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逝去时光表示惋惜的古诗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 3、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诗》 4、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杂诗》 5、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
——王九龄《题旅店》 6、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 7、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窦娥冤《窦娥冤》 8、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杜牧《送隐者一绝》 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10、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11、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
——王世贞 1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13、艳阳时节又蹉跎,迟暮光阴复若何。
一岁中分春日少,百年通计老时多。
——白居易《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 14、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
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
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徒明朝悔今朝。
——文嘉《昨日歌》 15、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文嘉《今日诗》 16、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佚名 1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古诗汉乐府《长歌行》 18、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19、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无名氏《金缕衣》 20、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欧阳修《采桑子》
我想要唯美凄凉的爱情诗句,最好是对逝去的爱表示惋惜和遗憾。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晏殊的《浣溪沙》中对春光逝去表达惋惜,怅惘之情的句子是什么
“无可奈何花落去,相识燕归来。
”工巧成、流利而含蓄,用虚字构成工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
这一句应上“几时回”。
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
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老同学去世了感到悲痛和惋惜怎样来写
措不及防竟听到这个消愈是回想愈感悲哀,曾经一起并肩的学了,活生生的一个人就这样没了,生命如此脆弱。
曾经的老同学啊,多好的人,竟早早的离去了。
以前听到老同学,是多么亲切,现在才愈发感到这个词的沉重,老同学老同学,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只是你回忆里的古老照片了。
旧时人已不再回,我再惜过往惜如今也惜不出这个人了。
走好。
浣溪沙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惆怅之情的名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