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人物细节描写的美文 300字
他有冬瓜头,生气的时候脸一下子拉长,非常像马单独面对你的时候总是摆副善解人意的慈爱样子,同时不停地摇晃脑袋,远看像漂浮着的一个大灯笼。
他的眼睛,你知道吗
大大的,灰黑色,很深邃,长在那张马脸上显得非常病态,他说话时喜欢对所有人乱飞媚眼,小心别让它撞到你,那会使你魂飞魄散的。
他的胳膊啊腿啊细得像竹竿,衣服酷似床单披挂在身上,飘忽飘忽的,特别有神秘气质,这决 定了我们在表演一切恐怖剧的时候都由他戴上假发来演女鬼。
我的妈妈在卫生学校当老师。
她浓浓的眉毛下面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端正的鼻子下面有一张爱唠叨的嘴,胸中却有一颗关心人的心。
孙老师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
她中等身材,35岁模样。
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庞,总是那么慈祥。
从那黑边眼镜中透出的目光,总是那么炯炯有神,那么和善。
她的语言总是那么含意深刻,那么奇妙,引人发笑。
这个女老师姓宋,因为她年轻,顶多不过20岁,所以,我们都叫她小宋老师,也有一些女同学亲热地称呼她大姐姐。
小宋老师长着高高的个子,衣着比较朴素。
瓜子脸上长着两道柳眉,柳眉下嵌着一双明亮而又锐利的眼睛,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
小宋老师梳着两条长长的马尾辫一直拖到肩头上。
冯成是我们班的同学。
他个子不高,眼睛又大又亮,尤其是他长着两只大耳朵和两片厚嘴唇,活像一个大号的铃铛。
为此,同学们送他个外号——“大铃铛”。
说来也巧,从二年级至今,冯成每天给班里的教室开门、锁门,也像一个打点的铃铛,这外号就叫开了。
我的同桌张珊,人长得挺秀气,挺水灵,却落得个毛头小子的绰号——“张露能”。
李腊梅因爱管闲事,才当上了“两道杠”的卫生委员。
你别看她“官”小、个矮,可嗓门儿高。
不管是谁做了错事,她非要弄个水落石出并让你认错不可。
因此,我把她的名字偷偷改为“辣梅”。
这位监考老师一进来,教室里立刻停止了说话声。
他高高的鼻梁,又黑又长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鼻子下长着连浓密的胡须,使人一看便知道这是一位严厉的监考老师。
他向教室扫视了一遍,才开始讲话:“同学们,今大是你们向祖国汇报小学学习成绩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地做题,不能有一点儿马虎,接到试卷后,要看清题目,不要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要认真答卷,争取考出好成绩来。
” 我的爸爸是一幽默的人。
我的爸爸身材矮小,瘦精精的,白白的皮肤,黑黑的头发,那一头自来卷儿的“大波浪”发型,谁见了都会以为他是在理发店烫的。
他的同事们都说他是缩小了的费翔,我也这样认为。
他是个搞美术的,是中南五省小有名气的装帧艺术家,他的个人画展得到过很多知名人士的好评。
他又是个顶顶滑稽的人,特别爱开玩笑,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搞艺术的人都非常幽默,反正我觉得我爸爸身上充满了幽默细胞。
不管他上班有多忙多累,只要一进家门,确切他说,只要一见到我,他就立刻眉开眼笑,我也跟着手舞足蹈起来。
“博览群韦”是我最大的一个爱好。
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调皮、倔强,白嫩而红润的小脸上镶着一个秀气的鼻子,再加上平时爱抿的小嘴,可爱极了——这就是我。
在某个书店的一个角落中,您会遇见一位正在那儿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她,一会儿满面笑容,好像听到了胜利者的欢呼声;一会儿又紧皱眉头,好像遇到难题陷入深深的思索。
她,就是我,书店的小常客。
妈妈特别爱看书学习。
我的妈妈是位农民,一年四季忙里忙外,没有闲着的时候。
她的那双手总是又黑又粗糙。
妈妈还是一位参加自学考试的农民大学生呢,真了不起
她的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
这孩子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对铜铃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
他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地苹果一样。
他地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地艺术品。
她那张小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
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人气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李老师有一头漂亮得头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她站在阳光下,轻轻地一摇头,那头发就会闪出五颜六色地光环。
我地同学萧红,梳着一条大辫子,黑亮黑亮的,浓浓的眉毛下嵌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看起来蛮漂亮的。
