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现葛朗台吝啬,视财如命的性格特点的动作、语言描写
的葛朗台作为吝啬典型性是“执”,尤其是一狂”字,高度概括了葛朗台的个性特征。
中欣赏这个人物形象时,只有抓住“狂”字这把钥匙,才能深刻领会其典型性。
过了七十六岁的葛朗台老头在看到女儿把玩自己的定情之物金梳妆匣时,竟“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一个“纵”和一个“扑”字将老葛朗台贪婪到发狂的形象活化到纸上。
当独生女声明匣子是情人寄存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扑过去想抢回时,老头竟“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
”梳妆匣上镶嵌的金子异化了父女之情,使吝啬鬼发狂。
但抢夺女儿的情物梳妆匣把太太气得晕死过去的现实使葛朗台从癫狂的漩涡中跳出,变得异常清醒,“孩子,咱们别为一个匣子生气啦,拿去吧”,老箍桶匠马上把匣子扔到床上,并且到自己的密室拿一把金路易来也摔在床上,声称是送给欧也妮的。
葛朗台的“大方”,搞得太太和女儿面面相觑,莫名其妙。
其中的隐秘只有吝啬鬼自己清楚。
为一只梳妆匣气死了太太,女儿按律将继承家庭财产的一半,那等于要了葛朗台的命,狡诈的葛朗台知道以小失大划不来,便百般讨好自己的女儿,甚至常在她面前哆嗦,装模作样,以亲情为诱饵,骗女儿放弃对亡母财产的继承权,并且常利用女儿对情人的特有感情占便宜。
这些都表现了吝啬鬼个性的另一个侧面——“狡诈”。
但葛朗台毕竟是拜金狂。
当他到弥留之际,生命力退守在眼睛里时,他能够睁开眼时,竟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金子,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
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为他做临终法事时,他竟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金十字架抓到手里,这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他临终对女儿的遗言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一生疯狂地追求金钱,占有金钱,最后被金钱所累时仍竭力呼唤着金钱而走向坟墓,金钱已经使他异化成鬼,一个疯狂狡诈的吝啬鬼。
《欧也妮 葛朗台》中关于描写吝啬最入木三分的片段
1)有一天,欧也妮母女正在欣赏查理赠送的首饰盒,恰好被葛朗台撞见了。
他看到首饰盒上的金子,眼睛里发出亮光,把身子一纵,向首饰盒扑去,“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他把首饰盒抓在手里,准备用刀子把金子挖下来。
欧也妮急了,她声称如果父亲敢碰盒上的金子,她便用这把刀子自杀。
父女争执起来。
直到葛朗台的妻子晕过去,他才住手。
2)葛朗台阴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楼梯踏级都被虫蛀坏了,女仆差点摔了跤,他还怪她不挑结实的地方落脚;每一顿饭的面包食物、每一天要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分发,一点儿不能多;女儿生日那天,有客人来,只不过多点了一支蜡烛;他限制妻子的零用钱,连别人送给她的一点,也要想方设法刮走;来了亲戚,他不让加菜,吩咐佃户打些乌鸦来煮汤;妻子卧床不起,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得破钞。
3)葛朗台虽已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过日子却一直和庄稼人差不多,喝的老是坏酒,吃的老是烂果子,面包是自已家烤的,肉食蔬菜靠佃户供应,蜡烛是全家合用一支,还得买最便宜的,白糖早就落价了,可永远当做奢侈品看待……
欧也妮葛朗台5个细节点评
语言①P56\\\/“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细节性内心独白) 点评:语言符合人物性格——爱财如命,财产落到独生女儿手里也要他的命——吝啬鬼的本性。
