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渊源历史的句子

形容渊源历史的句子

时间:2016-01-23 12:34

形容“渊源”的成语有哪些

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以“榨菜之乡”闻名于世,是一座古老而极富活力的滨江城市。

涪陵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涪陵为巴国都城,秦、汉、晋时设枳县,自唐代以来一直为州所在地。

新中国成立后设涪陵地区,1995年撤地设市,重庆直辖市成立后设涪陵区。

全区现辖桥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李渡私营示范区和22个乡、17个镇、5个街道,幅员面积2946平方公里,总人口113万,其中城市常住人口25.8万人。

涪陵是三峡工程主要淹没区之一,按大坝高程175米方案蓄水后,将淹没涪陵陆域面积51平方公里,规划动迁人口11万人,移民淹没补偿静态投资34.5亿元,补偿总额居重庆库区第4位。

涪陵作为重庆直辖市的一个远郊区,区位优势明显而独特。

涪陵地处长江与乌江交汇要冲,长江横贯东西77公里,乌江纵卧南北31公里,是千里乌江第一城,素有“乌江门户”之称。

国道319线穿越全境,渝怀铁路涪陵段已动工兴建,渝涪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距重庆主城区100余公里。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对涪陵的定位是:重庆中部的经济、文化中心,长江上游重要的枢纽港之一,乌江流域的物资集散地,到2020年,城市发展为人口规模达50万、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城市。

2002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亿元,人均GDP7660元,达到全国人均水平的98%。

特别是通过加大重点发展战略实施的力度,14户重点企业扩张迅速,形成了涪陵独具特色的“九个一”的工业品牌并初具规模,有8户企业跻身重庆工业50强,有4家上市公司。

涪陵具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

在2946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内,喀斯特自然地貌造就的奇山异水,几千年文化沉淀形成的历史遗迹,多姿多彩,神奇迷人,雄伟秀丽,极具魅力。

雨台山、小溪、麻溪河、大溪河、石夹沟、武陵山、热温泉等自然景观,巴人遗址小田溪、“水下碑林”白鹤梁、理学圣地点易园、佛教寺庙天子殿、道教宫观北山道院和独特的榨菜文化以及现代工业文明等人文景观,都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使涪陵旅游业具备了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同时,涪陵旅游还具有非常明显的区位优势。

一方面,涪陵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位居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和千里乌江旅游线在这里交汇,三峡工程成库运行后,航运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三峡旅游作为一个极具生命力和吸引力的世界级旅游产品,必将重新升温。

同时,千里乌江,一步一景,随着开发力度的逐步加大,作为“乌江门户”的涪陵,将成为乌江旅游的重要口岸城市,其旅游业必将从中获得巨大的实际利益。

另一方面,涪陵距离巨大的客源市场和客源中转站重庆主城区仅有100公里,由渝涪高速公路连接,约1小时车程,此外,国道319线和正在建设的渝怀铁路贯通全境,长江、乌江水道环抱涪陵城,区内干线公路和通往各主要景区的公路已全面硬化,交通十分便捷,涪陵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强,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涪陵区不断加大了发展旅游业的工作力度。

到目前为止,在建和续建的旅游景区有10多个,其中,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石夹沟、天台峡谷、小溪、雨台山、插旗山、望州关、大梁山等旅游景区都已初具规模并开始接待游客。

全区星级饭店已经达到8家,其中,预备四星级1家、三星级3家、预备三星级1家、二星级2家、一星级1家,全区星级饭店、景区接待设施、星级农家乐(已评定3家)等共拥有各类客房1742间(套)、床位3277张,能够满足各类游客的需要。

同时,以公路为主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已初步建成开放的景区的公路全面硬化,提高了区内旅游景区的可进入度。

此外,全区主要旅游景区都已开通了有线和移动电话,极大地方便了游客的对外联系。

答案:历史渊源什么意思

历史渊源即指引起特定法律规范产生的过去 的行为、事件和法律。

换句话说,法律的历史渊源 是指特定法律规范与历史上出现过的行为、事件有 什么联系,或从历史上某种法律中汲取了什么内容 或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普通话的历史渊源”