瞧,这位身穿黑华达呢中山装,戴着黑色宽边眼镜,脸上带着微笑的中年教师,他就是我们敬佩的语文老师――陈老师。
陈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上起课来总是那么轻松、活泼、生动、有趣。
我们尤其爱听他的作文课。
他讲起课来总是那么风趣、幽默,引人入胜,使我们兴趣盎然。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作文,逐步懂得一点写作的“奥秘”。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这个到人间才一百天的小宝宝,长着一个胖乎乎的小脑袋。
那些稀稀疏疏的头发,像刚出土的幼苗,那样嫩黄,却又那样生气勃勃。
那可爱的小脸蛋,像熟透的苹果,又红又甜,可讨人喜欢哩
一张小嘴高兴地张着,舌头微微卷起,好像在歌唱,又像在回味着妈妈甜蜜的奶汁。
因为太胖,下巴几乎成了两个。
微笑着的脸部肌肉把眼睛挤成两道弯弯曲线,像晶莹明亮的月亮。
两只眼睛侧视着前方,贪婪地看着这美好的世界。
耳朵向上竖着,仿佛在倾听周围奇妙的声音。
一个鼻梁像小铃铛似的嵌在中央,呈立体型,是那么引人注目。
这个小宝宝多么活泼,又多么可爱,她简直是一小天使。
她留着齐耳短发,头上总是一左一右地夹着两只发夹,把头发紧紧地拢在耳朵后面,显出一张光滑白净的脸庞。
她的眼睛不大,细细长长的,但是很有神采,一笑就变成了两条缝。
鼻子微微上翘,给人一种俏皮的感觉,显得十分可爱。
她平时最喜欢穿的是一条蓝底白花的连衣裙,裙摆又宽又大。
她一跑动起来,裙子就像一只花蝴蝶一样飞起来了。
那小小的眼睛还没呆滞,在浓眉底下转来转去,恰如两只小鼠子,把它的尖嘴钻出暗洞来,立起耳朵,动着胡须,看看是否藏着猫儿或者顽皮孩子,猜疑地嗅着空气。
” 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 李云是一个机灵、淘气的孩子。
他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
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那鼓鼓的腮帮,还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翘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妈妈的身影正在疾步向我靠近,此时的我,已经忘却先前的无助和焦虑向妈妈跑去,来到妈妈的面前时,看到妈妈的手中空无一物,就问:“妈妈您就带了一把伞吗
”妈妈很惭愧地告诉我:“由于怕你等久了,还没回家直接在单位拿了一把伞就来了,不过两个人挡一把伞也是可以的。
”走在泥泞的路上,走在密密的雨滴里,我看了看妈妈,忽然时间停止了,我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年轻的妈妈头上已爬上丝丝银发,眼角已出现许多细小的皱纹…… 她原来是农村的孩子。
后来凭着优异的成绩才考到隔着她们农村一座又一座的省城。
此时她想起了爸爸妈妈,他们此时还好吗
还有好朋友虎妞,她们俩常去爬树摘果。
虎会爬树了,“嗖”像一只灵活的猴子,一会儿就溜到了树上,而刘小露则笨得像只狗熊,这时,虎妞会一把把她扯上来。
她们还经常 坐在树上吃不知名的果子 ,吃得嘴鲜红鲜红的……刘小露真想长一只翅膀飞回自己的小山村,她觉得世界都把她遗忘了。
苹果新鲜而甜美的滋味,是需要由自己来品尝与体会的。
学习的过程,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代劳。
只有自己不断反省、思考,才合成为自己宝贵的经验。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你值得拥有。
细节描写片段300字急
1.心忑不安,生怕老师公布出我的分数,我把头轻轻地去,躲闪着,脑袋像过电影一样过着妈妈知道分数后那生气和失望的表情,可是,我还是让她失望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妈妈,你不要生气.... 2 [生气]他忽然把胸脯一挺,似乎想定了注意,到刘玉英耳边轻轻说了一句,立刻刘玉英的脸色变了,她的眼睛闪闪地象是烧着什么东西。
她露出她的白牙齿干笑,那整齐的牙齿好象会咬人。
韩孟翔忍不住打一个寒噤,他真没料到这个皮肤象奶油一般白嫩的女人生气的时候有那么可怕
3 [气愤]司契潘脸色苍白,把蚂蟥从胸膛上扯下来,用脚把它们踩死了。
他踩死最后一只蚂蟥,扣上了衬衣的领子,又好象不知道是害怕什么,重新把领子解开了……象石灰一样的白嘴唇安静不下来了:哆嗦着,显露出一种笨拙的笑容,紧紧抿住,变成了一个发青色的圆球……陶梅林觉得,司契潘好象是在用牙齿嚼着一种很硬的、不听话的东西,司契潘脸上渐渐地有了血色,从里面用牙咬住的嘴唇变得象石头一样僵硬了。
有细节描写的作文300字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
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
水滚着,像 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锅在“洋炉子” (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
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 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
