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台风的句子好坏

形容台风的句子好坏

时间:2018-02-13 12:56

关于台风的资料

台风百科名片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

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即每秒32.7米或以上)称为飓风(hurricane)或本地近义字(local synonym),飓风的名称使用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而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国际日期线以西,东经100度以东)使用的近义字是台风(typhoon)。

目录[隐藏]【台风综述】【台风形成】【台风源地】【台风分级】【台风路径】【异常路径】【防患事项】【台风编号】【台风命名】【除名台风】【台风灾害】【气旋风暴】【台风利弊】【台风防抗】【结构能量】【名词由来】【登陆定义】【警报标准】【预警图标】【同名电影】【同名飞机】【台风综述】【台风形成】【台风源地】【台风分级】【台风路径】【异常路径】【防患事项】【台风编号】【台风命名】【除名台风】【台风灾害】【气旋风暴】【台风利弊】【台风防抗】【结构能量】【名词由来】【登陆定义】【警报标准】【预警图标】【同名电影】【同名飞机】 【词语】 台风[1] 【拼音】 táifēng 【英文】 [typhoon;hurricane;stage manner of an opera actor] 【法文】 [typhoon] 【释义】 (1) 指亚洲太平洋海域的旋风。

约瑟夫·康拉德小说中描述的台风。

(2) 指热带、亚热带海区发生的热带气旋。

台风云图(3) [stage manner of an opera actor]∶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表现出来的风度。

个别演员台风不正。

英语 Typhoon这个词(意思是飓风)是根据台风音译而来。

[编辑本段]【台风综述】 (1) 指亚洲太平洋及印度洋海域的旋风。

例:约瑟夫.康拉德小说中描述的“台风”。

(2) 特指热带海洋发生的强烈热带气旋。

台风(或飓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

只是随着发生地点、时间和叫法不同。

印度洋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

也就是说,台风在欧洲、北美一带称“飓风”,在东亚、东南亚一带称为“台风”;在孟加拉湾地区被称作“气旋性风暴”;在南半球则称“气旋”。

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

风向在北半球地区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为顺时针方向)。

在气象图上,台风的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

台风中心为低压中心,以气流的垂直运动为主,风平浪静,天气晴朗;台风眼附近为漩涡风雨区,风大雨大. 有史以来强度最高、中心附近气压值最低的台风,是超强台风泰培(英语:Typhoon Tip,台湾译名:狄普),日本1979年的大范围洪灾就是由这个台风造成的泰培与美国地图的大小比较。

typhoon在美语中指发生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热带暴风。

若追溯其语源,也许很少有单词能像typhoon 一样表明汉语、阿拉伯语、东印度语和希腊语的多国语言背景。

希腊单词typhon 既是风神的姓名又是意为“旋风,台风”的普通名词,被借入到阿拉伯语(就象在中世纪时许多希腊语单词进入阿拉伯语一样,那时,阿拉伯人的学问保存了古典的风格,同时在把它传向欧洲时又有所扩充)。

Tufan,希腊语的阿拉伯语形式,传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语言,11世纪时讲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来。

这样,阿拉伯语单词的衍生,从印度语言进入英语(最早记载于1588年),并以如touffon 和 tufan 的形式出现于英语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风暴。

在中国,给了热带风暴的另一个单词—台风。

汉语单词的广东语形式toi fung 同我们的阿拉伯语借用词相近,最早以tuffoon 的形式于1699年载入英语。

各种形式合并在一起最后变成了typhoon。

[编辑本段]【台风形成】 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而水汽在抬升中发生凝结,释放大量潜热,促使对流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令海平面处气压下降,造成周围的暖湿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抬升。

如此循环,形成正反馈,即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机制。

在条件合适的广阔海面上,循环的影响范围将不断扩大,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

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摩擦,由于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强,这就引导气流柱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旋转),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快而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我们现在说的台风和台风路径。

以下为人教版高一地理书第一册的描述::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去。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

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

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台风结构台风结构从台风结构看到,如此巨大的庞然大物,其产生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

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

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 二、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

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 三、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四、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

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基本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编辑本段]【台风源地】 台风源地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广阔的洋低纬洋面上。

