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小孩聪明可爱的成语
1、冰雪:比喻人聪明非凡 2、天资聪颖:形容一个人某的天赋极佳,聪明而且具有慧根。
3、聪明伶俐: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
伶俐:灵活、乖巧。
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
4、聪慧过人:智力超过一般人,非常聪明。
5、飞鸟依人:依:依恋。
飞来的小鸟依偎在人的身边。
比喻依附权贵。
亦比喻小孩、少女娇小柔顺,可亲可受的情态。
6、天真无邪:邪:不正当。
心地善良纯洁,没有不正当的想法。
7、伶牙俐齿:伶、俐:聪明,灵活。
形容人机灵,很会说话。
8、胆识过人:很有胆量,勇敢的意思。
9、活泼可爱:行动自然、不呆板,形容小孩子很可爱,讨人喜爱。
10、天真烂漫:“天真”指单纯;“烂漫”自然的意思,这则成语常用来指人心地单纯,坦率自然。
也用来比喻青少年或儿童心地单纯善良。
11、人见人爱:人见人爱,指人人见了都喜欢,形容人美丽可爱,或者事物讨人喜欢。
12、才貌双全:才学相貌都好。
13、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
14、虎头虎脑:形容壮健憨厚的样子(多指儿童)。
15、童言无忌:旧俗迷信于新年时厅堂多贴此四字,()意指孩子说话不必忌讳,即使说了不吉利的话也无妨碍。
还可以说是很可爱或孩子说出的语言幽默生动,让人捧腹大笑。
16、过目不忘:看过就不忘记。
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17、活蹦乱跳:欢蹦乱跳,活泼、欢乐,生气勃勃的样子。
求《论语》中的典故和成语,越多越全面越好,谢谢~
那是因为这部分人的素质太低,以为占了别人的便宜,其实在某些方面让人看不起,这样别人就不愿与其为伍,朋友就会越来越少.告诉那些爱占便宜的人们,天下没有这等好事全让你占.当你占了别人的便宜时就意味着又失去了一个朋友. 有人愿意让占便宜这是他的人格陶成方面出了问题. 贪心嘛 不要耍小聪明,老板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爱耍小聪明、爱占便宜的人总想占便宜:占他人的便宜,占合作伙伴的便宜,占规则的便宜\\\\结果是,他们把自己的活动空间搞得越来越狭小,这正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爱耍小聪明、爱占便宜的人常常是为了小小的眼前利益而丢失了长远的利益。
所以,爱耍小聪明、爱占小便宜是成功的陷阱。
一个在小事上斤斤计较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微带慧的成语
1、 不耻下问 不以向比自己差的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耻。
《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2、 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终。
《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 3、 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 从心所欲 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6、 当仁不让 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
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 恶衣恶食 粗劣的衣食。
《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8、 发愤忘食 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女,同“汝”,你;爰,何。
)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 犯上作乱 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
《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10、 割鸡焉用牛刀 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 好行小惠 惠:同“慧”,聪明。
原指好耍小聪明。
《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3、 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
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
《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14、 诲人不倦 诲:教导。
教人时不嫌疲劳。
形容教导特别耐心。
《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15、 惠而不费 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
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
《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16、 家喻户晓 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人皆知。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 17、 见义勇为 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
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 18、 举一反三 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
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19、 理屈词穷 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
《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 20、 鸣鼓而攻之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声讨。
《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鸣鼓而攻之可也。
’” 21、 内省不疚 省:省察,反省;疚;因歉疚而内心不安。
自己反省没有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的事。
《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 22、 能近取譬 譬:打比方。
能够就近那自己比方别人。
语出《论语•雍也》。
意思是要替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
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23、 年富力强 年富:往后的年岁还多,指年轻力壮。
《论语•子罕》:“后生可畏”。
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 24、 匹夫不可夺志 匹夫:一个普通人。
一个普通百姓不可能被迫改变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25、 轻裘肥马 裘:皮袄。
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骏马。
《论语•雍也》:“赤(公西华)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后来就用“轻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
26、 三复斯言 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
反反复复地体会这句话。
语本《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 27、 杀身成仁 仁: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语本《论语•卫灵公》“有杀身以成仁。
”意思是为了成全或成就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
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生命。
28、 善贾而沽 贾:同“价”。
等好的价出卖。
《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
求善贾而沽诸
’子曰:‘沽之哉
沽之哉
我待贾者也。
’”也用来比喻怀才未遇,等待有赏识他的人才肯效劳出力,或得到高职位才出来做官。
29、 手足无措 措:安放。
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儿好了。
形容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30、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四肢;勤:劳动。
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
《论语•微子》记载:有一次子路跟随孔丘出外,途中子路落在后面找不到孔子了,正好遇上一位锄草的老大爷。
子路问他说:“子见夫子乎
”那老大爷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后泛用以形容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
31、 驷不及舌 意思是言已出口,驷马也追不及。
指说话应当慎重。
《论语•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 32、 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
《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现在有时比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当前情况提供参考。
33、 文质彬彬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指文和质配合得很好。
形容举止文雅,态度从容不迫。
《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34、 血气方刚 血气:精力;方:正在。
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
《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35、 循序渐进 循:依照,沿着。
依照次序逐步地向前。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不得于天而不怨天,不合于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自修,循序渐进耳。
” 36、 循循善诱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
《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后来泛用以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37、 言必有中 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得正确。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那) 38、 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这里指正经事情。
说话一点也不涉及正经的道理。
《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 39、 一言以蔽之 蔽:概括。
用一句话来概括。
语出《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40、 以直报怨 直:正直。
以公道来对待自己怨恨的人。
《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1、 仁人志士 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论语•卫灵公》:“仁人志士,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现泛指爱国的愿意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和论语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有好多。
比如: 字斟句酌 斟、酌:反复考虑。
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众星环极 〖解释〗比喻众物围绕一物或众人拥戴一人。
中庸之道 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志士仁人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
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直道而行 比喻办事公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知命之年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指50岁。
知过能改 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够改正。
择善而从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
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造次颠沛 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允执其中 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悦近来远 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
