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勇于实践的诗句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形容实践的诗句
1、自古圣贤之言学,咸以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林希元(明) 2、专读书也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中)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宋) 4、只有实践能克服经验的错误.——巴人(中) 5、只有实际生活中可以学习,只有实际生活能教训人,只有实际生活能产生社会思想.——瞿秋白(中) 6、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宋) 7、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英.托·富勒 8、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萨迪(波斯) 9、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子思 10、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廖沫沙(中) 11、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鲁迅(中) 12、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中) 13、一个人只有经过东倒西歪的、让自己像个笨蛋那样的阶段才能学会滑冰.——萧伯纳(英) 14、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决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歌德(德) 15、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小塞涅卡 16、一定是实践和实际的人生经验教给了他这么些高深的理论.——莎士比亚(英) 17、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车尔尼雪夫斯基(俄) 18、实践决定理论,真正的理论也有着领导行动的功用.——邹韬奋(中) 1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0、所有的理论法则都依赖于实践法则;如果只有一条实践法则,那么它们就都依赖这一条实践法则.——费希特 21、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陆游(宋) 22、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颜元(清) 23、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陶行知(中) 24、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中) 25、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26、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李光地(清) 27、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陀思妥耶夫斯基 28、如果你不带偏见地去考虑问题,如果你思考一下这些准则的一般性质,你就可以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因为所有的准则事实上都是实践上的.——布拉德利 29、任何理论都不如现实具体.——沈从文(中) 30、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制造宇宙.——克罗齐(意) 3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克思(德) 32、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列宁 33、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下.—— 34、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自吃一吃.——(中) 35、没有实际的理论是空虚的,同时没有理论的实际是盲目的.——徐特立(中) 36、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列宁(苏) 37、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德.费尔巴哈 38、理论上一切争论而未决的问题,都完全由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来解决.——车尔尼雪夫斯基(俄) 39、离开实际的理论是死理论,离开理论的实际是瞎实际.——刘伯承(中) 40、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斯大林(苏) 41、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毫无用处的,甚至是有害的.——陶铸(中) 42、仅仅一个理论上的证明,也比五十件事实更能打动我.——狄德罗 43、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眩惑.——王廷相(明) 44、凡是在理论上正确的,在实践上也必定有效.——康德 45、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46、不要担心犯错误,最大的错误是自己没有实践的经验.——法.沃韦纳戈 47、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况(战国)
把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改成语气强烈的句子
人类不能不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人类一定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人类绝对需要勇于实践的人.
抄写三句勇于实践的诗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描写工作态度的句子有哪些
1、爱国是一个自己祖国的一种诚热爱和深厚的情是一个人最原始的感一。
但作为一个涉世不深的我,一直认为爱国是高不可攀也是比较渺茫的事。
最近,我读了《民族英雄郑成功》一书,对爱国之情有了深刻的感悟。
2、爱国不是用嘴说的,而是要用行动来落实的。
那些热爱祖国的人,会团结互助不会不讲爱国,如果不讲爱国,那国家就像一盘散沙。
损人利己的人,人人都讨厌他。
要爱国,就要诚实守信,不能不讲信用,要无时无刻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要关心国家大事。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从古至今,无论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的范仲淹,还是“一枪碧血勤珍重”的秋瑾,“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都懂得爱国是“作为一个臣民必备的素养”的道理。
4、爱国无大小,处处是爱国。
在现代社会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默默无私的奉献,是新时代的爱国表现。
2007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方永刚,几十年如一日,即使重病在身,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巴黎街头,残弱的金晶坐在轮椅上紧拥火炬的身影,感动了无数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一颗螺丝钉,尽管微不足道,但我们要把弱小的力量汇聚起来,为建设一个强大的祖国而无私奉献
