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描写句子 > 清平乐中描写春天的句子

清平乐中描写春天的句子

时间:2015-08-05 19:03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描写江南景色的句子是什么,最能表现童趣的句子是什

参考答案:《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描写江南景色的句子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最能表现童趣的句子:“溪头卧剥莲蓬”。

初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整张),有答案的

2006年江西省万载县康乐中学初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22分)1.(12分)古诗文默写。

(1)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昔我往矣, 。

今我来思, 。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3)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

(4)《清平乐•村居》中童真毕现,童趣盎然的句子是: , 。

(5)“杨柳依依”“杨柳青青”“柳条折尽花飞尽”诗人都抓住了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杨柳,通过描写、渲染,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中有很多这样的诗句,请写出你最熟悉的含有“杨柳”或“柳”或“杨”的连续两句。

(课内外均可,但本试卷中出现的除外) , 。

2.(2分)请模仿下面这节诗的形式,表达你对“感谢”的理解。

(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感谢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3.(2分)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

(只用写句子的序号)① 作家的笔下,母爱常常感天动地,让人铭心刻骨。

② 世上还有另一种母爱,它超越了血缘亲情,有一种特别的厚重感。

③ 在文学的天地里,母爱是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

④ 然而,这类文章所颂扬的母爱大都是以血缘维系的母亲对儿女的爱。

答: 。

4.(4分)好歌如诗,好诗能歌。

同学们都喜欢唱歌听歌,也喜欢吟诗品诗,因为它们往往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

将你最喜欢的一首歌词(或诗词)介绍给朋友们吧,让自己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快乐飞扬

(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A.歌曲(或诗词)名称:《 》B.你喜欢的歌词(或诗词):C.简述你喜欢歌词(或诗词)的理由:5.(2分)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据新华社电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全军和武警部队今年将在长征沿线集中援建102所“八一希望小学”。

3月14日至15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在贵阳市召开会议,部署了援建工作。

这次援建的希望小学,主要分布在长征沿线贫困地区,选址多在长征途中重要战役、重要会议和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地方,如江西瑞金、贵州遵义、甘肃会宁等。

其中,新建4所,改建98所,重点是帮助改扩建校舍、增加教学设施,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让长征沿线贫困地区更多的适龄儿童接受教育,为改变当地贫困落后面貌贡献力量。

(《中国教育报》2006年3月19日)二、文言文阅读。

(共18分)(一)(6分)阅读下面一首后主李煜的词,完成6—8题。

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此诗写于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之后。

6.(2分)反复吟咏,用精练概括的语言归纳本词的内容。

7.(2分)“车如流水马如龙”写出了旧时游上苑时场面怎样的特点

8.(2分)这首词通篇不对当时词人的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描写梦中游上苑时的情景,请说说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二)(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楚将子发好求技道之士。

楚有善为偷者,往见曰:“闻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愿以技赍一卒①。

”子发闻之,衣不给带,冠不暇正,出见而礼之。

左右谏曰:“偷者,天下之盗也,何为之礼

”子发曰:“此非左右之所得与。

”后无几何,齐兴兵伐楚,子发将师以当之,兵三却。

楚贤良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诚,齐师愈强。

于是市偷请曰:“臣有薄技,愿为君行之。

”子发曰:“诺。

”不问其辞而遣之。

偷则夜解齐将军之帱帐而献之。

子发因使人归之,曰:“卒有出薪者②,得将军之帷,使归之于执事。

”明又复往,取其枕。

子发又使人归之。

明日,又复往取其簪。

子发又使归之。

齐师闻之,大骇。

将军与军吏谋曰:“今日不去,楚君恐取吾头。

”乃还师而去。

故曰:无细而能薄,在人君用之耳。

故老子曰:“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选自西汉•刘安《淮南子•道应训》)【注】①愿以技赍一卒:愿用盗窃的技术在你部下当一名差役。

②出薪者:上山打柴的人。

9.(1分)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停顿处。

楚 将 子 发 好 求 技 道 之 士10.(3分)解释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善( ) ⑵愈( ) ⑶谋( )11.(2分)说说文段中画线句子“故曰:无细而能薄,在人君用之耳”的意思。

