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主持词 > 国庆烈士公祭活动主持词

国庆烈士公祭活动主持词

时间:2016-02-09 04:53

祭拜烈士流程

祭奠烈式有9道程序。

举行烈士公式,是烈士公祭的核心环节。

民政部称,在归纳总结各地做法、结合中国传统习俗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论证,民政部正式公布《烈士公祭办法》规定烈士公祭仪式一般应按9道程序来进行。

9道程序具体是: 1.主持人向烈士纪念碑(塔等)行鞠躬礼,宣布烈士公祭仪式开始2.礼兵就位3.奏国歌4.宣读祭文5.少先队员献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6.向烈士敬献花篮或者花圈,奏《献花曲》7.整理缎带或者挽联8.向烈士行三鞠躬礼9.参加烈士公祭仪式人员瞻仰烈士纪念碑(塔等)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作文要求200字

2012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5周年纪念日

75年过去了,斯人相继远去,南京大屠杀的人和事是否变得模糊不清

历史不能消逝,上周六早上我们雨外小四年级部分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再次悼念大屠杀遇难者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

据掩埋尸体的福利组织纪录,起码有30万平民和战俘被残杀。

在这里,我们记录灾难,我们牢记屈辱,用图片和历史资料,展示在那场罪恶的侵略战争中,我中华同胞被残暴杀戮的如山铁证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铭记历史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在这一天,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结束。

岁月的脚步匆匆走过60年。

黄河边上的硝烟已随风而散,历史仿佛已经远去。

但是,从卢沟桥头卷起的那场战争留下的教训却是刻骨铭心的。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是永远的国耻,永远的奋争,也是永远的追思。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

将那段历史仅仅理解为灾难与愤怒,而不从中寻找其内在逻辑,理解其复杂性,则同样辜负了那些身经灾难的一代人的流血付出。

”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欲绝的哀伤、洗刷不尽的血泪、永志追思的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战的期盼、强国富民的决心、和睦邻友邦的祝愿。

落后就要挨打血色黄昏:偶然背后的必然 。

68年前,一个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枪炮声震惊了卢沟桥。

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枪炮相加,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英勇不屈的中华民族也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

“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

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相视已久。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就制定了以鲸吞中国为核心的所谓“大陆政策”,在之后的70多年里,日本曾发动了14次侵略战争,其中多次是对华战争。

189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与澎湖列岛;10年后又在我国东北土地上发动日俄战争,强迫清政府承认日本在东北的势力范围。

“进入大陆”的迷梦、畸形膨胀的野心,使得这个受中国传统文化恩惠最重的国家成为近代以来祸害中国最深的国家。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抛出了对华侵略总战略: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趾高气扬的日本,已掩饰不住要彻底征服中国的野心。

上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经济危机加速了日本的侵略步伐: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地区,挑起侵华序幕,随后将枪口瞄向内蒙古、华北,步步进逼;1932年,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1933年,侵占热河省。

回顾近代中日关系史,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具体战斗在某一地点发生可能有偶然性的,但同日本进行一场决定民族命运的生死大战却是必然的

中日两国之间为什么会开战

这背后的根源在哪里

一个岛国为什么能一步步地侵吞国土面积数十倍于它的大国

原因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其军国主义扩张野心不断膨胀的结果。

战争是两国实力的对抗战争是精神的较量,更是物质的对抗。

“七七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奋起抗战。

然而,虚弱的国力,有国无防的现实,没有做好开战准备的民心士气,让西方的人们在惊讶于中国人顽强战斗意志的同时,也预言中国人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厮杀中前景十分黯淡。

让我们来看一看开战之时,中日两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的对比。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工业产值为60亿美元,中国为16亿美元。

日本年产钢580万吨,年产弹药可达50万吨,旧中国没有重工业基础,年产钢不过4万吨,年产弹药几千吨,武器主要靠进口。

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军队让欧美列强也不敢轻视,而中国只有一个虚弱的中央政府和数十个各自为政的地方政府,经济结构、组织形态和技术水平都还停留在“前现代”的状态。

