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形容句子 > 形容命运多舛不得志的句子

形容命运多舛不得志的句子

时间:2018-02-06 19:33

开朗豁达的诗句

1、醉卧沙场君莫笑,征战几人回。

2、自是不归归便五湖烟景有谁争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春朝。

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5、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

6、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7、以责人之心责已,以恕已之心恕人。

8、以情恕人,以理律已。

9、以春风待人,以寒风自待。

10、以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1、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12、一自移家人紫烟, 深林住久遂忘年。

13、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尤能化碧涛。

14、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15、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6、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7、严以律已,宽以待人。

18、学会遗忘犹可贵,珍惜拥有不轻弃。

19、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2、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23、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2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5、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26、天子呼来不上传,自称臣是酒中仙。

2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8、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29、世间万物皆有因,豁达坦然最风情。

30、圣人贵宽,而世人贱众。

31、山中莫道无供给, 明月清风不用钱。

32、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3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35、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

36、忍一时风平浪静,退1步海阔天空。

37、人生能有几回搏,搏掉性命又如何

38、人间故多难,感慨称不须深。

39、人非尧舜,谁能尽善。

4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1、且莫沦()为贪恋奴,赤诚真心才重要。

4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3、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44、莫以庸俗心,阻我凌云志。

45、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46、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4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8、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49、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50、宽而栗,严而温。

51、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52、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5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54、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55、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

5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7、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5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6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62、关公放了曹丞相,丈夫要有容人量。

63、恭则不侮,宽则得众。

64、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

65、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66、刀锋入骨不得不战,背水争雄不胜则亡。

6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8、待人要丰,自奉要薄;责已要厚,责人要薄。

69、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

70、大气大势大手笔,大仁大义大风范。

71、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

72、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73、沉舟侧畔千帆过,枯树前头万木春。

7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7、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78、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79、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8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8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避天下寒士俱欢颜。

8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从古至今文人虽然落魄,郁郁不得志但仍然自强不息,与命运作斗争的事迹

“,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初唐诗人的诗意:即将消逝的晚霞与一只孤零零的鹜鸟一起飞腾,秋天的河水跟广阔无垠的天际成为一色。

形容人命运坎坷的成语

历史上不遇的诗人,飘零,命运多舛,仕途坎坷。

叹满腹经纶而时运不济何时才能慧眼识英才;恨君王不辩贤人庸才。

如风般飘渺的时运不济,吹皱了多少文人的额头;如雨般苍凉的命运多舛,淋湿了多少骚人的眼眶;如雪般渺茫的仕途前景,苍白了多少诗人的面颊。

怀才不遇,空有一腔热血,报国无门的诗人是何其多啊

最为熟悉的,在脑中可以立刻浮现的有楚怀王执政时期的屈原,唐代的李白,李商隐等等,宋朝的苏轼,辛弃疾,岳飞等等。

无论是在汨罗江边沉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还是长安门外“仰天大笑出门出,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抑或是拉弓长叹:“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的苏轼,还是恨君王不识贤人而发出:“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尝开。

”的李商隐。

因君王不识贤人,无法施展自己的远大抱负,借助于诗词抒发自己的满腔热血,壮志未酬。

屈原怀才不遇,屡遭流放,壮志未酬,魂尽汨罗。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

不懂得拉帮结伙,阿谀奉承更不会左右逢源,察言观色,最后对楚怀王失望至极,最终选择一死明志,以示忠心。

其代表作《离骚》慷慨激昂的悲壮之美。

屈原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

他既有“存君兴国”之志,又有治国理乱之能。

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胸怀“美政”理想,企图改善楚国的处境,振国兴邦。

但却为黑暗势力所围困,从而引发出悲剧性的冲突。

而最为感人的是,屈原始终是自己悲剧命运的自觉承担者。

所谓自觉地承担,是指他对坚持斗争下去的个人后果本有足够的估计,但他义无反顾,仍去自觉承担: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在《楚辞·渔夫》中他在一次表明自己的怀才不遇的原因,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於斯

”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 遂去不复与言。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让人为之心痛,为之惋惜