12.(2分)市偷往见,子发“衣不给带,冠不暇正,出见而礼之”,面对身边子臣们的劝谏,子发说“此非左右之所得与”,听完市偷的请求,子发“不问其辞而遣之”,就子发的言行看来,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13.(2分)细读选文,体会本文的主旨。

(摘选文段中关键的语句作答) 。

14.(2分)这个故事是不是在赞扬小偷,要人们去学做小偷

试结合文中老子所说“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

(共30分)(一)阅读《以心换心》,完成15~19题。

(共15分)以心换心周波 张森我是带着灾难来到这个世界的。

随着一声重重的叹息,医生告诉父母,我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并预言我活不过二十岁。

父母不相信这个事实,他们从未放弃过与死神的抗争,为我耗尽了心力。

体弱多病的妈妈,竟在我三岁那年一病不起,先我而去了。

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接纳了我们父女,她成了我的继母,她使这个破碎的家又有了欢声和笑语。

由于身体不好,我常常独来独往,性格很孤僻。

直到我八岁那年,不小心打碎了一个小伙伴的金鱼缸,才从她母亲恶毒的骂声中,知道了关于我生命的全部实情。

那时候,继母生的小妹妹会唱很好听的歌了,大家都说这个人见人爱的妹妹是上天给父亲的补偿。

可我一点也不喜欢她,却十分的嫉妒她,嫉妒她的美丽健康,嫉妒她的活泼可爱,甚至嫉妒她有一个亲生的妈妈。

我恨这个世界,为什么上帝那么不公平,只给了我二十年甚至比这更短的生命,还夺走了我的亲生母亲。

我整天阴沉着脸,要不就谁也不理,要不就冲谁乱发脾气,可妹妹从来不计较我的坏脾气。

父亲经常出差,我一发病晕倒,就全靠她和继母照顾。

继母有时有课无法请假,妹妹就系上围裙,带好钥匙,当起了家。

在全家的努力下,我居然活到了十九岁。

可我的心脏已经衰弱到了极点,常常昏倒,我的生命也将走到尽头。

我住进了市里最大的医院,人人都认定,我不会再活着从那间白房间里出来了。

那时,妹妹刚刚进入女孩儿最美好的年华,她像天使般天天出现在我的病房里,耐心地给我喂饭,轻轻地为我唱歌。

她所做的一切,让我在嫉妒中又不得不暗暗由衷地敬佩。

医生护士及病友们对妹妹的赞美,也使继母脸上过早出现的皱纹都舒展了开来。

然而,有一天,在妹妹该来医院的时间里,医院里却开进了一辆救护车,车上躺着的竟是刚从车轮下抬出的妹妹。

父亲当时正在国外讲学,这突如其来的灾祸,继母都一个人承受了下来。

医生遗憾地告诉继母,妹妹脑部受伤太重,救活的希望很渺茫,即使侥幸救活,她也将成为一个毫无感觉的植物人,但她的心脏还是完好无损的。

当我得知继母决定将妹妹的心脏移植给我时,我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我当时的心情。

我觉得自己实在是个罪人,我根本就不该活在这个世界上。

我跪倒在继母面前泣诉着,“妈妈,让我死吧,我欠你们的太多太多,我愿意把所有的器官都给妹妹,只要妹妹能活下来……”我昏昏沉沉地倒了下去。

当我再一次从昏迷中醒来时,发现父母都守在我的身边,我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我紧紧抓住继母的手,喊着妹妹的小名,泣不成声。

继母抚摸着我的头,对我说:“孩子,小妹没有走,把她的心放在你的身上,我在你眼里看到她了。

”15.(2分)文中反复出现“嫉妒”一词,请认真阅读选文,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嫉妒”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16.(2分)仔细品读下面两句话,想想“竟”一词表达出的作者情感是否完全一致

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谈谈理解。

(1)“体弱多病的妈妈,竟在我三岁那年一病不起,先我而去了。

”(2)“然而,有一天,在妹妹该来医院的时间里,医院里却开进了一辆救护车,车上躺着的竟是刚从车轮下抬出的妹妹。

” 。

17.(3分)文中直接描写继母的地方并不多,但她却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划出文中描写继母言行的句子,说说文中继母留给你的印象。