怨天尤人 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
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怨天忧人 怨:怨恨;天:命运;忧:责怪。
怨恨天命,责怪别人。
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欲速则不达 速:快;达:达到。
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欲速反迟 速:快;迟:慢。
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很快达到目的。
欲速不达 欲:想要。
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欲罢不能 欲:想;罢:停,歇。
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玉毁椟中 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
愚不可及 愚:傻,笨,及:比得上。
愚蠢得别人比不上。
形容极其愚笨。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则:就;加:加以。
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有勇知方 有勇气且知道义。
有头有尾 有开头,有结尾。
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有始有终 有开头也有收尾。
指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有教无类 类:类别。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有过之无不及 过:超过;及:赶上。
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用行舍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
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用舍行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
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勇者不惧 惧:害怕。
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
隐居求志 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饮水曲肱 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因材施教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以紫乱朱 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以直报怨 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以文会友 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以身作则 则:准则,榜样。
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以德报怨 德:恩惠。
怨:仇恨。
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衣马轻肥 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
形容生活的豪华。
一隅三反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一以贯之 贯:贯穿。
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一言以蔽之 蔽:掩覆,引申为概括。
用一句话来概括。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一息尚存 息:呼吸,气息;尚:还。
还有一口气。
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一日三省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一仍旧贯 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
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
仰之弥高 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洋洋盈耳 洋洋:众多;盈:充满。
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
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言而有信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
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言必有中 中:正对上。
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言必信,行必果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循循善诱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循序渐进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血气方刚 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
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学而不厌 厌:满足。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好学。
秀而不实 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
开花不结果。
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朽木粪土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
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朽木粪墙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
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朽木不雕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
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行不由径 径:小路,引伸为邪路。
从来不走邪路。
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兴灭继绝 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
兴观群怨 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
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
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小德出入 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
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小大由之 指用途可大可小。
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贤贤易色 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
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先难后获 难:艰难,劳苦;获:收获。
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
比喻不坐享其成。
下愚不移 移:改变。
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
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
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下学上达 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五谷不分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
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
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无所用心 用心:动脑筋。
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无所措手足 手脚没有地方放。
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无所不至 至:到。
指没有不到的地方。
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无可无不可 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无可非议 非议:责备,批评。
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表示做得妥当。
无动于中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闻一知十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
形容善于类推。
闻一知二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
形容善于类推。
文质彬彬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文武之道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温良恭俭让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危言危行 危:正直。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望而生畏 畏:恐惧,害怕。
看见了就害怕。
通力合作 通力:一起出力。
不分彼此,一齐出力。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
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天理昭昭 昭昭:明显。
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岁寒知松柏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
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岁寒松柏 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岁不我与 年岁是不等人的。
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松柏后凋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
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驷不及舌 一句话说出口,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
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形容旧时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四体不勤 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四海之内皆兄弟 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解释〗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死而后已 已:停止。
死了以后才罢手。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司马牛之叹 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顺理成章 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
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
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述而不作 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手足无措 措:安放。
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
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逝者如斯 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适可而止 适可:恰好可以。
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这个;孰:那个。
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
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
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
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诗礼之训 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生荣死衰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