名贯古今的诗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李白的;有着孤傲狂放,恃才傲物的性格的诗人,没有人想不到李白;才华横溢,充满浪漫主义的情怀的诗人,还是会联想到李白;怀才不遇,不被朝廷容纳的诗人,还是会立马想到李白。

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

李白的怀才不遇, 自命清高的心理,和几经上下沉浮的悲哀与落寞。

在“仕”与“隐”之间徘徊不定的忧愤心绪。

才华横溢却只是唐玄宗的待诏翰林,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所作之诗也仅供权贵娱乐。

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雄伟大志无法实现。

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

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

长安门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寄情于山水之间,其中的辛酸与无奈谁人知晓

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 《上李邕》。

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

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

《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

李商隐在《贾生》中写到:“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全诗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兼事鬼”之慨。

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

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才能感受到怀才不遇的痛苦。

苏轼身世飘零,怀才不遇,一首《水龙吟》饱含对自己身世飘零,抑郁不得志之情。

《水龙吟》中苏轼通过对杨花无人怜惜而凋落的凄惨景色以及美人梦遇爱郎的相思之情的描写,衬托出了自己当时那饱受官场打击而苦闷的心境。

以及对亲人无比的思念之情。

可以说,写杨花和亲人就像写自己一般,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令人在为杨花坠落而扼腕叹息的同时,也能真切的感受到作者那可比杨花的现状,并为之而感到深深的遗憾与同情。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杨花确是不被人重视的花,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没有菊花的清高淡雅,也没有梅花的铮铮傲骨。

自比杨花,无人怜惜,身世飘零,怀才不遇。

看似杨花美人,春色盎然,实则离愁之思,怀才不遇之感。

杨花凋落,美人飘零,真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腾王阁序》之中:嗟乎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借助于一系列的典故,历史人物。

李广、贾谊、孟尝等等,都空有报国之心,而报国无门。

王安石的《杜甫画像》翻译成白活

年代:宋 作者: 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

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

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

丑妍巨细千万殊,竟以何雕锼。

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後,攘攘盗贼森戈矛。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

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死所羞。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

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这是一首七古诗,五七言交错,诗句铿锵,气势磅礴,激情如江河奔泻,不可遏止。

全诗对杜诗和杜甫爱国忧民的精神,推己及人的人道情怀给予崇高的评价,热情赞扬。

全诗共26句,可分六层解读。

第一层为开首四句,赞少陵诗与天地元气等齐,有排天斡地之力,并言及杜甫画像“壮颜毅色”不可外求。

元气本意,指天地未分前的混一之气。

这种混一之气,清而轻者上升为天,浊而重者下沉为地。

如所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元气亦指人的精神,生命力的本原。

推之,也指国家或组织的生命力。

少陵诗中,充溢着正大光明的正气。

宋代学者孙仅在中说:“故文者,天地真粹之气也……纵出横飞,疑无涯隅,表乾里坤,深入隐奥。

非夫腹蕴五灵,心精万象,神合冥会,则未始得之矣……洎(ji 及,到)夫子(指杜甫)之为也,枢机日月,开合雷电……所谓真粹气中人也。

”这种真粹之气,力可翻天覆地(排天斡地,斡乃旋转之意)。

而杜甫画像透出的健壮坚毅,其面目神色,正是这种诗人气质的凝聚。

开头四句,突兀而起,将少陵诗与天地元气并列,见出杜诗之混茫宇宙,千汇万状之势。

第二层: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

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

以天地造化万物,或丑或美,大小巨细。

千姿万态,各不相同,却看不到造化雕镂之手,只见化育之功,比喻杜甫不同凡响的创作才能。

这一层承上而来,进一步升华杜诗,杜诗千篇,江涵海蕴,奇思妙构,佳篇惊句,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却丝毫看不出斧凿之痕,雕琢之迹。

正如韩愈所云:“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

笔追清风洗俗耳,心夺造化回阳春。

”笔追清风,心夺造化,下笔有神,虽千万篇,不相雷同。

第三层: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

这一层诗意跌宕,急转直下。

可惜啊,诗人命穷,而古来世事颠倒,投机钻营者得志荣华,才华横溢者穷困潦倒多了。

杜甫一生,虽曾受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但官职低微。

青衫一身,老更遭斥逐,辗转飘泊,秦州,同谷,成都,梓州,阆州,云安,夔州,公安,长沙,岳阳,饿着肚子走了半个中国,穷老多病,“饥借家家米,愁征处处杯”(),“苦摇求食尾,长曝报恩腮”(同前)。