18.(4分)好的作品能跨越时空,让不同的人们能在思想情感上有着相通的体验。

认真阅读选文,想一想,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当得知“继母决定将妹妹的心脏移植给我时”当时的心里会有怎样的反应

你会由此想到什么

试着用生动、细腻的文笔把你想像出的心境描绘出来。

19.(4分)读《以心换心》,我们的心仿佛浸润在一泓爱的清泉里,我们不仅感动于“我”亲生父母对“我”耗尽所有心力与死神抗争的伟大,我们更感动于继母超越血缘亲情的深厚母爱,感动于文中的那位活泼可爱、善良懂事的妹妹,我们也感动于“我”爱的“奔涌”,“心”的“跳动”。

仿照例句的形式,把我们阅读后的感动写出来,要求与例句形成排比的句式。

示例:爱是一泓清泉,慢慢沁入你干涸的心田,让你感受生活的甘美; 。

(二)阅读《父爱》,完成20—25题。

(共15分)父爱陈华白月夜,根宝孤身一人走在冰雪泛白的山道上,冷汗涔涔。

A 张牙舞爪的林木和一两只野鸟的惨叫,只吓得根宝毛骨悚然。

因为胆小,以前根宝从不敢一个人走这条时有孤狼出没的山路。

这次根宝之所以在沉寂的冬夜里走上这条路,都是为了迎接放假回来的儿子。

儿子是根宝的希望,也给根宝这位祖辈就困守山坳的庄稼人带来了无与伦比的骄傲:儿子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吃上国库粮的人。

更何况,自从儿子被通知考上大学那一天起,冷漠的村子都好像一下子变得暖和起来,让根宝明显地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就连从来不拿正眼看他的村主任遇到他老远就堆满笑脸地向他打招呼:根宝哥的腿脚好些了吧……根宝知道,这都是儿子出息的缘故。

所以在根宝的心里,儿子就是他后半生的寄托。

几天前,儿子从大学打电话说今天回来,让他到山外的车站接一接。

所以今天一大早,根宝就安顿好年迈的父亲,趁早赶了十几里的山路,来到那条通向山外的公路边,等待儿子的归来。

却不想,从早上等到下午,又从下午等到日落西山,也没看见儿子的影子。

儿子怎么了

生病了

误车了

路上出事了……一个个他根本不愿想的念头随着希望的破灭都蹦了出来,根宝的心情随着暮色的加重而越来越沉重不安。

待么他确定再不会有车到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冰霜铺地的月夜。

就这样根宝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毫无选择地走上了这条曾经诞生了无数鬼怪故事的林间小路。

B 对儿子的担忧、对荒山夜路的恐惧,笼罩着根宝的全身,弦一般绷紧的神经,让他不由自主地发出沉闷的呼唤壮行。

“儿子——儿子——儿子……”可让根宝害怕的事还是出现了,就在根宝气喘吁吁地将要爬上山梁时,他一路走来从不敢乱视的眼睛,偏偏一眼就看到了山鞍子的那棵大枫树下有一个时而晃动着的影子。

“老天——”根宝猛地打了一个激灵,一股冷气瞬间穿透全身。

C 他本能地想起了山神养狼护山的传说,耳边也好像响起了瘆(shèn)人的狼嚎声……根宝原地怔立了一会,待发木的头皮有了知觉之后,转身从路边的草丛里摸起一块石头攥在手里,带着一种奔赴战场的悲壮,硬着头皮悄悄地向山鞍子挪去。

这是一条必经的路

他想,这也许就是命中注定的劫,不然好端端的儿子为什么就没接着呢

靠近,靠近,再靠近。

就在根宝确定直到了有效的攻击距离,大吼一声,扬臂,准备把那块碗大的石头扔出去的刹那,蹲坐的黑影子突然立起。

“根宝——”“是你

——咋在这

”“娃来电话说今天来不了,我怕你——”根宝不由得全身一热,手中的石头“呯”的一声落在了地上。

爹呀,父亲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5年第14期)20.(2分) 给文中给点的词语注音。

张牙舞爪( ) 忐忑不安( )21.(3分)下面这句话是从文段中抽出来的,想一想应该放在文段A、B、C的哪个位置上

并说明这样放的理由。

“这是根宝出生46年来第一次走这条夜路” 。

22.(2分)选文第三段画线句子“却不想,从早上等到下午,又从下午等到日落西山,也没看见儿子的影子”中,语言是否重复、啰嗦,把它改为“却不想,从早上等到晚上,也没看见儿子的影子”,你认为这样更好吗

