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春天的景色的句子大全
怡心如花 赏心悦目
满井游记
1: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僧志南的《绝句》2: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3: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4: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徐俯的《春日游湖上》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也是一个美丽、神奇,充满希望的季节。
7: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唐·杜荀鹤《春宫怨》8: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秦观的《好事近·梦中作》9: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0: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11: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春望杜甫12: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唐杜甫《春运》1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14: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1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16:让那些有情人在我的身上漫步17:浮云冉冉送春华,怯见春寒日欲斜。
一夜雨声能几许,晓来落尽一城花。
18: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描写三月春天的诗句 60句描写三月春天的诗句 60句。
19: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20: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21: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22: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23:冬色爷爷送走了大地的严寒,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
春天的景色十分美丽,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
24: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2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26: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27: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28: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乐府古辞《盂珠》2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30: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3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的《晚春》32: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33: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34:《登池上楼》南朝宋谢灵运35: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36: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7: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唐·韦庄《台城》38: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3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40: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41: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4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宋祈《玉楼春》赏析
本词歌咏春天,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上片写初春的风景。
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叙述的语气缓缓写来,表面上似不经意,但“好”字已压抑不住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以下三句就是“风光好”的具体发挥与形象写照。
首先是“縠皱波纹迎客棹”,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盈盈春水,那一条条漾动着水的波纹,仿佛是在向客人招手表示欢迎。
然后又要人们随着他去观赏“绿杨”,“绿杨”句点出“客棹”来临的时光与特色。
“晓寒轻”写的是春意,也是作者心头的情意。
“波纹”、“绿杨”都象征着春天。
但是,更能象征春天的却是春花,在此前提下,上片最后一句终于咏出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绝唱。
如果说这一句是画面上的点睛之笔,还不如说是词人心中绽开的感情花朵。
“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下片再从词人主观情感上对春光美好做进一步的烘托。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二句,是从功名利禄这两个方面来衬托春天的可爱与可贵。
词人身居要职,官务缠身,很少有时间或机会从春天里寻取人生的乐趣,故引以为“浮生”之“长恨”。
于是,就有了宁弃“千金”而不愿放过从春光中获取短暂“一笑”的感慨。
既然春天如此可贵可爱,词人禁不住“为君持酒劝斜阳”,明确提出“且向花间留晚照”的强烈主观要求。
这要求是“无理”的,因此也是不可能的,却能够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春天的珍视,对光阴的爱惜。
这种对时光与生命的珍惜,与晏殊在富贵中所产生的“闲愁”同一根源,在宋祁其它词作中也时有流露,如《浪淘沙近》说:“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
至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
”
春天的诗句及意思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品注释: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现代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1}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此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绦(tao):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6}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7}二月: 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8}似:好像,如同,似乎。
译文如同碧玉妆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 咏柳 贺知章—小伴龙唐诗[3]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
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译文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tún )”,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鱼逆江而上。
时:时间,这里指季节。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句解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江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
鸭知水暖,光凭画是体现不出来的,诗却表达出来了。
其实岂是鸭子先知水暖
一切水族之物,皆知冷暖。
诗人这样写是为切合画上风物,实际上也是表达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
唐人有“花间觅路鸟先知”的诗句,与此句异曲同工。
这句诗极富哲理,现在我们指某一新的情况或消息被人预先知道时,便往往引用这一句。
蒌蒿满地芦芽短万物逢春气象新。
江边,生长茂盛的蒌蒿铺满了地面,芦苇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来。
这七字不是泛泛地吟咏景物,而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贴切地实写出这两种植物的情态,没有一字是闲笔。
清人王士禛在中赞赏这句诗说:“坡诗……非但风韵之妙,亦如梅圣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无一字泛设也。
”正是河豚欲上时宋诗人梅尧臣描写这种景象云:“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诗的前三句是描写惠崇画里的景物,这最后一句则是即景生情的联想。
作者这样写就把整个画面勾勒得更为完美了,给人以严冬已尽、春到人间的喜悦。
作者不仅入乎画内,而且出乎画外,把画上所无而情理中所有的事物呈现出来。
如果诗的全部四句均是景物白描,则形式上未免有些呆板。
最后一句的处理,不但使全诗灵动鲜活,也使诗和画的意境都被大大地丰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