谁都知道,一个软弱乏力的国度与一支如狼似虎的现代化军队开战意味着什么。

在淞沪战场长达3个月的战斗中,中国方面共投入70多万兵力,伤亡20余万人。

史料记载,当时的正面战场整营整连阵亡不是罕见之事,每日经由兵站送往后方的伤员常在万人以上。

从西部内地行军赶到东南、华北前线的川军官兵们没有见过坦克,一些战士所拥有的武器还是大刀、长矛。

他们上战场就像是羊入虎口,甚至还没见到敌人就已经战死疆场。

求乔迁新居、四句的好诗

【乔迁新居四字贺诗】1,莺迁仁里,燕贺德邻,恭贺迁居之喜,室染秋香之气。

2,新居迎百福,好地风光好。

华屋辉生壁,旭日临门早。

3,喜到门前,清风明月。

福临宅地,积玉堆金。

4,门户纳千祥,新居气象新。

春山绿映门,春风及第先。

5,上林春色早乔木知音多,仁风春日照德泽福星明,新春迁新宅福地启福门。

6,金居芳邻最吉祥,玉润府宅出栋梁。

满园春色人长寿,堂前清溪源流长。

【禁忌礼物】忌讳礼物之一:茶具、咖啡杯送这种的时候,要注意主人家会不会介意这个茶具和杯子中蕴藏着的不好的寓意(杯具--悲剧)如果有比较忌讳的,尽量要避免送这样的礼物

忌讳礼物之二:十字绣上有一个“钟”这个是中国人都很忌讳的,大家要注意,寓意有“送钟--送终”的意思

也是大家都不喜欢的

要注意自己送礼的时候不要为了一时的方便

心愿卡的内容怎么写

宴会在宾礼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因此宴会也不局限于宾礼活动中,《仪礼》中就有“乡饮酒礼”、“燕礼”“公食大夫礼”,都是指不同宴会的场合中所应遵从的礼节。

其实,只要有宴会的场合都会有礼节的存在。

这里就介绍一些古代宴礼的知识。

  说到宴会恐怕最重要的要数迎送和座次了,这方面的礼数相当繁琐,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古人特别讲尊卑之别造成的。

就迎宾之礼来说,如果主人与客人的地位尊卑相同的话,那么他要到大门外边去迎接;如果主人身份要尊于客人的话,那么他就应该在门内迎接。

如果是君臣之间,那么他们都只需要站在房屋门口的台阶上,君主要在这里,臣子还要向台阶下降一级。

古代的房屋都是建在台上的,出门就有台阶,像故宫内的房子都保留了这个习惯。

其实故宫就是一个放大的标准庭院,午门就是大门,太和殿就是房屋。

跟我们平常说的大门不完全相同。

如果客人是不请自到,那么他到大门的时候要“请事”,然后主人才好迎接。

  进门的时候也有礼节,宾客要从左边的门进,主人则从右边的门进,要让主人先进门。

如果是大臣见了帝王,则应从右门,意思是臣子不能以宾客的身份自居,因为凡宾客都是要受到尊敬的,而帝王的情况是最特殊的,“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有臣子尊敬主子的份儿。

进门后还有“三揖”的礼节,即曲揖、北面揖和当碑揖。

《仪礼•士昏礼》中说“揖入,至于庙门,揖入,三揖,至于阶三让。

”这里出现了一个庙门,需要解释一下,古代正式的会见是在宗庙中的,这是庭院最尊崇的地方,供奉着祖先的地方,凡家族最重要的活动都会在这里举行,也相当于一家之公共场所。

后来演变为正屋,祠堂则另辟地方。

所谓的三让是指到庙门之前的台阶时,要相互谦让三次。

之后,如果尊卑相同时,则要一起上,如果尊卑有别,则尊者先。

  送客的时候似乎没有这么繁琐,主人送于门外,要拜两次,客人不需要答拜,离开就行了,注意,客人离开前行时,不应该回头。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