要来决定。

佛经中说,殿堂当设二十一种供奉之具,如果不能办到,五种也可以。

五种供具是:香水、杂花、烧香、饮食、燃灯。

佛像前所设香炉、花瓶、烛台叫“三具足”,就是从五种供具中简化而来的。

佛像前设有香几供台(大桌),其形或长或方。

长的香几安置“三具足”之类,而方供台却是以奉五供(即涂香、花鬘、烧香、饮食、灯明)之用,以丝绣桌围将四面围起。

供台上前置香几,几上放小香盘。

香盘用紫檀木制作,上置一香炉二香盒,分盛檀香、末香。

盘前挂一红幢,绣莲花瑞禽之类。

寺庙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一。

起源于印度的寺庙建筑,从北魏开始在中国兴盛起来。

这些建筑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宗教的兴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寺庙建筑起源于印度。

我国在南北朝时代大规模兴建寺庙成风,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首都洛阳内外有一千多座寺庙。

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待中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可见南朝寺庙之多。

  中国古代寺庙的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

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即为佛祖释加牟尼。

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庙内大都另辟塔院。

中国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

沿着这条中轴线,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

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

因此中国佛寺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

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国也较普遍。

这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1.正殿:  即大雄宝殿,俗称“大殿”。

位于天王殿以北。

是供奉佛教的教主——佛陀的大殿。

“大雄”,(意谓伟大的英雄)是对佛的尊称,指佛有大力,能降伏“烦恼魔”、“五阴魔”、“死魔”、“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之魔王,能害人善事)”等“四魔”。

《法华经.涌出品》曰:“善哉善哉,大雄世尊。

”《法华经.授记品》云:“大雄猛世尊,诸释之法王。

”新译《华严经》卷四《世主妙严品》云:“如来智慧不思议,悉知一切众生心,能以种种方便力,灭彼群迷无量苦。

大雄善巧难惶,凡有所作无空过。

”佛为大雄,故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正殿,即称大雄宝殿。

供奉的主要佛像,常见的有一、三尊二种类别。

  (1)供一尊佛:一般是供奉释迦牟尼佛像。

常见有三种姿势。

其一为成道相,结跏趺坐(盘腿打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名为“定印”,表禅定之意,右手直伸下垂,名“触地印”。

其二为说法相,结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呈环形,名为“说法印”。

再一种是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名为“旃檀(旃,音zhān;旃檀,檀香)佛像”。

下垂手势名“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上伸手势名“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

释迦佛在世时,优填王用旃檀木按释迦佛的形象雕成此像。

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所载,佛成道后,上忉利天为母说法三个月,时,憍赏弥国优填王难禁思慕之情,遂请毗首羯摩天造佛形像,此是有佛像之始。

后来仿制的也叫旃檀佛像。

  (2)供三尊佛:有多种安排方式。

一种是供“三身佛”: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右尊为应身佛,即释迦牟尼佛。

另一种是供“三世佛”,又分两种:一种是在三个空间世界中存在的佛,中间一尊为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左尊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坐,左手持钵,右手持药丸;右尊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

三世佛之旁各有二菩萨立像或坐像;释迦牟尼佛旁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药师佛旁为日光菩萨、月光菩萨;阿弥陀佛旁为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再一种是供过去、现在、未来的三尊佛。

