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描写句子 > 描写革命烈士坚贞不屈的句子

描写革命烈士坚贞不屈的句子

时间:2015-12-07 13:49

近代革命先烈,列举五个(带修饰词的) 例如:坚贞不屈的刘胡兰

李大钊同志殉难已经三十五年了。

可是每当我们想起这位革命先驱者的光辉的革命业绩和崇高的革命形象,就不禁肃然起敬,深受感动和鼓舞。

北洋军阀虽然夺去了李大钊同志的生命,可是大钊同志的革命气节和革命功业却永远活在后人的心上,正象他在《青春》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以宇宙之青春为自我之青春。

宇宙无尽,即青春无尽,即自我无尽。

”(《李大钊选集》第67页) 李大钊同志的一生是革命者的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一生。

还在青年时代,他就是一个急进的民主主义者,积极地参加了反帝反北洋军阀的斗争。

十月革命之后,他又最早地接受和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是我国第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中的旗手,是“五四”爱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积极地投入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活动。

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党的中央委员。

同时他还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的书记。

在1923年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的斗争中,他是重要的领导者之一。

在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他根据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林伯渠同志一道积极地帮助孙中山接受党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促成了第一次的国共合作。

此后,他充分地运用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形式,团结了最大多数的群众,促进了北方革命运动的发展。

在他的亲自领导下,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心脏地区,接连地开展了召开国民会议、响应“五卅”爱国运动、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关税自主运动,以及1926年“三一八”等多次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群众斗争,并且逐步地展开了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和内蒙古等地的农民运动。

在这一系列的斗争中,李大钊同志认真地宣传和贯彻执行了党的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坚持了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维护了党的革命领导权,使广大群众的革命觉悟不断提高,使北方的群众革命斗争一浪高过一浪地不断发展,有力地配合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广东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这一切,引起了北洋军阀的十分恐惧和仇视,他们终于在1927年4月6日逮捕了李大钊同志,并于同年4月28日以绞刑惨杀了李大钊等二十位同志。

李大钊同志不仅在我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而且以他顽强战斗、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艰苦朴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共产党人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以他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造,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为革命知识分子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李大钊同志具有作为一个革命者的最宝贵的革命品质。

还在求学的青年时代,他就确立了救国救民、“再造神州”的宏伟抱负和坚强决心。

他出生在冀东农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年纪很小时父母俱亡,孤苦伶仃,完全依靠年老的大祖父抚养。

他个人的悲惨遭遇和广大农民在地主恶霸、贪官污吏的压迫剥削下的痛苦生活息息相关。

后来,他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更看到整个清朝统治的极端黑暗和腐败无能,看到帝国主义的侵凌压迫,瓜分蚕食,接踵而来,祖国危在旦夕。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曾经一度在他年青的心灵里产生了希望。

但很快他就看出了袁世凯以及其后的北洋军阀的祸国殃民,与清王朝并无两样。

而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更是有加无已。

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更日益加紧。

当李大钊同志去日本留学前,就在昌黎碣石山碰到了日寇打死五个中国路警的惨案。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勾结并迫使窃国大盗袁世凯签订秘密的二十一条,企图把中国变成它独占的殖民地。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横行霸道,为非作恶。

这一切,在李大钊同志的心灵里是创巨痛深的。

因此,在他早期的诗文里,到处都表现出了他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例如,在他1913年写的《哭蒋卫平》一诗中,开头就有“国殇满地都堪哭,眼泪乾坤涕未收”的诗句。

但是,李大钊同志并不只是单纯的悲时伤感,而是充满了报仇雪耻、发奋图强的精神。

就在前一诗的最后,就有“千载胥灵应有恨,不教胡马渡江来”的句子。

李大钊同志对于我国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是有信心的。

他认为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广大的国土和四万万的人民。

只要人人觉醒,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就可以多难兴邦,殷忧启圣,前途将是无限光明。

当1915年陈独秀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说我们国家极端黑暗腐败,根本就没有可爱之处,甚至说什么与其如此,还不如当亡国之民为好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激烈反对这种有害的说法,他立即写了《厌世心与自觉心》一文加以驳斥。