西北太平洋热带扰动c加强发展为台风的初始位置,在经度和纬度方面都存在着相对集中的地带。

在东西方向上,热带扰动发展成台风相对集中在4个海区: (1)中国南海海区; (2)菲律宾群岛以东、琉球群岛、关岛等附近海面(最重要的台风发源地); (3)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海面; (4)马绍尔群岛附近海面。

[编辑本段]【台风分级】 在热带洋面上生成发展的低气压系统称为热带气旋。

国际上以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强度并进行分类: 一、台风级别 超强台风(Super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大于51.0米\\\/秒,也即台风16级或以上。

强台风(S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41.5-50.9米\\\/秒,也即14-15级。

台风(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32.7-41.4米\\\/秒,也即12-13级。

强热带风暴(STS):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24.5-32.6米\\\/秒,也即风力10-11级。

热带风暴(TS):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7.2-24.4米\\\/秒,也即风力8-9级。

热带低压(TD):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0.8-17.1米\\\/秒,也即风力为6-7级。

二、 热带扰动级别(由于热带扰动是热带风暴的前身,为了对其研究和追踪,有一套独特的分级方式): POOR表示差;FAIR表示一般;GOOD表示好。

以反映热带扰动的结构好坏程度,以及发展成热带气旋的前景。

一旦可能将加强成热带低压。

此时JTWC亦会发出热带气旋警告(TCFA),这时的扰动可能是FAIR或GOOD级别。

但是,并非所有系统在获升格为热带低压前都会发出TCFA,尤在当前东亚命名机构为JMA的情况下,若JMA相当迅速地命名,JTWC可能在非惯常发报时间发布TCFA,也也可能直接升为热带低压(虽然这样的情况并不多)。

[编辑本段]【台风路径】 台风移动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作用于台风的动力。

动力分内力和外力两种。

内力是台风范围内因南北纬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转偏向力差异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台风范围愈大,风速愈强,内力愈大。

外力是台风外围环境流场对台风涡旋的作用力,即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南侧基本气流东风带的引导力。

内力主要在台风初生成时起作用,外力则是操纵台风移动的主导作用力,因而台风基本台风上自东向西移动。

由于副高的形状、位置、强度变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致台风移动路径并非规律一致而变得多种多样。

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区台风移动路径为例,其移动路径大体有三条: ①西进型台风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广西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这种路线多发生在北半球冬、春两季。

当时北半球副高偏南,所以台风生成纬度较低,路径偏南,一般只在北纬16度以南进入南海,最后在越南登陆,波及泰、柬、缅等国。

甚至进入孟加拉湾。

②登陆型: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先在台湾岛登陆,然后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再次登陆,并逐渐减弱为热带低压。

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

③抛物线型: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向日本附近转去,路径呈抛物线形状,这种路径多发生在5-6月和9-11月。

最终大多变性为温带气旋。

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移出源地并经过发展、成熟、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

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气旋半径一般为500km~1000km,高度可达15km~20km,台风由外围区、最大风速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外围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有螺旋状云带和阵性降水;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最大风速区,平均宽8km~19km,它与台风眼之间有环形云墙;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区,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0km~70km不等,平均约45km。

台风眼区的风速、气压均为最低,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

随着台风的加强,台风眼会逐渐缩小、变圆。

而弱台风、以及发展初期的台风,在卫星云图上常无台风眼(但是有时会出现低空台风眼)。

[编辑本段]【异常路径】 西北太平洋常见几种异常路径: 根据异常台风路径对我国的影响,通常将异常路径分为八种型式: (1) 黄海台风西折:其主要特点是台风沿125E附近北上到黄海时突然西折,袭击辽鲁冀三省沿海,而正常路径是在这一带向东北方向转向的。

(2) 南海台风北翘:这类台风主要特点是到南海北部急转,沿经线方向北上,正面袭击广东省。

正常路径是在南海北部继续西移,登陆我国广东西部、海南岛或越南。

(3) 倒抛物线路径:倒抛物线与抛物线路径相反,它将折向偏西或西南方向移动,有少数在我国华东登陆。

正常路径是向西北方向移动或成抛物线向东北方向转向, (4) 回旋路径(又称作“藤原现象”):当两个台风距离足够接近时,在太平洋上常见到互相作逆时针方向回旋,并存在互相吸引的趋势。

