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住处的诗句
住 所 的 话郁达夫 ①自以为青山到处可埋骨的飘泊惯的流人,一到了中年,也颇以没有一个归宿为可虑,近来常常有求田问舍之心,在看书倦了之后,或夜半醒来,第二次再睡不着枕上。
②尤其是春雨萧条的暮春,或风吹枯木的秋晚,看看天空,每会作赏雨茅屋及江南黄叶村舍的梦想;游子思乡,飞鸿倦旅;把人一年年弄得意气消沉的这时间的威力, 实在是可怕,实在是可恨。
③从前很喜欢旅行,并且特别喜欢向没有火车飞机轮船等近代交通利器的偏僻地方去旅行。
一步一步的缓步着, 向四面绝对不曾见过的山川风物回视着,一刻有一刻的变化,一步有一步的境界。
到了地旷人稀的地方,你更可以高歌低唱,袒裼裸裎,把社会上的虚伪的礼节,谨严的态度,一齐洗去。
人与自然,合而为一,大地高天,形成屋宇,蠛蠓蚁虱,不觉其徽,五岳昆仑,也不见其大。
偶或遇见些茅篷泥壁的人家,遇见些性情纯朴的农牧,听他们谈些极不相干的私事,更可以和他们一道的悲,一道的喜。
半岁的鸡娘,新生一蛋,其乐也融融,与国王年老,诞生独子时的欢喜,并无什么分别。
黄牛吃草,嚼断了麦穗数茎,今年的收获,怕要减去一勺,其悲也戚戚,与国破家亡的流离惨苦,相差也不十分远。
④至于有山有水的地方呢,看看云容岩影的变化,听听大浪啮矶的音乐,应临流垂钓,或松下息阴。
行旅者的乐趣,更加可以多得如放翁的入蜀道,刘阮的上天台。
⑤这一种好游旅,喜飘泊的情性,近年来渐渐地减了;连有必要的事情,非得上北平上海去一次不可的时候,都一天天地在拖延下去,只想不改常态,在家吃点精致的菜,喝点芳醇的酒,睡睡午觉,看看闲书,不愿意将行动和平时有所移易,总之是懒得动。
⑥而每次喝酒,每次独坐的时候,只在想着计划着的,却是一间洁净的小小的住宅,和这住宅周围的点缀与铺陈。
⑦若要住家,第一的先决问题, 自然是乡村与城市的选择。
以清静来说,当然是乡村生活比较得和我更为适合。
可是把文明利器——如电灯自来水等——的供给,家人买菜购物的便利,以及小孩的教育问题等合计起来,却又觉得住城市是必要的了,具城市之外形,而又富有乡村的景象之田园都市,在中国原也很多。
北方如北平,就是一个理想的都城,南方则未建都前之南京,濒海的福州等处,也是住家的好地。
可是乡土的观念,附着在一个人的脑里,同毛发的生于皮肤一样,丛长着原没有什么不对,全脱了却也势有点儿不可能。
所以三年之前,也是在一个春雨霏微的节季,终于听了霞的劝告,搬上杭州来住下了。
⑧杭州这一个地方,有山有湖,还有文明的利器,儿童的学校,去上海也只有四个钟头的火车路程,住家原没有什么不合适。
可是杭州一般的建筑物,实在太差,简直可以说没有一间合乎理想的住宅,旧式的房子呢,往往没有院子,顶多顶多也不过有一堆不大有意义的假山,和一条其实是只能产生蚊子的鱼池。
所谓新式的房子呢,更加恶劣了,完全是上海弄堂洋房的抄袭,冬天住住,还可以勉强,一到夏天,就热得比蒸笼还要难受。
而大抵的杭州住宅,都没有浴室的设备,公共浴场呢,又觉得不卫生而价贵。
⑨所以自从迁到杭州来住后,对于住所的问题,更觉得切身地感到了。
地皮不必太大,只教有半亩之宫,一亩之隙,就可以满足。
房予亦不必太讲究,只须有一处可以登高望远的高楼,三间平屋就对。
但是图书室,浴室,猫狗小舍,儿童游嬉之处,灶房,却不得不备。
房子的四周,一定要有阔一点的回廊,房子的内部,更需要亮一点的光线。
此外是四周的树木和院子里的草地了,草地中间的走路,总要用白沙来铺才好。
四面若有邻舍的高墙,当然要种些爬山虎以掩去墙头,若系旷地,只须植一道矮矮的木栅,用黑色一涂就可以将就。
门窗当一例以厚玻璃来做,屋瓦应光钉上铅皮,然后再覆以茅草。
⑩照这样的一个计划来建筑房子,大约总要有二千元钱来买地皮,四千元钱来充建筑费,才有点儿希望。
去年年底,在微醉之后,将这私愿对一位朋友说了一遍,今年他果然送给了我一块地,所以起楼台的基础,倒是有了。
现在只在想筹出四千元钱的现款来建造那一所理想的住宅。
胡思乱想的结果,在前两三个月里,竟发了疯,将烟钱酒钱省下了一半,去买了许多奖券,可是一回一回的买了几次,连末尾也不曾得过,而吃了坏烟坏酒的结果,身体却显然受了损害了。
闲来无事,把这一番经过,对朋友一说,大家笑了一场之后,就都为我设计,说从前的人,曾经用过的最上妙法,是发自己的讣闻,其次是做寿,再其次是兜会。
⑾可是为了一己的舒服,而累及亲戚朋友,也着实有点说不过去,近来心机一转,去买了些《芥子园》、《三希堂》等画谱来,在开始学画了,原因是想靠了卖画,来造一所房子,万一画画,仍旧是不能吃饭,那么至少至少,我也可以画许多房子,挂在四壁,给我自己的想象以一顿醉饱,如饥者的画饼,旱天的画云霓。
这一个计划,若不至于失败,我想在半年之后,总可以得到一点慰安。
1.从文章内容看,作者所说的“洁净的小小的住宅”是一所怎样的“住宅”
(概括回答)(4分) 答: 2.结合全文分析:如何理解作者对“理想的住宅”的渴望之情
(4分) 答: 3.文章开篇点题,作者说自己“常常有求田问舍之心”,但接下去却又不写自己怎样期望“住所”、营造“住所”,而是宕开一笔,把思绪引向年轻时“喜欢旅行”。