正中为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佛迦叶佛,右侧为未来佛弥勒佛。

  另外还有供奉五方佛的,以五尊佛分别阐释佛的意义:正中为法身毗卢遮那佛。

左手第一尊为南方宝生佛,表佛德;第二尊为东方阿閦佛,表觉性。

右手第一尊为西方阿弥陀佛,表智慧;第二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

  主尊两侧,常有“胁侍”,即左右近侍。

释迦佛的近侍,一般为老“迦叶”、少“阿难”两大弟子。

殿内东西两侧,近世多塑十八罗汉像。

佛坛背后常供一堂“海岛观音”,或仅供一尊观音菩萨像。

  迦叶,亦称摩诃迦叶,为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头陀第一著称。

身有金光,映蔽余光使不现,故亦名饮光。

生于王舍城近郊之婆罗门家,于佛成道后第三年为佛弟子,八日后即证入阿罗汉境地。

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赖;于佛弟子中曾受佛陀分予半座。

在灵山会上,受佛正法眼藏,传佛心印,为禅宗初祖。

佛陀入灭后,成为教团之统率者,于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经典结集。

生平修苦行,遵佛嘱于鸡足山入灭尽定,待弥勒佛出世时,传佛衣钵。

  阿难,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全称阿难陀,意译为欢喜、庆喜、无染。

系佛陀之堂弟,生于佛成道之夜。

佛寿五十五,阿难二十五岁时出家。

出家后二十余年间为佛陀之常随弟子,善记忆,对于佛陀之说法多能朗朗记诵,故誉为多闻第一。

阿难天生容貌端正,面如满月,眼如青莲花,其身光净如明镜。

于佛陀生前未能开悟,佛陀入灭时悲而恸哭;后受摩诃迦叶教诫,发愤用功而开悟。

于首次经典结集会中被选为诵出经文者,对于经法之传持,功绩极大。

初时,佛陀之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欲入教团,阿难即从中斡旋,终蒙佛陀许可,对比丘尼教团之成立,功劳至钜。

又据《付法藏因缘传》卷二载,佛陀传法予摩诃迦叶,摩诃迦叶后又传法予阿难,故阿难为付法藏之第二祖。

阿难于佛陀入灭后二十年至二十五年间于殑伽河中游示寂,入寂前,将法付嘱于商那和修。

  2.配殿:  东配殿一般是伽蓝殿。

伽蓝意译“众园”,原指修建僧舍的基地,转而指包括土地、建筑物在内的寺院的总称。

伽蓝殿供奉伽蓝神,即守护伽蓝之神,又称守伽蓝神、护伽蓝神、护僧伽蓝神或寺神。

依《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卷四所述,护僧伽蓝神有十八人,一名美音、二名梵音、三名天鼓、四名巧妙、五名叹妙、六名广妙、七名雷音、八名师子音九名妙美、十名梵响、十一名人音、十二名佛奴、十三名叹德、十四名广目、十五名妙眼、十六名彻听、十七名彻视、十八名遍观。

此谓之为“十八伽蓝神”。

《敕修百丈清规》卷七《节腊章》四节土地堂念诵条下云:“上来念诵功德,回向当山土地列位护伽蓝神合堂真宰。

”宋.道诚《释氏要览》卷下云:“中国僧寺立鬼庙,次立伽蓝神庙。

”可见唐、宋代的禅家已有奉祀伽蓝神的风俗。

或谓伽蓝堂即是“土地堂”,此盖以土地神为伽蓝守护神而祭祀之,故称土地堂。

《释氏要览》又引道世语云:“寺院既有十八神护,居住之者,亦宜自励,不得怠惰为非。

恐招现报耳。

”近世以来,中国佛教界常以关帝(关羽)为伽蓝神。

相传隋代天台宗创始者智者大师,曾在荆州玉泉山入定;定中曾见关帝显灵,率其鬼神眷属现出种种可怖景象,以扰乱智者。

经过智者大师的度化之后,关帝乃向智者求授五戒,遂成为正式的佛弟子,并且誓愿作为佛教的护法。

从此以后,这位千余年来极受国人敬重的英雄人物,乃成为佛教寺院的护法神。

  另一说法:释迦牟尼佛成道后,桥萨罗国给孤独长者用大量金钱购置波斯匿王太子只陀在舍卫城南的花园,建筑精舍,作为释迦佛在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

只陀太子仅出卖花园地面,而将园中树木奉献给释迦,因以二人名字命名为“只树给孤独园”。

释迦佛在园内居住说法传道25年。

伽蓝殿即是为纪念此事而设的殿。

伽蓝殿正中供的是波斯匿王,左方是只陀太子,又方是给孤独长者,以纪念这三位最早护持佛法、建立伽蓝的善士。

  西配殿一般是祖师殿,多为禅宗派系为纪念该宗奠基人而建。

正中供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左侧供六祖慧能大师,右侧供百丈怀海禅师(他是禅宗清规的制定者)。