他说:“自觉之义,即在改进立国之精神,求一可爱之国家而爱之,不宜因其国家之不足爱,遂致断念于国家而不爱。

更不宜以吾民从未享有可爱之国家,遂乃自暴自弃,以跻于无国之民,自居为无建可爱之国之能力者也。

”(同上书第29页)他对于少数青年因悲叹国事不振,外祸日亟而自杀的现象,更大不以为然。

他说这些青年“爱国之诚,至于不顾身命,其志亦良可敬,其行则至可闵,而亦大足戒也。

”(同上书第32页)他认为这些青年即使“怀必死之志,亦当忍死须臾,以待横刀跃马,效命疆场,则男儿之死,为不虚死。

”(同上书第33页)因此,李大钊同志希望我国人民都要自觉自勉,“勿灰心,勿短气”,发奋图强,勇往直前。

他特别认为青年更应振作精神,砥砺〔dǐ—lì〕节行,面向未来,自强不息。

他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同上书第60页)。

在1916年他发表于《新青年》二卷一号的《青春》一文中,更是热情洋溢地鼓舞青年,要“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líng—yǔ〕,”“纵现在青春之我,扑杀过去青春之我”,“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同上书第76页)这是一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的精神;这是他对青年的希望,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李大钊同志的一生正是把自己的一切都献身于创造“青春中国”的伟大事业。

为了实现中国的回春再造,李大钊同志一生又是那么如饥如渴地寻找革命真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以新思想改造自己的旧思想。

早年他攻读四书五经,学习孔圣先王的治国平天下之道,并曾应试科举,走的是封建士大夫的道路。

废科举以后,他进了新式学堂,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明,怀抱在中国实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

当这个理想终于破灭之后,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下,他又立即向俄国布尔什维克学习,用无产阶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来观察中国的命运,得出了必须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的新结论,迅速地从一个急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在转变的过程中,他的思想十分庞杂,旧思想的影响也很深,但是在不断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参加实际斗争的过程中,由于不断地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终于从初期的一个不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发展成为一个日渐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后期的实际革命活动以及他对于中国革命问题的分析,都表明他的主张是和一直代表了中国革命正确路线的同志的主张基本上一致的。

李大钊同志从来不把革命理论当成只是书斋的供奉,而是把它作为行动的指南。

他不仅是一个思想家,而且是一个革命活动家,把理论和实践密切地结合了起来。

当1919年胡适以“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观点,来反对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曾经给以有力的驳斥。

他指出,研究实际问题和宣传革命理论是交相为用、并行不悖〔bèi〕的。

要想求得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有理论的指导,而理论的宣传也必须竭力向实际运动方面去努力,才能得到实际的效果。

李大钊同志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实际革命斗争。

他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很快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领导人之一。

1925年以后,他逐步地辞去了在北京几个大学教书的工作,专门从事秘密的革命活动,直至最后英勇牺牲。

李大钊同志在参加实际革命斗争中,走的是革命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正确道路。

他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就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他更加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真正的力量的源泉,因而更加重视工农运动。

他认为,先进的知识分子应当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教育和组织群众。

他说:“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

”(同上书第146页)他号召青年知识分子要回到农村,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一面劳作,一面和劳作的伴侣,在笑语间商量人生向上的道理。

”(同上书第149页)他自己在从事工农运动的时候,就正是这样地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和教育组织工作,而不是浮在上面作些一般的指示。

1925年冬,他到张家口组织工农兵大同盟的时候,冯玉祥派人去找他,就发现他在工人的宿舍里,和许多工人一同睡在只铺有一层稻草的地上。

李大钊同志积极地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同他对于革命真理和人民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分不开的。

作为一个急进的民主主义者,他就表现了对于真理的十分热爱。

他说:“宇宙间有唯一无二之真理”,真理具有不可战胜的权威。

“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同上书第87页)他认为人们应该有不畏强权,坚持真理的精神。

他说:“言论之挟有真理与否,在其言论本身之含有真理之质与否。

苟其言之确合于真理,虽一时之社会不听吾说,且至不容吾身,吾为爱真理之故,而不敢有所逡〔qūn〕巡嗫嚅〔niè—rú〕以迎附此社会;苟其言之确背乎真理,虽一时之社会欢迎吾说,而并重视吾身,吾为爱真理之故,而不敢有所附合唯阿,以趋承此社会。

为其持诚以遭世厌绝,犹胜违心以博世优容。

”(同上书第86—87页)大钊同志自己正是这样。

在他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都把马克思主义名之为“过激主义”,视之为洪水猛兽,多方加以禁止和迫害,但是他并不为之有丝毫的动摇。