日本气象学家藤原曾对此做过实验,并指出其间相互吸引的作用。

(5) 蛇形路径:当台风在前进过程中,同时出现左右来回摆动,表现成一条蛇形路径。

预报时,每一次摆动,都可能引起预报结论的混乱,或随实况不断地改变预报结论。

(6) 顺时针打转:台风打转是其移向急变的一种方式,打转以后往往选择一条新的路径移动,使原来的预报失败。

顺时针打转一般发生在基本流场很弱的环境里。

(7) 逆时针打转:有一部分逆时针打转发生在几种基本气流并相互作用的环境里,这和顺时针打转基本气流很微弱的环境不同。

(8) 高纬正面登陆:这类台风生成以后一直朝西北方向移动,登陆朝鲜和我国辽宁、山东一带。

这类路径很稳定,但概率很小。

在同一个经度上,这种路径比正面登陆我国华东的路径要偏北10-15个纬度。

[编辑本段]【防患事项】 提示一 千万别下海游泳 台风来时海滩助潮涌,大浪极其凶猛,在海滩游泳是十分危险的,所以千万不要去下海。

提示二 受伤后不要盲目自救 请拨打120 台风中外伤、骨折、触电等急救事故最多。

外伤主要是头部外伤,被刮倒的树木、电线杆或高空坠落物如花盆、瓦片等击伤。

电击伤主要是被刮倒的电线击中,或踩到掩在树木下的电线。

不要打赤脚,穿雨靴最好,防雨同时起到绝缘作用,预防触电。

走路时观察仔细再走,以免踩到电线。

通过小巷时,也要留心,因为围墙、电线杆倒塌的事故很容易发生。

高大建筑物下注意躲避高空坠物。

发生急救事故,先打120,不要擅自搬动伤员或自己找车急救。

搬动不当,对骨折患者会造成神经损伤,严重时会发生瘫痪。

提示三 请尽可能远离建筑工地 居民经过建筑工地时最好稍微保持点距离,因为有的工地围墙经过雨水渗透,可能会松动;还有一些围栏,也可能倒塌;一些散落在高楼上没有及时收集的材料,譬如钢管、榔头等,说不定会被风吹下;而有塔吊的地方,更要注意安全,因为如果风大,塔吊臂有可能会折断。

还有些地方正在进行建筑立面整治,人们在经过脚手架时,最好绕行,不要往下面走。

提示四 一定要出行建议乘坐火车 在航空、铁路、公路三种交通方式中,公路交通一般受台风影响最大。

如果一定要出行,建议不要自己开车,可以选择坐火车。

提示五 为了自己和他人安全请检查家中门窗阳台 台风来临前应将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切勿随意外出,家长关照自己孩子,居民用户应把门窗捆紧栓牢,特别应对铝合金门窗采取防护,确保安全。

市民出行时请注意远离迎风门窗,不要在大树下躲雨或停留。

对台风的看法

台风对局地地区会造成暴雨洪涝和风暴潮等灾害但是台风带来的雨水会大量缓解干旱地区的干旱程度...而且台风还有把低纬度地区过多的热量输送到高纬地区的作用因此可以说,台风“对局地造成灾害,对大范围地区有益”

台风怎么表示

POOR表示差;FAIR表示一般;GOOD表示好。

以反映热带扰动的结构好坏程度,以及发展成热带气旋的前景。

一旦可能将加强成热带低压。

此时JTWC亦会发出热带气旋警告(TCFA),这时的扰动可能是FAIR或GOOD级别。

但是,并非所有系统在获升格为热带低压前都会发出TCFA,尤在当前东亚命名机构为JMA的情况下,若JMA相当迅速地命名,JTWC可能在非惯常发报时间发布TCFA,也也可能直接升为热带低压(虽然这样的情况并不多)。

台风知识

热带气旋的等级划分表 热带气旋的等级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m\\\/s)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级 热带低压(TD) 10.8-17.1 6-7 热带风暴(TS) 17.2-24.4 8-9 强热带风暴(STS) 24.5-32.6 10-11 台风(TY) 32.7-36.9 12 37.0-41.4 13 强台风(STY) 41.5-46.1 14 46.2-50.9 15 超强台风(SUPERTY) 51.0-56.0 16 ≥56.1 17 满意请采纳