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生荣死哀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
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升堂入室 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
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慎终追远 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舍己为人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杀身成仁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杀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色仁行违 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色厉内荏 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
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三思而行 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纲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任重道远 任:负担;道:路途。
担子很重,路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虑:考虑;忧:忧愁。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群起而攻之 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犬马之养 供养父母的谦辞。
求仁得仁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
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轻裘肥马 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
形容生活阔绰。
千方百计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杞宋无征 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片言折狱 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
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
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披发左衽 左衽:衣襟向左掩。
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匏瓜空悬 孔子比喻自己无法像匏瓜那样系悬着而不让人食用,应该出仕为官,有所作为。
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却不为世所用。
涅而不缁 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
用涅染也染不黑。
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
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年富力强 年富:未来的年岁多。
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能近取譬 能就自身打比方。
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讷言敏行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
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
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鸣鼓而攻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明鼓而攻之 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名正言顺 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
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名不正,言不顺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敏于事,慎于言 敏:奋勉,慎:小心。
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苗而不秀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
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门墙桃李 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
称他人的学生。
陋巷箪瓢 陋:简陋,窄小;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
形容生活极为穷苦。
六尺之孤 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临危致命 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
临危授命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临事而惧 临:遭遇,碰到;惧:或惧。
遇事谨慎戒惧。
了如指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立人达人 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
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理屈词穷 屈:短,亏;穷:尽。
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乐在其中 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乐以忘忧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乐而不淫 快乐而不放荡 老而不死是为贼 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
来者可追 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空空如也 空空:诚恳,虚心。
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
现形容一无所有。
克己复礼 克:克制。
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侃侃而言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侃侃谔谔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谔谔:说话正直。
说话正直,理直气壮。
开柙出虎 柙:关猛兽的木笼。
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
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举直措枉 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
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举一反三 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举枉措直 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措:罢黜;直:正直,比喻正直的人。
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鞠躬屏气 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居下讪上 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
敬而远之 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
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精益求精 精:完美;益:更加。
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 浸润之谮 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 近悦远来 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
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尽美尽善 尽:极。
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形容事物完无缺。
同“尽善尽美”。
节用爱民 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降志辱身 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
指与世俗同流合污。
见义勇为 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见危授命 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见利思义 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简在帝心 指能被皇帝所知者。
既往不咎 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
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既来之,则安之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季孟之间 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
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计过自讼 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祸起萧墙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指祸乱发生在家里。
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惠而不费 惠:给人好处;费:耗费。
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诲人不倦 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患得患失 患:忧患。
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
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怀宝迷邦 怀宝:具有才德;迷邦:让国家迷乱。
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
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
年轻人是可敬畏的。
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红紫乱朱 古以朱为正色,紫为杂色。
红紫乱朱指杂色混乱正色。
比喻邪道取代正道 和颜悦色 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
脸色和霭喜悦。
形容和善可亲。
和而不同 和:和睦;同:苟同。
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好色之徒 喜欢女色、玩弄女性之人。
过犹不及 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龟玉毁椟 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
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
观过知仁 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怪力乱神 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故旧不弃 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
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
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哪些
1、不耻下问;向学问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9、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13、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14、诲人不倦;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16、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17、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8、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9、理屈词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