为什么

23.(2分)“他本能地想起了山神养狼护山的传说,耳边也好像响起了瘆人的狼嚎声……”与前文哪句话形成了照应

请在文中划记出来。

24.(3分)选文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入木三分地写出了那如山般静默和厚重的父爱

读来让人感动,让人震撼。

文中有很多语句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

请选取你最感喜欢(或最感动)的一句,摘录下来并把你的理解或感受仿照例句的形式批注出来。

示例:因为胆小,以前根宝从不敢一个人走这条时有孤狼出没的山路。

这次根宝之所以在沉寂的冬夜里走上这条路,都是为了迎接放假回来的儿子。

【批注】父爱如灯,照亮了沉寂的冬夜。

25.(3分)人们常说“父爱如山”

当2006年的6月在你紧张的迎考心情下即将降临时,你是否记起了将要到来的“父亲节”,你是否知道“父亲节”的日期,面对严厉而深沉的父亲,你想在“父亲节”这天对他说点什么吗

请阅读相关链接,了解父亲节的故事,试着用排比的句式,把你内心对父爱的理解表述出来。

(鼓励有个性地表述)相关链接:第一个父亲节于1910年6月19日在华盛顿出现。

同时在美国的其他城镇人们也纷纷开始庆祝父亲节。

1924年,卡尔文总统也开始支持在全国建立父亲节的建议。

最终,约翰逊总统于1966年签署了总统意见,宣布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

四、写作。

(50分)26.任选一题作文。

(一)错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离开原来的或应有的位置。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错位”现象:学生迷恋游戏机,商家欺骗消费者,是一种“错位”;让子女当一天家长,让闯红灯的人当一回交警,这也是一种“错位”。

在生活中,你有类似的经历和见闻吗

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呢

请以“错位”为话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

(二)题目:致老师提示:①巧选角度,抒发真情;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1.略2.示例: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符合题意即可)3.③①④② 4.开放性题。

只要学生推荐歌曲内容健康,喜欢理由充分即可。

5.长征路上将新建改建百所希望小学 二、(一)6.梦游上苑 7.“车如流水马如龙”写出了场面的繁华热闹。

8.抒发了词人对今日处境凄凉之“恨”和对昔日繁华的眷恋之情。

(二)9.楚将子发\\\/好求\\\/技道之士 10.(1)擅长(2)越,更加(3)谋划,商量11.所以说:技艺道术是没有细微轻薄之分的,关键在于人君如何使用啊。

12.是一个爱才、惜才、善用各种人才的人。

13.“无细而能薄,在人君用之耳”14.不是。

就如老子所说一样“不善之人(不好的人),是善人(好人)的资本啊”,其文意是在告诉我们:对于有真才实学、有本领的人,只要懂得使用,能正确地、充分地发挥“小偷”(不好的人或事物)的特长,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取得非凡之效。

三、(一)15.嫉妒是指因别人比自己好而怨恨,在文中是指“我”因为身体不好,因为亲生母亲的离世,因为性格的孤僻而怨恨妹妹的美丽健康、活泼可爱。

是“我”当时心里活动的流露,为下文写与妹妹“换心”后“我”的愧疚心情形成照应。

(学生能结合语境分析即可)16.不完全一致。

虽然“竟”在两处均有表示出于意料之外的意思,但(1)处侧重强调自己命运的灾难,我们读出的是“我”对命运的叹息与无奈之感;(2)处侧重表现当灾祸突如其来时,当我发现受难者是“我”嫉妒又敬佩的妹妹时,“我”内心的那份震惊与难以置信之感。

17.文中刻画继母言行的地方是:“父亲经常出差,我一发病晕倒,就全靠她和继母照顾”、“医生护士及病友们对妹妹的赞美,也使继母脸上过早出现的皱纹都舒展了开来”、“这突如其来的灾祸,继母都一个人承受了下来”、“继母决定将妹妹的以及移植给我”、“继母抚摸着我的头,对我说:‘孩子,小妹没有走,把她的心放在你的身上,我在你眼里看到她了。