怎么判定台风的级别呢

关于台风等级 热带气旋分为几个档次:风力为7级及7级以下称热带低压,最大风速小于17.2米\\\/秒;风力为8——9级称热带风暴,最大风速为17.2——24.4米\\\/秒;风力为10——11级称强热带风暴,最大风速为24.5——32.6米\\\/秒;12级以上都称为台风,最大风速大于32.6米\\\/秒。

中心风力级数为14级的,其强度也属台风一档里。

据介绍,风的级数最高可达18级,风速在每秒32.2——36.9米的为12级,风速在每秒41.5——46.1米的为14级。

12级以上台风,总是破坏力极强的台风。

但什么样的台风才够得上称为超级台风。

按中国气象局2001年下发的一个规定,风力达到10-11级的热带气旋称为“强热带风暴”,8-9级的为“热带风暴”,风力更低的就仅仅是“热带低压”了。

一个热带气旋够不够升格为台风,32.7米/秒为界限。

风力达到这个速度,低于36.9米/秒,就是标准的12级台风。

而12级是台风的门槛,不能称为“超级台风”。

“超级台风”,美国有个标准,是风力达到每小时130海里以上,即66.9米/秒(1海里约1852米)。

我国确定的台风级别与风力对照表如下:12级台风:32.7—36.9米/秒 (117.7-132.8公里\\\/小时, 63.6-71.7 海里\\\/小时)13级台风:37.0—41.4米/秒 (133.2-149.0公里\\\/小时, 71.9-80.5 海里\\\/小时)14级台风:41.5—46.1米/秒 (149.4-165.9公里\\\/小时, 80.7-89.6 海里\\\/小时)15级台风:46.2—50.9米/秒 (166.3-183.2公里\\\/小时, 89.8-98.9 海里\\\/小时)16级台风:51.0—56.0米/秒 (183.6-201.6公里\\\/小时, 99.1-108.9 海里\\\/小时)17级台风:56.1—61.2米/秒 (201.9-220.5公里\\\/小时, 109.0-119.0 海里\\\/小时)在这个标准之外,17级以上台风被称为18级台风。

而既然有了这样明确的分级,按中国标准,恐怕也只有18级台风被称为超级台风才合适。

从台风级别上可以看出来,12级台风差不多是目前高速公路上汽车可以正常行驶的速度。

关于台风,有很多骇人听闻的历史记录。

自有准确的台风风力测量以来,史上最强的台风为泰培,它于1979年10月4日0时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丘克岛东南面海域上产生,被日本气象台正式命名为台风20号,最大风速达到70米/秒,即每小时252公里。

泰培破坏最大的是日本,造成该国110人死亡、5人失踪、543人受伤,并有139栋房屋倒塌,1287栋受损,以及25451公顷耕地受害,19艘船舶受损。

2001年7月的尤特台风,因其活动(环流)半径大(2000公里)而著名。

尤特台风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太平洋上生成后,中心风速达到50米/秒以上,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快速向西北方向移动,这样的移速对如此强的台风来说是很少见的,但进入南海后,移速明显减慢为20公里/小时。

尤特台风造成的破坏也不小。

在菲律宾,尤特导致至少112人丧生,58人失踪。

马尼拉有超过8390间房屋损毁,北部地区的航机及渡轮服务一度暂停。

尤特的外围雨带亦为台湾带来暴雨和强风,造成两死六伤,农牧业方面损失估计约为6800万元新台币。

1922年8月,中国历史上曾有一次超大破坏型台风。

其中破坏最严重的是广东潮汕地区,有7万人死于此次风灾。

1956年8月,5612号台风,风速曾达65米\\\/秒(18级台风),于1956年8月1日24时在浙江象山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速达55米\\\/秒,减弱为低压后还深入我国内陆到陕西北部。

