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雪山的诗词
如扇面向古城展开。
全山的13座山峰由南向北纵向排列,主峰扇子陡最高处海拔5596米,终年积雪,发育有亚欧大陆距离赤道最近的温带海洋性冰川。
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究竟有多难
小学的课本不就有描述了吗,就算略有渲染,按照当时的条件,肯定很艰难,是被迫战略转移的,所以物资什么的肯定跟不上
哈巴雪山难爬吗
哈巴雪山的坡度比较缓,属于比较好登顶的雪山,不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对于有体力经常锻炼的人来说不算很难爬,不要求登顶的话,一般人都可以去试试的,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去爬过两次,第一次没登顶,隔了两年又去爬,第二次登顶了,她体力都不算很好,所以难度不算太大。
爬雪山遇到了那些困难是这样克服的
“长征苦,最苦是雪山草地。
”90岁高龄的老红军郝毅说。
爬雪山、过草地,今天已成为人们体验长征精神的重要方式。
然而,70多年前红色大军的雪山草地之行,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死亡行军。
夹金山下的硗碛村,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碑矗立山间,与远处的夹金山遥遥相望。
夹金山被当地藏族同胞视为“连鸟儿也难以飞过”的神山,也是长征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1师4团作为全军先遣队来到夹金山下,拉开了长征路上最为悲壮的行程的序幕。
如今,海拔4800米的亚克夏山北坡的垭口上,一座红军烈士墓静静地躺在积雪云雾之中。
1936年,12名红军战士在长征胜利前夕,长眠在这座雪山之巅,直到16年后,他们的尸骨才被发现。
于是,便有了这座世界上最高的红军墓。
生命无言。
无言的生命为那次悲壮的行军,标上了精神的高度。
爬雪山红军直面“死亡行军” 红军翻越雪山与过草地并列为最艰苦的行程。
雪山有足以能留住冰雪的海拔高度,夏季温度也在冰点以下——山脚下明明是夏天,山腰就成了春秋季,山顶则是肃杀的冬季。
长征中的红军除了二十五军外,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二、四方面军都领略了大雪山的淫威。
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后进入邛崃山区,把几十万追兵甩在身后。
蒋介石此时不再追赶,而只派兵守在川西的山口外面,因为他断定走向雪山草地的红军正在走向死亡。
没有棉衣和烧酒嚼着辣椒上雪山 1935年6月,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北进,遇到了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这座山海拔4500多米,位于懋功之南,山上终年积雪。
山上除了寒冷还缺氧,当地人把缺氧而死的人说成是被山神掐死的,这为大雪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翻越大雪山必须要有足够的冬衣,最好还要有御寒的烧酒。
可惜这两样红军都缺。
山下人烟稀少,根本无法找到两万人所用的棉衣,烧酒也很少。
当时部队指战员们不仅衣衫褴褛,且绝大部分是湘、闽、赣、粤籍,从没有见过如此高峻的雪山,也没有经历过严寒刺骨的气候。
朱德总司令运用自己曾转战川、滇、黔的丰富经验,向总部建议后通报全军:必须在山下吃一顿饱饭,喝一些辣椒汤,尽可能多带一些干姜、辣椒,在攀越峰顶体力不支时嚼碎吃下去,以刺激精神。
总部还要求:每人都要将破衣、破毡子剪成条,牢牢包在脚上,以免冻伤脚。
穿着单衣的红军翻越雪山时,越走越冷,指战员们只好把背包中的被子打开披在身上,嚼着辣椒,在有力的政治动员下爬山。
面对高度严寒和极度缺氧,指战员们要靠自身运动产生的热量驱走寒冷,此时红红的辣椒也成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救命之果。
爬雪山时,没有穿棉袄,翻过山后尽管浑身湿漉漉的,仍显得兴致勃勃。
周恩来却在途中患了感冒,下山后不停地咳嗽,这是随后出现险些夺取他生命的疾病的第一个症状。
健壮的朱德也得了支气管炎,留下的后遗症终生没有治愈。
红一军团军团长、年龄不到30岁的林彪几次因高山缺氧而晕倒,最后被战士们抬过山。
长征时年已58岁、在红军中年龄最大的徐特立,却是自己爬过去的。
穿着夏装越玉龙红军自己织毛衣 雪山上的气候非常奇异和危险,经常风雪交加,狂风吹动厚厚的积雪一堆堆地倒塌,把人深深地埋在雪底。
有时山上又骤然出现晴空丽日,雪上的强烈反光把一些人的眼睛刺成雪盲。
在夹金山上,红军还遭到了冰雹的袭击,大雪夹杂着鸡蛋大小的冰雹,铺天盖地地向人们砸来,一些伤病员倒在雪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靠着顽强的毅力,穿着夏装的红军终于战胜了雪山。
红二、六军团翻越玉龙雪山时,正值5月,山下天气很热,上午开始爬山时指战员们汗流浃背,衣服湿透。
中午爬到半山腰,进入积雪线,白茫茫一片,好似严冬一样冷,寒气刺骨。
红军仍然穿着平时行军的草鞋和短裤,浑身发冷,牙齿打颤。
在积雪覆盖下,连一条羊肠小道都找不到。
有的地方雪深过膝,前面的人踏出了一条“雪胡同”,后边的人跟着走。
有的地方坡陡路滑,摔倒容易爬起来难,稍不留神,就会连人带物一起掉进万丈深谷。
越爬山势越陡,积雪越深,空气也更稀薄,全体指战员出现了高山反应——呼吸困难、头昏脑涨、恶心呕吐、腰酸腿软、胸口好像压上了千斤巨石,每挪动一步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
人们走累了也不敢坐下来休息,一坐下来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体质较差的人靠自己的力气无法翻过雪山,军团和各师领导都把马让给病号,甚至马上骑一个,还有一个拽着马尾巴走。
贺龙、萧克、王震等首长不仅自己背枪,还帮助炊事员挑担子。
红军各部队在当地很难找到布匹制作棉衣,指战员主要用羊毛和牦牛皮自制毛衣、皮衣。
红二、六军团到达甘孜前,四方面军领导考虑到这支部队缺乏御寒物,便要求全军动手,为兄弟部队每人织一件毛衣或毛背心。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各部队有的穿布衣,有的穿皮毛衣,颜色杂乱,绝大多数人却仍戴着一顶象征世界革命的“五大洲”红五星八角帽,表示对革命的忠诚。
形容雪山的成语有哪些
再来一个——红军不怕远征难,爬雪山,过草地,横跨十一省,行程二万五 书生何惧苦学艰,起五更,睡半夜,翻遍千百卷,寒窗一十六。
[原创]
上联:红军不怕远征难,爬雪山,过草地,横跨十一省,行程二万五。
下联也是对长征方面的 。
五岭逶迤腾细浪,铁索寒,云崖暖,分兵整四路,浴血百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