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有什么美丽的景色。
五朵山,来历:古名倚帝山、岐棘山、骑立山、北顶,以山有五垛山峰并峙;得名五垛山。
泰山泰山崛起于华北大平原东缘,凌驾于齐鲁丘陵之上。
主峰玉皇顶海拔1524米,如鹤立鸡群,格外巍峨,大有通天拔地之势,故被古人视为顶天立地,“直通帝座”的天柱。
满山的苍松翠柏更显出它的壮美。
泰山因其高,气候垂直变化,山下为暖温带,山顶为中温带。
山上多云雾,年平均降水量达1132毫米,而山下只有75O毫米。
这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古人得不到科学解释,便产生了神秘感,认为泰山是“出云播雨”、“神灵所居”的天府,因而成为人们崇拜的山神。
自至清乾隆,在2000多年间,先后有13代帝王31次到泰山封禅或祭祀,使泰山拥有“五岳独尊”、“雄镇天下”的地位。
泰山还有悠久的宗教活动史,广大文人学士的游览观赏史,学者的科学研究史以及农民起义活动史等等,从而构成了极为丰富的泰山历史文化内容。
据历史记载,东汉时,泰山的道教就已相当兴盛,尤其是宋真宗封泰山,在岱顶建碧霞祠以后,更是盛极一时,至明代,达到了顶峰。
佛教亦于东晋时传入泰山,最早的寺院,就是今天泰山的灵岩寺。
泰山作为游览审美对象的历史,也源远流长,诗经中就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的颂歌。
最早在泰山留下足迹的名人当是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天文学家张衡、文学家蔡邕、学者班固、马融等,都游历过泰山。
东汉学者应劭〔shào绍〕的,就是现存最早的游记之一。
曹植、陆机、谢灵运、李白、杜甫、苏东坡、徐霞客等人都是泰山风景美学的重要开拓者。
泰山的文化遗迹中,尚有1800多处碑碣和摩崖石刻,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岱庙至岱顶的登山道两旁。
其年代,自秦汉至当代,连续两千多年;论书体,真、草、隶、篆,无不齐备;流派,欧、赵、颜、柳,各呈风彩;内容,大多是点化名山胜景,弘扬民族精神,真是洋洋大观,浩浩古今。
自本世纪初开始,现代地质学开创了泰山自然科学的研究篇章,揭开了泰山自然发展历史的奥秘,确认了泰山北侧张夏——崮山地区的寒武系地层是我国北方寒武系地层的标准剖面。
在我国寒武系区域地层对比和国际寒武系地层对比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雄伟壮观的泰山,数千年来,融入了帝王封禅、宗教神话、书画意境、诗文渲染、工匠艺术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等等山水文化,构成了独特的泰山风景。
其主景区逐渐形成三重空间一条轴线的景观格局。
所谓三重空间,一是以岱庙为中心的人间闹市泰安城,它是封禅、游览、朝山进香的服务基地,是古代的旅游城,二是城西南蒿里山的“阴曹地府”,三是南天门以上的仙界天府。
一条轴线是指连接这三重空间的景观带,主要是泰安城岱庙中轴线北延岱宗坊上至玉皇顶长达6300级(号称7000级)的登道“天阶”。
通过沿途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构成一条“步步登天”雄伟壮丽的景观序列。
在泰山雄伟博大的怀抱里潜藏着秀丽的桃花峪,险峻的龙角山,奇特的天生桥,幽深的灵岩寺,奥秘的后石坞、天烛峪,高旷的岱顶等。
泰山具有特殊的内蕴,即自然山体之宏大,景观形象之雄伟,赋存精神之崇高,山水文化之灿烂,名山历史之悠久。
因而,泰山无论在帝王面前,或平民百姓心目中,都是的,凡我炎黄子孙,无不敬仰泰山精神,“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有眼不识泰山”的意识深入人心。
世界上很难有第二座山像泰山那样,几千年来深入到整个民族亿万人的心中,并以其自然和文化融为一体的独特性立于世界遗产之林。
这座同时具有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今天,登泰山已成为世界性的向往,让我们沿着7000级台阶,踏着数千年来亿万炎黄子孙的足迹,领悟“华夏之魂”的精髓,激励奋发向上的人生精神,为攀登事业的高峰而奋斗
峄山峄〔yì易〕山有小泰山之称,位于山东邹县南。
孔子、孟子、、汉高祖等都曾登临峄山,并有先立峄山碑、后刻泰山碑之说,可见峄山成名之早。
更重要的是峄山的诱人之美。