台风进入内陆如此深远,极为罕见。

1959年9月,名古屋台风以每小时260公里(18级台风)袭击日本。

这次台风共造成5000多人丧生, 3万多人受伤,4万家庭受损, 总经济损失达20亿美元。

1961年10月第26号台风,在浙江临海登录,风速曾达50米\\\/秒。

1962年8月,台风温黛(Typhoon Wanda)袭击香港及华南,在香港一共有130人死亡,53人失踪。

最高陈风每小时140海里(259公里),为18级台风。

1969年第三号台风(viola),颠峰强度一分钟平均风速130海里\\\/小时(相当于240km\\\/h),即66米/秒,为18级台风。

在登录中国大陆时,中心持续风速48m\\\/s,相当于蒲氏风级表的15级,阵风甚至达到最高的17级

这次台风仅汕头市就死亡1554人,倒塌房屋82381间。

1973年9月14日凌晨4时左右,7314号台风在海南琼海登陆,中心风力70米/秒(18级)。

这是建国以来在我国登陆的最强的一次台风,整个海南地区死亡903人。

1988年8月第7号台风,最大风速曾达37米\\\/秒,影响日本与中国。

1991年7月,7 号台风(amy,艾美)在广东汕头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40米/秒(风力超过12级),阵风达52,9米/秒。

这次台风广东全省有39个县市受灾,受淹、倒伏农作物305 万亩,倒断甘蔗20多万亩,110 万亩柑桔、香蕉、柚果等折枝落果严重,倒塌房屋6万多间,损坏房屋33万多间倒塌茅舍8万多间,死亡101人,伤5000 多人,一大批公路、桥梁和水利、通讯设施遭到破坏。

福建省有20个县市不同程度受灾,倒损房屋近3万间,损毁船只150多艘,受灾农作物126 万亩,交通、水利、通讯设施亦受到破坏。

1992年9月第19号台风,先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然后在台湾东南沿海登陆。

1997年8月第11号台风,在关岛附近洋面生成,并逐渐增强,一直朝西北偏西方向移动,8月18日晚上9时30分在浙江温岭石塘镇登陆。

2001年“百合(0116)”(Nari ),是台风史上又一次怪异台风。

2001年9月6日,台风百合生成于东海南部海海面上,在海上漫游了9天转了一个半圈后折向西南方向移动,9月16日午夜在台湾岛东北部的宜兰附近沿海登陆,从台北到台南狂袭台湾岛近50个小时,豪雨和狂风夺走了80多条同胞的生命,20多人失踪,100 多人受伤。

到19日凌晨,它在台南减弱为低气压。

可20日凌晨进入南海海面后再次加强为热带风暴,并折向偏西方向移动,于上午10点30 分左右在广东省朝阳到惠来之间沿海再次登陆,又给那里的人们带来严重的台风灾害,即日晚上在惠来境内减弱为低气压,生命史长达15天之久。

2003年7月的伊布都台风,给广东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9亿元,致3人死亡;广西经济损失近5亿,12人遇难。

伊布都最强时,风速46米/秒,应为14级台风。

2003年9月台风杜鹃,在惠东登陆。

台风杜鹃经历了三次登陆,先是惠东海丰之间,继而出大亚湾在深圳东部作第二次登陆,深夜横过珠江口在中山东部作第三次登陆。

2004年6月23-7月4日的台风蒲公英,先侵犯菲律宾,然后搔扰中国江浙,又进入韩国,最后在日本领域湮灭。

蒲公英时速最高50米\\\/秒,为15级台风。

2005年09月台风彩蝶中心风力约为时速180公里,为15级台风,主要袭击的是日本。

2006年3号台风艾云尼(EWINIAR),2006年7月产生,中心最大风力达16级。

2006年5月,台风珍珠袭击东南亚和中国,造成数十人死亡。

2006年8月的桑美台风,在浙江省南部的苍南县马站镇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仍是超强台风,中心气压920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60米\\\/秒,相当于216公里\\\/小时)。

2006年10月底11月初,台风西马仑袭击菲律宾。

该台风最高时速195公里,为16级台风。

西马仑在菲国造成10死18伤。

2006年11底-12月初,台风榴莲袭击菲律宾并给菲国临近国家造成灾难。

此次台风给菲国可能造成千人死亡。

如越南也有73人死亡。

台风榴莲每小时风速255公里,为18级台风。

以上可能还有大台风没有列在其中。

但这些列出的台风基本都被媒体称为超级台风,是不太准确的。

如果严格一点,把18级以上台风称为超级台风,或者更准确一些。

这样, 1956年5612号台风、1959年名古屋台风、1962年8月温黛台风、1969年第三号台风(viola)、1973年7314号台风、1979年泰培、2006年榴莲台风等才是真正的“超级台风”。

<\\\/SPAN>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