抢夺部分: 动作①[朗读](老头儿……倒在母亲床上)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了一个熟睡的婴儿。
” 点拨:他已“决意向欧也妮屈服,巴结她”,为何还这样
点评:金钱占有欲支配一切,失去理智,早忘了初衷——金子占有狂的本性。
语言②“……这交易划得来……你真是我的女儿” 点评:从看见金子先惊喜地狂喊,到“这交易划得来”,充分暴露他投机商人把一切都看作交易的肮脏灵魂——唯财是图,人生即交易(人生观) P58\\\/朗读“箍桶匠看着盒子……永远不提了” 语言③“小乖乖”,“妈妈,小妈妈,好妈妈……” 点拨:女儿的苦苦哀求,甚至要自杀,妻子的哀求,都不能改变他对梳妆匣的占有欲,为什么太太一晕过去,马上交还
点评:太太一死,几百万遗产便要被女儿继承,利益大小对比,马上清醒——唯利是图本性,厚颜无耻,不择手段。
动作②“拿了一把金路易……把钱拈着玩……他把金路易装到袋里” 点评:守财奴的本能,吝啬鬼的本性。
诱骗部分:P59\\\/ 语言④“要不要花很多钱
要不要吃药呢
” “要是我女人还有救,请你救救她,即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
” 点评:吝啬到极点——即使救妻子,也是为了财产——本性所致。
动作③P59-60\\\/ “他来搀了她去用饭……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老箍桶匠变得厉害,常在女儿面前哆嗦” 点评:女儿即几百万财产,女儿就是金子;怕女儿不肯放弃继承权。
肖像①P60\\\/[朗读](葛朗台老头的眼光……自动地抛弃了财产) 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子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 点评:有命无命的“生死”关头,既有诱骗将要成功的激动,又有担心万一女儿反悔的紧张——性格特征。
语言⑤P61\\\/ “别多嘴,克罗旭。
一言为定。
” “欧也妮,你决不翻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
” 点评:怕证人说清,立即制止,又好言哄骗。
为财产不择手段——贪婪无耻。
△语言⑥“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点评:金钱就是生命,与女儿的关系也完全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关系——拜金狂的人生观。
动作④他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使她喘不过气来 点评:骗到财产的狂喜,拥抱的是金子,不是女儿——金子占有狂的特征。
守财部分: 细节①P62\\\/他连狗在院子里打哈欠都听得见……他会立即清醒。
点评:金钱是他唯一的生命支撑——守财奴的本能。
结局部分:朗读(分角) 语言⑦P63\\\/“在那里吗
在那里吗
” “你看住金子
……拿来放在我面前
” “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
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 点评:贪婪、爱财、守财,至死不放弃占有权——金钱占有狂。
守财奴的典型(语言)性格。
肖像②他几小时地盯着(金子),好像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呆望着一件东西;也像孩子一样,他露出一点很吃力的笑意。
脸上的表情仿佛进入了极乐世界 点评:眼中除了金子之外,别无他物——贪婪成性的金子的奴隶。
动作⑤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送了他的命。
2. 二 比较阅读:《儒林外史》严监生之死(另行打印)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总不得断气……伸着两个指头……赵氏“……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忙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放下。