’”从这些地方可看出继母是一个善良、坚强、有爱心的人。

18.只要符合情境,能表现“我”当时对继母的震撼与感动,对妹妹的愧疚与悲痛之情即可。

19.开放性题。

只要句式相同,语言精美,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内容能扣住对“爱”的理解(感悟)即可。

20.cén zhǎo 21.应该放在B处。

放在A处虽说语言比较顺畅,但与放在B 处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A处时,根宝虽然恐惧,但因为迎接儿子的喜悦,也就冲淡了许多;而B处则是在根宝接儿的希望破灭后,那种无奈、失落的心情更加剧了根宝孤身走山路的恐惧,有这句话在B处的烘衬,就使下文写根宝唤儿壮行的举动显得更合情理,也使小说主题——“父爱”得以突出。

而放在C处显然在衔接上不太吻合,因此应放在B 处。

22.不好。

因为改后不能体现父亲盼儿急切的心情。

23.“因为胆小,以前根宝从不敢一个人走这条时有孤狼出没的山路。

”24.所作批注,合乎要求,鼓励学生表述贴切、精彩、深刻、独到、通畅。

25.开放性题,符合题意即可。

四、26.略

求几道诗词解析的答案

写春的诗句,并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诗人和春天仿佛结下不解之缘。

历代诗人写了不少咏春的名章俊句。

唐代诗人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以喜悦的心情描绘出一幅早春气候: 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桂枝下。

依稀和气排冬严,日就长日辞长夜。

日光红洒,桂枝下的薄霜虽还没有消却,但温和的气息已排去严冬的寒冷,渐长的白昼已代替那漫漫的长夜,春天已经来了。

春景在诗人笔下更是绚丽多彩,杜甫《绝句》诗云: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天丽日当空,春风送暖,草木滋生,花香鸟语,报春的头者――家燕从遥远的南方归来,泥喃于梁檐之下。

要说春天最美的特征是什么,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又隔数重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这里,诗人生动形象地用一个绿字来概括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大千世界,用绿字来传递春的信息,不能不说是绝妙之笔。

王维《游春曲》说: 万树红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杏花、春风、绿水自然成了春天最美的特征了。

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把春天和杏花联系在一起,更是一首广为传诵的咏春诗: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好一枝出墙的红杏,向人间报春来了。

从科学来说,春天的物候指标最好是什么呢

不少诗人喜欢以树木抽青来表示.正如宋代张栻《立春偶成》诗云: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但各种树木抽青的时间又不同,哪种树木的抽青才能表示春天的指标呢

看来,诗人推荐杨柳了。

杜甫《腊日》诗云: 白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白居易《杨柳枝词》: 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

人们从丽日气息中,从花香鸟语中,从杨柳青青中感觉到春天到来。

但陈师道的《春怀示邻里》,对春天描写不限于山水花鸟,这首诗却写了小动物的活动: 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

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着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

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在雨后潮湿的断墙上,蜗牛留下的白色粘液,随着它弯弯曲曲的行迹,组成了像是篆体的文字;燕子占据连行脚僧也走了的百年老屋 ,在那里衔泥作巢,安下家来; 蜘蛛殷勤地吐丝结网,张捕猎物,但蛛丝毕竟太细,一阵风来吹断了许多,需要重新修补,才能成网;四出采花的蜜蜂早晚两次嗡嗡成群地排成行列赶回蜂窠。

这些 常常不为人们注意的小动物,也是春天繁忙热闹景象的一部分,陈师道潜心观物,注意到了点缀春光的这些角落,说明他观察之细和状物之巧。

那么春天究竟是从哪一天开始呢

古代人们把立春(二月六日或七日)作为春季始日,而把立夏(五月六日或七日)作为春季的终日。

然而从气温来看,立春节气 内,许多地区仍有低于零度的气温和飞雪漫天的天气。

把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那是太早了。

如李白《塞下曲》就写道: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在五月的天山冰雪未融,还没有春天的景色。

唐代张敬忠《边词》也写道: 五原春色旧未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五原即今日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二月还不见杨柳,等到河畔冰河解冻,长安已花落了。

这种现象是如何解释呢

原来我们感到气候的冷暖,并不是直接随太阳光的 角度变化而变化的,而是随大地接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放出的热量的多少而变化的。