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
“洋炉子”太高了,父 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 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
这 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
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
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 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
S君刚到杭州 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
”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 在身上。
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
那时九点多了,湖上 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
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 子。
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
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
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 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
”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
我渐渐地快睡着了。
P君 “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
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 边蛮热闹的。
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
这已是十 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 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
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
只有一条二 里长的大街。
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
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 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
我们住在山脚下。
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 上一只两只的鸟影。
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 并不冷。
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
但因为走路 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
我们是外 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
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
外边虽 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 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
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 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
现在她死了快 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作文片段300字(细节描写+记叙方式)
一、片段练笔,培养细节描写意识那些记叙文写得平淡空洞的学生,大多头脑中没有细节描写的意识。
他们在写人叙事时,习惯于粗线条地记叙说明,不知道把笼统抽象的概述具体细化为一幅幅静止的画面,或者一个个动态的场景。
这就需要老师通过课堂片段练习,来让学生体验自己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事物若像电影特写镜头般一一呈现到细微处,就会显得更加具体生动。
这样的体验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细节描写的好处,进而学着有意识地在记叙文写作中运用细节写人叙事。
九月份刚开学,天气炎热,我要求学生把“天热”具体化,字数不限。
开始时,学生不知该如何入手。
我提醒他们可抓住个人的感受与言行,或借助其他生物来表现天热。
他们这才恍然大悟,马上动笔书写起来。
