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发展的句子有哪些
1、1949年至1950年,中国西南仍有大量的国民党军队盘踞尚未消灭,台湾仍未解放,全国满目疮痍,亟待重建。
解决办法:军事上加快西南解放过程,同事准备解放台湾,经济上清除上海、广州、重庆等地的地下反动势力对经济的破坏,农业上开始土改,解放生产力。
2、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将战线烧至鸭绿江附近,中国边境受到威胁,苏联也未支持朝鲜共产党。
解决办法:让军队以民间的名义开赴朝鲜,经过一年的战斗,争取了38°线为朝韩边界。
3、1950s中苏交恶,中国和苏联在一系列国际和外交问题上产生重大分歧,苏联撤走了对中国的科学、物资、军事支持,并在边界屯以重兵,且意图侵略中国并进行核打击,后毛主席通过渠道得知后号召全国人民广建防空洞、地道等,这种情况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考虑到中国拥有核打击能力和未知的投掷能力,以及当时的国际形势,没有爆发战争。
4、1959年至1961年,由于连续的自然灾害和大跃进、人民公社等激进的政策,导致全国农业生产力下降,并且毛主席为了在工业上赶英超美,重心转移到工业上,最终产生了全国性的粮食短缺。
解决办法:熬过去,望天收,重心稍微平衡到农业生产上。
5、1959年,中国左倾思想严重,召开的反左倾会议因为彭德怀的信走向了相反的道路,最终更加严重的左倾。
6、1966年,毛主席认为中国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号召全国开展文化大革命,大量的知识分子、学生等停止工作,许多人士受到迫害,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出现了10年的断层,全国进入10年混乱时期,遗失了很多的发展时间。
解决办法: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开始改革开放。
为解决建国初期面临的困难和紧迫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哪些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面临的严峻考验建国初期形势是错综复杂的。
一方面,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人民盼望已久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终于诞生,整个中国大地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
这是形势的主流。
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
这对于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新的严峻的考验。
主要是:第一,在军事政治方面,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当时,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国民党遗留的反动势力还有待肃清;在新解放区约有3亿多人口的地区,土地制度的改革尚未进行。
第二,在财政经济方面,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侵略与掠夺,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统治,加上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和国民党反人民战争的摧残,工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
第三,在国际政治方面,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新中国的诞生打破了帝国主义在东方划定的势力范围,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不愿意看到的。
它们企图通过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即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从根本上搞挎新中国。
第四,在党的建设方面,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
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
”“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因此,新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把解放战争进行到底,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用最大的努力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以便为大规模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更好的条件。
为了解决上述面临的迫切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实现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建立各级地方人民政权。
实行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
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没收官僚资本,确立起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第三,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废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依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的一切特权;同苏联订立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国政府还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复返了”全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950年,在全党范围开展整风、整党运动,1951年底到1952年,开展了“三反”运动、 “五反”运动。
这些举措对于在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促进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廉政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三年努力 , 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 各条战线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旧中国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三年中平均年递增率为21.1%,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已超过解放前最高水平。
随着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市场物价稳定,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也得到很大发展,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明显提高。
1952年同1949年相比,全国职工总数由800万增加到1600万,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提高了70%。
另外,先后在企业中实行劳动保险制度,在公教人员中实行公费医疗制度。
农民收入1952年同1949年相比,一般增长30%以上。
这些工作及其取得的显著成就,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能够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的。
广大劳动人民真诚地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
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的困难,怎样解决的
长期内战;帝国主义、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掠夺。
后两次经济困难的共同原因:“左”倾错误发展,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高指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阻碍和以阶级斗争为纲
中国建国初期制造原子弹的困难
无资料,无原料,无基础,没有多少技术人才,资金匮乏
历史;建国初期新中国面临哪些困难
为解决这些困难,新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
困难:1,当时共产党刚刚夺取政权,管理国家的经验不足。
2,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 3,反动势力还有很多残留,必须去镇压 4,毛主席的两个务必,表明当时中共对党内的一些作风问题充满担忧 5,蒋的问题,退居台湾始终是个忧患措施:1.和平解放西藏 2.整顿经济秩序 3.抗美援朝 4.土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