请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和好处。
(6分) 答: 4.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于最俗处下笔,而又能摆脱俗气,写出一种高远灵明、蕴含极富的境界。
海子就继承了这一传统,在他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中得到充分体现。
B.作者在感喟世事的同时,希望有一“住所”,以作此生灵魂的“归宿”,借以体现出自己清高脱俗、幽深淡远的情怀。
C.作者一心希望能在这茫茫尘世安下个“家”,过一种“不改常态,在家吃点精致的菜,喝点芳醇的酒,睡睡午觉,看看闲书”的生活,其实是他厌倦生活、逃避现实的体现。
D.作者渴望营造一座住所,但因缺少钱,愿望只是一个念头,但作者不但“不惑”,竟能以一种近乎鉴赏的心态对待困难,体现出他完全出自本然的恬淡旷达。
E.卖文不足,又想卖画,但卖画也未必能济事,于是作者又把思绪往深处推进:画许多房子,“如饥者的画饼,旱天的画云霓”给自己一点“慰安”。
洒脱之中饱含一言难尽的意味。
附答案: 1.朴素、宁静,充满生活情趣的住所。
2.作者渴望有一所自己的“住所”,表达出作者希望体悟平凡而普通、自由而宁静人生的强烈愿望。
3.出外旅行,到大自然怀抱中去领略自然情趣,固然可以荡涤心胸,使人旷达超俗,但那是肤浅而暂时的;而从平居中去体悟人生,则可时时翻新、取之不尽。
写喜欢旅行,其实是为下文作反衬。
家再好,只是临时住所,只有那个小盒子,才是你永远的归宿,这句话是谁说的
赵本山说的小品台词 出自小品《心病》,表演者:赵本山、范伟、高秀敏。
喻意深刻:1 、钱不是人生的唯一 , 感情是第一位的;2 、生命是有限,得珍惜;3、心理医生赵大宝最后自己疯了讽刺了一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 其实自己蛮不如别人的,还要装出一副超脱得德行。
红楼梦中有没有描写林黛玉住处的句子
潇湘馆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大观园中一景,位于大观园西,与怡红院遥遥相对,从其名称上就能看出这是一处带有江南情调的客舍,是林黛玉客居荣国府的住所。
引用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命名。
《红楼梦》书中描写贾政等走到潇湘馆前: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竽翠竹遮映。
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
上面小小两三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
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
又有两间小小退步。
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该院院外一带粉垣,院内千百竿翠竹掩。
入门曲折游廊,廊上挂着一架鹦鹉。
正房三间,一明两暗。
后院有大株梨花和蕉,又有两间小小的退步,院墙根有隙 流入清水,绕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此是奉元春命住进大观园时黛玉自己选定,因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得幽静。
她在这里伴随着修竹、诗书、幽怨、孤独和泪水,度过了一生。
潇湘馆中以竹子最盛,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
翠竹,象征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高洁中带着儒雅,含蓄里透着活力。
黛玉的诗号潇湘妃子,正是这样一种高贵而自然脱俗,婀娜而风姿绰约的魅力。
在元妃省亲期间,贾宝玉题对额为: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并题诗有凤来仪,暗指黛玉其尊贵身份。
描绘所见之景: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把我追不上他只好忧心忡忡地回到住所缩句
你可以这样改:我追不上他,忧心地回到所。
既压缩了句子。
又不失愿意,还能表达清楚。
形容住处的词语有哪些
百尺竿头从今越,鹏程万里展宏图。
栉风沐雨砺肝胆,扶摇直上脱颖出。
形容人民警察的句子
丢三落四 形容做事马虎粗心或记忆力不好而顾此失彼 毛手毛脚 做事粗心,不细致. 麻痹大意 指粗心、疏忽,对事物不敏感,失去警惕性. 徙宅忘妻 徙:迁移;宅: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