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队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全部名单
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冠军团队,隶中国乒乓球队,是世界乒坛的常胜之师,曾17次获乒赛女子团体冠军的中国女乒成立于1952年10月。
在1965年4月的第28届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世乒赛上,中国女子乒乓球队战胜日本队,首次捧得考比伦杯,从此吹响了称霸世界乒坛的号角。
之后中国女乒始终处于世界前列,即使稍有挫折,中国女乒也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塑辉煌。
她们创造了许多经典的战例和不败的神话,也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勇于拼搏的领军人物,她们是新中国体育的骄傲。
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历史上曾涌现出邓亚萍、乔红、陈静、李菊等一大批奥运冠军,多次在国际大赛上获得冠军,被誉为梦之队,主教练是孔令辉,队长是郭焱,主要队员有郭焱、郭跃、刘诗雯、丁宁、朱雨玲、陈梦等。
2013年2月26日中国乒乓球队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新一届教练组成员。
我国以前有个女乒乓球运动员,跑到日本去了。
小山智丽 开放分类: 体育、明星、乒乓球 曾用名:何智丽 运动项目:乒乓球 国籍:日本 出生地:中国内蒙古赤峰市 出生日期:1964年9月30日 技术特点:右手横握球拍两面拉弧圈 主要成绩: 1982年 获中国全国调赛女子单打冠军 1984年 亚洲冠军 1985年 第3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成员 1987年 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 1989年 退出乒坛,迁居日本,加入日本籍,改名为小山智丽 1992年 复出 1994年10月 日本广岛第12届亚运会上,接连击败前奥运会冠军台湾的陈静、中国的乔红和世界冠军中国的邓亚萍,夺得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
1994年12月 全日本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 1995年 瑞典公开赛女子单打亚军 1996年12月9日 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中,战胜中国的王晨,夺得女子单打冠军。
小山智丽原名何智丽,原为中国上海运动员,国家队队员,右手横握球拍两面拉弧圈打法,1987年曾是世界排名第一。
在中国的多年训练,为她打下了深厚的技术基础,她的两面拉弧圈能有效地控制住对手的进攻,一旦对手露出破绽,她亦能后发制人,致对方于死地。
1993年第42届世乒赛代表日本队复出,被中国队陈子荷阻止在前8名之外。
1994年第12届亚运会上,她连胜世界1、2、7号选手,获女单金牌,引起轰动。
日本天皇认为,小山智丽是中国为日本培养的亚运会冠军。
她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被中国选手乔红3:0淘汰。
“小山智丽”风波 1994年10月13日晚,广岛郊区的亚运会乒乓球馆。
当小山智丽以3∶1将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国乒坛“大姐大”邓亚萍斩于拍下,夺得亚运乒乓球女单金牌时,这位中国“海外兵团”的重要一员,忍不住痛哭失声。
无数中国人坐在电视机前目睹了这一时刻,目睹了曾是炎黄子孙的小山智丽,站在领奖台上,面对着太阳旗在日本国歌声中冉冉升起而百感交集。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也是一个令众多中国人难以接受的时刻。
人们无法容忍一个喝黄浦江水长大,为中国教练精心培养的运动员却在亚运会这样重大的国际比赛上为别国夺得金牌。
“汉奸”、“叛徒”、“卖国贼”......一时间,中国人久已不用的骂词扑向了千夫所指的小山智丽。
对于她在场上大叫“吆西”,听起来确实极为刺耳,尽管圈内人透露,这是她在国内打球时就养成的习惯,但人们宁愿听她喊“好球”,或其他什么口头语。
比赛间隙,当中国记者想采访时,她不是盛气凌人,就是嘣出几句日语搪塞。
以至有中国记者损她:“何智丽,你难道连中国话都不会说了吗
” 有关小山智丽夺冠在中、日两国所引起的不同反响是令人深思的。
小山夺冠的第二天,翻开日本各大报纸,反应都相当冷静,大都引述她自己夺冠后的表露,没有任何民族情绪的渲染;但国内各传媒的反应却相当强烈,许多报纸为此发表述评,内容以责骂小山智丽为主,一家京报甚至发起一次题为“小山智丽的挑战”大讨论。
