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阳明的名言
王阳明名言名句: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4、夫学贵得之于心。
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
方其根芽,犹未有干。
及其有干,尚未有枝。
枝而后叶。
叶而后花实。
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
勿作枝想。
勿作叶想。
勿作花想。
勿作实想。
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
没有枝叶花寅。
6、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
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8、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9、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
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10、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
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
不管宁静不宁静。
11、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
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3、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4、知行合一。
15、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1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7、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1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20、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21、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你如果对色、财、名、利等心,全都像不做盗贼的心一样,都铲除了,完完全全只是心之本体,还何来闲思杂念?人生启迪: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一个人心中充满机心,就会因机心而衍生出困难、恐惧、怀疑、绝望、忧虑等情绪。
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了这些,境地怎会不悲愁、痛苦?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很快就流逝了。
心灵空间需要自己去经营,机心太多、太重,心灵哪还有空间去承载别的呢?22、心是快乐的根常快活便是功夫。
能做到常常自在快活,就是功夫。
人生启迪: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很难,人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生病了、降职了、失恋了、失业了等等,这些让人很难快活起来。
世人多以为快乐与否在于外境,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快乐只在一心,而且要从一心着手去做功夫。
说白了,一切还要落回到自心修养上去,这便是良知功夫的内涵。
心的修养越深,受外境影响的程度就越小,这是一定的。
23、要活得轻快洒脱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
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我们做功,但求日减,不求日增。
减去一分人欲,便又多得一分天理,如此,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捷便易啊!人生启迪:生活中,很多人往往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
这是内心装了太多的欲望、得失和放不下,自然处处受其牵累。
摆脱这些,就是王阳明所说“减”的功夫。
减到最后呢?就是回归自己的本心。
本心是简单的,因为是轻快的,洒脱的。
24、慎思之,笃行之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知是行的初始,行是知的结果。
人生启迪:所谓“三思而后行”,要思考在前、行动在后,必须经过多番仔细周密的考虑才能有所行动,如此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麻烦。
思考与行动,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小到处理家庭琐事,大到掌握国家命运,轻率与认真的效果都将立竿见影。
所以要走向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使知真能经得住三思的考验,行真能成为一种功夫,那么知行就自能成为智慧与功业的完美合一,就像王阳明那样。
25、不做就是不知未有知而不行者。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没有知而不行的事。
知而不行,就是没有真正明白。
人生启迪:获得成功的办法有很多种,不论是哪一种,哪怕是最简单、最取巧的成功之道,也无法在空想中实现。
思想的力量,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发挥作用。
为学如此,处世亦如此。
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在身体力行上下功夫。
要想保持成功,则需要德行作为底子。
德行合一,也是一种知行合一,也是一种更高明的知行合一。
26、路,尽管去走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好比人行路,走了一段才认识一段,到十字路口时,有疑问就打听,打听了又走,才能慢慢到达目的地。
人生启迪:人生如果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内心的愿望就会被忽略,心中的梦想就会被埋没,即使走得很顺畅,却不真实,因为少了太多的尝试——哪怕是失败,以及少了太多缘于亲身经历的深切体悟。
所以,人要敢于大胆尝试,在实践中体悟一份真正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人生智慧。
27、天理即是仁心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
若是那一团血肉,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团血肉还在,缘何不能视、听、言、动?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
有这个性,才能生这性之生理,便谓之仁。
所谓的心,并非专指那一团血肉。
如果心专指那团血肉,现在有个人死去了,那团血肉仍在,但为什么不能视、听、言、动呢?所谓的真正的心,是那能使你视、听、言、动的“性”,亦即天理。
有了这个性,才有了这性的生生不息之理,也就是仁。
人生启迪:人之为人,须有情、动情、重情。
《周易》中说:方以类聚,人以群分。
你是什么样的人,便能感应到什么样的人,乃至什么样的处境和人生。
比如交朋友,你是有情人,才可能交到真情义的朋友。
譬如男女之爱,须是你有情,人家才可能对你有情。
推而广之,万事莫不如此。
莫作无情人,天佑有情人。
做有情人,才能得有情人生。
28、求道须深下去此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
