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悬挂体现人文精神的格言

悬挂体现人文精神的格言

时间:2020-02-13 16:16

求居室内悬挂的名言警句

在线急求

●不要把信仰悬挂在墙壁上(巴尔扎克)  ●人活着就要用生命去解释自己的信仰(马·普顿尔)  ●一个人的信仰就是他经常地、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在实践着的真理(本·利明)  ●没有信仰,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卢梭)  ●信仰比理智更有才华(菲·贝利)  ●信仰是用期望的形式表达的爱(威·埃·钱宁)  ●一切引人向善的信仰都是有益的(托·潘恩)  ●信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耐心(乔·麦克唐纳)  ●有两件事是我最憎恨:没有信仰的博学多才和充满信仰愚昧无知(穆罕莫德)  ●信仰是一种尝试,一种用人类语言解释超越人类现实的高尚的尝试(克·达·莫利)  ●信仰的眼睛就是耳朵(托·富勒)  ●每个人总不免有所迷恋,每个人总不免犯些错误,不过在进退失据、周围的一切开始动摇的时候,信仰就能拯救一个人(马明·西比利亚克)  ●强制的信仰只会唤起反感(叔本华)  ●我们若凭信仰战斗,就有双重的武装(柏拉图)  ●信仰是一种感情,这种感情的力量,就同其他各种感情一样,恰好同激动的程度成正比(雪莱)  ●信仰决不是知识,而是使知识有效的意志决断(费希特)  ●我相雠,信仰是我们一切思想的先行官。

否定信仰,即等于反对我们一切创造力量的精神源泉(卓别林)  ●信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众多的力量之一,若是没有它,便意味着崩溃(威廉·詹姆斯)  ●信仰就是生命车(托尔斯泰)  ●信仰能将具有毁灭性的绝望变为逆来顺受的屈从(布莱辛顿)  ●我们的信仰战胜了我们的恐惧(朗费罗)  ●以利益为主的阵营总是会动摇的,但以信仰为主的是分化不了的(巴尔扎克)  ●理想会有反复,信仰坚定不移;事实一去就不复返(歌德)  ●是烈士创造了信仰,而不是信仰造就了烈士(乌纳穆诺)  ●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巴金)  ●信仰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幸福(雨果)  ●信仰的价值恐怕胜于真理的价值吧

真理不讲情,但信仰却具有慈母之心,科学对于我们的渴望是冷淡的,而信仰却安慰我们(阿密埃尔)  ●幸运的人为了使自己不过分得意,不幸福的人作为支撑,不幸的人为了不屈服,各人都需要信仰(洪保德)  ●弱者,或趋向衰落人们的贫穷生活需要对神的信仰……但是自己心中拥有太阳和生命的人除了自己以外,有必要到什么地方去寻找信仰吗

(罗曼·罗兰)  ●当人抛弃信仰时,可望搬进迷信来(吕凯特)  ●信仰就是用耳朵观看(英国)  ●思辨的结束就是信仰开始(祁克果)  ●信仰就倘没有充分的证据,那不过是迷信自己而已(英国)  ●信仰是去相信我们所从未看见的,而这种信仰的回报,是看见我们相信的(圣·奥古斯丁)  ●所谓信仰就是自我暗示,在潜意识中被宣布或反复指点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拿破仑)  ●没有信仰的人是空虚的废物,没有原则的人是无用的小人(列宾)  ●没有信仰,则不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惠特曼)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仰(罗曼·罗兰)  ●有信仰未必能成大事,而没有信仰却将一事无成(小巴特勒)  ●一个失去了信仰的人靠什么生活下去呢

(绪儒斯)  ●没有信仰的人如同盲人(弥顿

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不言开头的)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席勒 谁对时间最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

要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

放弃时间 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 最严重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

----布封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 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 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 ★你热爱生命吗

那幺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海伦·凯勒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陈师道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 --歌德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岁去弦吐箭。

--孟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

—陶渊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

--萧绎

赞美医生的名言警句

大医精诚 唐代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说:“凡大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 杏林春暖 杏林春暖,常被用来赞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