它海拔555米,拔起于邹鲁平原,相对高差大,显得十分雄伟。
峄山是一座造形地貌十分丰富的花岗岩丘陵,节理发育,形成三峰耸峙,峭壁如削的气势;其球状风化也十分典型,浑圆的丸石漫坡相挨相叠,异常壮观。
石间多孔穴,幽奥迷离。
峄山有不少历代名人的摩崖石刻,是现存的重要人文景观。
梁山峄山因帝王登临而出名,梁山则因农民造反而闻名,尤其是的艺术魅力,使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
梁山位于山东梁山县,在宋代是800里水泊中的岛屿。
明代以后,因黄河泛滥淤为平川。
沧海桑田,前些年还在平地之下挖出一条较完好的明朝的船。
梁山不高,海拔197米。
历史上之所以成为多次地区性农民起义的根据地,是因为有800里水域,使官兵无可奈何,故有“梁山之险在水,不在山也”之评说。
现在山上仍有宋江寨的寨墙及“水浒胜迹”可寻。
梁山不但是历史纪念地,更主要的是一座因而扬名的文化名山。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境内,耸立于中州大地。
嵩山是由东部的太室山和西部的少室山组成,太室山主峰——峻极峰海拔1494米,少室主峰1512米。
嵩山构造复杂,断块隆起,巍峨壁立,形成“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雄伟气势。
它介于古都洛阳和开封之间,为“地之中”而被封为中岳,嵩山地形险要,自周、秦、汉以来,一直是军事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文人墨客游览歌咏的胜地。
古代帝王一般都要巡幸五岳,封禅泰山,唯有,封禅。
她于公元696年腊月,登嵩山封太室,禅少室,为表示她大功告成,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为告城。
定年号为“万岁登封元年”。
嵩山风景区是人文荟萃之地,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多处,人文景观格外突出。
著名的景点有嵩山中岳庙、少林寺、嵩岳寺、法王寺、嵩阳书院、测景台和观星台等。
嵩山中岳庙是规模宏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图5),布局严谨,轴线对称的九进院落,现存房屋400多间,古柏300多株,碑碣百余通。
整个建筑群坐落在坐北朝南的山谷小盆地中,是典型的“风水宝地”。
它背依黄盖峰,左右环山,前屏玉案山,轴线长达数公里,实为风景建筑佳例。
少林寺位于太室与少室山之间的小溪畔,风景优美。
少林寺建于公元495年,是中国禅宗的祖寺,又是少林武术发源地。
寺西松柏林中耸立着240多座少林寺高僧墓塔,造型各异,高低华山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说:“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这就非常形象地描绘出西岳华山的气势。
华山位于黄河与渭河之滨,北临平原,南接重峦,主峰海拔2100米,超然于众山。
杜甫有诗赞曰:“西岳峻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华山“耸峙关中,照临西土”,体势如立,昂首天外,气魄之大,无与伦比。
常言道:“自古华山一条路”,主要是指青柯坪往主峰攀登的险道。
青柯坪海拔1125米,是华山高度的一半,是一处较为开阔的山谷台地,往上,便是危崖绝壁的西峰。
两地水平距离只有六七百米,而高差竟达千米。
攀登这千米危崖,须历经五大险道,无数险境。
一是“千尺■”,是一条沿花岗岩垂直节理风化形成的岩石缝隙,略经人工斧凿而成的竖槽式登道。
石级之宽仅容半足,缝隙之宽仅容两人侧身相错。
二是夹壁悬梯的“百尺峡”。
三是绝壁临壑深不及底的“老君犁沟”。
过此即可登上四面凌空顶平如台的云台峰(北峰)。
北峰是观景的好地方,巨峰环立,高擎天际,最为壮观的是南望雄险绝伦的主峰景观。
从云台登主峰,还要经历“擦耳崖”和“苍龙岭”两大险道。
苍龙岭是一道窄如墙、深若渊的花岗岩岭脊。
岭长一华里,宽仅一二米,形似龙脊鱼背,古人过此,“须骑岭抽身,渐以就进”,就是两腿跨骑岭脊,撑着过去。
现在两侧有护栏,可以安步登岭,充分领略险峰之美。
过了岭,再翻过“龙口”和“通天门”,便到了苍松古木成荫、瑶草琪花争艳的华顶。
华顶是东、西、南三峰环抱,中较低平的绝顶小谷地,古木森森,外险内幽,置身其间,一切险景都不见了。
这种强烈的夷险对比,非历尽艰险者难以享受得到它的美。