在全班交流评议环节,我引导学生关注他人所写片段是怎样表现天热,好在哪里,还可以怎么修改来使之更完善
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简单的“天热”两个字,居然可以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细节展现出来。
于是,我趁势让学生再一次完善自己的练笔。
下面是一位学生练笔修改前后的对比:(原稿)窗外的树叶有气无力地垂了下来。
外面的哈巴狗也热得伸出了舌头。
我把风扇的风开到了最大,可还是觉得很热。
(修改稿)窗外的叶子上铺了细细的一层灰,有气无力地垂了下来。
热得躲进了屋里的哈巴狗伸出舌头,死盯着我手里的冰淇淋,好像也要扑过来咬一口解解暑。
修改稿中补充的叶子上的灰,应该是受了一个学生所写的“天好久没有下雨”的启发。
而把哈巴狗由室外“移”至屋内,则来自交流时另一位同学的建议。
更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有同学提到自己热得吃雪糕,小作者就补充了狗也想吃自己手中的冰淇淋解暑的细节。
总体来说,修改稿较之原稿,不但更能体现天热,而且还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有时候,我还会抓住一些课堂突发事件让学生观察练笔。
像有一次上课时,有个学生突然跟一只意外闯入的虫子较上了劲。
一时间,学生们的视线都聚焦于那不速之客,教学活动只得停滞。
这虽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显然,这却是极其难得的让所有学生都兴趣盎然的观察练笔机会。
于是,我趁机提出练笔要求,让这一偶发事件变成了学生即时练笔的好素材。
下面撷取两个学生的练笔:一只听“啊”的一声惨叫。
咦
怎么回事
原来是有只虫子飞在了周杰同学的头上。
只见他猛地站了起来,那红润的脸上顿时写满了惊吓。
只见他左拍一下,右拍一下,大家看见他那滑稽的样子,笑得前仰后翻。
(向敏慧)二“砰
”一本书重重地拍在课桌上。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沈华的桌子上有一只虫正在栖息着。
周杰看见有虫,二话不说双手挥动着语文书在桌上拍上拍下,那动作像刷墙似的。
可是,那只虫丝毫不理会他,一跳就跳好远去了。
全班同学顿时哄堂大笑起来:有的笑得花枝乱颤,有的笑得前俯后仰,有的笑得东倒西歪……可我们在这儿笑,周杰却尴尬极了,他脸蛋红红的,我猜想此时他一定想找个缝钻进去吧
不过,没多久笑声变成惊呼声,因为那只虫子正朝我们坐的位置驶来。
大家都忍不住惊恐地呼叫着。
这时只见语文老师一个小碎步,一招“佛山无影脚”,那只虫子立刻光荣地牺牲在老师的鞋下了。
(沈钰)课堂上的即时练笔训练,也能引导学生做起了有心人。
他们开始留心观察自己感兴趣的生活细节,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由此可见,进行课堂片段练习训练,除了可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细节描写的意识外,还可以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样的“跳一跳,就够得着”,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喜欢上细节描写。
二、课堂表演写作,学习观察描写细节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
可是,有些学生不仅缺乏细致观察的能力,还缺乏用文字恰当表达细节的能力。
他们的观察要么浮光掠影,不够深入;要么忽略主体,不得要领。
因此,即便他们在写作中运用了细节描写,也是人云亦云,没有独特的个人体验,更不用说依据文章主旨,抓特征去枝叶,以最有价值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和事件了。
针对这一情况,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描写课堂情境表演。
如晚自习时,让学生玩“贴鼻子”的游戏,并写一篇作文。
一听说要玩游戏,学生都很高兴。
我趁势提出观察要求:(一)注意观察参与“贴鼻子”的同学的动作、神态、表情等,(二)留心观察班上其他同学观看游戏中有代表性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三)着重关注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动作、心理活动等。
这样,学生的游戏就不是简单的玩儿了,而是对游戏活动中最能展现游戏状态的细节情境有意识地进行观察。
游戏进行了五六分钟后,学生已经积累到一定的观察素材,便开始写作了。
我告诉他们,写作时可以小声交流。
这样一来,学生遇到困难时,不再像过去那样等着我挨个儿去辅导。
同学间的互助也不局限于生字词,还包括对所描写细节的完善,以及在语言表达上的互相指导。
学生的初稿完成后,便是鉴赏佳作和针对性评改的环节。
首先,我展示在巡回辅导中发现的佳作,然后引导学生赏析。
接着,我提出学生练笔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修改一篇带有问题的作文。
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修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文。
作文收上来后,我发现,即使是写作能力最差的学生,也学会了在写作中对游戏过程进行具体细微的描述。
