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描写句子 > 描写江南楼阁的句子

描写江南楼阁的句子

时间:2018-11-05 18:47

有关描写江南景色的句子。

1、江南的三月,细雨绵绵。

午后不知什么时候又飘起毛毛细雨,喜欢在这样的细雨中漫步,让肌肤感受柔雨的清新和细腻。

细雨的丝丝清新和丝丝缠绵让我感觉到自然,纯真和透明。

喜欢在这样细雨的日子独倚窗前静赏风卷雨绵。

潇潇洒洒如一幅雅致飘逸的画卷。

朦胧依旧,思绪飘飞。

2、细雨霏霏,朦胧中仿佛看到淡紫色的丁香花在雨中轻轻摇曳,细雨在丁香丛中淅淅吟咏,如烟似雾,凄婉净美。

雨雾在紫色的丁香花上聚凝莹露,清亮如玉。

缄结不开的丁香雨愁,缄结不开的如水情怀。

晶莹的眼泪悄然滑落,思绪如丁香花雨一样纷纷扬扬飘向远方。

些许怅然,一廉幽梦随着绵绵雨丝泻进心里,泛起一串串涟漪。

3、雨就要停了,可是仍然可以听到水珠在树叶上跳舞雨打芭蕉的声音,青石板上不时溅起几朵美妙的水花,轻灵,清灵,而又不失快乐。

湖面上的雾气慢慢退去,山色空演雨亦奇,视线中的一切都刚洗了一个澡,显得越发清亮,越发神奇,越发妩媚而多情。

湖上的那座卧坡桥在淡淡的雾气的氤氲下,颇有些婀娜,让人对刚才的雨中美景回味无穷。

4、有了春雨,山水相毗,天地相吻。

在大自然的造化中,春雨不再形单影只,她给世间万物带来了新鲜的气息。

这气息就是人们眷恋的而久违了的春风。

春风领着春雨,春雨乘着春风,结伴而来,绿了山峦,漾了湖水,唤醒了大地,滋润了草木。

而这一切都在不经意间,此时无声胜有声,好一个氤氲而静美的春雨。

5、天下着蒙蒙细雨,让整个江南蒙上了水汽,也为江南增添了迷蒙与神秘。

夹杂着雨滴,我踏进了苏州的园林,这些融汇了古典艺术的建筑,是江南与世无争,清新淡雅的最好代表,它没有故宫的霸气,它是在外漂泊久了的人,最温暖的家,淡雅而又玲珑,凭栏木雕,镂空花窗,亭台楼阁,园林的美,是江南最好的诠释。

描写江南的诗句

泊船瓜洲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南逢李龟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绝】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澡兰香 淮安重午  年代:【宋】 作者:【吴文英】 体裁:【词】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箬。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沈魄。

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翦菖浦自酌。

但怅望、一屡新蟾,随人天角。

  莺啼序  年代:【宋】 作者:【吴文英】 体裁:【词】  残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绣户。

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

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

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

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

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

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

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

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

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

青楼彷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澹尘土。

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吹鬓侵半苎。

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凤迷归,破鸾慵舞。

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沈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

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  年代:【宋】 作者:【陆游】  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江南  年代:【汉】 作者:【汉无名氏】 体裁:【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赠范晔  年代:【南北朝】 作者:【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菩萨蛮  年代:【唐】 作者:【韦庄】 体裁:【词】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  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江南曲  年代:【南北朝】 作者:【柳恽】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杨花曲  年代:【南北朝】 作者:【汤惠休】  葳蕤华结情,婉转风含思。

  掩涕守春心,折兰还自遗。

  江南相思引,多叹不成音。

  黄鹤西北去,衔我千里心。

  深堤下生草,高城上入云。

  春人心生思,思心常为君。

  南湖春早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律】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春梦  年代:【唐】 作者:【岑参】 体裁:【七古】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谒金门  年代:【宋】 作者:【陈克】 体裁:【词】  愁脉脉。