这个道原本无穷尽,问得越多,精微处就越能显现。
人生启迪:一个人若想有美好的、成功的人生,必须不断学习。
王阳明认为,在学习中问的问题越多,他的学问就会越加精细。
而想问得多,就必须拓展、深入下去,这就需要勤奋。
没有勤奋,想成就任何事业都几无可能,任何事情本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成的。
任何光辉夺目的事业背后,都是一个艰苦探索和辛勤劳作的过程。
29、耐住寂寞,久久为功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
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
各位只要经常怀着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的心,根据这良知耐心地做下去,不在乎别人的嘲笑、诽谤、称誉、侮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要这致良知没有片刻停息,时间久了,自会感到有力,也自然不会被外面的任何事情所动摇。
人生启迪:欲成事业,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潜心静气,才能深入“人迹罕至”的境地,获得豁达通透的智慧和事业。
如果过于浮躁、急功近利,就可能适得其反、劳而无功。
熬不过等待的人,熬不到幸福;经不起挫折的人,长不成傲骨。
30、自省才能自明学须反己。
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
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学习应该返身自省。
如果只去指责别人,就只能看到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
若能返身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哪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人生启迪: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就像拿刀亲手割掉自己身上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难,但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它,却不容易。
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
割毒瘤可能会有难忍的疼痛,甚至留下疤痕,却是根除毒害的唯一办法。
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见,但是改过之后,就能得到人们更大的尊敬。
31、静时存养,动时省察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省察是有事时的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的省察。
人生启迪: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骄傲自满。
心中若装满了骄傲,便很难听取忠告,吸取经验教训,长此以往只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飘飘然,摆不正位置、找不准人生支点,驾驭不好生命之舟。
怎样自明?就需要做好对自己的省察,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王阳明说,就算笨拙的人,如果能做好省察,那么愚蠢也会变成聪明,柔弱也会变成刚强。
人贵有自知之明。
32、反观自身,自我提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不至于责人已甚,而自治严矣。
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这样就不会过分的责备别人,而对自己要求严格。
人生启迪:自省是一面镜子,能够照见心灵上的污点,继而照亮前进的路途。
工作中,有很多人经常怨天尤人,就是不在自身上找原因。
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反省,才会不断地提高;进步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也体现在反省的能力上。
自省还能帮助自己找到自身优势。
有时候,人生的悲剧不在于没有用好自己的优势,而是连自己的优势是什么都没找到。
33、嘴巴闭关,身体力行以言语谤人,其谤浅。
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用言论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
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是在诽谤自己,这样就严重了。
人生启迪: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这是因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你以为所有让自己不舒服的事,都是由于别人和环境,其实都是源于自己的心太窄,容量太小,修身太浅,德性不深。
所以把向外的眼睛收回来吧,盯在自己的心上。
就算世界我们无能为力,我们的心也可能放开而坦然从容。
心坦不坦然、从不从容,也本是心自己的事。
34、世间磨难,皆是砥砺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矣。
现在,天下的人都在议论我,如果能因此为善,那么,都是在与我砥砺切磋,就我而言,不过是提高警惕,反省自己,增道进德。
人生启迪:人间是道场,淤泥生莲花。
这是一种心态,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境界。
35、最怕是傲字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人生启迪:傲,不过是因为一份我执。
人们为什么要亲近一个我执太深、戾气太重的人?无人亲近,又怎么生存、做事?更重要的,我执是一条深深捆绑着自己,让自己画地为牢、坐井观天的绳子,使自己沦陷在暗无天日、走不出去的苦之深井中,还误着自己。
36、格物致知,灭除轻傲知轻傲处,便是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知道轻浮傲慢处,便是良知。
除去轻浮傲慢,便是格物。
人生启迪:能够看到自己的轻浮傲慢,那么此人还算有救。
如果还能反省自己的轻浮傲慢,并着手破除,那么他正在得救。
这,其实是为自己的心,以及自己的人生,打开一条通过更广阔天地的大门。
37、只求力所能及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大凡谋求力所不及的事,勉强做智力不能完成的事,都不为致良知。
人生启迪: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能不自取志大才疏、好高骛远的辱,并不使自己处于困顿疲累、痛苦挣扎的境地。
这就是自知之明,即使做不了大事,可是心是大的,境界是大的。
38、不动心,不烦恼心之本体,原自不动。
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
性元不动,理元不动。
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心之本体,原本不动。
心之本体即为性,性即理。
性原本不动,理原本不动。
集义就是恢复心之本体。
人生启迪:世间的事,纷至沓来,只有做到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
在生活中,同样多的事情,有人焦头烂额,有人却泰然处之,就是因为生活的智者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存一颗闲静淡泊的心,寄寓灵魂,即使因忙碌而身体劳累,仍然能够洒脱自在。
39、按心兵不动,如止水从容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