那么,小山智丽到底在向谁挑战
小山智丽的挑战,不仅是在挑战中国乒乓球界和中国旧的体育体制,亦是在挑战我们在诸多领域内的不合理的人才制度。
如果我们不对不合理的旧体制进行大胆改革,那我们将来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枚乒乓球金牌。
“让球事件” 人们常说的“让球事件”发生在1987年印度新德里举办的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
在女子单打项目进入半决赛时,出现了三英战吕布的局面。
即中国三名选手何智丽、管建华和戴丽丽面临韩国选手梁英子一人的挑战。
半决赛对阵形势为何智丽对管建华,戴丽丽对梁英子。
梁英子是韩国的一名实力超群的老将,在以前的比赛中屡挫中国选手,是中国队夺冠的心腹大患,但年龄不饶人,体力成了她问鼎的最大障碍。
基于此,中国代表团教练组决定,由打法稳健的削球手管建华在决赛中把关,一旦梁英子进入决赛,依靠管建华的削球,用持久战消耗梁英子的体力,并战而胜之。
当时,何智丽未表示任何异议。
当天下午,戴丽丽对梁英子的比赛早一小时进行,比赛是一场艰苦的拉锯战,一直打到决胜局。
而晚一小时的第二场半决赛却进展神速,“轻装上阵”的管建华显然提不起比赛兴趣,一上场就连失两局,但因为她“胸有成竹”,仍旧不以为然。
相反,何智丽却杀红了眼,当第三局开始,局面没有任何改观,何智丽一路领先,打到18比10,教练们傻了眼,管建华慌了神,全部向何智丽使眼色。
一刹那间,何智丽有所动摇,连输10分,18比20。
教练们刚缓了口气,这时,何智丽咬了咬牙,一口气连得四分,把自己送入了决赛,也从此踏上了叛逆的不归之路。
比赛一打完,管建华顿时泣不成声,“不是说好了吗,要改变决定也该告诉我一声啊”,为了不让这一幕太尴尬,一位女教练赶紧把管推进卫生间。
其他教练被这一切惊呆了,醒悟之后,纷纷佛袖而去。
在何智丽与管建华的半决塞结束时,另一场半决赛打到第五局,梁英子体力渐显不支,戴丽丽占据了优势,打到了18比12,胜利在望。
这时,戴丽丽忽然发现场内一片哗然,扭头一看,教练已经全不在场,再一看比分,戴丽丽成了丈二和尚(她当然事先也知道领导决定),“不是管建华赢吗,怎么会这样”。
一时间,戴丽丽脑子一片空白,无心恋战,梁英子抓住战机,连得9分,死里逃生。
中国代表团的形势顿时严峻起来,在那个下午,没有人去理睬何智丽,也没有人对她进行指点,在晚上的决赛中也是如此。
在有着让球悠久历史的乒乓球队里,出现当仁不让的事,怎么看也是大逆不道。
晚上的决赛,由于下午戴丽丽的顽强阻击,也由于何智丽的殊死一博,梁英子没有续写奇迹,以三局较接近的比分败落,3:0,何智丽为中国队保住了金牌。
而先前有一点可能很重要。
在事前进行的8进4的比赛中,何智丽与队友陈静狭路相逢。
陈静当年还是默默无闻的小辈,而何智丽已经展现了锋芒,在比赛中,陈静先胜一局,这时,教练根据形势作出陈静让球的决定,何智丽遂兵不血刃,连胜三局进入四强。
而在半决赛前,何智丽始终没有向管建华或教练陈述自己不让球的决定,对管建华来了个突然袭击,我个人认为有胜之不武之嫌。
在这里不必要评论何智丽和教练谁是谁非,只想告诉各位,乒乓球让球传统由来已久,包括60年代的庄则栋成就三连冠霸业,其中就包含李富荣(三连亚)和其他对友的无私让球。
更有甚者,到了70年代,为了照顾中朝友谊,中国女单选手张力,连续两届决赛让给朝鲜选手朴英顺。
乒乓让球观念,实在是根深蒂固。
在以后进行的1988年奥运会参赛资格选拔,中国队共有5名选手获得女子单打资格,她们是何智丽,戴丽丽,焦志敏,陈静和李惠芬,但只有3人可以入围。
教练反复斟酌,定下了后三人参赛的决定,并将何智丽作为陈静,戴丽丽作为李惠芬的替补(不排除何智丽的落选有“让球事件”因素起作用)。
戴丽丽显示了一名老队员的风范,认真陪练直到队伍出发的前一天,而何智丽得知这个消息后,便神龙见首不见尾了。
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某上海乒乓名宿,60年代乒乓女子世界冠军,何智丽的启蒙教练,在报纸上公开表示了对选拔制度的不满及对何智丽的声援,而“让球事件”也在此时被暴光,引来极大争议,也惊动了国家体委。
一时间,乒乓女队鸡犬不宁,而女队主教练张燮林更是成了众矢之的,张顶住压力,坚持原方案不动摇,并以自己的教练席位做保。
在奥运会上,陈静,这位顶替了世乒赛冠军何智丽参赛的,来自湖北的初出茅庐的新手,克服重压,勇夺女单冠军,为张燮林出了一口恶气,也最终平息了“让球事件”带来的惊涛骇浪。
奥运会结束后,何智丽远赴东洋,嫁给日本人小山英之,改名小山智丽,一度销声匿迹。
而两年后,奥运会冠军陈静,在落选亚运会参赛资格后,也去了台湾。
1988年奥运会6年后,也就是1994年广岛亚运会前夕,小山智丽重出江湖,代表日本参加乒乓球女单比赛。
在赛前,她向日本各大媒体“揭露”了她在中国时受到教练“残酷迫害”的内幕,并表示了报仇的决心。
以后留给中国人的记忆就是小山智丽在场上一口一个“呦西”,以及战胜了邓亚萍夺冠后欣喜若狂的丑态。
