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论语》中有关颜回的句子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论语中具体表现出颜回有贤德的句子是
人不堪其忧,在陋巷,更注重精神上的崇高,所以. 孔子夸赞 颜回 圣贤《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瓢饮:真正圣贤的人不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回也不改其乐,即使环境残酷,是以此阐述自己的观念,物质匮乏,有贤德的人一样能够在精神世界寻得善果!一箪食
帮我翻译两句论语里写颜回的句子
《为政第二》篇(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公冶长第五》篇(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一知二。
”子曰:“弗如也。
吾与女弗如也。
”(5.26)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
“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雍也第六》篇(6.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6.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6.11)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述而第七》篇(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罕第九》篇(9.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21)子谓颜渊曰:“惜乎
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先进第十一》篇(11.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11.7)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
”(11.8)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11.9)颜渊死,子曰:“噫
天丧予
天丧予
”(11.10)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11.11)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
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
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
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颜渊第十二》篇(12.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颜渊曰:“请问其目。
”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子路,颜回的性格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注释】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乐:乐于学。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评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
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论语中涉及颜回语录体现儒家什么精神思想
《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具体思想: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
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
宋儒朱熹将《论语》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又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为“四书五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