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名著中的名言
出自名著的名言警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之死俱之
(《老子·七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八十一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知之者不如好之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
(《论语·宪问》)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四海之内皆兄弟。
(《论语·颜渊》)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庄子·胠箧》)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孟子·公孙丑下》)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孟子·尽心上》)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天行不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以骨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韩非子》)以子之予,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韩非子·说难》)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吕氏春秋·尽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足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学记》来而不往,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君子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大学》)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谏逐客书》)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睢》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伐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经·郑风·风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人之多,亦可畏也。
(《诗经·郑风·将仲子》)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邶风·相鼠》)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诗经·魏风·伐檀》)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东毂》)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诗经·小雅·巧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诗经·大雅·荡》)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系辞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衰郢》)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涉江》)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楚辞·卜居》)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楚辞·国殇》)闭心自慎,终不过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楚辞·桔颂》)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楚辞·国殇》)悲哉秋之为气也
箫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时日曷表,予及当皆亡。
(《尚书·汤誓》)多行不义必自毖。
(《左传·隐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闵公元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而焉。
(《左传·襄公三十·三十一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已力乎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上》)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战国策·秦策》)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战国策·赵策》)图穷而匕首见。
(《战国策·燕策》)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战国策·燕策》)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兵法·九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四十五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笑林广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增广贤文》)情随境变,字逐情生。
(明·袁宏道《叙小修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明·戚继光《马上作》)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
明代民歌《京师人为严嵩语》只因衣冠无义侠,遂令草泽见奇雄。
(施耐庵《水浒传》)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
(施耐庵《水浒传》)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主。
(施耐庵《水浒传》)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知心。
(施耐庵《水浒传》)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吴承恩《西游记》)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吴承恩《西游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吴承恩《西游记》)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则必智。
(蒲松龄《聊斋志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板桥·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红楼梦》)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红楼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日知录》)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
(清·袁枚《品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眼上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清·康有为《出都留别诸会》)英雄一人狱,天地亦悲秋。
(清·章炳麟《狱中赠邹容》)观化百代后,独立万古前。
(清·魏源《偶然吟》)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男儿老兮天下事,但有志兮不有止。
(清·梁启超《志未酬》)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瑾《对酒》)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转回。
(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论诗》)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清·魏子安《花月痕》)鲁迅名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横眉怜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嘲》)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无题》)诗词名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
(《为女民兵题照》)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七律·到韶山》)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七律·送瘟神》)雪消门外青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记谢法曹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梧》)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州》)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苏轼《后赤壁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宋·陆游《金错刀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缘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书示子津》)王师此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宋·陆游《文章》)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陆游《书愤》)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辛弃疾《菩萨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宋·辛弃疾《南乡子》)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宋·姜夔《扬州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宋·朱熹《中庸·十三章注》)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近水楼台先得月,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宋·岳飞《满江红》)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杷杭州作汴州。
(宋·林升《题临安邸》)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元·关汉卿《窦娥冤》)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
元·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元·虞韶《日记故事》)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元·李开先《宝剑记》)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元·王实甫《西厢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无名氏《争报恩》)不是一番寒彻骨,争(通“怎”)得梅花扑鼻香。
元·高明《琵琶记》)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元·白朴《喜来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题墨梅》)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元·李寿卿《伍员吹萧》)养军千日,用军一时。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明·汤显祖《牡丹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明·刘基《卖柑者言》)
中华名著
1.以家为家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1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
请你给学校图书馆或阅览室写一句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一副对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唐代诗人)引自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唐代书画家)引自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清代学者)转引自《人间词话新注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写十卷书要比实际行动打下基础容易得多。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
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
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努力耕耘,少问收获。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亚里斯提卜 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
考尔德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别林斯基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菲尔丁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
--伊萨克•巴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蒲松龄:《阿宝》 ●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
高士其 ●青年同志们必须记住,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得着,那是办不到的。
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
要知道,在这条路上克服困难,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兴奋剂。
-- ●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
巴甫洛夫 ●……科学是到处为家的,枣不过任何不播种的地方,它是不会使其丰收的。
--赫尔岑: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 ●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
--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鲁迅: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
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
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
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陶行知: ●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牛粪、人粪、羊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
邓拓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培根论说文集》 ●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来---像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一条溪涧(知识)来。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高尔基:《文学书简》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
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
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精不贵博。
……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郑板桥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韬奋文集》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选集》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
我对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音。
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唯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托尔斯泰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爱因斯坦 ●久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程颐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各种蠢事,在每天读书的影响下,仿佛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
雨果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论文学》 ●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高尔基 ●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高尔基论青年》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高尔基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论青年》 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一级,就更脱离畜牲而上升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