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移支付力度具体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政府从国民财富中收取部分作为税收,转移支付就是把这部分国民财富再返还给国民。
具体例如各种拨款啊 基础设施建设 社会福利等等具体解释如下: 定义: 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
主要特点:(1)保障地方政府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折叠1) 辖区之间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的差异会影响资源配置。
如教育和基础设施。
2)辖区之间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的差异会影响收入分配。
如卫生保健。
(2)调节辖区之间的财政净收益折叠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不同会引起供给成本的差异,从而使居民的财政净收益有差别。
(3)矫正地方政府活动在辖区之间的外部效应折叠其他资料主要形式折叠 转移支付是一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和解决贫富差距的财务方法,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企业的转移支付和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政府的转移支付 大都具有福利支出的性质,如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政府的转移支付。
由于政府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是把国家的财政收入还给个人,所以有的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负税收。
企业的转移支付 通常是指企业对非赢利组织的赠款或捐款,以及非企业雇员的人身伤害赔偿等等。
转移支付在客观上缩小了收入差距,对保持总需求水平稳定,减轻总需求摆动的幅度和强度,稳定社会经济有积极的作用。
通常在萧条来临时,总收入下降,失业增加,政府拨付的社会福利支出也必然增加。
这样,可以增强购买力,提高有效需求水平,从而可以抑制或缓解萧条。
当经济中出现过度需求时,政府减少转移支付量,可以抑制总需求水平的升高。
当然,对于过度膨胀的需求而言,这种抑制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一般是上一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
确定转移支付的数额,一般是根据一些社会经济指标,如人口、面积等,以及一些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经济活动,如教育、治安等的统一单位开支标准计算的。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主要是为了平衡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或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产生的政府收入的差距,以保证各地区的政府能够有效地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为社会提供服务。
模式类型 一是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二是横向转移,三是纵向与横向转移的混合。
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的原则是: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法治原则。
在1994年实行分税制体制改革前,中国做了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的工作,1994年实行分税制体制改革后才从西方引进了转移支付的概念。
中国中央财政是从1995年开始正式实施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手册》中的支出分析框架,政府转移支付有两个层次,一是国际间的转移支付,包括对外捐赠、对外提供商品和劳务、向跨国组织交纳会费;二是国内的转移支付,既有政府对家庭的转移支付如养老金、住房补贴等,又有政府对国有企业提供的补贴,还有政府间的财政资金的转移。
一般我们称的财政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间的财政资金转移,是中央政府支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地方政府重要的预算收入。
在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分类就是分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
中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1994年分税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套由税收返还、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三部分构成的、以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为主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转移支付制度。
税收返还 税收返还是中国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形式,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因此,税收返还的设计合理与否决定了整个制度的合理程度。
但是,中国的税收返还仍以维护地方既得利益的基数法进行分配,体现了对收入能力较强地区的倾斜原则,维护了较富裕地区的既得利益,与缩小地区间差距的主旨背道而驰。
并且,税收返还虽然在名义上是中央财政收入,但实际上,地方财政对这部分资金具有最终决定权。
财力性转移支付 财力性转移支付是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由中央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支出。
财力性转移支付是缩小地区财政差距的重要手段,应是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年终结算财力补助等形式。
专项转移支付 专项转移支付是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目标而设立的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各类事关民生的公共服务领域。
地方财政需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
中国目前仍实行的不是很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主要制约因素:一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和事权尚未明确划分,财政支出的划分与事权是紧密联系的,难以确定标准的收支概念;二是中国的中央财政仍十分困难,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充足的财力支持;三是既得利益调整的力度过大,困难很大;四是由于体制、经济结构、自然环境和人口状况等因素影响,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发展能力存在极大差别,致使通过转移支付实现地区均衡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五是基础性数据统计、收集有很大难度。
什么叫政府转移支付?可以举例说明一下吗?
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不以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即政府或企业无偿地支付给个人或下级政府,以增加其收入和购买力的费用,它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形式。
转移支付包括养老金、、退伍军人补助金、补贴、公债利息等政府与企业支出的一笔款项。
专项,转移支付,一般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有何不同
政府转移支出不是不计入GDP,而是不直接计入GDP核算。
正如你所说,政府转移支出通过消费C最终是计入GDP的,所以如果你再把政府转移支出放到核算法里像政府购买一样核算,就会形成重复计算。
而且政府转移支出是把钱白送给居民,没有形成商品劳务的购买,居民要把这笔钱进行消费才计入GDP,如果没有进行消费,则不会形成GDP增加
转移支付 重要意义
财政学中的转移支付的重要意义: 1,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可以有效地抑制日趋扩大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缓解“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实现社会公平是财政分配的重要职能。
公平不仅仅指个人收入方面的公平,还包括在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方面的平等权力,如义务教育、公共交通服务、基础设施等。
这些服务如果只靠当地政府来解决,或者在财政体制中缺乏这种社会公平的机制,就必然出现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
要很好地解决社会公平的问题,必须有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一种富裕地区援助贫困地区的长期稳定的机制,实现中国各区域人民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的大体平等。
2,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利于强化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对中央财政来说,可以通过长期努力多集中一些财政收入,提高中央政府对区域发展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并通过对地方政府不同形式的补助,贯彻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意图,增强财政资金的边际使用效益,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通过建立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更可以使中央财政从与各省博弈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宏观调控。
对地方财政来说,可以在划清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的基础上,通过分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弥补贫穷地区由于财力不足所带来的财政功能不足的缺陷,并使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环境。
如果没有这样的转移支付,落后区域永远是发展不起来的。
3,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能够正确调动地方政府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促使地方经济走向良性循环。
由于缺乏规范的转移支付的办法,地方政府往往将精力和时间放在同中央财政的讨价还价、以及在“关键时候”采取不正当手段如突击支出或突击收税等方面,而懒于发展区域经济。
这些不正常的增收和多支,不仅造成中央有限的财政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导致了政府行为的错位,给市场发出错误的信息,使供求平衡产生波动。
在税收方面长期存在的政出多门、随意减免、乱开税法口子的混乱现象,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些区域将相当一部分精力用在与其他区域攀比,以及“跑部向钱”上面,而且确实得到了实惠。
这种现象很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积极性。
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可以有效地克服以上弊端,使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严肃税法,提高税收的征收管理水平,真正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从而配合中央政府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显然,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促进落后区域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政府转移支付是什么意思
财政转移支付也称财政转移支出,本意是财政资金转移或转让,主要是指上下级预算主体之间按照法定的标准进行的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