如今的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音为基础音的语言。

标准语继承于始于北宋、定命于元明的“官话”体系。

南京官话作为雅言的嫡长子,一直受到推崇。

为六朝官方语言。

明初,明太祖定都南京,仍然以南京官话为官方语言。

后朱棣夺取的帝位,迁都北平(改为京师,称北京),从南京迁徙数十万贵族,富户,民众。

南京官话迅速影响北京语音,经历明朝整个时代的过程,北京话初步形成。

[3] 公元1909年,清政府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将当时通用的官话正式命名为国语。

这是清代汉语首次得到官方命名。

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后年2月在北平召开了“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了史称老国音的国音系统,确定了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国音,具有入声。

同期并制定了注音字母第一式。

1913年,新建立的民国政府制定的老国音虽以北京音为主,但为了兼顾各地,仍具有南京官话的特征,如有入声等。

当时预定为官方语言的国音是南京话和北京话的结合: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尖团音,平、上、去声调按照北京话,而部分韵母、入声音调按照南京话,成为一个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复合普语言。

1918年(中华民国七年)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以“折中南北牵合古今”为原则,包括保持入声特征,主要由北京官话和南京官话混合提取创造。

1919年4月21日,成立“国语统一筹备会”。

1919年9月编辑出版了。

1920年,由于语音标准与北平语音标准产生的矛盾,爆发了“京国之争”。

同年,(今)英文科主任张士一发表,认为注音字母连同国音都要做根本的改造,不认同国音,主张以北平音为国音标准。

1921年,中华国音留声机片及国语留声机片先后发行,确定了国音声调。

中华国音留声机片由王璞在上海发音,平、上、去依北京声调,入声为北京读书音。

国语留声机片是在美国发音,制作发行,平、上、去依北京声调,入声则为标准南京音。

1932年5月,中华民国教育部正式公布并出版《国音常用字汇》,为确立国语的标准提供了范本,为现代汉语标准第一个系统——国语系统。

1932年之后的国语广播,都采取了以《国音常用字汇》为标准的形式,各地的国语标准一致化。

1949年以后的国语系统、普通话系统、华语系统,均源于这个时期的国语系统。

1949年,新成立的北京中央政府确定现代标准汉语由国语改称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向全国推广写入宪法。

现代标准汉语为中国的官方语言。

由于政治原因,大陆与台湾的称呼不同但内涵一致,均为现代标准汉语。

南昌大学的历史渊源

学校办学可以追溯到1921年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和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生物系。

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

1996年1月南昌大学在全国地方高校中第一个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

1997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开始211工程重点建设。

2004年,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南昌大学协议。

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学校的建设、改革与发展从此步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学校沿革 1940年国立中正大学成立,1949年5月南昌解放,国立中正大学改名为国立南昌大学,并入江西工专、农专、水专、体育师范专科,由中南区教育部直接领导,经费也由中南教育部直拨。

1952年,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开始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在江西,1952年南昌大学农学院首先分出,独立设置江西农学院,并入南昌农专、江西兽专,院址迁南昌县莲塘。

同年,南昌大学工学院采冶工程科、农业工程科、水利工程系科分别并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

1952年底,中南教育部在武汉召开全区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会议,南昌大学由党组书记、秘书长魏东明带队,工学院副院长王修寀、总务长戴鸣钟、副教务长谷霁光以及当时是会计科科长的我随同前往。

这次会议由中南教育部副部长徐懋庸主持,中南局宣传部部长赵毅敏作政治报告,主要讲过渡时期总路线。

然后讨论院系调整方案,提出取消湖南、广西、南昌三大学校校名,在湖南、广西、江西三省独立设置师范院校。

这次会议后,南昌大学即进入紧张的院系调整阶段,成立了中南区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委员会南昌分会,吕良、刘乾才、魏东明等14人为委员。

按照调整方案,南昌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科、电机工程系并入新成立的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科并入新成立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现湖南大学);化学工程系科并入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化学系,文法学院文史系、俄文系科并入武汉大学;数学系、生物系并入中山大学;经济系并入新成立的中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育系和师范部教育科、生物科并入湖南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史地科地理组并入华南师范学院(现华南师范大学)。