在1924年到1927年间,北洋军阀曾经几次下令要逮捕他,环境日益险恶,但他仍然在北洋军阀统治的中心——北京坚持领导人民的革命斗争,拒绝了一些关心他的安全的人劝他离开北京的意见。

当他被捕之后,虽然遭受军阀的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贞不移,临危不惧。

临殉难前,他还作了最后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说,指出共产主义的真理必然胜利,然后泰然地走上了敌人的绞刑架,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时他才三十九岁),表现了革命者宁死不屈的革命品质和革命气节。

李大钊同志充沛而顽强的革命精神,又是和那种艰苦朴实的作风、实事求是的态度相结合的。

他自幼学习勤奋,生活刻苦。

他做工作总是踏踏实实,认真负责,虽然他的工作十分繁忙,常常要夜以继日地工作,但并不因之而有所马虎。

他对于党的重大决议的贯彻,必定要亲自检查以至亲自参加。

许多群众的游行示威活动,他常常是亲自带头。

在1926年“三一八”惨案中,他就走在群众请愿队伍的最前列。

当惨杀发生之后,一些国民党的所谓“领袖”早已越墙而逃,而他虽然头部受伤,仍然镇定地指挥群众退却,坚持到最后才退出。

在工作和学习研究中,他一贯提倡要有一种求真的精神,要有科学的态度。

他说:“凡学都所以求真,而历史为尤然。

这种求真的态度,熏陶渐渍,深入于人的心性,则可造成一种认真的习性,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

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同上书第504页)。

李大钊同志对人诚恳,表里如一,肝胆照人。

鲁迅回忆李大钊给他的印象是“诚实,谦和,不多说话。

”(《鲁迅全集》第四卷第400页)李大钊同志的生活一直是十分简朴的。

他洁身远名,不事浮夸,不求享受。

他当大学教授的时候,所得工资除了买书之外,多是用以帮助贫苦青年,用以支持革命工作或其他社会事业,而自奉甚薄,甚至家里还常要为油盐柴米的开支发愁。

李大钊同志的这种革命品质、道德修养,以及生活和工作作风,在他生时就得到社会的尊敬。

1924年湖南教职员联谊会曾经送给他一个铅制的茶叶瓶,上面铸了“道德文章”四个字,可以代表时人对于李大钊同志的评价。

很好地学习和发扬他的这些高贵品质和踏踏实实的作风,是我们今天对于这位革命先烈殉难三十五周年的最好的纪念。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体现革命烈士像竹子一样有坚贞不屈的精神的古诗名句有: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

描写革命烈士的诗

《就义诗》 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面对敌人的屠刀,坚贞不屈的革命志士们昂然吟诵着

面对敌人的屠刀,坚贞不屈的革命志士们昂然吟诵着(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然后英勇就义

描写革命烈士的诗歌!!!!!

再致读者(增订本序) 萧三 当我们回顾四十年历史的时候,我们对于为共 产主义事业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光荣的 先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他们之中,许多是共产党 员,许多是劳动人民,许多是党外人士。

他们在斗争 中,流尽了自己的鲜血,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是 永垂不朽的

——刘少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961年6月30日) 我又一次又一次地怀着沉痛悼念的心情和极大的尊敬,细读了截至目前为止所能收 集到的中国人民革命的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诗篇,并阅读了全部烈士们的传略, 我内心更加激动,感受更加强烈,更加爱好这些诗作。

革命烈士同志们的形象在我的脑 海里显得更加伟大,更加崇高了。

《革命烈士诗抄》一九五九年四月在北京一出版,立 即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第一次印刷了十万册,不到半月就被争购一空。

七、八 月又增印了三十二万册。

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东北,西南各地都先后翻印了这本书。

据不完全的统计,一年之内总共印行了六十多万本,但仍然供不应求。

此外,广播、电 视、各种集会上……都经常朗诵烈士们的这些遗著。

)许多读者纷纷来信述说自己读了 这本书所受到的鼓励和感动。

他们认为,读了这些诗文,是受到了最严肃、最深刻的阶 级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

他们愿意向烈士们学习,为继承烈士们的事业而奋斗。

不少读 者都这样表示,读了这本书之后,不禁对自己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你经受过烈士们所曾 经受过的锻炼和考验么

