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公安人员经商有关规定
哀兵必败:处于压迫而满怀愁愤的军队必会取胜。
安富尊荣:平安富有,尊贵荣华。
安贫乐道:安于贫穷生活,以坚持自己信念为乐。
按图索骥: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傲雪欺霜:形容松柏,梅,菊不畏严寒而立。
笨鸟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动。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嬉笑得缝隙前一闪而过。
白日做梦:比喻幻想,根本不能实现。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暴虎冯(píng,)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暴殄(tiǎn)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新 兵不血刃:兵器没有沾血,指未经过交锋而取得胜利、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
残垣(yuán)断壁:残缺不全得墙壁,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得凄凉景象。
椎心泣血:捶打胸膛,哭得眼中出血,形容极度悲伤的样子。
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收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出流到低处一样自然。
春蚓秋蛇:形容书法拙劣,字写得好像蚯蚓和蛇爬行一样的弯曲难看。
春秋笔法:相传修,一字含褒贬。
后来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
打草惊蛇:比喻采取机密行动时,由于透露了风声,惊动了对方。
打躬作揖:弯曲作揖,多用来形容恭顺恳求。
待人接物:指跟别人相处。
得鱼忘筌:捕得鱼就忘了筌,比喻成功以后就忘了赖以成功的事物,条件。
地老天荒:形容时代的久远。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洞若观火:看事物十分明白清楚,好像看火一样,比喻观察事物明白透彻。
豆蔻年华:旧时谓女子十三,十四岁为豆蔻年华。
东施效颦:比喻不知道人家好在哪里,自己又没有条件而胡乱学样。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地耳朵叮嘱。
形容恳切地教导。
儿女情长:指过分看重情爱于家人之间的感情。
恶贯满盈:作恶极多,已到末日。
尔虞我诈:彼此猜疑,互相欺骗。
恩将仇报:用仇恨报答恩惠。
耳鬓厮磨:拍两人的耳朵和鬓发相接触,形容亲密相处(多指小儿女)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中受到影响。
分道扬镳:形容分路而行,后来用以比喻各自向不同的目标前进。
也比喻双方各有造诣。
飞砂走石:砂子在飞,石头在滚动,形容风力迅猛。
放任自流:任凭其自然发掌,不加过问。
风卷残云:风裹走了残留下的稀薄,零碎的云块。
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扫得精光。
傅粉施朱:原形容古代男子修饰面容,化装打扮。
现多比喻掩盖过失或掩饰事物的本来面目 故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求进步。
故弄玄虚:为掩盖事实真相 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
(贬) 固若金汤: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
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汗牛充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
形容藏书非常多 【毫发不爽】毫:细毛;发:头发;爽:差错。
形容一点不差 【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
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怀璧其罪】身藏璧玉,因此获罪。
原指财能致祸。
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讳疾忌医】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含情脉脉】带有感情而互相凝视 【积不相能】指一向不和睦 【积毁销骨】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 【间不容发】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至诚所达到的地方,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被打开。
形容对人真诚,产生的感动。
【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开诚相见】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
形容待人诚恳,真诚相见 【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主题,不拐弯抹角 【开门揖盗】揖:打拱,表示欢迎。
开门请强盗进来。
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 【开源节流】开发水源,节制水流。
比喻增收节支 【开宗明义】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
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
【康庄大道】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
比喻美好光明的前途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
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
形容独一无二的成就或不平常的盛况 【空头支票】空头:有名无实的。
指不能兑现,即取不到钱的支票。
比喻不准备实现的诺言 【口碑载道】载:充满。
形容群众到处都在称赞 【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
形容能说会辨,口才很好 【夸大其词】语言夸张,超过事实。
形容把事情说得超过原有的程度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良莠不齐】莠:狗尾草,常混在禾苗中。
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老骥伏枥】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临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临渊羡鱼】站在水边想得到鱼。
比喻只有愿望和空想而没有实际 【洛阳纸贵】比喻写文章、著作有价值,流传广,风行一时 【名不虚传】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
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
指因怕连累而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 【莫衷一是】莫:不;衷:折衷。
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莫逆之交】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
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目不识丁】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南腔北调】腔:语调。