  3.法堂:  大殿之后为“法堂”,亦称“讲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处,在佛寺中是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

法堂的特点是:除一般性的安置佛像外,在堂中设法座、钟鼓。

法座供演说佛法之用。

钟在左鼓在右,供上堂说法前击钟鸣鼓所用。

法座后挂象征释迦佛说传道的图像。

法座之前置讲台,台上供小佛坐像以象征听法诸佛,下设香案。

  此外,有的寺院设罗汉堂,有的寺院院中或前后有佛塔,有的寺院还有地藏殿、文殊殿、普贤殿、禅堂(念佛堂)和藏经阁(楼),等等。

  中国佛教寺院建筑,体现了追求对称的美学法则,是造型艺术的杰作,它与佛教雕塑、绘画融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了佛教艺术的繁荣。

佛教传入中国,兴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是以汉代官署的格局建造的,以后又有不少官僚和富家施舍现成的府邸和私宅为佛寺。

所以,中国汉族地区的佛寺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基本继承了中国的建筑传统,以院落形式作为佛寺的布局,即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串连而成。

汉地佛寺的另一特点,就是有一条南北中轴线。

主要建筑建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则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

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等。

天王殿前的东西有钟楼、鼓楼对峙。

大雄宝殿前的左右是伽蓝堂和祖师殿相对。

法堂前左右为斋堂和禅堂。

法堂后或藏经阁左右是方丈室。

另有库房、厨房、客房、浴室等分布四周。

大寺名刹,还另辟有五百罗汉堂。

有的著名大寺院在寺院的左后侧或右后测设立戒坛,自成格局,另为一院。

还有的附有塔院(又称塔林)。

各殿堂供奉的佛像一般是:山门(正门):多为三门并立,中间大两旁小,故又称“三门殿”。

门内两侧塑有金刚像。

天王殿:三门殿内的第一重殿。

殿中央供奉弥勒尊佛,背后供奉韦驮菩萨,韦驮菩萨面北而立。

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

大雄宝殿:是寺中主殿、正殿。

因宗派不同,正殿供奉的佛像也有区别。

比较常见的是:一佛二弟子:释迦佛、阿难、迦叶。

一佛二菩萨:释迦佛、文殊、普贤。

一佛四弟子:释迦佛、文殊、普贤、阿难、迦叶。

横三世佛:药师佛(东)、释迦佛(中)、阿弥陀佛(西)。

竖三世佛:燃灯佛(过去佛,东)、释迦佛(现在佛,中)、弥勒佛(未来佛,西)。

三身佛:卢舍那佛(左)、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中)、释迦佛(右)。

五方佛:阿閦佛(东)、宝生佛(南)、大日如来(中)、阿弥陀佛(西)、不空成就佛(北)。

过去七佛: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含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由东至西)。

净土宗寺院也有在主殿供阿弥陀佛(坐像)或接引佛(立像)的。

正殿佛像的背后,或供文殊、普贤、观音三大菩萨,或塑海岛观音。

大殿两侧多供奉十八罗汉,也有的大寺供奉二十诸天。

观音殿:又叫圆通殿、大悲殿,本殿以观音菩萨为主像。

藏经阁:一般安置在中轴线最后一进、为两层正殿,是藏经之处。

上下分别供奉大日如来和三世佛。

伽蓝殿:位于主殿之东,供奉守护伽蓝土地。

“伽蓝”是“僧伽蓝”的略称,意为“众园”、“僧院”,即寺院。

此殿中间是波斯匿王,左为祇多太子,右为给孤独长者。

波斯匿王原是舍卫国王,后皈依佛教,为佛教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后两位最先施造了祇园精舍,供佛陀和弟子们居住。