你的年龄比烈士为革命而英勇牺牲的时候的年龄,或者更小些, 或者更大一些;但是你为党为人民所做的事业,能比得上烈士所作过的几分之几么

在 解放胜利的今天,假如不奋发努力学习和工作,积极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并支持 世界各国还处在被压迫、被奴役状态人民的解放斗争,你不会觉得有愧于对革命先驱者 的血么

你能不下定决心,从此以后更加振作起来,急起直追,勤勤恳恳,老老实实, 听党的话,站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人民服务得更多一点和更好一些么

读者们的这种表示和对改进这本书的宝贵意见,特别是一些革命前辈和烈士亲友纷 纷来信,陆续提供了不少新发现的烈士遗作和事迹,使我们得以把这本“诗抄”重编增 订,成为现在的样子第二次出版。

对同志们的热忱鼓励和宝贵帮助,谨代表广大读者和 我们编者,表示衷心的深深的感谢

我们感谢董老、郭老、吴老、谢老为“诗抄”题了诚挚动人的诗句,等于为本书写 了序言。

“诗抄”第一次出版之后不久,曾经热情地为之题诗的林老去世了。

我们永远记得 他的诗句:“谁能动手换人间

非佛非仙非圣贤。

”读了这两句诗,使人联想起《国际 歌》中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 我们在这里沉痛地纪念这位革命老前辈、共产主义战士。

熊瑾玎老同志除提供了王凌波同志和何叔衡同志的亲属寄给他的何老的遗作之外, 还曾作《读革命烈士诗抄》律诗两首,可说是语重心长,特抄在这里: 其一: 诗抄连日展晴窗, 读罢频添泪万行。

粉骨碎身心似铁, 吊民伐罪笔如枪。

忧时字字皆悲愤, 唤众篇篇最激昂。

躯壳纵填沟壑去, 精神犹在海天张

其二: 河山节次换新装, 饮水思源岂可忘

领导必须由我党, 斗争方得挫强梁。

人民跃进心无二, 先烈牺牲志已偿。

珍重一声安息吧, 遗篇不断放奇光

这次增订出版的“诗抄”比初版时增加了五十位烈士的一○二首诗,其中包括蔡和 森、何叔衡、罗学瓒、王若飞等这些很早的中国共产主义战士的遗作和全国解放前夕被 美帝国主义者和国民党反动派成批屠杀的青年烈士的诗句。

此外还增补了先烈彭湃等的 诗作。

我们觉得遗憾的是,还有许多革命烈士的遗诗没有搜集到。

像向警予、姜梦周、萧 楚女、林育南、张浩(林育英)、刘志丹、左权……等同志,我们或者明知其有诗,或 者揣想其一定写过诗歌的,但直到现在还没有发现真迹;而如蔡和森、恽代英……诸同 志每人只留存了一首,虽则我们明知其写过多首,例如恽代英同志在狱中就曾写过革命 歌曲一首,七言、五言旧体诗各一首,但现在仅看到一首七言绝句。

这都有待于将来继 续征求收集。

这次“诗抄”的增订本,除增加了许多烈士诗作外,对初版也作了某些调整。

书的 版型比初版大了些。

根据读者的要求,增加了一些插图。

感谢我国著名木刻家李桦、古 元、彦涵三位同志热情地为本书创作了李大钊、蔡和森、彭湃、邓中夏、方志敏、王若 飞、叶挺……等烈士的肖像,使读者由此而对烈士感到倍加亲切。

“诗抄”增订本里新补入的一些宝贵遗作,和原来收集到的许多珍贵诗篇一样,使 读者体会到革命烈士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意气风发、力图上进的远大抱负,坚韧不拔 的革命意志和愿为革命事业粉身碎骨的壮志雄心。

蔡和森同志《少年行》中的:“忠诚 印寸心,浩然充两间。

虽无鲁阳戈,庶几挽狂澜。

凭舟衡国变,意志鼓黎元。

”罗学瓒 同志《自勉》里的:“何言乎富贵,赤胆为将来。

”《咏怀》里的“倾洋涤宇宙,重建 此乾坤”;《随感》里的“开怀天下事,不言家与身。

……奋我匣中剑,斩此冤孽根

立志在匡时,欲为国之英”等句,都表现了他们在青年时代就有救国救民的抱负,不同 于庸庸碌碌醉生梦死的凡夫俗子。

这种爱国和上进的精神是足以供我们今天的青年效法 的。

革命烈士光辉的遗著都具有使顽者振、懦者立的力量。

我们在本书第一版时《致读 者》(代序)里已经引用过不少这样的诗行——现在已经成为人人爱诵的名句。

从新增 补的烈士遗诗里,我常爱朗读我国最早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柔石写的一首诗里这样坚决 的句子——誓言: 呵