更恶劣的是,小山智丽赛后表示,为日本拿到亚运会冠军比为中国拿到世界冠军还要高兴,“我非常热爱自己现在的祖国(日本)”。
而陈静,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与邓亚萍争冠,当看台上出现了一名台独分子,挥动青天白日旗招摇过市时,先前发挥出色的陈静在决胜局突然大失水准,以7:21败落。
中国女子乒乓球优秀运动员
八九十年代有邓亚萍、陈晴、何智丽、曹燕华、李菊、王楠、杨影等等,如今有张怡宁、帖亚娜、柳絮飞、姜华珺、郭跃、郭焱、李晓霞、木子、文佳、刘诗雯、丁宁、杨扬等等。
范围太广,最好能收窄点。
打女子乒乓球的运动员叫什么名字
姓名:萍(dengyaping) 性别:女 生日:1973.2.6 :河南 项目:乒 运动经历: 5就开始学打乒乓球,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
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加盟河南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
最好成绩: 第25、26届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和双打的双料冠军 运动成绩: 1983年 在全国比赛中夺得团体冠军 1988年 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 1989年 在第4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 1991年 在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单打冠军 1992年 在第25届奥运会上,一人独获乒乓球女子单打、双打两枚金牌 1996年 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一人独获乒乓球女子单打、双打两枚金牌 被誉为“乒乓女皇”、乒坛“小个子巨人” 所获荣誉: 1987年 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8年 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1990年 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90年 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 1990年 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她“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当前情况: 1997年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
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
目前邓亚萍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供职。
邓亚萍是惟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也是惟一一位获得4枚金牌的乒乓球运动员,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亲自为她颁奖。
中国最好的女乒乓球运动员
正如一台发球机,每天在拼命的发射着。
女乒乓球运动员三个字的姓张的
张怡宁,1981年10月5日生于北京,原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
现任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助理。
张怡宁6岁时开始打球,1991年进入北京队,1993年进入国家队。
。
2000年,张怡宁在第45届世乒赛上获得女团冠军与女单亚军。
2001年张怡宁获得第46届世乒赛女团冠军,同年,张怡宁还拿下世界杯女单冠军和九运会女团冠军。
2004年,张怡宁在雅典奥运会上与王楠合作获得女子双打冠军,并夺得女单冠军。
2005年,张怡宁夺得第48届世乒赛女单冠军,实现了个人世锦赛、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大满贯。
2006年,德国世乒赛,张怡宁率领中国队第16次捧起考比伦杯。
年底,张怡宁世界排名第一。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张怡宁与郭跃、王楠合作夺得女团冠军,随后在女单决赛中击败王楠成功卫冕。
四年后再度夺得双料冠军。
2011年3月31日,张怡宁正式对外宣布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