这样的训练,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观察细节、描写细节的能力。
首先,教师在情境表演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观察指导,指引他们有目的地积累细节描写素材,并将之用于当堂的作文中。
这等于为学生指明了方向,让其明白如何观察有价值的细节,怎样选用细节来表现事物。
其次,对学生共同经历的游戏过程进行即时写作,使学生间的同伴互助更深入有效。
同学间对细节的相互补充与提示,能弥补个别学生观察不够仔细的缺点,也克服了教师分身乏术,无法及时辅导的局限。
最后,初稿完成后的师生互评互改,能够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合理展现有价值的细节内容。
三、欣赏评鉴佳作,揣摩学习技巧技法初中语文教材里有不少细节描写的范本。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范本,通过咬文嚼字,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揣摩体会细节描写的方法技巧与表达效果,甚至直接进行读写迁移,让学生在“学语用言”中提高运用细节描写的能力。
在教《观舞记》时,我抓住课文中的第17自然段,引导学生品读体会文本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从神态、服饰、动作等多个角度描写舞蹈艺术,然后再由“读”迁移到“写”——要求学生欣赏杨丽萍的舞蹈《雀之灵》,当堂练笔。
具体内容做法发表在《湖北教育》(教育教学)上,下面撷取其中三位学生的练笔:一她的手指娇柔,如同向我们诉说着优美的诗歌故事;她的裙袂飘飘,如同那天边美丽的彩霞;她的舞姿优雅,如同孔雀轻巧地旋舞;她的动作柔美,如同百灵鸟在高歌柔舞。
二她忽而身体旋转着,表演着飞舞的轻盈;她忽而手臂微颤着,表现着蛇舞般的动感;她忽而昂首挺立,展现着孔雀的高傲;她忽而伏身趴地,表演着休憩的宁静。
三轻柔的音乐缓缓响起,舞蹈上走来了一只蓝色的孔雀,细腰,长裙,在一束月光下熠熠生辉。
随着音乐的变换,孔雀旋转起来了,美丽的长裙舞动起来,美丽的孔雀飞舞起来。
用语言文字表现舞蹈艺术,原本是七年级学生描写的难点。
但由上面的练笔可以看出,因为前面品鉴环节铺垫得到位,学生基本上能够学以致用。
可以说,学生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从多角度来描写舞蹈动作细节,读写迁移功不可没。
不过,有心理研究发现:在青少年同辈中,“彼此之间容易相互认同,最能达到(或造成)相互转化与感染”。
这就提醒教师在教细节描写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佳作的引领作用。
在教学生学习运用环境描写时,我深有体会。
刚开始,尽管我在阅读教学中多次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写作辅导时也特别强调范文中运用环境描写的好处,但写作时能运用环境描写的学生却寥寥无几。
后来,在作文评讲中,我特地选读了学生环境描写的句段,哪怕只有只言片语,我都大加赞赏。
随后,便有更多的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了。
但我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趁势梳理出学生描写环境的优秀段落,引导他们进行赏析。
下面撷取其中的一个课堂片段:学生作文片段……已经深秋了,稻田里只剩下枯黄的谷桩。
棉花地里,零落着几球白色的棉花。
有几只小麻雀,胖嘟嘟的,落在带着黄叶的棉花杆上,似乎在开会。
“姐,等等我——”远处传来妹妹稚嫩的呼唤声,惊扰了麻雀们的会议。
它们似乎被吓着了,“噌——”地冲出棉花地,飞过树杈,落在了路边的电线上。
”——严俏丽《假日黄昏》课堂片段实录……生1:麻雀们开会运用了拟人手法,很生动。
生2:我觉得写麻雀,还是为了引出妹妹的出场。
师:你们品鉴得很仔细,也很深入。
的确,这里不是为了描写景物而描写景物。
在记叙文写作中,环境描写要为写人叙事服务。
生3:我特别喜欢她写的麻雀,“胖嘟嘟的”,好可爱啊!(生哄笑)师:很形象。
生4:还有,“麻雀‘噌——’地冲出棉花地,飞过树杈,落在了路边的电线上”一句,也写得特别好,仿佛这样的情境就在眼前一样。
师:是啊,把受惊的麻雀写活了。
这说明她平时的观察很仔细。
不过,能写得这么有现场感,应该得益于她在细节描写中的生动语言表达。
生4:嗯,恰当地运用了拟声词“噌——”,让作文具有现场感。
生5:还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冲、飞、落。
师:是啊,这些动词的准确运用,也让麻雀的行动仿佛就在眼前,活灵活现了起来。
……像这样评鉴同学的佳作,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强烈的认同感中揣词品句,更有助于他们揣摩体会到细节描写的语言表达技巧;另一方面,身边同学的作文受到表扬,能激发其他学生不服输的劲头,让他们萌生赶超同学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细节描写能力。
当然,言传胜于身教。
作为教学活动的另一方——教师,若能活用自身的细节描写教学资源,现身说法,同样能发挥其它教学资源所无法企及的作用。
我偶尔也写点豆腐块,有时,便站在写作者的角度,跟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体验。