华顶以镇岳宫为中心,西登百米便是外削千米的西峰,站在“手可摩天”的“摘星台”,读李白诗句:“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更能领略华岳真意。
南峰略高于西峰,为华岳主峰。
到此,便觉“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宋代寇准诗)。
东峰因峭壁上有五道指状形迹而成为自古闻名的仙掌峰(图6)。
东峰观日出称奇,又以千姿百态图6 华山仙掌峰的华山古松而美不胜收。
西岳华山,有规模宏大的岳庙,建在北麓平原上,一条中轴线使岳庙与华山在景观上连成一体。
华山曾是道家天下,华山的人文景观如道路、宫观充分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追求玄秘以及审美上的奇险意境,因而与华山天险相得益彰。
如群仙观,建于巉岩峭壁之间,下棋亭筑于孤峰绝顶,贺老洞构于崖壁,真是奇构绝筑,为华山添上一笔险彩。
华山登道,几乎无路不险,无险不路,却又险而不危。
华山就美在险字,只有攀崖历险,才能领略无限风光。
恒山北岳恒山,位于山西浑源县城南六公里。
北岳历史上有两处,另一处是河北曲阳县的常山。
常山在河北平原之西,耸立于太行山前,景观雄伟,而且交通方便,曲阳还有规模宏大的北岳庙。
晚明以后明确恒山为北岳。
恒山相对高度1000多米,气势磅礴,仪态非凡。
主峰海拔2017米。
其西为翠屏山,东西两峰对峙,中间被一条断层切开,浑河沿断裂切割成峡谷,名为金龙峡。
形势险要,是古代山西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的重要交通孔道。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因而被誉为控关带水的“绝寨名山”。
近代铁路交通兴起,改变了原有交通格局,所以恒山作为通道“绝寨”意义也发生了变化。
但是恒山作为祖国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来看,仍然不失光彩。
尤其是构筑于恒山峡谷悬壁之上的悬空寺,堪称光照千古的名山奇构。
悬空寺坐落在金龙峡西崖峭壁上,悬空寺的选址,确非常人所能想象。
它建在高约200多米,近乎垂直的悬崖凹壁间,凹深不过10米,长约40—50米,下距谷底80米,上离山顶150米左右。
就在这凹壁上,倚岩作基,就崖起屋。
背负翠屏峰,面对天峰岭。
上载危崖,下临绝谷。
栈道飞架,楼阁悬空。
结构奇险,造型奇特。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赞它是“天下巨观”。
悬空寺大小殿宇40间,始建于北魏,历代维修,是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寺内还有铜、铁、石、泥塑佛像80余尊。
此外,恒山的北岳寝宫,北岳庙和会山府都与山岩洞壁巧妙地结成一体,令人心驰神往。
五台山五台山在恒山之南,位于山西五台县北。
素有“华北屋脊”之称。
五台山因有五座高耸如平台的山峦环围而成,故称五台。
最高峰为北台的北斗峰,海拔3058米,五峰之中为低凹的山谷盆地——台怀镇,海拔1700米左右。
台怀镇夏季最热月气温为17.8℃,有“清凉世界”之称,因此五台山也叫清凉山。
五台山以佛教名山闻名中外,东汉永平年间,印度僧人来中国传教,称五台山为文殊菩萨演教道场。
奏请汉明帝在此建寺。
此后,经历190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寺庙林立、殿宇相望,不同时代不同形式的寺院建筑,构成五台山独特的佛教文化景观。
寺庙最集中的地区是台怀镇,这里五台环抱,土地平广,清泉淙淙,环境幽雅,颇有超凡脱俗的意境。
著名的寺庙有14座,主要大寺又集中在盆地东南勃然凸起的灵鹫山周围,因山就势,直贯顶峰,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早的是灵鹫山麓的显通寺。
占地八万多平方米,各种建筑400多间,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如铜殿、铜塔、大铜钟、大铜锅及无量殿等。
此外灵鹫山上的菩萨顶,山下塔院寺高达56米的白塔,都是佛地的标志和象征(图7)。
在五台山的寺庙中,还有两座举世瞩目的古寺——南禅寺和佛光寺。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瑰宝。
南禅寺在五台山西南的阳白乡李家庄。