登时就没了气。
点评:两个吝啬鬼,一样守财奴。
一个为攫取财富而送命,一个因放不下财富而不肯咽气,中西文学大师,异曲同工之妙。
附:[板书一] 语言细节 动作细节 肖像细节 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 紧张得脑门子上都是汗 这交易划得来 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 脸上的表情仿佛进入了极乐世界 人生就是一场交易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金子占有狂的人生观、价值观 不择手段、厚颜无耻 贪婪成性、深入骨髓 三 归纳审美流程: 可感性 一个视金钱为上帝的吝啬鬼,守财奴。
可信性 拜金狂的性格,决定了嗜财如命的语言、行为。
可悟性 ①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对人性的扭曲(时代与性格关系) ②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摘抄《欧也妮葛朗台》好段
1.他依旧驻足在索莫城的古色古香街,将犀利的目光撒向熙熙攘攘的人群。
目光像千把冰刀,足以刺痛千千万万人的心,让人不寒而粟。
他鼻子上的肉瘤不仅微微抖动,他很自信地认为他们辛勤忙碌的成果早已被兑换成小金币装入他的小金库。
葛朗台转身消失在古色古香街的尽头。
“叮当,叮当——”门铃被拉响了。
拿侬放下手中的活忙去开门。
“老爷,您回来啦
” “回来啦,回来啦
”葛朗台有些雀跃,想必是又有财神送财了,因为只有钱财才能让他两眼放光。
葛朗台大步走向简陋的大厅〈了解葛朗台的人知道这间房子“简而不陋”〉。
瘦骨嶙峋的葛朗台太太穿着葛朗台“买”来的“新”衣服,站在大厅。
她垂下头,有些恐惧,她若有所思,欲言又止。
“我想陪女儿去巴黎旅游,在我死之前,完成她的一个愿望,也是我的最后一个愿望。
希望老爷能同意。
”葛朗台太太鼓起勇气说道。
女人是脆弱的,可妈妈是坚强的。
“旅游,嗬嗬
旅游
去巴黎旅游
”,他悠悠地冷笑道并讽刺地说道,“那是愚昧的文人的癖好,作为一个商人是不允许钱被花在旅游上的。
”他暗想:那不是抹杀我的脖子嘛
“老爷,你知道我已命不久矣,我只希望能完成女儿的一个愿望。
求求你答应我吧
”葛朗台太太脸色苍白而显得无力。
“不行,不行
”葛朗台态度坚决。
“我真后悔当初怎么会嫁给你
” “你喜欢过我吗
你是喜欢我的钱吧
我不怪你,谁都喜欢钱的,钱可是个好东西啊
”他调侃地说道,并不时地玩弄着口袋里的金币,金币发出悦耳的声响。
“我——,我——,你你——”葛朗台太太气的说不出话来,一手按着椅子,一手按在胸口。
“你别装了。
啊
啊
你还学会了结巴啊
不愧是夫妻,可这招我用烂了。
”葛朗台蔑视地、自豪地说道。
因为他曾经从犹太人那里学回了结巴,成为他商业生涯中成功的一大秘诀。
“妈——,”欧也妮悲痛的喊道,她看到母亲将白色的手帕染成鲜红。
她送走表弟夏尔,旧的泪痕尚未消失,又添新痕。
“爸,快送妈妈去医院啊
”欧也妮恳求道。
葛朗台露出不屑的表情,站在一旁无动于衷。
拿侬听到小姐的哭声,飞快地跑到大厅,她惊呆了。
于是,二人一起恳求葛朗台把太太送到医院。
最后,葛朗台妥协了。
他吩咐架车的拿侬向西边的医院奔去,因为他知道那儿有一家便宜的医院。
三天后的傍晚,葛朗台太太带着悲伤去世了。
临死前,她告诉欧也妮:“幸福只应天上有,将来你会知道的……” 2. 她有天使般的温柔,像一只被顽童折磨的虫蚁那样任人摆布,又有罕见的虔诚,永远心境平和,心肠又好,赢得了大家的同情和尊重,她丈夫给她的零花钱,每次不超过六法郎。
。
。
。
。
。
葛朗台每当想起自从上次给她六法郎以后已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往往感到内疚,因此在出售当年收成的文书上写明,要买主给他太太一笔佣金。
于是买葡萄酒的荷兰人或比利时人掏出的四五个路易便成了葛朗台夫人最大的一笔年收入。
可是,到她拿到那五个路易的时候,丈夫便对他说:“借几个子儿给我,行不?”仿佛他们的钱袋是共有的。
可怜的女人一贯听忏悔的神甫说,丈夫是她的主宰,她的主人,觉得能为丈夫做点什么事是人生一乐
体现老葛朗台吝啬、狡猾的情节