祖师殿:殿内正中为来华的禅宗初祖达摩,左为其五传弟子慧能,右为慧能的三传弟子并建立了丛林制度的百丈怀海。

有的左侧供创建禅林的马祖道一。

香积厨:即厨房。

多安置紧那罗王像,祈其监护。

以上所述寺院殿堂布局及佛像供奉情况,为一般正规的寺院采用,但也略有不同。

至于小型寺院,则可因地而异,各具风格。

在寺庙里许的愿可以告诉别人吗

其一:有人说许愿,在愿望没现的时候不能告诉别人,否则愿望无法实现,其实这样的是错误的;其二: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许愿是希望佛陀菩萨法力加持,使诸愿达成,我们首先的是把愿望告诉了佛陀菩萨,那么我们的愿望就无法实现了么

没有这样的道理;其三:还愿的时间有说十五的,其实在十斋日都是可以的,即使愿望实现的时候可能不是十斋日,我们心存感激之心要立即还愿也无非不可的;末学处有若干佛卡(开光护身符\\\\唐卡\\\\佛像)免费结缘有情众生,如有需要,敬请浏览末学空间或百度搜索查看详情,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泷湶寺佛卡流通处】。

寺庙里站在如来佛祖左边的佛叫什么,一直是笑脸的

不同的庙敬不同的神山门殿也称三门殿,因寺院的大门,一般都是三门并立,一在二小,故称三门殿。

殿内两旁塑两大金刚像,手持金刚杵,又名“执金刚”第一重殿叫天王殿。

殿中供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像后供韦驮天,面向北。

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提多罗托;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西方广目天王毗留博叉;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

大雄宝殿即是正殿或称大殿。

大雄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尚的意思。

释迦牟尼佛像旁一般有两位比丘立像,年老的名“迦叶尊者”,中年的名“阿难尊者”。

有的大殿中不是一尊佛像而是三尊佛像,这是根据大乘教理表示释迦牟尼佛的三种不同的身。

中间一尊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左边一尊是报身佛“卢舍那佛”,右边一尊是应身佛“释迦牟尼佛”又有的大殿中也是三尊佛,却是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中的佛。

中间一尊是释迦牟尼佛,左边是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三世佛旁边有的各二位菩萨立像或坐像,在释迦牟尼佛旁的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药师佛旁的是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在阿弥陀佛旁的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三世佛又有以过去、未来、现在为三世的。

中间是现在的释迦牟尼佛,东边是过去的迦叶佛,西边是未来的弥勒佛。

有的大殿只供一尊毗卢佛。

净土宗寺院可以在大殿中供阿弥陀佛或接引佛(阿弥陀佛立像)有的寺院大殿供的是五尊佛。

正中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左手第一位是南方宝生佛,表福德,第二位是东方阿閦佛,表觉性;右手第一位是西方阿弥陀佛,表智慧,第二位是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

根据密宗的理论综合说明佛的意义。

一般寺院的大殿两侧多奉有十八罗汉像。

正殿的佛像背后,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萨像,一般是观世音像或者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像,文殊骑狮,普贤骑六牙白象,观音骑吼。

一般在大殿背后修海岛,面北而设观音像,立海岛上。

观音殿。

有的供圣观音,有的供十一面观音,有的千手千眼观音,有的 供四十八臂观音。

地藏殿,供的是地藏菩萨,两旁侍立闵长者父子。

伽蓝殿。

大殿的东边配殿一般是伽蓝殿。

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省称,意为众园。

十八伽蓝神。

祖师殿,在大殿西侧,此种布局以禅宗寺院最常见。

罗汉堂,供奉五佰罗汉。

诸菩萨像。

供准提观音等。

居士林是怎样一个佛教组织

跟一般寺庙有什么不同

生命是轮回的,也许你的前世是修炼者,没有修成而转世,缘分没有断,佛在等着你回来。

寺庙佛教佛像摆放

寺院、石窟、佛塔同为佛教的三大建筑。

寺院大都是正中路前为山门,门内左右有钟鼓楼,晨敲钟,暮击鼓,按照佛教的说法称为“晨钟暮鼓”,目的为警醒尘愚。

此后正面为天王殿,殿内供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将在未来成佛,降临在这个世界度化苍生。