从立春开始,大地差不多迟两个月才积累到足够的热量。

因此,最科学的分法,还 是气候学上的分法,以温度为标准,以五日为一候,候平均气温在摄氏十度以下为冬,在二十二度以上为夏,在十和二十二度之间为春秋。

按照这个标准,再参照物 候变化,就可以看出,地区不同,高低差异,春天到来就有早有迟,居留时间也就有长有短。

福建、浙江的春季多开始于二月下旬,长江流域的春天开始于三月间,京津一带须待四月上旬才有春色,黑龙江的春天常常要到立夏前后,而在青藏高原北部4000米以上,南部4300米以上的高寒地方处于冰天雪地之中终年没有春色。

春天的脚步首先来到江南,唐朝诗人王湾的《江南意》一诗,以敏锐的感受,报导江南春来早的消息: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唯向此中偏。

诗中最后两句说,从来观察季节气象变化,只有在这里才如此清楚。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别出新意,是诗中最动人的诗句。

残夜未尽,太阳就已经从海上 涌现,似乎是残夜带来光明。

江春入旧年是说春天的起步早,好像从旧年底就已开始,也就是说,未到新年,江南已先有春意了。

“海日生残废,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在唐代已成名句。

以至于唐代宰相,著名文学家张说,将这两句诗亲手写在办公的政事堂上,让朝内的其它读书人仔细观摩学习。

唐僖宗时的诗人郑谷,也 写一首七绝诗:“一卷疏芜一百篇,名成来敢暂忘筌。

何如海日生残夜,—句能令万古传。

”诗的意思是:我这一卷诗中杂七杂八有诗百篇,现在虽然出了名,可也 不敢忘了赖以成功的这些诗作。

可它仍怎么比得上佳句“海日生残夜”,这一句就可以流传万古了。

诗中的“筌”是捕鱼用的竹器,“忘筌”即指在捕得了鱼以后就 忘了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这是白居易《忆江南》词。

虽说江南春好,但并非天天艳阳晴空。

春天是个天气多变的季节,特别是春末夏初的时候,江南气候更是阴晴不定。

唐代诗人刘长卿《别严士元》诗云: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阖闾即苏州城,相传为春秋吴王阖闾所建。

诗中春寒阴复晴正是概括了江南春天天气的特点。

这是冷暖气流在江南地区互相对峙的结果。

春天也是多雨季节,正如汪藻《春日》诗云: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旁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田野碧绿,鸥鸟悠闲,桃花出篱笑,过午有鸡叫,但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春雨连绵。

春 雨潇潇,春意盎然。

诗人们曾对春雨起了许多雅号。

戴叔伦《兰溪棹歌》:兰溪三月桃花雨,僧志南《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春雨总是和春花联在一 起。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诗人夜而不寐,从今夜的雨声联想到明朝的卖花声,从那淅淅沥沥的春雨,仿佛闻到大街小巷 的杏花香,正写出春雨杏花之间的讯息。

春天雨水充沛,对春耕春种大有好处,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冬耕之后,土埌里正缺水,一场春雨滋润大地,水分真象黄金一样宝贵。

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吟诵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里,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宫城。

春雨仿佛很知时节,适时而来,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民抓紧这个宝贵时节,备耕积肥,耕翻土地。

李绅《古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只有春播得好,才有秋天的收获季节。

多雾也是春天天气的一个特点。

唐代书法家张旭《山行留客》描写道: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春天在山中因为云雾水气很大,即使晴天也会把衣服沾湿。

春季在江南地区气旋很多,雷雨经常发生在内陆地区,而且雷雨出现最高峰不是在夏季而是在春季,白居易《闻雷》就写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正月雷声始动,这雷声惊醒了蛰伏中昆虫。

当然,这雷声并不都是每年正月,而虫类也并不是真正被雷声所惊醒。

不过,惊蛰前后不谋而合地出现春雷却是事实。

春 雷多是热雷雨,入春以后,气温回升,东南海洋上的暖湿空气活跃,冷暖空气交锋,空气变得不稳定了,云中有强烈的上升下降气流,导致雷电现象产生。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地形多种多样,春光处处不一样。