瘦妻僵卧前,饥子病仆后,盗贼蜂起,兵戈不息,世事混乱,诗人顿感“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了。

古人云:“诗必穷而后工”,这可能就是杜甫的宿命,谁让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呢

谁让你“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建亲”()呢

第四层: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四句赞杜甫在自己穷苦困窘时,写诗抒情,寄托自己忧愤情怀,他为朝廷忧,为国家忧,为百姓忧。

他希望天子圣明,大臣们都像辅佐商汤时的贤相伊尹,辅佐周成王的贤相周公旦那样,君明臣贤,协心同力,恢复贞观、开元时期的景象。

杜诗中多次表达这种愿望,“上有明哲君,下有行化臣”(),唐时代的杜甫,不可能超越历史的局限。

终其一生,明君贤臣并没有出现,他只能在贫病交加中抱恨而逝,慨叹“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

第五层: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

伤屯(zhun)悼屈止一身,嗟(jie)时之人我所羞。

这四句长歌放吟看,前二句多至九字,盛赞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表现的伟大人格:宁愿吾庐独破,不忍天下赤子受寒。

这是发自肺腑的歌哭,使古今寒士为之感动垂泪。

后二句说杜甫悲伤自己的命运多舛,困顿不得志(伤屯:屯乃“屯邅(zhunzhan)或“迍邅”(zhunzhan)乃困顿不得志意)伤悼自己志屈不得伸,但又止于一身,并不怨天尤人。

杜诗中叹老嗟卑不少,他伤时感怀,为穷老疾病缠身,世乱不得返乡,弟妹别离分散而痛哭,但更多的是为国家战乱频仍,百姓流离死亡而深忧。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叛将作乱,人民遭殃,农田荒废,杜甫呐喊“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尽耕,蚕亦成;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以上引自《蚕谷行》,王安石不禁感叹,杜甫这种“忧国忧民不自忧”的精神人品,是他同时代人所缺乏的。

他对那些只为身谋,不为国忧,更不管百姓疾苦的人感到耻辱

到此,诗人王安石的感慨激愤达于顶点。

第六层:所以见公画(像),再拜涕泗流。

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结尾一段,承接前诗,对应开头,点明题目。

面对杜甫画像,他伏地再拜,感极而泣,涕泗横流。

推演往古如杜甫之博大仁厚之情怀者,亦不多见,他希望杜甫能起死回生,他愿跟随诗圣虔诚学习。

表达对杜甫敬慕至深的感情,从而结束全篇。

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的政治家,改革家,大文学家。

他的早期作品,受杜甫现实主义影响很深。

他关心人民,深恶时弊。

他深深崇拜杜甫,热爱杜诗,在《杜工部后集序》中说:“予考古之诗,尤爱杜甫氏作者。

其词所从出,一莫知穷极,而病未能学也。

”又云“太白歌诗,浩宕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

至于子美,则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

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绮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有淡泊简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蕴籍若贵介公子者。

盖公诗绪密而思深,观者苟不能穷其阃奥,未易识其妙处,夫岂浅近者所能窥哉

此子美所以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

”这是王安石对杜诗的总印象,总评价。

杜诗波澜壮阔,如同曹操《观沧海》所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其博大精深,没有几人能比;其光掩前人并不夸张;言后来无继,至今足可证明。

面对杜甫画像,他畅吟高歌,顿挫抑扬,抒发炽情,可与王安石论杜之言相互印证。

王安石这首诗中,透出一股郁勃不平之气,这与他两次罢相,改革壮志不能实现的人生经历不无关联。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也有一首《堂中画像探题得杜子美》诗,照录如下,以供读者参照:风雅久寂寞,吾思见其人。

杜君诗之豪,来者孰比伦

生为一身穷,死也万世珍。

言苟可垂后,士无羞贱贫。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