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我不看花的时候,花与我的心同处于寂灭状态。
我看花的时候,花和我的心就都鲜活起来。
如此便能知道,花与我的心同在。
人生启迪: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佛家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王阳明的花与我心同在,推而广之就是天地万物皆与我同在,一心之中,可存天地宇宙、生万千气象。
一切,只看你心的大小、悟的浅深,良知的大境界,本来与外物无关;心,自是万物主宰。
心兵不乱,万事从容。
40、参破生死,尽性知命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
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人的生死之念,原本是从生身命根上带来的,因此不能轻易去掉。
如果在此处能识得破、看得透,这个心的全体才是畅通无阻的,这才是尽性至命的学问。
人生启迪:人生,除生死外无大事。
向死而生,与忙碌的生活中,常常念起人终究一死,万般皆是身外之物,很多东西就能放下一些,心才能更豁达一些。
如此方能活得明白,活出深邃,活成自在。
知行合一的口号
阳明有一些名言,如:“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等,但是定为口号可能不太合适。
你要一个跑操的口号,那就定为:做你所想的,想你所做的。
关于实践很重要的名言警句 关于实践很重要的名言警句
1、科学发展1.高山,不知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千里之行于足下。
3.纸上得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4.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止矣。
——《荀子·儒效》 5.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萨迪 6.经验是永久的老师。
——歌德 7.才学如果不用就会永远埋没。
——萨迪 8.我们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我们要向自然索取。
——米丘林 9.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
——陀思妥耶夫斯基 10.所有的理论法则都依赖于实践法则;如果只有一条实践法则,那么它们就都依赖这一条实践法则。
——费希特 11.凡是在理论上正确的,在实践上也必定有效。
——康德 12.如果你不带偏见地去考虑问题,如果你思考一下这些准则的一般性质,你就可以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
因为所有的准则事实上都是实践上的。
——布拉德利 13.实践是思想的真理。
——车尔尼雪夫斯基 14.凡在理论上必须争论的一切,那就干脆用现实生活的实践来解决。
——车尔尼雪夫斯基 15.假如一个人尽想着“我办不到”,那他果然就会办不到。
——车尔尼雪夫斯基 16.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才气,才气必须经过磨练。
——车尔尼雪夫斯基 17.实践“以客观世界为前提,作为他物的客观世界走着自己的道路”。
——黑格尔 18.实践“不仅具有普遍的资格,而且具有绝对现实的资格”。
——黑格尔 19.在捷径道路上得到的东西决不会惊人。
当你在经验和诀窍中碰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
——居里夫人 20.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这种人能由他们的工作取得最大利益;……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
——居里夫人 21.实践中的失败主要由于不知道原因而发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两种企望——对知识和力量的企望——真正相和在一起了。
——培根 22.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
——小塞涅卡 23.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
——费尔巴哈 24.再没有什么比下面这一点更为一般人视为当然的了,这就是:有某些思辩的和实践的原则。
——洛克 25.任何一项劳动都是崇高的,崇高的事业只有劳动。
——卡莱尔 26.谁若只做了一半,就等于没有做。
——巴比塞 27.上天绝不帮助坐而不动的人。
——沙孚克里斯 28.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列别捷夫 29.才智是实践的女儿。
——达·芬奇 30.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
——达·芬奇 31.智慧因为用得过度而毁坏的不多,大多都是因为不用才生锈。
——鲍乌维 32.要达到预期的目的,求实精神要比丰富知识更重要。
——博马舍 33.从我自己痛苦的探索中,我了解前面有许多死胡同,要朝着理解真正意义的事物迈出有把握的一步,即使是很小的一步也是很艰巨的。
——爱因斯坦 34.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贝多芬 35.绝不要再谈论一个好人应该是怎样的一种人了,就去做这样的一个人吧
——安顿尼诺 36.坚硬优质的钢条,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瑰丽美观的贝壳是经过水冲日曝而得的。
我们的意志和毅力也必须在火热的斗争中接受严峻的考验,去经受长期的锻炼。
——加里宁 37.一个人假如不脚踏实地去做,那么所希望的一切就会落空。
——摩路瓦 38.一个人的经验是要在刻苦中得到的,也只有岁月的磨炼能够使它成熟。
——莎士比亚 观,是国家发展的指明灯,是小康社会的探照灯,是生态环境的节能灯,是人民幸福的聚光灯。
2、科学发展,理解不难:少点新区,多点农田;少点工矿,多点青山;少点指令,多点交谈;少点盲目,多点稳健;少点作秀,多点实干
3、科学发展要高瞻远瞩,不要鼠目寸光;要实事求是,不要条条框框;要脚踏实地,不要揠苗助长。
4、当清官、做好官,首先要有科学发展观;捧金杯、拿银杯,最后要看是否有口碑。
5、思想解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科学发展,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6、学习科学发展观要一心一意,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全心全意,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真心真意,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尽心尽意。
7、谋科学发展,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建和谐社会,当从一点一滴做起。
8、科学发展有“三要”,一要解放思想借巧力,二要与时俱进增实力,三要以人为本添活力。
9、不发展受罪,乱发展受累,只有科学发展才受惠。
10、不绷紧科学发展的弦,就弹不出和谐社会的调。
11、改革开放充满活力,科技创新增添动力,协调发展形成合力,共同铸就民族魅力。
12、学习科学发展观在人,落实科学发展观靠人,实践科学发展观惠人。
13、融科学发展之理,促和谐创新之举;践统筹协调之策,走持续为民之道。
14、学习科学发展观有奔头,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劲头,落实科学发展有甜头。
15、绿色与生命时时相伴,科学与发展息息相关。
16、发展,要围着“人”转;事业,要依靠“人”干;成果,要让与“人”享;和谐,要动员“人”建。
17、服务人民是动力;解放思想有活力;互惠合作善借力;科学发展增实力。