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殿内佛像大部为唐代原塑,形象丰满,线条流畅,色彩丰富。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东北的佛光村,全寺120余间,其中大殿为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所建。
佛光寺的唐塑、壁画、墨迹与建筑合称“四绝”。
它们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科学的发展,上世纪末就开始对五台山进行地质科学研究,揭示了它的科学价值。
五台山因前寒武系地层发育典型,层序较全,而成为全国研究地层对比的重点地区之一,还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不愧为地质科学博物馆。
北武当山北武当山地处吕梁山脉中段,位于山西方山县境。
由香炉峰、天柱峰、松都峰、千叠峰等十几座山峰,高低错落组成。
主峰香炉峰海拔2254米,其余多在1800米以上。
北武当山四周临河沟低谷,群峰突起,雄浑壮阔。
此山为花岗岩山体,有数处大面积的摩崖,蔚为壮观。
植被繁茂,生态环境良好。
北武当山是我国北方道教胜地之一。
北武当道观始建于唐代。
山中古迹众多,现存明、清时代的建筑有20余处,以及碑刻等,还有古国城遗址等历史遗迹。
赞美青海的句子
青海是新疆与西藏的融合,有“世界屋檐”的美称。
其境内既有青海湖大海般的风光魅力,又有青藏高原的雄壮、河湟文化的辽阔。
长江、黄河发源于青海境内,是世界上着名的河流,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青海湟中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故多寺庙,且规模宏伟,建筑辉煌,尤其是塔尔寺,它是格鲁派六大名寺之一,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西北地区佛教活动的中心。
此外,青海湖鸟岛更是鸟的栖息地,上万只鸟儿齐聚一堂,形成了青藏高原一大奇观。
每逢农历六月初六,青海很多地方都有民间自发的“花儿会”,其中距西宁36公里的大通老爷山风景区的花儿会最为出名。
这一天,满山姹紫嫣红,游人如织,人们浓妆艳抹,摩肩接锺,胜似节日。
游山的人们,按年龄结伙的比较多。
当憩息时,东一摊,西一摊,唱起“少年”(即花儿,青海乡间爱情民歌)来。
同时,唱点不断扩大,更多的游人则是花儿的欣赏者。
花儿是农民们在土地上表达爱情的方式,六月六花儿会则是他们寻找爱情、憧憬爱情、歌唱爱情的不可多得的机会,还使很多民间花儿歌手崭露头角.“青海青,黄河黄,还有那滔滔的扬子江,牛儿肥,马儿壮,昆仑山下好牧场,白云千里鸟飞翔,我们发源在青藏高原,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故乡。
”这是上世纪40年代,罗家伦先生用《中华民族的故乡》这首诗来阐释青海在中华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
青海历史文化与中华文化一样,是多元文化,造就了风格迥异的人文景观和绚丽多彩的诸多亚文化;是包容文化,始终以其宽大的胸怀和开放的姿态,进行情感和文化上的交流和认同,体现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特点青海之美,美在丹霞。
从西宁赴贵德,迎接游客的第一道美景就是独特的丹霞地貌。
由丹霞山形成的阿什贡峡谷,地处黄河北岸,两侧山峦夹峙,高耸入云,红的如火,青的似黛。
山崖经亿万年的风雨侵蚀,形成了无数道奇形怪状的景致。
有的像久经风霜的老人面孔;有的像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有的像动物世界里多种动物的造型;还有的酷似男人的雄器、女人的阴户。
简直就是鬼斧神工、浑然天成、惟妙惟肖的艺术杰作。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儿齐飞翔。
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
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的家乡……”大美青海虽不是我的家乡,但它胜似家乡。
因为,我的心时常向往之,我的魂始终牵绕之。
青海省西宁市有没有一个叫做坎不拉的地方?