在江南四季分配得比较均匀,有明显的春和、夏热、秋爽、冬寒的四时变化。

但是在云贵高原,湿润多雨,冬 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不甚分明。

在华南无冬区时里,春季没有起点,秋季没有终点,并且干湿季节明显。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广西柳州作《二月榕叶》诗云: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竟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这首诗意思是说,二月是中原桃李争春的时候,但在柳州的榕树,却于此时落叶最多,使人迷惑不解,这是春天还是秋天。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归去,唤取归来同往。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这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清平乐晚春》词,这首词问得有趣,春归何处

答得也很妙,当黄鹂百啭,蔷薇影动之际,春光即将流逝了。

待到明年春暖花开,又是一个春色各异,绚丽多采的春天。

二.描写春天片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唐 王涯《春游曲》 不觉春风换柳条——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宋·秦观《好事近》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陆游《马上作》 东风吹雨细于尘 ——宋·辛弃疾《浣溪沙》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 ——宋·陈亮《南歌子》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宋·姜夔《淡黄柳》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春到人间草木知 ——宋·张栻《立春偶成》 二.描写春天片段落 春晨瑕想 清晨,拉开窗帘、推开窗户。

微风吹来,一阵清新、幽香、淡雅的泥土气息迎面而来。

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

生物在春晨中醒来,展示着生命的可贵、诱人。

春晨点染心中的希望,激发着人生的热情。

春光明媚 自然世界此刻是如此的美丽:到处放射着明媚的阳光,到处炫耀着五颜的色彩,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

这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

到处是郊游踏青的人群,有老年人的慈爱满意,有情人的欢乐开怀,有孩子的天真笑容。

恍忽间明白:春光明媚的春天之所以如此的美,是因为它让人的心情在此刻绽放。

春雨绵绵 春雨和着春雷、随着春风、淅淅沥沥飘来。

春雨如丝、如雾、如烟、如潮。

透着这缕缕蚕丝,世界的万物如同淡淡、蒙蒙的写意画,忽隐忽现。

我喜欢春雨,不光喜欢它换来的雨后春笋的英姿,更喜欢的是:踏进这淡蓝色的烟雨,在这雨季,你为我撑出的一片无雨的天地。

春意盎然 春是活泼的、春是狂热的、春是姿意生长的、春是年青旺盛的。

春天到处是人们辛勤的影子,人们用自己的双手播种着他们的坚定的信念和永远不变的希望,播种着真执的情和无私的爱。

没有春的万紫千红

哪来秋的硕果累累

春夜沉思 春天的夜晚,淡月笼纱,娉娉婷婷。

有风拂过脸颊,掠起长发。

月光如水平静柔和。

我心如这月光,平静柔和。

不敢去刻意追求什么,只是希望所有美好的开端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一如这春夜长长远远。

描写春天的句子 1)春天来了

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

“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向前奔流…… 2)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夹在柳树中间的桃树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绿的柳,红的花,真是美极了

3)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

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

一阵阵沁人心肺的花香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小蜜蜂,嗡嗡嗡地边歌边舞。

4)杉树枝头的芽簇已经颇为肥壮,嫩嫩的,映着天色闪闪发亮,你说春天还会远吗

5)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

清平乐,六盘山上阕中描写词人看到的景物是的,词句是

清平乐,六盘山上阕中描写词人看到的景物是的:秋高气爽,天气晴朗,碧空万里飘着几缕淡淡的白云,停立山顶,极目凝望着一行行南飞的大雁,直到它们消逝在碧空的尽头。

词句是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译诗】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艺术的力量能用震撼形容?

南唐后主李煜是个孱弱的亡 国之君,同时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圣”。

他的词被誉为婉约颠峰之作,为人称道,广泛传诵,被视为中华文化瑰宝。

一千多年过去了,众多封建帝王都已灰飞烟灭,李煜却依然被无数后人所铭记。

正可谓“国家不幸诗家幸”。

清代沈谦在《填词杂说》中说:“李后主拙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南面王。

”晚清王鹏运也以“词中之帝,当之无愧”称颂他。

李煜不愧为千古词帝,读他词作能感受到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血泪书写。

李后主为性情中人,一生留下30多首词,大都饱含血泪。

不少作品委婉含蓄,缠绵悱恻,真实记录他的生活、情感和人生经历。

《喜迁莺·晓月坠》、《长相思·云一緺》,表现他凄苦无助之际,对与自己心心相印的亡妻大周后的无尽思念。

《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清平乐·别来春半》,表现他无可奈何之中,对被拘押北国的七弟李从善的深切怀念。