18、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集全民之智,举全民之力,聚全民之心,引全民之行。
19、观念新,铜变金;观念旧,铁生锈;实践科学发展观,再创中国新奇迹。
20、乘改革开放之“风”,扬以人为本之“帆”,握科学统筹之“桨”,行和谐发展之“舟”,登持续稳定之“岸”。
21、科学是发展的明灯,改革是发展的东风,人民是发展的动力,和谐是发展的支撑,文明是发展的象征
22、发展不为人,好比树无根;发展不全面,会损一大片;发展不协调,犹如歌跑调;发展不持续,民生难上去。
关于“做人做事”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关于为人处事的名言关于为人处事的名言1、做人要讲是非,但不要太计较利害;做事要讲利害,但不要太害怕是非。
对人,要往好处想,往长处看;对事,要往远处想,往大处看。
2、做人:一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二要谦和为美,多让少争。
三要与人为善,切忌骄横。
四要仗义疏财,扶危济贫。
五要诚信待人,远离是非。
3、做人要内外一如,处事要知行合一;说话要言行一致,行为要表里如一;做人要前后一致,做事要老少无欺。
4、比赛,有胜有负;地位,有上有下;际遇,有好有坏;人生,有得有失。
做人要尽力而为,处事要随遇而安!5、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做人要懂礼仪,懂得尊重人,懂得鄙人者人恒鄙之,敬人者人恒敬之!6、甜言慰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
知者不博,博者不说,妙语精言,不多为贵!7、动之以情,待之以礼,立身以德,施众以义。
为人以诚,律己以严,处事以恒,助人以爱。
做人须懂得:心易服于德,而难服于力!8、大海的浪花靠风吹起,生活的浪花靠人鼓起。
做人应积极进取,挑战人生,使人格完美,使真情永恒!9、人以待已为是非,我以待人为对错;人以利已为恩怨,我以利人为取舍;人以得失为得失,我以善恶为善恶;人以地位升浮为亲疏,我以感情真假为远近。
10、人心深不可测,我心清澈见底,人心变化多端,我心常驻恒态。
人给我一道横眉,我给他一张笑脸;人给我一句坏话,我给他一曲赞歌;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以德报怨,以善报恶!11、
倡导学以致用的古文或者名言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最后那个笃行就表示了学以致用的意思
\\\\\\\\把知是行之始这半句格言补充完整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陶行知〈〈 知是行之始〉〉
养成教育格言
养成教育名言 1事情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行。
——斯托达德 2、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养成一种做好事的习惯。
——尹爱华 3、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
——杨振宁 4、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5、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
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为他的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
——裴斯泰洛齐 6、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是教育人的事业。
——卢梭 7、正如教育家斯霞所说,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的危险品。
而德育必须从小培养,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习惯,无论是道德习惯还是学习习惯。
——孙蒲远 8、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狄德罗 9、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程鸿勋 10、一个人能否成功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习惯。
11、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12、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培根 13、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培根 14、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爱因斯坦 15、养成教育是管一辈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紧密相关。
——关鸿羽 16、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
——陶西平 17、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徐惟诚 18、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织其中一根线,最终我们无法弄断它。
——梅茵 19、培养习惯有利于“知行合一”的实现。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养成习惯才能把认知转化实际行动,成为真正的品质;第二,习惯培养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既是道德实践的过程,也是道德再认知的过程。
——徐岫茹 20、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
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独。
——徐特立 21、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
——乌申斯基 22、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就是最差的主人。
——温延婷 23、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
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
——苏霍姆林斯基 24、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孔子 25、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
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
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26、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27、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28、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行知 29、习惯的力量是难以抗拒的。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养成一种做好事的习惯。
——张支花 30、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
大量事实,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
——孙云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