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西藏的过程
建国前夕,多次致电彭德怀、、刘伯承,部署进军西藏 建国前夕,中共中央已把解决西藏问题列入议事日程。
1949年2月,在西柏坡会见来访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时说,大陆的事情比较好办,把军队开去就行了;西藏问题也并不难解决,只是不能太快,不能过于鲁莽。
这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交通困难,大军不便行动,给养供应麻烦比较多;二、民族问题复杂,尤其是在受宗教控制的地区……不应操之过急。
西藏的问题比较特殊和复杂。
阴老说,全面了解西藏的情况,是很难做到的。
他举了个很形象的例子:有一次日喀则地区开会,各县穿各自的服装,结果是十几个县,一个县一个样。
8月6日,致电彭德怀说,听说班禅到了兰州,打兰州时要特别注意尊重、保护班禅和甘、青两省的藏族人,为解决西藏问题作准备。
阴法唐说,并没有像有些媒体后来所称,给1野下达进藏的具体任务。
10月13日,就西南、西北作战部署致电彭德怀:“经营云贵川康及西藏的总兵力为2野全军及18兵团,共约60万人。
西南局的分工是邓、刘、贺分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贺为军区司令员,邓为政治委员,刘为西南军政委员会主任。
”把解决西藏问题的任务明确交给2野。
用了“经营”一词,耐人寻味。
后来形势有所变化。
国民党军队集中了八九十万人,固守四川。
2野的任务加重。
而西北战事结束得早,新疆已和平解放。
11月23日,再就解决西藏问题致电彭德怀:“就现在的情况看来,应责成西北局担负主要的责任,西南局则担任第二位的责任。
因为西北结束战事较西南为早,由青海去西藏的道路据有些人说平坦好走,班禅及其一群又在青海。
出兵当然不只有西北一路,还要有西南一路。
故西南局在川康平定后,即应着手经营西藏。
”彭德怀随即派人调查了解自青海、新疆入藏的情况,结果是从青海、新疆入藏困难甚大,难以克服。
如入藏任务归西北军区担任,完成入藏准备,需要两年。
彭即将此情况报告中央并毛主席。
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此时对解决西藏问题已有新的考虑,从“暂缓”转向“宜早不宜迟”。
他接到彭德怀的电报时,正在苏联访问,即于1950年1月2日从莫斯科致电中共中央、彭德怀并转、刘伯承、贺龙:“由青海及新疆向西藏进军,既有很大困难,则向西藏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应确定由西南局担负。
”并指示“应当争取于今年5月中旬开始向西藏进军,于10月以前占领全藏”。
在这封电报中还提到:“西藏人口虽不多,但国际地位极重要,我们必须占领,并改造为人民民主的西藏。
”“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是我党光荣而艰苦的任务。
”“入藏军队可定为3年一换,以励士气。
” 西南局在接到电报的当天即在重庆召开会议,制订入藏计划,决定入藏部队。
刘邓首长认为5兵团18军军长张国华有开辟新区的工作经验,政治、军事工作都干过,确定他为入藏部队负责人,由他在2野随意选择3个师。
张表示还是带自己的部队。
随后刘邓将进军西藏的计划上报中央。
1月10日,回电“完全同意”,并指示“经营西藏应成立一个党的领导机关……这个领导机关应迅即确定,责成他们负责筹划一切”。
这就是不久之后,即1月24日中央批准成立的中共西藏工委。
18军原准备“安家”川南,突然接到紧急通知,转入进藏准备 成都战役结束后,2野的部队本已准备“安家”于云贵川康等地方。
阴老说,18军原定去贵州,后改在川南的庐州、宜宾、自贡等地,较四川其他地区特别是贵州条件要好,大家都很满意,有的部队已向驻防地开拔,此时突然接到紧急通知:停止行动,原地待命,师以上主要干部到重庆开会。
2野首长历来只给兵团一级交待任务,这一次召集师一级干部开会,必然有特殊情况。
大家纷纷猜测:海南岛、台湾……最后还是想到了西藏。
阴老说,原本已确定去川南条件不错的几个地方“安家”,转而改为进藏,对部队的情绪影响很大,艰苦、生死、婚姻、家庭等等一下子都成了部队面临的很直接很现实的问题。
刘邓首长在会上传达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讲进藏的意义,讲大局观,强调任务的艰巨性和光荣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传达上级指示和学习形势任务,如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及阶级教育等等以后,部队的思想逐渐转变过来,情绪也高涨起来。
接下来,部队转入入藏前的准备工作阶段。
阴老说,进军西藏前的准备工作较之进军其他地方,要复杂得多。
他说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准备。
传达和学习中央指示,领会进军西藏的意义等。
二、政策准备。
了解西藏的概况,掌握必要的藏语和民族宗教知识与政策。
三、物资准备。
衣食住行都在准备之列。
每个战士要背足半个月的粮食(包括蛋黄蜡、燃料等)和春夏秋冬的衣服及帐篷等等。
四、军事训练。
侧重高原行军和作战。
五、体育锻炼。
每个战士须负重35公斤左右在高原上行军,因而事先的负重行军训练是腿绑沙袋,背负石头、铁锅、磨盘等等,马匹也要进行训练,保证人马健康。
大部队行动前,先派出了两支先遣部队。
阴法唐所在的18军52师奉命作为进藏先遣部队,由师长率一个团先开往西康的甘孜,在那里建一个进军基地,并为后续大部队掩护和参加修筑公路,调查社会情况,做统战和群众工作。
阴老说当年成都到雅安通公路,雅安到甘孜则须徒步行进。
52师的先遣部队于3月出发。
南边另一支先遣部队则由53师副政委带队于7月出发,开往巴塘。
大部队在雅安至甘孜的公路修好后于8月底9月初出发。
我军在求和不得、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应战,于是有了著名的昌都战役 解放西藏,部队必须开进去,但这并非意味着使用战争手段。
对此,中共中央有明确的态度。
1949年3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提出争取以北平和绥远方式解决尚待解放的各地问题。
1950年1月18日,朱德在政务院西藏问题讨论会上讲道,“西藏问题最好采取政治解决的办法”,不得已时才用兵。
刘少奇代中央起草的电报中也明确强调:“我军进驻西藏的计划是坚定不移的,但可采用一切方法与达赖集团进行谈判,使达赖留在西藏并与我和解。