也有诸多词章率真诚挚,直抒胸意,真切反映他不甘臣虏、勇于抗争和自我实现灵魂救赎的过程。

晚期的李煜寂苦难耐,屈辱在内心沉积,悔恨在胸中燃烧,他刻骨铭心,撕心裂肺,痛不欲生,一任故国之思、亡国之恨在词中奔涌。

《虞美人》是这类词的代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他用形象比喻、诘问口吻、悲愤情怀、激宕格调,将亡国之君的悲痛抒发到极致。

特别是词末一问一答,可谓千古绝唱。

把郁积心头的亡国之恨、去国之思、失国之辱,全部化入“几多愁”之中,像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滔滔不绝地向东流去。

细节描绘。

李煜的细节描写,真实深刻,鲜明新颖,富有个性,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刻画具体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如“罗袖袲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一斛珠》)这是写美女饮酒的细节,描摹尤其细微。

小女子端起酒杯,稍稍饮了一小口,没想到红唇被酒沾湿了,她刚刚用衣袖按拭唇边的酒痕,很快又有人前来劝酒。

又如“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

”(《望江梅其一》)在描写江南春景时,李煜匠心仍在细节。

他悉心选取“船上管弦”“满城飞絮”两个场面,描绘江中游览的盛况及岸上赏花的热闹,凸现昔日江南社会繁荣与人心安乐,以此抚慰自己至今丧权辱国的苦楚和伤痛。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是李煜为虏以后自我反省的重要词作。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是对“仓皇辞庙”场景细节的生动写照,也是他一生最惨痛的记忆。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后主幡然悔悟,“几曾识干戈”,“垂泪对宫娥”。

寥寥数语把一个懦弱、凄惶、可悲的亡国之君,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动词妙用。

李煜深谙诗文中动词最显生命力的奥义,创作中对动词的使用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游韧有余的程度。

对诸多鲜活、生动、神奇的动词,他精心选择,反复推敲,巧妙运用,给人一种动知、动感、动态、动作的美的感受。

具体在句子里有三种表现:一个动词单用。

如“暂引樱桃破”中的“破”字,用得就比较传神。

女子歌唱时,点着沉檀的双唇微微启动,就像樱桃绽开一般,这是多么有声有色的画面

两个动词连用。

如“断续寒砧断续风”,两个“断续”连用,一方面将风与寒砧之间的关联交代清楚,另一方面又起到回环往复的效果,音律上也十分动听,从而把“深院”的幽静寂寥、“浣妇”的寂苦凄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个动词连用。

如“酒恶时拈花蕊嗅”,这是写君王和嫔妃们欣赏歌舞时表现神情的句子,历来被认为写得最为入神。

其中,“恶”“拈”“嗅”三个动词在同一句子共同发挥作用,使整个词一下子活跃起来,尤具戏剧意味,把一种尽情嬉戏却仍未满足的情态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技巧多样。

李煜积累和掌握了丰富的表现手法,用精美的语言,合理的布局,娴熟的技巧,讲述自己遭遇,反映家国变化,营造生动埸景,取得良好效果。

《渔父》中的“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用“有意”和“无言”的拟人手法,描摹如雪的浪花和闹春的桃李,勾画春天的绚丽多彩,衬托渔父行船的动人。

《破阵子》中的“凤阁龙楼连霄汉”“教坊犹奏别离歌”,是对比十分明显的句子。

今昔对比,警动异常,反衬出词人被俘后的凄凉悲苦,揭示了绵绵不尽的哀愁渊源。

《清平乐》中的“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表现力极强的经典妙喻。

以纷纷的落梅和萋萋的芳草,将永无尽期的离恨表现出来。

李煜还熟练运用梦幻、摄影、反衬、诘问、倒叙、白描、象征等形式多样的修辞手法,叙述事件,表现思想,抒发情感,形成一种自然流转、不事雕琢、意挚情深的艺术风格。

文论家说,这种洗尽铅华的朴素之美,只有如李后主这般词中圣手方可做到。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