剜心也不变

砍首也不变

只愿锦绣的山河, 还我锦绣的面

努力冲锋, 战

诗末注明写作的日期是“1925年7月8日夜”。

一九三一年二月十日柔石同志被国民 党秘密杀害,身中十弹(见鲁迅写的《柔石小传》)。

我也非常喜欢熊亨瀚烈士的豪情壮志、气象魄魄的诗: 昨夜洞庭月, 今宵汉口风。

明朝何处去

豪唱大江东

——《途中》 大地春如海, 男儿国是家。

龙灯花鼓夜, 长剑走天涯。

——《客中过上元节》 他的《亡命》七言律诗里的“蹈火归来又赴汤,只身亡命是家常……风尘小憩田夫 舍,索得浓茶作胆尝。

”和《亡命彭泽》七言绝句里的“一舟风雨寻常事,曾自枪林闯 阵来。

”都是很豪放的句子。

烈士们坚贞的革命意志见于王若飞同志的两句诗中: 死里逃生唯斗争, 铁窗难锁钢铁心

《王若飞在狱中》这本书已经成为广大青年手中最珍贵的读物之一。

这两句诗是他 在狱中为鼓励同志而作的短文《生活在微笑》的结语。

诗虽只两句,却具有雷霆万钧的 力量。

——因此我们把这两句作为“一首”编入这本诗抄。

若飞同志经常用诗对狱中难友进行政治气节教育。

一次,他给狱中同志写秘密信, 开头便引了明代于谦的一首焚石灰诗:“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 全不顾,只留青白在人间。

”若飞同志富有才华,生平为文,无不淋漓痛快,所作诗词 也不少,但可惜全部损失了,仅留得两句诗和一首歌,这实在是一大憾事

仅只两句诗但含有巨大力量的,还有下面两个例子: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壮烈牺牲的江西帅开甲烈士临刑前写道: 记取章江门外血, 他年化作杜鹃红。

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年仅十九岁就英勇牺牲了的金方昌烈士,被敌人打断了胳膊…… 他忍住巨大的痛苦,用手指蘸血在墙上写道: 严刑利诱奈我何, 颔首流泪非丈夫

这种威武不屈,慷慨赴义的革命英雄气概,也屡见于其他烈士的诗句,如熊亨瀚烈 士写的:“吾道终当行九域,慷慨以身相许。

”“忧国耻为睁眼瞎,挺身甘上断头台”。

如陈法轼烈士的:“磊落生平事,临刑无点愁。

壮怀犹未折,热血拚将流。

”“慷慨为 新鬼,从容作死囚。

”陈辉烈士的:“英雄抛碧血,化为红杜鹃。

”车耀先烈士的: “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

”李贯慈烈士的:“男儿一副好身手,拚将热血 洒神州。

”余文涵同志的:“无限苍生无限仇,个人生死何足论。

”何敬平同志的《把 牢底坐穿》“……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

”和他同监狱同 时牺牲的蔡梦慰同志写的《黑牢诗篇》里也有几乎完全同样的两句,这都表达了烈士们 自我牺牲、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和本书初版时所收集的诗作一样,这次增补的许多烈士的诗歌,也都是百花齐放, 万紫千红。

许多烈士的诗作不仅战斗性很强,艺术性也很高。

初版出书后,不少读者认 为,像陈辉同志确是出色的新诗人。

他的诗集应该重版翻印。

他的某些诗歌大有资格加 入例如《中国新诗选》这类书中去。

不幸,这位有才华的诗人在他二十四岁时就英勇牺 牲了

“诗抄”里不少诗歌具有民歌风格,例如共产党员、诗人和音乐家古承铄同志的 《薪水是个大活宝》,像讽刺小品,像歌谣,又像快板,流利晓畅,宜乎烈士创作的很 多这类作品,解放前在群众中流传甚广。