” 中共中央为了和平解决西藏问题,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另一方面也着手制定各项政策。
中央要西南局和西北局分别提出有关政策。
西北报了6条;西南报了4条,包括西藏回归中国大家庭、实行区域自治、政治制度不宜改变等。
中央认为西南局上报的4条较好,但作为谈判条件尚有不足。
后来在的主持下又增补为10条。
阅后表示满意,只在个别地方加了一句话。
这就是十大政策,也称为十大条件,后来签订的17条协议就是以此为基础的。
然而,对于中央政府的种种和平努力,西藏统治者不仅不响应,而且反其道而行之。
他们扩充兵力,训练军官,购买武器弹药,调兵遣将,把10个团扩大为16个团。
藏军大部分调到昌都周围,以金沙江为防线,阻止解放军前进。
我军在求和不得、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应战。
阴老说,不打不能和,打也是为了和,所谓“以战求和”是最终目的。
这一战即著名的昌都战役。
昌都战役从10月6日开始,至10月24日结束,历时19天,是一个干净利落的歼灭战。
阴法唐说,昌都战役前,我国驻印度大使曾接见西藏代表团,明确告其人民解放军即将向西藏进军,他们务必在9月20日前来北京谈判。
9月23日我大使又警告他们说,既定9月20日前去北京的期限已过,后果由他们负责,但仍然可以继续前往北京谈判。
然而他们仍然迟迟不动,失去谈判解决西藏问题的良机。
估计如果仗打得好,可能争取藏方来谈判。
事实证明这个估计是正确的。
和平有时候要用战争来赢取。
1951年春天,中央和西藏的谈判结束。
5月23日,双方签订协议。
5月25日,发布进军训令。
解放军开始向拉萨和平挺进,进驻拉萨等国防要地。
从此时开始,到18军52师一个团进驻江孜、日喀则、亚东后,红旗插上了喜马拉雅山,18军完成了历时1年零9个月的进军西藏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光辉历程 资料 手抄报 急用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1921年 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1925年 10月10日 美洲洪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恳亲大会。
会议决定以洪门致公堂为基础,组织华侨政党,并定名为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通过了《中国致公党党纲》。
1928年 3月 在上海一家外国人开办的旅馆召开中华革命党成立大会,谭平山主持会议,宣告中华革命党成立(又称为“第三党”)。
6月,谭平山在上海召集中华革命党负责人会议,通过了《中华革命党宣言草案》。
1930年 8月9日 邓演达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简称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11月10日改称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
会议通过了政治纲领《我们的政治主张》,选举邓演达任中央干部会总干事。
1935年 8月1日 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组织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统一的抗日联军。
12月17日―25日 中共中央在陕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
会议批评了认为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和中国工人、农民建立联合抗日的错误观点,克服“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策略路线。
1936年 5月31日―6月1日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后改名为中国人民救国会)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选举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沈钧儒、邹韬奋等四十余人为执行委员。
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团结抗日、和平解决的方针,并派出谈判代表。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1939年 10月4日 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1940年 1月9日 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讲演(2月20日在延安《解放》第九十八、九十九期合刊登载,题目改为《新民主主义论》),明确提出“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分析了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1941年 3月19日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大会在重庆上清寺特园秘密召开。
大会推举黄炎培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1944年 9月19日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取消团体会员制,盟员一律以个人名义参加,盟组织改称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
会议选举张澜、沈1941钧儒、章伯钧、罗隆基、黄炎培、朱蕴山、潘大逵等33人为中央委员,张澜为主席。
1945年 4月23日―6月11日 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
在大会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周恩来作了《论统一战线》的发言。
大会制定了党的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 7月1日 应、周恩来之邀,褚辅成、黄炎培、左舜生、章伯钧、冷、傅斯年六参政员飞抵延安。