比如有段时间,我看到不少学生的细节描写语言过于平淡,而自己在新写的散文中,恰好有意识地运用了陌生化的语言。
于是,我就把这篇文章展示给学生们看。
我先让他们比较句子,体会“一路上,雪花用不超过0℃的冷冰亲吻着我的脸颊,我用37℃体温将它们感化”与“一路上,雪花打在我的脸上,不久就化了”的区别;然后,站在写作者的角度,谈自己在语言表达上的考量。
像这样,引导学生在分享老师锤词炼句经验的基础上,感悟如何在细节描写中合理运用语言表达技巧,也是极富引领效果的。
作文细节描写300字左右(100分奉上)
喧嚣的十字路口,黄灯闪烁,刹那转换成一抹刺目的红色。
没有行驶而过的车辆,没有协管的监督,于是我周围的行人都不愿停下他们焦虑的脚步,依然故步前行。
我是不是也应该像大家一样呢
然而脑海中却想起了幼时的教导,“红灯停,绿灯行”真的这么难吗
为什么国外的许多国家就连宠物都能遵守的交通规则,我们就做不到了呢
难道我们在自我守则方面就真的这么差吗
不,我一定要坚持住着短短的一分钟时间。
但是心中的焦灼的情绪似蚂蚁般爬遍全身,一个声音响起:“你不是赶时间嘛,那就快走啊
你看周围的人不都这样嘛。
反正又没有什么车,干嘛不走
”身体似乎不受控制的前进了几步,却有挣扎的停住了。
感觉周围的人都用一种异样的眼神望着自己,嘲笑着自己,不受控制地又再一次提起了脚步。
然而此时稚嫩的童声传入耳朵:“妈妈,为什么大家都乱穿马路呢
这样是不对的呀
”简单的一句话犹如一汪泉水浇灭我内心的挣扎,是啊,连孩子都懂的红灯停,怎么我反倒挣扎起来了呢
于是,静静地等着信号灯倒数,转换成绿色。
我坚定地踏上前行的道路。
一篇有细节描写最好的作文300字写事
“当当当——”放学回家,我像一样敲门随后就听到家里的奶奶应到“来啦
” 门开了,奶奶满头大汗,豆大的汗珠从那银色的头发尖上滴落下来,尽管很辛苦,但她还是努力地笑起来:“今天回来的那么早啊
菜都还没烧好呢。
”说完又急急忙忙地跑去烧菜了。
我像往常一样地把书包放在沙发上,准备看电视,但突然想到今天新学的课文——《背影》,想到里面那位感人的父亲,便突发奇想看看我的奶奶是不是同样令人感动。
走到厨房门口,奶奶真背对着我,在炒白菜。
奶奶的体型很胖,很容易出汗,而且他现在又神宇浓浓的油烟之中,汗如雨下,好像是洗完澡又没擦身子似的,但奶奶还是努力地用手掌控制锅铲在锅里将白菜翻来翻去。
我走近想更清楚地观察,看见奶奶的脸上都是汗,眼睛几乎是闭着的,所以才没注意到我油烟太浓了要是我的话,让我的脸在如此浓的油烟里带上几秒钟就受不了了,更何况奶奶已在里面闷了那么久。
突然想起奶奶这么做全都是为了我,我不禁鼻子一酸。
我想更靠近些,但不幸的是,锅里一颗被烧得滚烫的油珠,见到了我的手臂上,我由于没有心理准备,“啊——”地一声叫了起来,奶奶听见了,急忙回头,看到我被烫了,一脸担心,急忙给我用冷水敷。
我想:一颗有助就能烫成这样,那奶奶离锅那么近,他改忍受多少次这样的疼痛啊
今天中午的白菜非常好吃,是我有史以来吃过的最好吃的炒白菜,我还吃到了好几根银色的头发,当我看到它们,眼泪竟毫无防备地流了下来,我又想起了奶奶烧菜的动作,我悄悄地把那些银发丝放进口袋,打算永远珍藏起来,因为那里面包含了奶奶对我浓浓的爱。
写人的作文300字 有人物细节描写的,和对比描写的
佝偻 的背影,一张苍老的脸。
岁月的风化,剥离了她原本如花的容颜;太多的付出,尽管子女都已丰衣锦食,自己,留下的就只有流离的生活。
她坐在门前的小木椅上,手里端着一碗稀稀的粥。
度日如年的生活,总是天天如此的轮回。
她想了想,一边用手撩了撩额上苍白的头发,一边凝视着她手里那碗稀得不能再稀的粥。
然后,几滴浑浊的老泪就顺着沟沟壑壑滑到脸颊,但她很快用袖口拭去。
简单的充饥后,她就挎上一个布袋,手里提着把锈迹斑驳的钩子,弓着腰,吃力的将门重重扣上,摇摇晃晃地,走下不过三级的石阶,挨家挨户得在门前各色的垃圾桶里翻拣着,直到翻出一些可以换钱的废物,装进布袋,再驮着那,拄着铁钩,继续向下一户人家的垃圾桶走去。
她很倔强,每次,不将布袋装满就不会回去。
而有时,也会不经意地遇上她的儿子,但她总是避免,实在没有法子,就只能硬生生地碰上面,然后儿子很不耐烦的瞥一眼,留在儿子身后的她只能默默承受,有时,抹抹泪也就过了。
细节描写片段(300-400左右字)
我即刻伸手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掷在地下,踏扁了。
论长幼,论力气,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鲁迅<风筝> 他已在客厅里,衣服上全是褶皱,我突然地朝他大吼:为什么不脱衣服就睡
吼完了才愚蠢地意识到,为什么我就忘记了临睡前帮他脱呢
我无比羞愧地转过身去,给他拿了梳子梳头,他顺从地坐下来,任我帮他整理黑硬的短发,又将毛巾浸了水,笨拙僵硬地给他擦脸,刮掉新长出来的胡子。
----<终于承认你已经老去>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背影> 广场上放风筝的人可多了,有站着放的,坐着放的,还有跑着放的。
只见他们个个张口仰视,一手拿着线轴,一手拉着长线,眼睛紧紧地盯着自己放飞的风筝。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
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
水滚着,像 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锅在“洋炉子” (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
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 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