殿两厢是四大天王,即身白色、拿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身红色,手盘龙的西方“广目天王”;身绿色、持宝幢的北方“多闻天王”;身青色,持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

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

大肚弥勒佛的背面,是护法菩萨韦驮,他面对释迦牟尼,手持金刚宝杵,是楼至佛的化身。

拥护佛法,击退邪魔外道。

过天王殿,后面便是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内部  “大雄”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因为佛能够断除掉凡夫断除不了的欲望,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所以叫大雄。

此殿亦因此而得名。

殿内供奉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又叫“三世佛”。

有的殿中供阿弥陀佛(无量寿佛)、释迦牟尼佛和药师佛。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药师佛是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

释迦牟尼佛前立着他两个弟子: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

左右两厢为十八罗汉。

  大雄殿后有七佛殿。

“七佛”指释迦牟尼佛及在其以前出现的六位佛陀。

即过去庄严劫末的毗婆尸、尸弃、毗舍浮、佛,与现在贤劫初的拘留孙、俱那含牟尼、迦叶、释迦牟尼等四佛。

这七佛皆已入灭,故又称过去七佛。

  寺院、石窟、佛塔同为佛教的三大建筑。

寺院大都是正中路前为山门,门内左右有钟鼓楼,晨敲钟,暮击鼓,按照佛教的说法称为“晨钟暮鼓”,目的为警醒尘愚。

此后正面为天王殿,殿内供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将在未来成佛,降临在这个世界度化苍生。

殿两厢是四大天王,即身白色、拿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身红色,手盘龙的西方“广目天王”;身绿色、持宝幢的北方“多闻天王”;身青色,持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

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

大肚弥勒佛的背面,是护法菩萨韦驮,他面对释迦牟尼,手持金刚宝杵,是楼至佛的化身。

拥护佛法,击退邪魔外道。

过天王殿,后面便是大雄宝殿。

  有的庙宇中有五百罗汉堂,据说这五百罗汉是释迦牟尼成佛后教授的弟子中最优秀的五百个,释迦牟尼的许多言论经书都是由他们记录整理的。

寺院最后的藏经楼,是存放经书的地方。

  “大雄”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因为佛能够断除掉凡夫断除不了的欲望,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所以叫大雄。

此殿亦因此而得名。

殿内供奉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又叫“三世佛”。

有的殿中供阿弥陀佛(无量寿佛)、释迦牟尼佛和药师佛。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药师佛是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

释迦牟尼佛前立着他两个弟子: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

左右两厢为十八罗汉。

  大雄殿后有七佛殿。

“七佛”指释迦牟尼佛及在其以前出现的六位佛陀。

即过去庄严劫末的毗婆尸、尸弃、毗舍浮、佛,与现在贤劫初的拘留孙、俱那含牟尼、迦叶、释迦牟尼等四佛。

这七佛皆已入灭,故又称过去七佛。

  此外,还有菩萨殿,内供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四菩萨。

观音菩萨是正法明如来的化身,有32种不同的形象来度化众生。

好像一位慈母,能够满足众生一切善愿。

她还常做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与右胁侍大势至菩萨一起,合称“西方三圣”。

文殊菩萨是智慧的化身,其造像多骑青狮,象征着智慧威德,常与普贤菩萨一起做释迦牟尼的胁侍。

普贤菩萨被称为大行普贤菩萨,其造像骑白象,象征功德圆满。

地藏王菩萨是冥阳教主,他是一位孝子。

他曾发愿什么时候把所有的众生都度化了,地狱空了,他才成佛。

  有的庙宇中有五百罗汉堂,据说这五百罗汉是释迦牟尼成佛后教授的弟子中最优秀的五百个,释迦牟尼的许多言论经书都是由他们记录整理的。

寺院最后的藏经楼,是存放经书的地方。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