经商谈,与中共达成了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停止国民大会和重新召开政治会议两项建议。
9月2日 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结束。
9月3日 “民主科学座谈会”成员在重庆集会,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会上决定将座谈会改名为“九三座谈会”(后改称为九三学社)。
10月28日 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在重庆上清寺特园宣布成立,选举谭平山、陈铭枢、杨杰、柳亚子、朱蕴山、王昆仑、郭春涛七人为常务干事。
12月16日 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在重庆召开成立大会,选举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等37人为理事,彭一湖等19人为监事。
12月30日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在上海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宣告民进正式成立。
大会推举马叙伦、王绍鏊、许广平为常务理事。
1946年 4月14日 李济深、何香凝、蔡廷锴等人在广州秘密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后改名为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李济深当选为理事会主席。
6月,在香港正式对外公布。
5月4日 九三学社在重庆召开成立大会,选举许德珩、褚辅成、税西恒、潘菽、涂长望、黄国璋等16人为理事,梁希、卢于道、黎锦熙等8人为监事。
6月23日 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在上海北站召开反对内战、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大会,并欢送各界人民代表赴南京请愿。
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国民党特务围攻殴打,马叙伦、阎宝航、雷洁琼等多人受伤,造成“下关惨案”。
7月11月 民盟中央委员、云南支部负责人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15日,民盟中央委员、云南支部宣传委员闻一多在参加李公朴追悼大会和记者招待会回家途中,又遭国民党特务杀害,造成“李闻惨案”。
1947年 2月3日 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干部会议,决定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并推举章伯钧为主席,彭泽民为监察委员会主席。
5月 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加入以中共为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会议选举李济深为中央主席,陈其尤为副主席。
11月12日 台湾爱国民主人士在香港发起成立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推举谢雪红、杨克煌、苏新等为总部负责人。
11月12日―1948年1月1日 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联合代表大会在香港召开,大会决定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推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柳亚子为监察委员会主任。
1948年 4月30日 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 5月1日 致电李济深、沈钧儒,提出先行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由民革、民盟与中共共策进行。
2日、7日,中共中央又连续发出邀请各民主党派代表到解放区协商召开新政协的信函。
5月5日 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章伯钧、马叙伦、王绍鏊、陈其尤、彭泽民、李章达、蔡廷锴、谭平山、郭沫若等联合致电并通电国内外,表示响应中共“五一口号”。
此后,各民主党派陆续发表通电、宣言,热烈响应。
6月4日 在香港的各界民主人士冯裕芳、柳亚子、茅盾、章乃器、朱蕴山、胡愈之、邓初民、侯外庐、陈其瑗等125人联名发表声明,表示响应中共“五一”号召,促成新政协早日召开,进而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争取民主和平之实现。
6月13日 中共中央电示中共上海局、华南分局并告潘汉年,关于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召集人、代表名额以及人民代表会议何时召集及如何召集等事项,请征询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贤达人士的意见。
7月31日 冯玉祥自美国启程,准备回国参加新政协。
9月1日,他搭乘的苏联“胜利号”轮船在横渡黑海途中失事,不幸罹难。
夫人李德全于10月下旬带着冯先生的骨灰经苏联回到祖国东北,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
8月1日 电复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章伯钧、马叙伦、王绍鏊、陈其尤、彭泽民、李章达、蔡廷锴、谭平山、郭沫若,希望他们共同研讨新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何人召集、参加会议者的范围以及会议应讨论的问题等。
8月初 中共中央派钱之光前往香港,同中共在香港的负责人方方、章汉夫、潘汉年、连贯、夏衍等,一同接送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