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
“洋炉子”太高了,父 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 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
这 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
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
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 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
S君刚到杭州 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
”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 在身上。
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
那时九点多了,湖上 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
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 子。
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
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
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 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
”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
我渐渐地快睡着了。
P君 “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
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 边蛮热闹的。
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
这已是十 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 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
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
只有一条二 里长的大街。
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
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 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
我们住在山脚下。
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 上一只两只的鸟影。
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 并不冷。
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
但因为走路 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
我们是外 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
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
外边虽 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 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
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 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
现在她死了快 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朱自清 冬天
细节描写片段 100字~300字 要快 只要答就加分
好的多加
你没说什么细节,我就随便给你找一个了啊他抬头,眼睛眯起,眼角的鱼尾纹更明显了。
“什么
”他笑,“有问题么
我看看。
”便接过那张卷子看了起来。
染过的头发黑得发亮,新长的头发亦是白得刺眼,仿佛有一条线,把年轻与他完完全全隔开了。
他并没有感觉到什么,依然仔细的看着,拿一支笔在题上写写画画,衬衫很旧,但是极干净,掖在裤子里,很典型的,像个六七十岁的老人,皮带上一串钥匙安安静静的呆着。
“看到了
我只给你思路,再慢慢想。
”他又笑,“要多问,多思考。
以后不会的再来找我。
”把卷子交还回去,红色的笔迹工工整整。
骑着教师中唯一的自行车不紧不慢的远了。
{这是我恩师,初中的物理老师,好像写超了,你自己删点,要不给我留言,我帮你删也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