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粮仓的诗句
大诗人杜甫在《忆昔》一诗中描写当时的繁荣景象说: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古代表示粮仓的词有
囷:古代一种圆形谷仓仓囷:贮藏粮食的仓库
中国古代粮仓的类型有哪些?其粮仓的功用和目的是什么?
类型仓、义仓功用:官仓供朝廷使基本分布在都城附比如隋朝定都长安,但是漕运运不安,就在洛阳设立官仓) 义仓是荒年的储备粮食(相当于紧急救济处。
)目的:官仓在于保证朝廷的粮食供给与俸禄(古代的俸禄用粮食与布匹结算,所以说是俸禄多少石) 义仓在于保证社会稳定,避免百姓因为荒年而作乱。
(实际也就是维持统治)
古代粮仓有哪些
含嘉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隋代国家粮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北,始建于605年(隋大业元年),主要作用是盛纳京都以东州县所交租米之皇家粮仓,历经隋、唐、北宋3个王朝,沿用500余年,后来废弃。
现代考古证实仓城东西长612米,南北宽71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共有圆形仓窖400余个。
大窖可储粮1万石以上,小窖也可储粮数千石。
唐天宝8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石。
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古代粮仓。
洛口粮仓也叫兴洛仓,位于今河南省郑州市巩义河洛镇七里铺村以东的黄土岭上。
这里地处丘陵,形势险要,土层坚硬、干燥,又有水路运输之便。
古代管粮仓的人叫什么?
古代管粮仓的小官叫“庾吏”。
管理粮仓的机构叫“庾司”, 量称粮食的量度器具叫“庾廪”。
“庾“的意思是:露天的谷仓
古代粮仓(如图)是由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组成,这个粮仓占的空间最多有多少立方米
圆柱的体积=5\\\/2×5\\\/2×3.14×2=39.25(立方米),圆锥的体积=5\\\/2×5\\\/2×3.14×1.5×1\\\/3=9.8125(立方米),这个粮仓占的空间最多有39.25+9.8125=49.0625(立方米)。
中国古代粮仓建筑有什么特点
粮食用的。
阎敬铭为陕西大荔县朝邑乡南寨村人,道光二十五年中进士,选庶士土散馆改户部主事,光绪九年升任军机大臣。
义仓位于南寨村塬上,是组大型四合院,四壁外墙是用砖砌成的城墙,东西总长约130米,南北宽约80米,高约8米。
南面城墙上有垛口,共计62个。
南城墙中心两侧设东、西券门两个,北面城墙中部建有望楼,城墙平顶,四面环道,行走方便,又可防卫。
为及时排雨水,城墙每隔16米或21米设有一个排水道,排水道利用间隔墙墙顶,伸出城墙达3米多,全仓共有排水道10个。
仓房利用墙体预留的室面,内部砌券顶。
南墙仓房14间,北墙仓房20间,东西墙仓房各为12间,总共58间,包括两个门洞共60间。
仓房间大小不一,南面进深较浅,大部分仓房面积为50平方米(4米宽,12.5米长),仓门前有3米深的檐廊。
仓门为券门,门槛为石制,高50厘米,厚60厘米。
室内地平比外边高,对面墙上均开通风用的拱券小窗。
平均每间仓房可存粮7.5万公斤,因便于通风干燥,粮食可存放十几年不坏。
义仓采取砖砌结构,建筑布局巧妙,利用城墙墙体作为仓房,节省了材料。
中间有一个大院子可供晒粮用。
这个义仓的设计做到了防火、防水、通风,采光较好,目前保存完好。
这足以说明我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智慧。
古代打仗时的粮仓是什么样的
中国古代粮仓种类很多,从汉代开始已建设粮仓。
我见过朝邑义仓,这座义仓由清末阎敬铭所建,是在特殊情况下发放粮食用的。
阎敬铭为陕西大荔县朝邑乡南寨村人,道光二十五年中进士,选庶士土散馆改户部主事,光绪九年升任军机大臣。
义仓位于南寨村塬上,是组大型四合院,四壁外墙是用砖砌成的城墙,东西总长约130米,南北宽约80米,高约8米。
南面城墙上有垛口,共计62个。
南城墙中心两侧设东、西券门两个,北面城墙中部建有望楼,城墙平顶,四面环道,行走方便,又可防卫。
为及时排雨水,城墙每隔16米或21米设有一个排水道,排水道利用间隔墙墙顶,伸出城墙达3米多,全仓共有排水道10个。
仓房利用墙体预留的室面,内部砌券顶。
南墙仓房14间,北墙仓房20间,东西墙仓房各为12间,总共58间,包括两个门洞共60间。
仓房间大小不一,南面进深较浅,大部分仓房面积为50平方米(4米宽,12.5米长),仓门前有3米深的檐廊。
仓门为券门,门槛为石制,高50厘米,厚60厘米。
室内地平比外边高,对面墙上均开通风用的拱券小窗。
平均每间仓房可存粮7.5万公斤,因便于通风干燥,粮食可存放十几年不坏。
义仓采取砖砌结构,建筑布局巧妙,利用城墙墙体作为仓房,节省了材料。
中间有一个大院子可供晒粮用。
这个义仓的设计做到了防火、防水、通风,采光较好,目前保存完好。
这足以说明我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智慧。
(张驭寰)《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06-02 第1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