从8月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和华侨的代表人士,应中共中央邀请,从全国各地及海外陆续进入解放区。
接待民主人士的地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共东北局所在地哈尔滨,一是中共中央统战部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李家庄。
9月29日 第一批由香港北上的民主党派领导人沈钧儒、谭平山、章伯钧、蔡廷锴四人到达哈尔滨。
自8月起,已到达河北平山县李家庄的民主人士有符定一、吴晗、刘清扬、周建人及吴羹梅的代表何惧等。
10月3日 、朱德、周恩来致电慰问到达哈尔滨的民主人士沈钧儒、谭平山、章伯钧、蔡廷锴。
10月8日 中共中央将《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间题》草案电发中共东北局高岗、李富春,并请他们就其中诸项问题,约集已在哈尔滨的沈钧儒、谭平山、章伯钧、蔡廷锴、王绍鏊、高崇民、朱学范七人商榷。
10月21日 中共东北局负责人高岗、李富春约集在哈尔滨的民主人士沈钧儒、谭平山、章伯钧、蔡廷锴、王绍鏊、高崇民、朱学范、李德全等就《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草案举行第一次座谈。
23日又举行第二次座谈。
10月30日 中共中央致电中共华南分局并转送讨论修改的《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电示华南分局即抄送李济深、何香凝、周新民、马叙伦、陈其尤、李章达、沈志远、彭泽民、章乃器、孙起孟、郭沫若等,由潘汉年、连贯分别征询他们的意见。
11月25日 高岗、李富春代表中共中央与在哈尔滨的各党派民主人士沈钧儒、谭平山、章伯钧、蔡廷锴、王绍鏊、朱学范、高崇民、李德全等,对《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间题》,就新政协筹备会者、新政协参加者、新政协专门委员会者等问题达成了共同协议。
12月26日 李济深、茅盾、朱蕴山、章乃器、彭泽民、邓初民、柳亚子、马寅初、洪深、翦伯赞、施复亮、梅龚彬、孙起孟、吴茂荪等30余位民主人士启程北上。
1949年1月7日抵达大连,10日到达沈阳,受到中共及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12月30日 为新华社撰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新年献词发表,文章揭露了美蒋勾结玩弄假和谈的阴谋,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1949年 1月7日 在河北省平山县李家庄的民主人士符定一、周建人、韩兆鹗、翦伯赞、刘清扬、楚图南、田汉、胡愈之、沈兹九、严信民、杨刚、宦乡、吴晗、张曼筠、周颖、何惧等19人,联名致电在哈尔滨的民主人士李济深、沈钧儒、章伯钧、马叙伦、王绍鏊、陈其尤、彭泽民、沙千里、蔡廷锴、谭平山、郭沫若、章乃器、朱学范、李德全、茅盾等人,揭露国民党战犯求和的实质。
1月15日 在河北省平山县李家庄的民主人士对1月14日发表的《关于时局的声明》进行热烈的讨论,决定共同起草一个支持毛主席八项条件的声明。
16日,他们联名致电在哈尔滨的民主人士,在哈尔滨的民主人士当日回电,纷纷表示拥护主席的八项条件声明。
1月20日 华北人民政府和中共华北局在平山县李家庄举行盛大欢迎会,欢迎由国民党统治区和海外到华北解放区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及上海工人代表。
1月21日 、周恩来致电宋庆龄: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
1月22日 到达解放区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人物及无党派民主人士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谭平山等55人发表题为《我们对时局的意见》的声明,认为发表的对时局的声明是“真正的人民民主和平的八项条件”,“我们是彻底支持的”。
此后几日,各民主党派纷纷发表宣言,表示拥护。
1月25日 在河北省平山县李家庄的民主人士召开时事座谈会。
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在会上讲话,分析了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和平攻势”的实质,对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发表对时局的声明,坚决拥护主席提出的八项条件的政治态度,表示欢迎。
1月26日 中共东北局、东北政务委员会、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以及东北各界人民代表举行盛大欢迎会,热烈欢迎为参加新政协而先后到达东北解放区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无党派民主人士。
2月1日 到达解放区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人物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56人,致电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庆祝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2月2日 主席、朱德总司令电复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56位民主人士。
电文中说,此次人民解放战争之所以胜利,是由于全国人民不畏强梁,团结奋斗,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一致奋起,相与协力,从而使人民解放军获得各方面的援助,使人民的敌人完全陷于孤立。
2月25日 先后自国民党统治区抵达东北解放区的民主人士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一行35人,由陕甘边宁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高崇民陪同,乘“天津解放号”专列于中午12时由沈阳抵达北平。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董必武、薄一波、叶剑英、彭真、张奚若、胡愈之、周建人、费孝通等百余人到车站迎接。