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
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宁缺毋滥】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难言之隐】隐:隐衷。
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隐衷 【恼羞成怒】恼:气恼;羞:羞臊。
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
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逆来顺受】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奴颜婢膝】指表情和动作奴才相十足。
形容对人拍马讨好卑鄙无耻的 【呕心沥血】呕:吐;沥:滴。
比喻用尽心思。
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偶一为之】指平常很少这样做,偶尔才做一次 【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
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 【判若鸿沟】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
【旁征博引】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
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朋比为奸】为:做;奸:邪恶、坏事。
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批亢捣虚】比喻抓住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
【皮里春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破壁飞去】比喻人突然有钱有势或官职地位一下子升得很快。
【铺张扬厉】形容过分铺张,讲究排场。
【奇文共赏】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牵强附会】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强弩之末】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巧立名目】用欺骗的手段设立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人才辈出】形容人才一批接一批不断涌现 【人浮于事】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人言啧啧】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 【人一己百】别人一次就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
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阮囊羞涩】阮孚的囊内只存一钱,以免囊中羞涩。
比喻经济困难,手头无钱 【闪烁其辞】指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硕大无朋】朋:比。
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
形容极大 【搜索枯肠】形容写作思路贫乏及极力冥思苦想的样子 【少不更事】少:年少;更:经历。
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
指经验不多 【铁画银钩】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恬不知耻】做了坏事满不再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天马行空】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
比喻诗文气势豪放。
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醍醐灌顶】用纯酥油浇到头上。
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
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 【韬光养晦】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万劫不复】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
指永远不能恢复 【万马齐喑】喑:哑,失音。
旧时形容人民沉默不语。
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网开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为虎傅翼】替老虎加上翅膀。
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蔚为大观】大观:盛大的景象。
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息事宁人:一从中调解,使事端平息,彼此相安。
二.在纠纷中自行让步,减少麻烦。
惜墨如金:指写字、绘画、做文章下笔非常慎重,力求精练。
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喜形于色:抑制不住的高兴流露在脸色上。
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狭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遇见了,不容易让开,多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
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
瑕瑜互见: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
下车伊始:指官吏初到住所。
下里巴人:泛指普及的通俗的。
:比喻较长时间的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
先声夺人:先张到声势以压倒别人,多用于比喻。
现身说法:比喻用自己的经历遭遇为例证,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示出好处。
相辅而行:互相协助进行或配合使用。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降龙伏虎:比喻战胜强大的势力。
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
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象牙之塔: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艺术家和文学家的小天地。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在抛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小家碧玉:指的年轻貌美的女子。
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情当作大事办有不值得这样做的意思。
.心安理得:事情做的合理,心里很坦然。
心明眼亮;心里明白,眼睛雪亮。
形容洞察事物,明辩是非。
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专,变化无常,好像马跑猿跳一样。
信马由缰:骑着马不拉缰绳,任其自由行动。
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行动。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