假如他不在这样年轻的时候就被反动派杀害了, 他的创作活动,特别是作为讽刺作家,一定大有成就。

这从我们这次选他的三首诗歌中 就可看出。

年仅十五岁就牺牲了的张锦辉女烈士原是福建永定地区著名的红色歌手,就义前她 所唱的三首诗就是她平日善唱宣传歌的一个例子。

沈迪群同志的两首遗诗也富有民歌味。

初版时我们只收辑了蔡梦慰烈士的一首诗,事后才发现,那只是他的《黑牢诗篇》 长诗中的一章罢了。

这次发表的这首全诗共五章,计二百三十行。

全部读了之后觉得, 作者显然还有言之未尽处。

如果不是刽子手夺去了他的生命,我想,烈士必定会继续写 下去的。

即以已写成的五章二百数十行而论,里面有多少卓越的诗句呵

他描写黑牢里 的种种,详尽而不琐屑,有行动,有形象,所以全诗很有力量。

看,置身在监牢里的革 命者是多么坚强和乐观呀: 从什么年代起, 监牢呵,便成了反抗者的栈房

……你呀,光荣的胜利者, 在一点头,一摇首之间, 曾经历了怎样剧烈的战斗

……紧咬着的嘴唇 ——那是千百个战士的安全线呵

用刺刀来切剖胸腹吧, 挖得出的—— 也只有又热又红的心肝

是呵,看一个人是否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是否真正的革命者,在他和阶级敌人作生 死存亡斗争的严重关头尤其明显。

我们的革命烈士们都是经得住考验的。

革命者虽置身在监狱里,但仍然无时不在准备战斗。

像笼里的鹰 梳理着他的羽翼, 准备迎接那飞翔的日子…… ……在铁窗里面, 无时不在磨利着斗争的武器—— 用黄泥搓成的粉笔, 在地板上写出了讲义, 你,是学生,也是教师, 卡尔、 恩格斯、 伊里奇、 约瑟夫 就像坐在身边, 同大家亲密的讲叙; 的话呵, 又一遍在心里重新记忆, 再一遍在心里仔细温习。

……转动齿轮的, 挥舞锄锹的, 摇弄笔杆和舌头的; 趁着新建的花园完工之前, 你,向自己的弟兄, 赤裸出深藏的灵魂和躯体, 看哪里还有暗迹, 看哪里还有污点, 进入那圣洁芬芳的田园地呀, 谁,好意思带着一身垢腻

…… 看,这不是一幅志士们在狱中坚持整风学习的图画么

现在在光天化日自由世界的 人们,在参加“新建花园”的工作中,不更应该“又一遍在心里重新记忆,再一遍在心 里仔细温习”“的话”么

这次新补入的烈士诗作者,如何敬平、余祖胜、白深富、沈迪群、蔡梦慰、蓝蒂裕、 古承铄、刘振美、文泽、刘国鋕诸同志,都是临近解放时和其他许多同志被国民党屠杀 的,牺牲时都很年轻。

他们没有能活着迎接解放,非常可惜

在这些诗中表示了他们对 于反动派身临末日却加倍残暴的无比痛恨,而又充满了胜利在望的信心和欢悦的心情。

总有一天,我们将 站在这个城堡上, 高声宣布: 太阳是我们的

——余祖胜 黎明之前黑暗, 黑暗之中混乱, 世上总有阳光, 黑夜毕竟很短。

——古承铄 既已听见潮鸣了, 排山倒海的浪涛呀, 必然的,更接近了, 更接近了呀…… ——蔡梦慰 革命烈士们全都可以这样自豪地向人们大声宣告: 同志们,听吧

像春雷爆炸的, 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

人民解放了, 人民胜利了

我们—— 没有玷污党的荣誉

我们死而无愧

这是刘国鋕烈士走赴刑场时在白公馆朗诵的诗句。

是的,烈士同志们一个个都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他们为党为人民奋斗一生, 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他们没有偷生一日,他们死而无愧。

“你要学习写诗么

学习这样的诗歌吧

你要学习做人么

向这样的人学习吧

” ——这是一位同志在读了这本“诗抄”第一版之后写给我们的信中的两句话,我愿意在 这里向我们广大的读者重复这两句话。

1962年3月18日

十六年前的回忆 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形式和处境自己危险的情况下坚持党的工作被捕时处变不经在法庭上镇定成拙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前行表现了李大钊同志终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间真不去的今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