目断江南江北。

烟树重重芳信隔。

小楼山几尺。

细草孤云斜日。

一向弄晴天色。

帘外落花飞不得。

东风无气力。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年代:【唐】 作者:【戴叔伦】 体裁:【五律】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菩萨蛮  年代:【唐】 作者:【冯延巳】 体裁:【词】  沉沉朱户横金锁,  纱窗月影随花过。

  烛泪欲阑干,  落梅生晚寒。

  宝钗横翠凤,  千里香屏梦。

  云雨已荒凉,  江南春草长。

  梦江南  年代:【唐】 作者:【皇甫松】 体裁:【词】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青玉案  年代:【唐】 作者:【李煜】 体裁:【词】  梵宫百尺同云护,  渐白满苍苔路。

  破腊梅花□早露。

  银涛无际,玉山万里,  寒罩江南树。

  鸦啼影乱天将暮,  海月纤痕映烟雾。

  修竹低垂孤鹤舞。

  杨花风弄,鹅毛天剪,  总是诗人误。

  踏歌词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乐府】  日暮江南闻竹枝,  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  直到三春花尽时。

  古别离  年代:【唐】 作者:【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菩萨蛮  年代:【唐】 作者:【韦庄】 体裁:【词】  如今却忆江南乐,  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  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  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  白头誓不归。

  玉楼春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红绡学舞腰肢软,旋织舞衣宫样染。

  织成云外雁行斜,染作江南春水浅。

  露桃宫里随歌管,—曲霓裳红日晚。

  归来双袖酒成痕,小字香笺无意展。

  菩萨蛮  年代:【唐】 作者:【温庭筠】 体裁:【词】  宝函钿雀金鹦鹏,  沉香阍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  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  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  此情谁得知。

  玉蝴蝶  年代:【唐】 作者:【温庭筠】 体裁:【词】  秋风凄切伤离,  行客未归时。

  塞外草先衰,  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  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  断肠谁得知。

  江南春  年代:【宋】 作者:【寇准】 体裁:【词】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  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  苹满汀洲人未归。

  迷神引  年代:【宋】 作者:【柳永】 体裁:【词】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

  孤城暮角,引胡笳怨。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

  觉客程劳,年光晚。

  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

  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

  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洞仙歌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词】  江南腊尽,  早梅花开后,  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  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  尽日无人,  谁见金丝弄晴画

  断肠是飞絮时,  绿叶成阴,  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  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词】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题西太一宫壁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体裁:【词】  柳叶鸣蜩绿暗,  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  白头想见江南。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年代:【宋】 作者:【王观】 体裁:【词】  水是眼波横,[1]  山是眉峰聚。

[2]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3]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蝶恋花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金剪刀头芳意动,  彩蕊开时,不怕朝寒重。

  晴雪半消花□□,晓妆呵尽香酥冻。

  十二楼中双翠凤,  缥缈歌声,记得江南弄。

  醉舞春风谁可共,秦云已有鸳屏梦。

  蝶恋花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  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蝶恋花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千叶早梅夸百媚,  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

  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意。

  —捻年光春有味,  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

  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

  胡捣练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小亭初报一枝梅,  惹起江南归兴。

  摇蹼玉溪风景,  水漾横斜影。

  异香直到醉乡中,  醉后还因香醒。

  好是玉容相并,  人与花争莹。

  留春令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画屏天畔,梦回依约,  十洲云水。

  手捻红笺寄人书,  写无限、伤春事。

  别浦高楼曾漫倚,  对江南千里。

  楼下分流水声中,  有当日、凭高泪。

  菩萨蛮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江南未雪梅花白,  忆梅人是江南客。

  犹记旧相逢,  淡烟微月中。

  玉容长有信,  一笑归来近。

  怀远上楼时,  晚云和雁低。

  清商怨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庭花香信尚浅,最玉楼先暖。

  梦觉春衾,江南依旧远。

  回纹锦字暗剪,  漫寄与、也应归晚。

  要问相思,天涯犹自短。

  生查子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春从何处归,  试向溪边问。

  岸柳弄娇黄,  陇麦回青润。

  多情美少年,  屈指芳菲近。

  谁寄岭头梅,  来报江南信。

  少年游  年代:【宋】 作者:【杨亿】 体裁:【词】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

  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满庭芳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年代:【宋】 作者:【周邦彦】 体裁:【词】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佳树清园。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鸟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漂流翰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解连环  年代:【宋】 作者:【周邦彦】 体裁:【词】  怨怀无托。