这是巴尔扎克笔下的一个重要的人物,也是世界四大吝啬鬼之一,有关这个人物特点介绍如下: 一、综述: 葛朗台:葛朗台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
他贪婪、狡诈、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临终前也不忘吩咐女儿看住金子。
二、详解: 他做起生意来是个行家里手,常装口吃耳聋,诱使对方上当受骗而自己稳操胜券。
他家财万贯,但开销节省,每顿饭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定量分发。
为了钱他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幽禁女儿时,只给她吃冷水和面包;弟弟破产他无动于衷;侄儿求他,他置之不理。
作者笔下的这一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贪婪和吝啬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
简单地说,老葛朗台是一个吝啬鬼。
早在老葛朗台出生近两百年前,莫里哀就已经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那就是法国人家喻户晓的阿巴贡。
不过,与阿巴贡相比,巴尔扎克笔下的老葛朗台要复杂得多、精明得多、凶狠得多,因而也就可怕得多。
阿巴贡的特点是守财,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守财奴,而老葛朗台则要高明得多,他一方面守财,另一方面更看重发财。
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守财奴,同时又不放过任何时机不择手段地聚敛钱财,而且至死都乐此不疲。
老葛朗台原来不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箍桶匠,是法国大革命为他提供了发家致富的大好时机,他本人亦称得上有胆有识,不仅能够使用各种手段大大方方地吞并他人的财产,而且有本事抓紧各种机会,冠冕堂皇地化公为私,从而使自己的家产急剧膨胀,没几年间便一跃成为当地的首富。
老葛朗台显然具有处于上升时期虎虎有生气的第一代资产阶级暴发户的一切特点,他既有过人的精力,又有罕见的理财本领,更重要的是,除了金钱之外他没有任何别的信仰,他惟一的爱好、惟一的激情就是聚敛金钱,这也是他的全部才干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只要他还活着一天,他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财产,处心积虑地把别人的东西通过合法的手段弄到手,无论是巧取还是豪夺皆可一试,反正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因为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生命再也没有其他的价值和乐趣。
关于老格朗台的这种过人的本领和突出的特点,巴尔扎克有一段非常形象、非常精彩的描写: 在理财方面,葛朗台先生就像一只猛虎,一条巨蟒。
他懂得如何躺着、蹲着,把猎物瞪上半天再扑上去,张开钱袋的大口,吞进成堆的金币,接着就安安静静地躺下,就像一条吃饱了的蛇一样,不动声色地、冷静地、慢条斯理地消化着吃到肚子里的东西。
更可怕、更耐人寻味的是,像这样一个阴险毒辣而又毫无廉耻之心的人,当地的老百姓却没有人怨恨他,尽管几乎人人都受到过他那钢牙利爪的伤害,然而受害者却无一例外地对他表示敬服,异口同声地称赞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能干的人,甚至把他看成是当地的荣耀。
这是因为在大家的心目中,老葛朗台是一个成功者,而成功的标志就是他比别人更有钱,比别人更有办法弄到更多的钱。
求一篇葛朗台的自述 400左右
人的思维有时候是跳跃性的,写完这本书稿后我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链接,这链接通向了“葛朗台”这个词语,这个词语并非凭空而来,这是女儿上中学时送给我的尊称,为此我曾大光其火,为此女儿也曾再三向我致歉。
细想想,葛朗台这个尊称倒未必不适合我。