2月26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北平市人民政府、中国共产党北平市委员会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盛大大会,热烈欢迎由东北、天津、李家庄来平及留平的各方民主人士、各团体的代表,与会宾主共410人。
大会由叶剑英主持,林彪、彭真致欢迎辞。
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谭平山、李德全、章伯钧、周建人、朱学范、朱俊欣、章乃器、张奚若、许德珩等14人发表演说,表示坚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贯彻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民主革命。
3月5日―13日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
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全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要求全党同志做到“两个务必”。
全会批准了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并协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
3月25日 、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中国共产党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25日凌晨6时抵达北平。
在平的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各界代表、各党政军机关负责同志及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前往西苑机场欢迎。
接着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乘车检阅部队。
4月22日 民主人士赴东北参观团组成,成员包括民主党派、华侨、文化、产业各方面人士及解放区农民代表与回族代表等共59人。
代表团在47天时间内参观了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东北十大城市。
6月8日参观团回到北平。
6月14日 民主人士赴东北参观团致函,陈述参观感想:向来被人看作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主席领导之下,现在已经组织成并教育成钢铁一样的坚强的集体了。
这样坚强的集体,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6月15日 新政协筹备会在北平正式成立。
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开幕。
参加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及人民团体等23个单位,共134人。
6月16日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继续举行,到会者124人。
当晚,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
到会委员19人,周恩来主持会议。
会议通过了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等领导机构人选,通过了《各单位代表参加小组的办法》、《关于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全体会议执行表决具体办法》等。
6月19日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继续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
到会者126人,周恩来任执行主席。
会上,李维汉代表第一小组作了《关于参加新政协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草案)》的说明,并通过了这个规定。
致函宋庆龄,并特派邓颖超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
6月24日 中国民主同盟领导人张澜、史良、罗隆基、郭春涛、王葆真等由上海抵达北平,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
中共中央代表林伯渠、董必武、李维汉及在平民主人士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章伯钧、谭平山、彭泽民等15人到车站迎接。
6月30日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创建28周年,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
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的经验,分析批评了在建立人民政权问题上的各种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阐明了新中国的国家政权性质及对内对外的方针。
7月4日 新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举行成立会。
会上拟定了国旗、国徽、国歌方案的征求条例,并设立了国旗、国徽图案初选委员会及国歌词谱初选委员会。
会议还决定公开发布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启事。
8月1日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人民救国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国致公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二十周年纪念日,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庆贺,并表示向中共与解放军学习,加强团结,促进统一。