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

  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州渐生杜若。

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

  漫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言闲语,待总烧却。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

  弃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忆秦娥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楼阴缺,栏杆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忆王孙  年代:【宋】 作者:【姜夔】 体裁:【词】  冷红叶叶下塘秋。

长与行云共一舟。

零落江南不自由。

两绸缪。

料得吟鸾夜夜愁。

  卜算子  年代:【宋】 作者:【张孝祥】 体裁:【词】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

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写江南亭台楼阁的文章

1\\\/《铜雀台赋》\\\/曹植  《铜雀台赋》是三国魏时期曹植(193-232)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境内)铜雀台落成时所作,为汉赋中的经典作品,文辞华美,想象丰富。

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击败袁绍及其三子,并北征乌桓,平定北方。

于是在邺建都,于漳河畔大兴土木修建铜雀台,高10丈,分3台,各相距60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连。

铜雀台建成后,曹操召集文武在台前举行比武大会,又命自己的几个儿子登台作赋。

其中曹植下笔成章,做出这部作品。

曹操读后大为赞赏,封其为平原侯,并勉励说:“吾昔为顿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当时所行,无愧于今。

今汝已长成,可不勉哉

”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

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2\\\/《兰亭集序》\\\/王羲之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优美流畅,疏朗简净,韵味深长,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

又因为书法精彩,后世称“天下第一行书”。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滕王阁序》\\\/王勃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始建。

为庆祝楼阁新修成,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九月九日大会,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

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阎伯屿本欲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

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下笔。

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这是一篇用骈体写成的诗序,句式整齐、引经据典、辞藻精美、佳句迭出,且笔力明快、风格清新、情文并茂、气势浩荡,堪称典范之作。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通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4\\\/《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是初唐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今北京。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求描写江南古镇的成语

描写江南古镇的成语、词语:1、亭台楼阁拼音:tíng tái lóu gé ] 解释: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算不得大园庭,那亭台楼阁,树林山水,却也点缀结构得幽雅不俗。

”近义词:楼阁台榭用法:主语、宾语、定语;指建筑物。

例句: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2、依山傍水拼音:yī shān bàng shuǐ解释: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依:依靠。

傍:靠,靠近。

出处:宋·叶适《安集两淮申省状》:“奔迸渡江求活者几二十万家,而依山傍水相保聚以自固者亦几二十万家。

” 译文:逃散渡江求活的有几二十万家,而依山傍水相保聚来自己稳固的也有几二十万家。

用法:作谓语、定语。

指地理位置。

例句:厂区座落于伏牛山余脉东麓,南临石漫滩水库,依山傍水,风景宜人。

3、湖光山色拼音:hú guāng shān sè 解释:湖的风光,山的景色。

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出处:宋·吴自牧《梦粱录·五代人物》:“杭城湖光山色之秀,钟为人物,所以清奇特,为天下冠。

”译文:杭州有水有山,风景秀丽,杰出人物,其中的奇特,为天下之首。

近义词:山清水秀、山明水秀反义词:穷山恶水例句:园内轩窗四启,看着湖光山色,真如仙境。

4、山清水秀拼音:shān qīng shuǐ xiù解释:山山水水十分清幽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出处: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译文:其眉如山之明,眼如水之秀。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风景优美。

近义词:山明水秀例句:桂林山水山清水秀,景色优美,吸引着八方游客。

5、古朴幽静拼音:gǔ pǔ yōu jìng解释:朴素、清幽寂静而有古代的风格。

反义词:繁华喧闹近义词:古朴静谧例句:这是个古朴幽静的江南小镇。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