同时,以体育专修科和师范部体育科为基础成立中南体育学院,院址暂设南昌大学原址。

1955年迁武汉。

院系调整期间,邵式平省长请示中央同意,一是将原拟成立江西师专改为江西师范学院,二是保留生物科。

首任校长、著名生物学家胡先骕先生 1953年11月,江西师范学院成立。

成立时设有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艺术七个专科。

从1954年到1956年,除艺术科外,各科先后发展为系,招四年制本科生。

1958年,江西工学院和江西大学成立,1962年江西师院生物系并入江西大学,1985年江西工学院更名为江西工业大学,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南昌大学。

1997年,南昌大学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正式合并组建新的南昌大学,学校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南昌大学历史沿革时间简表: ●1940年,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先生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生物系。

●1949年,中正大学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

●1952-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原南昌大学建制撤销,部分学科并入其他院校,其中生物系参与组建江西师范学院。

●1958年,江西省创建江西大学和江西工学院,原南昌大学生物系并入江西大学。

●1965年,江西大学和江西工学院均初具规模,江西大学设7个系、12个专业和瑞金分校;江西工学院设4个系、9个专业。

●1969年,江西大学的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并入江西工学院,改名江西理工科大学;江西大学中文系、政教系并入江西师范学院,改名为江西井冈山大学。

●1972年,撤销江西理工科大学和江西井冈山大学,江西大学和江西工学院恢复原建制。

●1985年,江西工学院更名为江西工业大学;江西大学和江西共青垦殖场联合创办了江西大学共青学院。

●1993年,江西大学、江西工业大学,组建南昌大学,同年成为江西省第一个博士授予单位。

●1997年,南昌大学率先在全国地方院校中通过国家“211工程”建设立项审核,成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并被列为国家“九五”期间首批投资建设的高校之一。

●2002年,周文斌出任南昌大学校长,12月29日,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奠基。

●200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签署协议,南昌大学实行省部共建。

●2005年,南昌大学与原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

●2007年,郑克强出任南昌大学党委书记。

有关陕西话的历史渊源

陕西关中方言,属于汉藏语系-汉语-中原官话,代表方言为西安方言。

又分为关中方言东府话和西府话。

关中方言东府话包括西安市、铜川市、咸阳市、渭南市、商洛市的商州、洛南、丹凤、山阳、陕北的宜川、黄龙、洛川、宜君、黄陵、富县、山西运城、临汾(部分地区)、河南灵宝、卢氏一带。

关中方言西府话包括宝鸡、甘肃天水、庆阳、平凉、陇南(部分地区)、宁夏固原南部。

从分布范围来讲,集中在陕西关中一线;西起甘肃天水一带,横贯关中平原,东到河南灵宝、山西运城一带,北接黄土高原,南伸秦岭北麓,辐射到甘肃、宁夏、青海、河南、山西周边省区,人口四千余万,是秦腔的标准唱音。

自建都陕西的西周始,关中方言被称为“雅言”。

《诗谱》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

”《论语》记载孔子教子时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论语骈枝·释雅言》曰:“夫子诵诗、读书、执礼必正言其音。

”可见周朝雅言作为国家标准语言,已远及山东等地。

西周王朝全面普及雅言在《周礼·秋官·大人行》中有重要记述:“……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

”为此,王朝定期召集各诸侯国雅语推广人员进行语言文字教范和语音训练,统一通用文字和发音标准,以“达其志,通其欲。

”古称关西秦声的关中方言,在古代之所以称作雅言并做国语使用,除了王朝一统天下的必然需要,其语调发音还有高雅、文雅、风雅、清雅、幽雅等大雅脱俗之义,娓娓道来圆润清丽,美妙悦耳,理应成为国家正音,人人学范,学说秦声雅言成为附庸风雅之风尚。

今人之雅言已失去关西秦声之本色,秦腔高吼激越,言语粗犷奔放,说话习惯粗喉咙大嗓门,但仍不失为中国语言文化中的重要一支特色语。

实际上,在唐代等以关中地区为都城的朝代,关中方言是中国的官话,被称为雅言,《诗经》《唐诗》要用古代的官话,也就是现在的关中方言来读,才算是当时的标准读音。

陕西自古帝王都,历经十三个朝代,大概有两千多年历史。

中国的文化、语言、文字,都是在此期间形成和创立的。

”由于陕西曾经是周秦汉唐四大朝代的国都,陕西方言曾经是当时的官方语言,因此古汉语、史记以及唐诗,都需要以关中方言来读,才能理解其中的一些词汇,读出当时的味道来。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