形容文章的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形影相吊:形容孤独。
性命交关:关系到人的性命。
形容关系重大,非常紧要。
雄才大略: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绣花枕头:比喻徒有外表而无学识才能的人,也比喻外表好看而质量不好的货物。
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
悬崖勒马: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寻根究底:追究根底,泛指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摘记一些漂亮的语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时只堆砌现成的语句,缺乏创造性。
长辈 黄招华 60十岁生日 求藏头诗 或七言什么的都行 他是经商的 风雨艰辛,品德很高尚的人 想表达祝福
黄松犹被风雨催,公挺坚毅不知岁。
六十寒载看红尘,大笑昔红成春灰。
寿比温江长流水,快意商海我舟回,乐津佳日不觉晚,向天再借五百年。
表达经商的成语
【跑单帮】:指以经商为的个人往来各地货物牟利或指个人全权处 【去本就末】:指弃农。
【去本趋末】:指弃农经商。
同“去本就末”。
【舍本问末】:舍:舍弃;事:从事。
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
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
【士农工商】: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研桑心计】: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
形容善于经商致富。
描写商人的诗句
李白《长》妾发初覆额,折花门.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关于经商
其一,坦然从商。
做商人就是做商人,没有什么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
这种心态,在我们中国长久未能普及。
士农工商是在人们心目中的社会定位的序列,商人处于末位,虽不无钱财却地位卑贱,与仕途官场几乎绝缘。
为此,许多人即便做了商人也竭力打扮成,发了财则急忙办学,让子弟正正经经做个读书人。
在这一点上,最有趣的是安人,本来也是一支十分强大的商业势力,完全可与山西商人南北抗衡(由此想到我对安徽也一直有误会,把它看成是南方的贫困省份,容以后有机会专门说说安徽的事情),但徽州民风又十分重视科举,使一大批很成功的商人在自己和后代的人生取向上左右为难,进退维谷。
这种情景在山西没有出现,小孩子读几年书就去学生意了,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
最后连也认为山西的社会定位序列与别处不同,竟是第一经商,第二务农,第三行伍,第四读书(见雍正二年对奏疏的朱批)。
在这种独特的心理环境中,山西商人对自身职业没有太多的精神负担,把商业做纯粹了。
其二,目光远大。
山西商人本来就是背井离乡的,因此经商时很少有空间的框范,而这正是商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本质差异。
整个中国版图都在视野之内,谈论天南海北就像谈论街坊邻里。
这种在地理空间上的心理优势,使山西商人最能发现各个地区在贸易上的强项和弱项,潜力和障碍,然后像下一盘围棋一样把它一一走通。
你看,当开始实行满蒙友好政策,停息边陲战火之后,山西商人反应最早,很快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面向蒙古新疆乃至的庞大商队组建起来,光是大胜魁的商队就拴有骆驼十万头,这是何等的眼光
商队带出关的商品必须向华北华中华南各地采购,因而他们又把整个中国的物产特色和运输网络掌握在手中。
又如,清代南方诸商业中以盐业赚钱最多,但盐业由政府实行专卖,许可证都捏在两淮盐商手中,山西商人本难插足,但他们不着急,只在两淮盐商资金紧缺的时候给予慷慨的借贷,条件是稍稍让给他们一点盐业的经营权。
久而久之,两淮盐业便越来越多地被山西商人所控制。
可见,山西商人始终凝视着全国商业的大格局,不允许自己在哪个重要块面上有缺漏,不管这些块面处地多远,原先与自己有没有关系。
人们可以称赞他们随机应变,但对机的发现,正是由于视野的开阔,目光的敏锐。
当然,最能显现出山西商人目光的,莫过于一系列票号的建立了。
他们先人一步的看出了金融对于商业的重要,于是就把东南西北的金融命脉疏理通常,稳稳的把自己放在全国民间财钱流通的主宰者的地位上。
这种种作为,都是大手笔,与投机取巧的小打小闹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我想,拥有如此的气概和谋略,大概与三晋文明的深厚蕴藏,表里山河的自然陶冶有关,我们只能抬头仰望了。
其三,讲究信义。
山西商人能快速的打开大局面,往往出自于结对成帮的群体行为,而不是偷偷摸摸的个人冒险。
只要稍一涉猎山西的商业史料,便立即会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所谓的“联号”。
或是兄弟或是父子或是朋友或是乡邻,组成一个有分有合互通有无的集团势力,大模大样的铺展开去,不仅气势压人,而且呼应灵活,左右逢缘,构成一种商业大气候。
其实,山西商人对联号系统之外的商家,也会尽力帮衬。
其他商家借了巨款而终于无力偿还,供出的商家便大方的一笔购销。
这样的事情在山西商人之间,所在多有,不足为奇。
例如我经常读到这样一些史料:有一家商号欠了另一家商号白银六万两,到后来实在还不出了,借入方的老板就到借出方的老板那里磕了个头,说明困境,借出方的老板就挥一挥手,算了事了;一个店欠另一个店千元大洋,还不出,借出店为了照顾接入店的自尊心,就让他象征性的还了一把斧头一个箩筐,哈哈一笑,也算了事了。
山西商人机智而不小心眼,厚实而不排他,不愿意为了眼前的小利而背信弃义,这很可称之为“大商人心态”,在南方商家中,虽然也有,但不如山西坚实。
不仅如此,他们在具体的产业行为上也特别讲究信誉,否则那些专营银两汇兑资金存放的,怎么能取得全国各地百姓长达百余年的信任呢
众所周知,当时我国的金融信托事业并没多少公证机制和监督机制,即便失信,也几乎不存在惩罚机制,因此一切全都依赖信誉和道义。
金融信托事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信誉和道义的竞争,而在这场竞争中,山西商人长久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竟能给远远近近的异乡人一种极其稳定的可靠感,这实在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商业同行相互间的道义和商业行为本身的道义,加在一起,使山西商人给中国商业文明增添了不少人格意义的光彩,也为中国思想史上历时千年的义利之辩(例如很多人习惯的认为,只要经商,必然见利忘义)增加了新的思考方位。
其四,严于管理。
山西商人最发迹的年代,朝廷对商业金融业的管理,基本上处于。
例如众多的票号就从来不必向官府登记,领执照,纳税,也基本上不受法律的约束。
面对如许的自由,厚重的山西商人却很少有随心所欲的放纵习气,而是加紧制定行业规范和经营守则,通过严格的自我约束,在无序中求得有序。
因为他们明白,一切无序的行为至多有利于一时,不能立业于长久。
我曾恭敬的读过上世纪许多山西商家的号规,不仅严密切实,而且充满智慧,即便从现代管理科学的眼光去看,也很有价值,足可证明在当时,山西商人的队伍中已经出现了一批真正的管理专家,而其中像日升昌票号总经理这样的人,则完全可以称之为商业管理大师而雄视一代。
历史地来看,他们制定和执行的许多规则,正是他们的事业立百年而不衰的秘诀所在。
例如不少山西大商家在内部机制上改变了一般的雇佣关系,把财东和总经理的关系纳入规范,总经理负有经营管理的全责,财东老板除发现总经理有积私肥己的行为可以撤换外,平时不能随便的颐指气使;职员须订立从业契约,并划出明确等级,收入悬殊,定期考察升迁,数字不少的高级职员与财东共享股份,到期分红,使整个商行上上下下在利益上休戚与共,情同一家。
总号对于遍布全国的分号容易失控,因此进一步制定分号向总号和其他分号的报帐规则,分号职工的书信汇款省亲的规则,凡此种种,使许多山西商号的日常运作越来越正常,一代巨贾也就分得出精力去开拓新的领域,不比为已有的产业搞得精疲力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