包景区有:塔尔寺、青海湖、茶卡盐湖、克湖、鸣、月牙泉、莫高窟、嘉峪关、七彩丹霞、卓尔山风景区等景区,有我们想看的雪山、草原、花海、湖泊、沙漠、戈壁、雅丹、彩丘、牛羊马群等多种自然景观;更是汇合了汉、藏、伊斯兰等多样性文化;“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 “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张掖丹霞地质公园简介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
甘肃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华夏始祖伏羲氏在这里推八卦、授渔猎,马可·波罗东游中国时也曾在此停留。
甘肃大地上散布着上千处人文景观,其中有堪称世界石窟壁画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以泥塑著称于世的天水麦积山石窟、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拉卜楞寺等。
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茫茫的戈壁、淳朴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的草原、洁白莹润的冰川共同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
鸣沙山·月牙泉的奇异组合,给神秘沉重的丝路古道增添了一丝轻松惬意。
区域分布目前,甘肃已形成了兰州、河西、甘南、陇东4个风格各异的旅游风景区,开辟了多条旅游专线,是游人西北览胜赏景的好去处。
河西地区,被誉为丝绸之路旅游的黄金路段,张掖、武威、敦煌都是享誉海外的历史名城;甘南,这里是藏、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有气势雄浑的雪岭冰峰,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甘肃的陇东地区,这里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境内除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外,还有道家圣地崆峒山、王母宫山以及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
历史文化历史甘肃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于省的建制,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
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
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
但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元代才正式设置甘肃省。
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的第一个字合成。
文化有八千多年历史的甘肃,融丝路文化、敦煌文化、黄河文化、伏羲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以及陇东黄土地文化为一体,是多民族、多文化共生的地带,是我国早期文明最辉煌的地方之一,甘肃在中国西部形成一道神秘而独特的文化风景。
旅游季节甘肃的最佳旅游时间是5-10月。
因为甘肃省跨纬度很大,所以南北气候有明显差别。
兰州以北地区夏天炎热,冬季严寒,日夜温差大,干燥少雨。
甘南地区以天然草场为重要旅游资源,而夏季是草木生长最丰茂的时节,所以每年的夏季是游甘南的最佳时间,然而这里天气多变,常有风雨骤至的时候。
到这些地区旅游除必备太阳镜、帽子等防晒品外,最好再带件厚实的外套,以抵御早晚的寒气。
注意事项1、甘肃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昼夜温差较大,游客一定要注意携带御寒衣服,建议携带外套及毛衫出行,以免感冒。
2、甘肃海拔较高,紫外线照射强烈,气候干燥,游客需准备好充足的防晒品,自备防晒霜、润唇膏、太阳镜、太阳帽等防晒用品。
3、甘肃白天干燥,游客需带着水壶,多喝水或者多吃水果;甘肃的水果品种多,且甘甜味美,但注意不要吃多,以免肠胃不适。
4、甘肃西北海拔较高,虽然不及青藏高原,初到者往往会有轻微高原反应,出现头痛、头晕和食欲消退等现象,这些都属正常现象。
您不必惊慌,只要多饮水,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即可。
5、甘肃是我国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之一,餐饮食宿条件都不及东部发达地区,而且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受少数民族影响,回族风味很明显。
在甘肃,面食和牛羊肉是饮食的主要构成部分,游客朋友要尽量适应,入乡随俗。
6、西北地区由于地域辽阔,和东部地区存在一定的时差,景点多且分散,游客朋友们要注意调节,晕车的游客则最好带晕车药,不然旅途会很辛苦、劳累。
7、去甘肃必定到敦煌,到敦煌一定会去莫高窟。
莫高窟里光线昏暗,游客不要忘记携带手电筒;登窟的话就不能忘记穿舒服的登山鞋,这样旅途会更便利、更安全。
8、在甘肃有大量的回族同胞居住,伊斯兰教盛行,游客要注意当地人的生活禁忌。
不要因为小事情而与人起争执,这只会影响您旅游的心情。
9、在西北大部分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吃猪肉,这是他们生活中的最大禁忌,绝对不可冒犯。
高原反应甘肃整体来说海拔不太高,因地方而议吧。
在兰州天水等这些都市来说,不会出现高原反应。
如果去了甘南藏区,或祁连山一带,或许有些人会出现一定的高原反应。
例如头晕、头疼、全身无力、失眠等,轻微的高反症状一般会在1-2天内随着身体对海拔的适应而消失。
应对高原反应,我们有如下建议:1、行前禁止烟酒,避免劳累,可适当提前几天服用红景天等预防药品。
感冒期间不宜去高原地区,容易引发肺水肿。
2、无需体能锻炼,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保证睡眠,心态放松即可。
3、轻微的高原反应会随着身体对海拔的适应而逐渐自愈,所以不要轻易吸氧,以免造成对氧气瓶的依赖,可服用高原安或西洋参等药品缓解。
4、经过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