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隐居庐山。

他为人看病从不收诊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种植杏树。

几年以后,被治愈者无数,而杏树也有了十余万株,蔚然成林。

每当杏熟的时候,董奉便贴出告示,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得用稻谷来换杏。

然后董奉又将收到的稻谷,悉数用于救济穷苦百姓。

乡民们敬佩董奉的人品和医德,便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

从这以后,杏林春暖一词逐渐流传开来,沿用至今。

“悬壶济世” 《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奇异的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

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

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

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

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

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

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

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这仅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为行医者罩上一层“神秘外衣”。

后来,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

如今,虽然中医大夫“悬壶”已很少见到,但“悬壶”这一说法保留了下来。

适合悬挂在客厅的格言警句或诗文名联

“我” :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形成于思而毁于随 客厅: 锦心绣口,天下文章,铁画银钩,乾坤书法 父母: 兰梅竹菊, 朝朝相伴, 春夏秋冬,岁岁平安爷爷奶奶: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一、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篇 1、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二、修身立德 习惯养成篇 1、 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坏事不能多我一人。

2、 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积累。

3、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得到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4、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

5、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战天斗地,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怨 天恨地。

关于歌颂爷爷奶奶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学校图书馆悬挂的格言警句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两虎相斗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僮巢慌??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典故1.牛角挂书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

’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

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2.负薪读书形容勤学的典故。

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

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3.带经而锄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

”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

4.挟策读书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

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策,写书的竹简。

博寒,古代的一种游戏。

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5.高凤流麦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

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妻还怪问,凤方悟之。

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6.温舒编蒲形容勤学的典故。

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

父为里监门。

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

”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

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7.凿壁偷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8.映月读书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

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

”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9.囊萤映雪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10.悬梁刺股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

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

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

伏而诵之。

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11.韦编三绝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

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

’”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12.下帷读书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

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13.三余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

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4.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

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15.十年窗下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

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

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

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

’”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16.学富五车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

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

”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17.三十乘书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

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

尝徙居,载书三十乘。

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

”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

如果形容书少,则用“无乘书”。

18.枕中秘宝形容不愿示人的珍贵图书。

典出《汉书•楚元王传》所附“刘向”条:“上(汉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

”后人于是以“鸿宝”、“秘宝”、“秘枕书”、“枕函书”、“秘之枕中”、“枕中之秘”、“枕中秘书”等来指道术书或珍贵而不愿示人的图书。

19.开卷有益勉励人读书的典故。

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该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宋太宗曾经通读而改名)三卷,因事有阙,睱日追补之。

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

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20.读书种子比喻世世代代的读书人象种子一样播撒开去,衍生不息。

语出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期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则天也。

’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

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

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

似祖(效法)裴语,特(只不过)易文种为书种耳。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书种”、“读书种”。

21.束之高阁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

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

’”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

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22.三坟五典指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

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他)。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23.寻章摘句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

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

’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4.断章取义常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

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

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

此典的形式常有:“断章取义”、“断章取谊(古谊同义)”、“断章载句”。

现今还用,不过已转为贬义之辞。

25.梦笔生花比喻文人文思大进,文笔优美俊逸。

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因此,后人多以“梦花”、“梦生花”、“彩笔生花”、“笔花入梦”、“花从笔生”等比喻文思大进。

26.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

语出张衡《文士传》(唐徐坚等编《初学记》引):“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坐,文不加点。

”此典的主要形式有:“文不加点”、“不加点”、“万言不加点”、“不加点窜”等。

27.著述等身形容读书或著述很多的典故。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中幼父名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后人遂用“等身书”形容读书很多,只是后来是说将书册摞起来有身子高,与典源中所指有所不同。

也可以用来形容著述极富,多作“著述等身”、“等身著作”。

28.一字千金形容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价值的典故。

事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

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千予千金。

”此典的主要形式有:“一字千金”、“千金字”、“金悬秦市”、“悬金”等。

29.洛阳纸贵形容著作风行一时,人人争相传抄的典故。

典出《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

……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拜访)而示之。

谧称善,为其赋序。

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

……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余,久而更新。

’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世说新语•文学》也有:“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鼎足而三,与《三都赋》并列而四)。

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30.藏之名山形容作品很有价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的典故。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著”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