前不久的一天,我突然在银川新市区百货大楼与当年杨郎的相遇。
当她得知我是在为自己物色皮鞋时,不由自主地向我的脚上看过来。
这一看她大惊小怪地说:“哎呀
你脚上这鞋也确实该扔掉了,你一个月挣三千块工资都留着做什么
还穿着这老土样式的皮鞋
当年你过日子那个节约呀,真是少见,每顿饭只用一根咸得发苦的萝卜条下饭。
现在还这么苦自己做什么
”她从小就是快人快语,即便我们已经几年没见面了,乍一见面她还是这么口无遮拦。
窘迫得我赶快四面一看,幸好周围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似乎没有人注意我们。
窘迫过后我仔细一想,她说的一点不假。
当年,夏天我还能拔别人家的吃,然而到了冬天,别人家的菜都储藏到自家的菜窖里了,我不能随意拿来吃了。
没有人主动施舍我就只好不吃菜,有人施舍几个萝卜时,我就把它们切成条,用咸盐把它淹在粗碗里,尽量淹得很咸很咸。
每吃一口饭只咬一丁点萝卜条,每顿饭只用一根萝卜就够了。
你想,一贫穷到如此地步的人,怎么能舍得将完好无损的皮鞋扔掉呢
然而,岁月留给我的习惯又何止这些
早在杨郎时我就已经养成了抠门的习惯,而且这“抠”的程度还不低呢。
虽然我不像农妇们一样,见地上有拇指那么大的一块布片也捡起来,但我见到一根菜叶却是不会错过的,肯定会弯腰捡起它来。
就说现在吧,如果你同我一道去出差,翻开我的简便旅行包,你会看到我只带了一条毛巾,一把牙刷。
你不会找到一点肥皂或者香皂,你也不会看到什么洗面奶、润肤霜、防晒霜,你更不可能找出香水之类的奢侈品。
那是因为在杨郎的那几年,经济拮据使我从来没有用香皂洗过脸,毛巾蘸水一擦即可;从来没有用牙膏刷过牙,一把牙刷,一口清水即可;从来没有用过洗发膏,一撮碱面即可;从来没有用过润肤油,用手搓搓脸蛋即可。
翻开我的病历本,那上面写着的看病记录只是病变啦,啦,脑血栓啦等等,你绝对看不到什么感冒拉肚子之类的求医记录,我才舍不得为这类小病去大把地花我那有限的医疗费呢,自己用块儿八毛钱买点药就解决问题了。
就是做开腹手术时,我也舍不得用那四百五十元一支的止疼棒。
我想,只要忍过一个晚上,就可省下那几百块钱,这是多么合算的事情啊。
如果在街上看到一枚钢镚儿,你们可能会熟视无睹地从旁边走过,而我却很可能会弯下腰将它捡起来,装进衣袋。
如果有谁猛不丁让我脱下鞋,看到我脚上的袜子,你大约会感到惊讶,一个每月有几千元收入的人,竟然穿着有不不止一个破洞的袜子
那是因为在杨郎的那几年,我曾翻遍所有的口袋,也凑不够买半斤盐的钱。
找遍屋内的犄角旮旯,也凑不够一张邮票的钱。
所以我现在总是无端地担心我有一天会没有钱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因而过日子依然勤俭节约,花钱依然抠门。
你如果观察我久了,会发现我做什么都有“虑后”的思想。
不停水时,我总习惯接好一壶水放着,怕停水后我会口渴而喝不到水。
有人说:“停水怕什么
买一桶纯净水也没有几个钱,而且一个电话就可送来。
”但我想,一吨自来水才多少钱,而一桶纯净水的价钱可买多少吨自来水呢
我的新衣服买来了,旧衣服还不肯及时送给别人,怕有什么意外时,我没有钱再买别的衣服,还会重新把旧衣服穿起来。
如果你和我一起去菜市场,你可能会捕捉到这样的情形:我在路过那一堆一堆被别人扔掉的白菜帮子时,会不由自主地将眼神在那些菜帮子上溜过来溜过去的,似乎有将它们拣到我的菜篮子里的欲望和冲动。
有句话说,“岁月无痕”,但我却要说,“岁月有痕”。
我在杨郎总共呆了四年。
假如我能活到八十岁,我在杨郎生活的时间只占我人生的5%。
但这5%的时间却正是我人生定型的关键时间。
所以它影响了我一生一世。
计较起来,说我是“葛朗台”也并不准确,其实我并不像葛朗台那样贪得无厌,我只是过于珍惜万物罢了。
而且我的“珍惜”习性还不止表现在对物质上,对于社会我也如此。
此话怎讲呢
现在常听见各种各样的愤青们口若悬河评议时政,激扬文字指点江山,针砭社会的弊端。
其中不乏“论”,把改革的结果说得一钱不值。
恨不得用一种电脑手段将我们今天的所有都删掉,或是将我们的今天“复原”到某某年的设置,或是用别国的模板 “覆盖”了我们的全部现状。
听到那种种高论我可决不愿随声附和着去全盘否定什么,去废弃什么“社会的主架构”。
因为我太珍惜国家今天的巨大变化和巨大进步了(尽管它还存在诸多的不如意),所以我绝舍不得让什么人去“删除”它或是“覆盖”它。
这大概是葛朗台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