5、不要认为我们中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只享受祖国的阳光雨露;我们同时还是祖国的成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要时刻把“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牢记心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面对关乎祖国利益的事情,要发挥主人翁精神,坚决捍卫祖国尊严,维护国家利益,勇于和破坏国家统一,损害民族团结,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行为作斗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每周一升国旗时大声唱国歌,对国旗行注目礼;对国家文化遗产,自觉承担保护责任。
6、都说国家、国家没有国何来家,没有爱国又何来爱家,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不是要我们去做什么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爱国烈士。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成为世界大国做出一点点的贡献吧
我们有权利,更有这个义务去做这件事,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加油吧
7、何为爱国,爱国不是一定要像文天祥那样大义禀然,轰轰烈烈,也不是一定要像、周恩来那样为解放中国做出巨大贡献。
可以没有鲁迅那样的满腹经伦,如投枪匕首般的笔锋,但你一定要胸怀祖国,一切以祖国的利益为重。
爱国并不难,只要你想
升国旗时,肃立,向国旗行注目礼;奏国歌时,肃立等。
这些都是最平常、最细微、最容易做到的。
如果一个人连这些都做不到,还何谈爱国呢
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9、历史的风雨尽管浩瀚汹涌,不能冲淡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岁月的河流尽管绵长蜿蜒,无法流走人们对英雄的怀念。
翻开历史泛黄的史册,遥望历史的天空,一种爱国的情思已早已融化,渗透在整个华夏文明的光辉史册中,永不褪色。
10、面对国防建设的日趋完善,我看到历史的前进,中华在崛起
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就在不久的将来
愿自心出,精需自设。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愿望,而这美好愿望的实现,就需要不断的努力。
同样,民族的兴盛,国家的繁荣也需要用辛勤的汗水去换取,而他们-昭君和岳飞等民族英雄,为后世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他们英名辉煌千古……11、面对民族的兴衰,我想到的是那一抹残阳,一片荒漠,我想到了“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的毫无怨言,我想到了放弃绿洲夹河而列的长安,甘愿远赴黄沙大漠,来换取和平的王昭君。
我不会忘记,历史更不会忘记,她对着残阳,望穿秋水的双眼,还有那一颗随民族史一起跳动的爱国心。
描写人敢于实践的词语
△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为了写作《月球探险记》,就认真阅读了500多种图书资料。
他一生之中共创作了104部科幻小说。
读书笔记达二万五千本。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随“贝格尔”号考察船环球考察,他环游海外,研究生物遗骸、记录了50万字的珍贵资料,最后写出了轰动世界的《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进化论。
△俄国伟大作家契诃夫十分注意积累生活素材,随时把听到、看到或想到的一些事情记在一个本子上,称之为“生活手册”。
有一次,契诃夫听一位朋友讲了一个笑话,他笑出了眼泪。
他一边笑着,一边拿出“生活手册”,恳求说:“你再讲一遍吧,让我把它记下来。
”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不论是窗帘上、衣架上、橱柜上、床头上、镜子上,到处都挂着一串串小纸片,走近一看,原来纸片上都写着美妙的词语、生动的比喻,有用的资料。
他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
是为了在睡觉、穿衣、刮脸、踱步时,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都能记诵。
外出时他也在衣袋里装着不少纸片。
他这样刻苦学习,积累资料,终于写出了《热爱生命》、《铁蹄》、《海浪》等引人入胜的作品。
(1)、爱迪生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
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
就是从常常连 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
后来不断的挤出时间,所以他永远有用不完 的实验时间。
从而变成了科学家。
(2)、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艺事业30年,视时间 如生命,笔耕不辍。
(3)、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 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
(4)、爱迪生为了科学发明,紧紧抓住每个“今天”,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除 了吃饭、睡觉、活动,几乎没有闲过。
每天延长工作时间就等于延长了生命。
因此, 当地79岁生日时,便称自己是135岁的人了。
爱迪生生活了85岁,仅在美国专利局登 记的发明专利就有1328项,平均15天就有一项发明。
(5)、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坚持每日作画,除身体不适外,从不间断。
85岁那 年,一天他一连作画四幅后,又特为昨天补画一幅,并题字道:“昨日大风雨,心绪 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 (6)、“不教一日闲过”,所有业有所成者莫不为此。
请看鲁迅最后一年(1936 年)的生命历程,从一月到十月(10月26日逝世),卧床8个月,还写杂文和其他文 章54篇,翻译《死魂灵》第二部残稿三章并作附记两则,复信270多封,并给不少青 年作者看稿,病中坚持写日记。
病逝前三天,还给一翻译小说写序言。
在逝世前六年 的时间,鲁迅一直住在上海虹口公园附近,从他的住地到公园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却 从没去公园玩过。
这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名人事例——宽容 春秋时期,“问鼎”的楚庄王。
一天晚上,携爱妃举办烛光晚会,大宴群臣。
酒至半酣,忽然一阵大风把蜡烛吹灭。
一名武将欲乘黑调戏爱妃,被爱妃一把扯下盔上红缨,爱妃建议楚王即刻点灯,看看哪个家伙盔上红缨已失,严加惩办。
朋友妻不可欺呀,何况是领导之妻呢
岂料庄王大度能容,下令众将全都摘去盔上红缨,然后方可点灯。
不久,楚王御驾亲征与敌国开战,被困重围,手下兵将四散奔逃,楚王命悬一发,忽然窜出一将拼死力战,保楚王杀出重围,捡回一条性命。
楚王激动地说:“别人都自逃性命,唯有爱卿肯舍命救驾,你叫什么
是哪个单位的
”该将答曰:“俺就是那日烛光晚会上调戏您媳妇的人啊
” (传说中,因为我说不出资料来源
)爱迪生制造了第一个灯泡,他让他的一个弟子拿去试验,却被他摔碎了
弟子很羞愧。