8月14日―9月16日 先后写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五篇评论,就美国国务院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揭露美国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性质。
李济深、李德全、沈钧儒、马叙伦、彭泽民、许德珩、胡愈之、谭平山、蔡廷锴、陈其尤等先后发表讲话,指斥《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揭露其破坏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阴谋。
8月26、27日 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四次会议,出席会议的委员16人,列席6人,周恩来主持会议。
会议讨论新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名单(草案)、新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草案),修改并基本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
8月28日 下午4时,在邓颖超、廖梦醒的陪同下,宋庆龄由上海抵达北平。
、朱德、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郭沫若等59人前往车站欢迎。
8月29日―31日 新政协筹备会分别正式通知各党派、各团体、各区域、人民解放军各单位及特别邀请参加人民政协会议的代表,于9月10日前抵平。
9月1日 冯玉祥先生遇难周年祭日追悼会在北平举行。
李济深、宋庆龄、周恩来、沈钧儒、张澜、何香凝、郭沫若等600余人参加。
、朱德及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送了花圈和挽联。
9月7日 周恩来在北京饭店向参加新政协的代表作了《中国人民政协几个问题》的报告,主要讲了三个问题:关于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和人选问题、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草案、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
9月16日 下午7时,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
出席19人,会议主席周恩来。
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修改(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组织法(草案)》和《共同纲领(草案)》,国旗、国徽方案和宣言移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主席团决定。
9月17日 下午2时,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举行第七次会议,出席19人。
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名单(草案)》。
下午3时,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新政协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出席126人,会议主席周恩来。
会议批准常务委员会的筹备工作报告,基本通过常委会所提出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授权常委会提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提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开幕日期授权常委会决定并召集之,通过常委会所提出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及秘书长名单》,并正式决定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9月19日 中国人民政协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杨杰在香港被国民党反动特务暗杀。
9月20日 人民政协筹备会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
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议事日程,并修改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议事规则(草案)。
9月21日―30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
出席开幕式的各党派团体的代表662人,被邀来宾300人。
大会由、朱德、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担任执行主席。
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以及其他参加新政协的人士进行了大会发言。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国务院组成人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等。
10月1日 下午3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参加者30万人。
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朱德总司令在举行阅兵式时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光荣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