但是,当爱迪生制造出第二个灯泡时,不顾其他人的反对,依然给那弟子去试验。
爱迪生说“最大的宽容就是再给他机会
” 到报道的日子,林肯来到报道处考试,当他来到报道处时,发现监场的人是他曾经得罪过的人,他带着沉重的考完。
当他问起那件得罪过他的事时,那个人说:“有吗
我不记得了。
百年环法自行车赛已经落下帷幕,每一位车手不管名次先后,都骑行了3000多公里,在每一个赛段都有相当一段路程,最长的有260公里,而在比赛中又有些运动员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然后有重新投入到比赛中去。
这些都是我们常人无法忍受的,又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们骑完全程呢
当然是靠每一个人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毅力。
毅力是成功的基石。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一个人没有毅力,将一事无成。
”而“说一套,做一套”,永远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言行一致,朝着目标坚持不懈的去奋斗,去追求,才会有所收获。
顽强的毅力无往而不胜。
任何一个有着坚强毅力的人,都不会光想而不做,不会被困难和挫折吓倒。
自行车手们就是凭着顽强的毅力,跌交了而有泪不轻弹,在逆境下前进,才是胜者之能。
放眼看古今,每一个成功者身上都闪耀着“毅力”的光辉。
范仲淹从小丧父。
尽管这样,他仍旧艰苦读书,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最终成为中国有名的文学家。
有人说过:“毅力可以攻克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峰。
”而张海迪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她身患高位截瘫,而她在病床上,用镜子反射来看书,最后张海迪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4国外语,并成功的翻译了16本海外著作。
和张海迪类似的还有贝多芬,他双耳失聪后,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坚持他的音乐创作,耳朵聋了又听不见,就用筷子插进钢琴的发声器,以震动来辨别音调,最终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
周恩来廉洁自律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也是一贯的。
在此,仅就同当前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求相关的一些方面,列举一些具体事例。
这样,难免挂一漏万,不过可以从细微处见精神。
(一)对待个人生活 衣着——在人们的印象中,周恩来总是那样衣冠楚楚,风度翩翩。
殊不知,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继续穿。
有一次,他穿织补过的衣服接待外宾,身边工作人员说这套“礼服”早该换换啦。
他笑笑说:“穿补钉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外宾。
”“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
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
”他的衬衣磨破了,换上新的领口和袖口照旧穿。
1963年,他出访亚非欧14国,到了开罗,他换下缝补多次的衬衣,随行工作人员不便拿给外国宾馆去洗,只好请我驻埃及使馆的同志帮忙,并叮嘱洗时不要用力,以免搓破。
大使夫人看到后,感动得边洗边流泪。
至于他穿用了几十年破旧的睡衣、皮凉鞋和第一代上海牌国产手表等,已作为珍贵文物,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饮食——周恩来的家常饭菜很简单,主食经常吃些粗粮,副食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
他规定的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的家常饭菜。
他说:“四菜一汤既经济又实惠。
”他在外地视察或主持会议,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不搞特殊,离开时一定付清钱和粮票。
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其他领导干部也这样做。
有一次,他出差到上海,听说有的领导同志带着夫人、孩子到地方去,所有的食宿费用都由地方开支,非常生气。
回北京后,他在全国第三次接待工作会议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开支,地方一概不要负担,都要给客人出具帐单,由本人自付。
这要形成一种制度。
”一位专机机长的回忆,颇为传神地反映了他在饮食方面的律己要求。
有一次,这位机长看他吃饭,掉了个饭粒在桌上,他连夹两次才夹住放进嘴里,笑着吃了。
看到这种情景,这位机长后来感慨地说:“我心里不禁百感交集。
什么叫廉洁,看看总理就知道了。
” 住房——建国初期,周恩来搬进了中南海西花厅,一住就是26年,直到他去世。
西花厅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的老式平房,潮湿阴冷。
身边工作人员于心不安,多次提出修缮,但他坚决不同意。
1959年底,趁他和邓颖超出差外地时间较长,对西花厅进行了保护性维修。
他回京一进门就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
谁叫你们修的
”他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
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按照他的要求,撤掉了新添置的地毯、沙发、窗帘、吊灯等陈设。
事后,对这次“修房风波”,他主动在国务院会议上作了三次检讨,向到会的副总理和部长们说:“你们千万不要重复我的这个错误。
” 用车——周恩来对自己乘坐的轿车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后来他经常乘坐的专车是红旗轿车。
他说:“别人不坐我坐,我喜欢国产车。
”国家进口了一批高级奔驰车后,有关部门想给他换一辆。
他不同意,严肃地说:“那个奔驰车谁喜欢坐谁坐去,我不喜欢,我就坐‘红旗’。
”在用车问题上,他公私分明,毫不含糊。
他去理发,医院看病,探亲访友,看戏等,都算作私人用车,总要叮嘱身边工作人员照章付费,从工资中扣交。
周恩来的基本生活要素,衣食住行的俭朴作风,受到了长期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员交口称赞。
有位秘书说:“总理除了工作,个人一生无所他求。
特别是生活的俭朴,更是众口皆碑。
”不是亲眼所见是很难想象到了什么程度。
同周恩来接触较多的一些知名人士,对他廉洁俭朴的生活作风也是赞不绝口。
宋庆龄说:“周总理在个人生活和作风上,和他在政治上一样,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 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拒绝高官厚禄,受尽折磨,慷慨牺牲。
古代穷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努对敌人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屈原为报国爱民,即使沉江自溺也在所不辞。
陶渊明清贫如洗,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顾炎武饱经忧虑,坚持抗清。
郑成功历尽艰险,收复台湾,大振台湾,大振国威。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恶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